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工業民科最新章節列表 > 第927章 原料決定未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27章 原料決定未來

從西德引進的兩套濾塵系統,在3月9號到達了濱城,劉書倫組織運輸隊把兩套大型裝置運了回來。

經檢查,散發灰塵的裝置主要集中在梳麻車間和前紡車間。兩個車間已經改進了排風系統,兩套進口濾塵裝置到來後直接進行了安裝,一排龐大的換氣機架設在車間之外,它們是獨立的,將來各個車間也都會建設獨立的除塵系統。

根據徐更明的實驗,火災爆炸事故多是由於靜電造成,而濾塵器是亞麻纖維粉塵灰塵的集中地,也是首爆器,因此濾塵系統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看過了實驗報告後,劉書倫廠長對於生產安全更重視了,對保證濾塵器和換氣室的安全提高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

之後,濱麻廠又從西德訂購了7套濾塵系統,並且制定了嚴格的安全措施,做到定期檢查,定期維護。

等濾塵裝置都到達了,中央換氣室就結束了它的使命,屆時拆除了9臺老裝置,就徹底解決了這個安全隱患,工人們也不用站在炸彈上工作了。

很快,在省紡織研究所的幫助下,濱麻廠開始進行大規模改造。新方案要把連線各個車間的通道拆除,只保留地面道路,把原來大塊的廠房截斷,把3.7萬平方米的龐大車間變為一個個獨立的生產車間,像梳麻前紡細紗溼紡等車間都要獨立出來。

這樣就避免了廠房連體面積過大,一處出現起火爆炸事故,火勢就會順著通道貫穿多個車間的危險。

在又一遍檢查了車間消防設施,中央換氣室和還在執行的7臺老濾塵裝置之後,林強生對劉書倫說道:劉總經理,工廠就交給你了,我們濱城春季風大,氣候乾燥,要特別重視給換氣是和濾塵器定期除塵,避免粉塵過多

他又把氣候專家那套拿了出來,說道:我聽氣候專家說今年我省有大風,特別乾燥,防火意識一定要提升起來,注意生產安全,不出火災,不出爆炸事故啊

劉書倫鄭重的點頭說道:林董,你還是叫我廠長吧,你放心,有我老劉在這裡一天,就不讓濱麻廠發生事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些天林強生一直住在濱麻廠招待所,白天晚上都在廠裡,到各個車間裡巡視,瞭解麻紡的生產程式,還記住了不少職工的名字,能夠叫得出來,他的作風讓職工們感覺很是親切。

劉書倫對這個年輕人也欣賞起來,林強生沒有領導架子,喜歡和工人們打成一片,而且提出的那些改進方案是真的為亞麻廠著想,因此對他的印象也有很大改觀。

幾人向外走著,林強生又說道:我已經著手引進無梭紡織機新型梳麻機等裝置,等裝置到了,我們就要創造中國最大的亞麻生產基地。吳克儉局長與我都有心把省內的紡織工業發展壯大。我想劉廠長你也是這麼想的。

劉書倫點了點頭,大笑道:這一點我有信心,我廠有這些年培養起來的技術隊伍,在生產質量上我們也並不比國外產品差,在產品質量和規模上全國名列前茅,等新裝置到了我們的生產規模還能夠擴大一倍,達到年產純亞麻6萬錠的規模。

林強生點頭笑道:我和吳局長也覺得濱麻廠有技術,有規模優勢,保持這個水平繼續發展下去很有前途,以後我們還要建設純棉紡織廠,開拓棉麻混紡化纖混紡多個產品。

劉書倫點頭說道:這些個產品我們以前也想幹,可惜一直沒騰出手來。

林強生說道:以後就要把這些產品都做起來,紡織集團這個名字可不是白叫的,劉總你們也要把眼睛睜亮些,注意著國內同類企業的發展才是。

這次林強生特意說的細了一些,要把今後的工作都向劉書倫他們交個底,繼續說道:我省雖是全國亞麻的主要產區,但是我們的亞麻產量和長麻率卻比西方國家低很多,甚至比一些東歐國家還低。先進國家的亞麻原莖產量每公頃是7500kg,纖維產量每公頃1200~1800kg,混合出麻率33,長麻率17。而我國每公頃原莖產量卻只有2000kg左右,比發達國家平均產量低了50,長麻率僅為7。

他對劉書倫和王化山兩人說道:下一步,我們就要在原料上想辦法,不解決原料的品質問題,就提高不了成品質量。總公司會想辦法從法國荷蘭比利時和亞麻產出大國加拿大引進良種和播種技術,在我省建立亞麻生產基地,解決原料品質差的問題

王化山聽到這個訊息非常興奮,他激動的說道:這個訊息太好了,以前工廠也派人去發達國家訪問過,西方國家從亞麻的播種到田間管理都是採用的機械化作業,產出效率高。我們的亞麻梳成率僅為45,與世界水平相比低了有15~20之多。而且,我們的亞麻強度和韌性都不夠,斷頭率多,難以生產高檔面料所用的高支紗。

林強生點頭說道:對,這就是原料品質問題,是工廠無論怎麼提高工藝都達不到的,我們要把原料品質提高上來才行

他對劉書倫和王化山重重的說道:假如現在不做,將來早晚有一天,我們這些亞麻廠就要到國外去採購原料,因為用國內原料生產不出好面料來,在競爭中早晚會被淘汰。

劉書倫對原材料的品質問題也深有同感,覺得要提高種植技術,但是他還沒意識到將來有一天國內企業會蜂擁海外搶購亞麻原料。

64年的時候全省種植亞麻的縣就有48個,種植面積有110萬畝,鄉鎮廠發展到100多個,加工原莖70萬噸,出纖維達8萬噸。

這些年這些資料翻了好幾番,去國外採購原料對劉書倫等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一般

劉廠長說道:以前我們廠想把亞麻原料這一塊搞起來,但是不知從何下手,最後還得和省內研究單位和農場打交道,接觸不到種植這一塊。現在終於能對原料品質下手了,改善了源頭,這個事情不賴,就應該這麼辦

林強生點頭笑道:我們東星集團在克山縣和友誼農場承包了10萬畝耕地,以後還會承包更多的土地。我省種植亞麻的自然環境好,適宜發展亞麻種植,所以將來我們也會承包亞麻種植基地,總有一天我們的原料質量和生產質量會雙雙提高的,我對紡織集團的發展很有信心,你們也應該有這個自信。

劉書倫和王化山互相看了看,兩人都比較詫異,沒想到林強生想得這麼遠,他們只看到濱麻廠這個廠子裡頭的事情,而人家已經把目光放到未來上了,這次聯姻倒是讓人始料不及的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