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工業民科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三十七章 上.海航空發動機製造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三十七章 上.海航空發動機製造廠

林強生和楊萬立等五名技術人員,一大早就來到了上汽附件一廠的分廠上.海長征機械廠,實際上這是一家航空發動機廠,後改現用名。

70年代,這裡曾經作為運10的配套研製渦扇發動機的航發工廠,但是現在專案下馬,虹口廣中路的這家工廠早已落寞。

在工廠門口,張龍根廠長與林強生等人見了面,他熱情的和眾人一一握手說道:歡迎東星集團的同志們,歡迎來到上.海航空發動機製造廠

張龍根面對林強生和楊萬立熱情的說道:林先生,楊總,請進吧,我帶你們參觀一下工廠和張廠長一起迎接的其他幹部,也都熱烈的鼓著掌,這些人就外商啊,只是大家有些疑惑,怎麼都像是中國人。

張廠長,我早就聽說你們航發廠是上.海市內技術最先進的單位,這回我可得仔細看一看林強生笑著說道,在張龍根等人熱情的招待下走進了這家工廠。

長征航發廠曾經生產過3批12臺渦扇8發動機,代號915,是運10的動力裝置,屬於美制jt3d發動機的仿製型。其推力為80.07千牛,起飛耗油率54.56千克千牛小時,效能壽命等指標在60年代末尚屬較先進的航空發動機。

林強生和楊萬立等人隨著張龍根廠長走進了龐大的機加工車間,航發廠有10萬平方米的面積,100多畝地,共分為機械加工衝壓與焊接機修熱處理與表面處理總裝與試車等5個車間。

較為重大的是發動機總裝車間,建築面積達到6258平方米,裝有2次小時全室換氣通風裝置,具有採暖密封防塵採光好的特點,按設計要求能達到年總裝渦扇8發動機50臺。

廠裡的發動機地面室內試車臺,為15噸級發動機懸掛式臺架,設有快速接管箱可升降平臺發動機起吊架和鎖緊插銷等。裝置均由液壓傳動,透過電鈕操作控制。該臺架能進行發動機長期試車和定型試車,為國內首座懸掛式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室內試車臺。

林強生所在的大型機械加工車間,廠房面積為8043平方米,3個縱跨分別設有35噸起吊行車,共佈置國產和進口切削機床167臺,基本形成生產發動機轉子靜子和中小零組件,年產12臺套的能力。

而現在林強生看到,車間裡倒是有不少工人在勞動,同時還有一些外國人,他有些疑惑渦扇8都下馬了,這些人在忙什麼,竟然還有老外在工廠裡

張龍根廠長向眾人介紹道:我們廠的工程配電總容量達到10,370千瓦,配置容量2o立方米分的壓氣機4臺,蒸氣4噸小時的鍋爐3臺,各類機械設備1057臺套。其中金屬切削類287臺,衝壓類29臺,焊接類43臺,試驗機類61臺等。

不說在全國,就是在上.海市內,我們的機加工能力都是最高的那一類級別張龍根用略帶自傲的語氣說出了這一番話。

林強生看著大型總裝車間,好奇的問道:張廠長,你們的工人在做什麼,怎麼還有外國人還有,這就是你們曾經生產915發動機的地方,你們能完成渦扇8發動機的多少工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龍根笑著說道:林先生,情況是這樣的,就在85年年末我廠接到了上飛總公司協作麥道82的製造任務。你看到的那些外國人,其實是麥道公司派來的技術人員,我們的工人為正,他們為副,採取一對一的技術指導,美國人很負責任啊

哦,原來是麥道的人林強生這才想起來上飛確實和麥道在80年代中期開展了合作,沒想到已經開始了。

楊萬立也對林強生說道:這方面訊息我倒是聽說過一些,麥道公司吧麥道82的最大組裝線運到了上.海,去年年末第一架麥道82已經落戶汏連了,國內打算引進幾架美國製造的,以後就引進國內製造的麥道82

張龍根點頭說道:楊總說得對,上飛現在已經是麥道公司海外最大的組裝廠了,我們會透過麥道82瞭解到美國的先進製造技術和標準,這對我國航空工業很有幫助

在場的眾人都非常振奮,畢竟美國人把民航飛機都拿到中國來生產,確實是個了不起的成就,包括楊萬立等人都覺得這是個巨大的進步。

林強生附和著眾人,點頭說道:這個起點確實很高了,希望會有個好的結果吧。

張龍根笑著點了點頭,繼續給大家介紹道:在渦扇8研發生產時期,我們廠主要承擔著高壓機匣燃燒室外機匣高壓靜子火焰筒高低壓壓氣機轉子渦輪轉子擴散機匣軸承座放氣機構零組件的製造和發動機總裝試車,工作量佔全機的6070。此外,工廠還陸續承接渦噴6渦噴13發動機零部件的生產任務

他略帶激動的向林強生等人介紹道:渦扇8專案是於72年底上馬的,為解決人才問題,市航辦商請三機部從部屬濱城沈.陽成.都西.安等航空發動機廠調入了專業技術人員74人。

渦扇8發動機由1270多項部件組成,當時整個工程堅持以國產為主,進口為輔的原則,開展全國大協作。僅上.海的參與單位就有50多家,如航空機械廠是生產發動機葉片的專業廠,承擔著27種葉片的製造。發動機整體部件的生產定點廠有上.海先鋒電機廠上.海電工機械廠上.海油嘴油泵廠上.海汽車齒輪廠等9家單位;葉片生產有3035工廠上.海汽輪機廠五一電機廠人民電機廠等8家企業;鍛鑄件生產有上.海重型機器廠上.海電機鍛造廠等16家單位。

在發動機研製中,我們航發廠和上交大上飛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發了12項新材料,攻克了鈦合金焊接等離子噴塗真空釺焊等數十項新工藝。

75年6月我們僅用了10天10夜就完成總裝,又一個月成功啟動點火。至1980年底,發動機主機的研製人員就已達到了3232人,其中工人就有2062人,技術人員609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民用航空發動機的設計製造隊伍

林強生震驚不已,沒想到一家航空發動機廠從無到有,短短十年時間就建立起來了。而且他還瞭解到,整個上飛就是在這十年間,由一家飛機檢修廠,發展成為了一家能夠製造像運10這樣的大飛機的航空企業

航發廠經過近10年的不斷擴建,後期又增建了電解加工渦輪葉片加工精密鑄造鍛造和表面處理等5個主廠房。另有動力站等配套設施共9項。

雖然與國外歐美飛機制造強國比不了,但是這種規模在國內已經算是頂尖的了。

精密鑄造和鍛造是生產葉片毛坯的車間,主要裝置有25公斤真空熔煉爐200公斤熔煉爐50公斤矽整流非真空熔煉爐和100噸米高速錘等。

電解加工和渦輪葉片加工廠房組成渦輪導向葉片機械加工車間,主要裝置有電解機床直徑1600毫米立車和直徑500x5000毫米車床等大型裝置。

理化試驗室已投產的專案有,x線探傷超聲波探傷高溫持久試驗高溫拉伸試驗低溫試驗金屬化學分析非金屬化學分析金相分析氣體分析光譜分析和鹽霧試驗等。

由於擴建初期未嚴格按照基建程式辦事和受計劃投資額的限制,造成各動力站容量不足和部分土建及裝置專案的缺漏現象。工廠採取補充設計和爭取其它資金來源等措施進行彌補,擴建了空壓站,補建了煤氣表房汙水處理房和電解液池棚屋等,購置安裝200公斤熔煉爐和自制100噸米高能高速錘等大型裝置,並充實了理化試驗設備。

看了一圈,楊萬立等人感慨著,老楊非常可惜的說道:假如9渦扇8能夠堅持下來,運10能夠堅持下來,不在82年就停止,估計現在都能有更好的改進了。上.海這裡的工業基礎,在全國來說都是數一數二的,透過運10最重要的是培養起了一支專業的技術人員隊伍,可惜現在兩個專案通通下馬,後續發展即使有麥道82也難以為繼啊

張龍根無奈沉痛的說道:我們也理解國家的困難,畢竟我們的基礎還是太薄弱了,渦扇8也存在著難以解決的一些技術障礙

渦扇8有什麼問題林強生問道。

張龍根看了看身後的幹部們,他身為當時航發專案的組長,當然也最瞭解,略微尷尬的對林強生說道:渦扇8至始至終都存在漏油問題,我們的精加工能力一直達不到要求,而且這款發動機的設計確實落後了

楊萬立挺直了腰背,對林強生解釋道:渦扇8是60年代末的技術,設計落後是難免的。漏油這一塊就比較嚴重了,渦扇的噴油嘴是個極其複雜的東西,是均勻分布在環形燃燒室內的數十個噴油孔組成的。由於燃燒室壓力很大,點火器一經點火不需要連續工作,燃燒室始終有上千度的高溫,空氣和油料混合進來直接燃燒。因而為了將霧化燃油均勻噴入,噴油壓力同樣巨大,這對供油系統來說要求是很高的,密封做不好,這個東西就會漏油

張龍根連連點頭,說道:對,楊總經理說得對,汽車氣缸密封不好,會漏機油,但渦發密封不好就是漏燃油啊。加上現在國際上使用的大型客機都陸續採用了雙發發動機,以減少燃料成本,這是大勢所趨,而運10是採用4發發動機,經濟性差,這也是下馬的一個重要原因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