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如何正確地圍觀林黛玉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三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三章

賈家的這些八卦也就是人們茶前飯後的談資,過了一兩個月就消散完了。而人民後來又開始津津樂道的,正是四阿哥當初提議過的,郵寄信件的事情。就在皇帝點了十三的差督辦此事之後的幾個月,戶部陸續張榜提示民眾大家可以去驛站郵寄平價信件了,而且隨著時間的增長,開通的路線也在增多。有懷著好奇心的人一去看價錢,也才幾個銅板,也就是幾個包子錢,於是也有好事之人懷著試一試的態度拿了一封信寄到了江南,花了十個銅板,想不到兩個月後居然收到了回信!信中說他寄信的日子之後十來天就收到了信件,簡直比乘船探親快多了,一時間家在外地又有點小錢的人們紛紛開始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寄信,引起了人員上的小高潮,不過收入卻很一般,因為寄信的人大部分都是好奇,所以郵寄的都是一些普通的信件,而且都是近途,掙得錢也就堪堪夠給每條線路的郵差們發發月錢,沒什麼結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郵政剛開始成立的時候,所有的官員都是抱著觀望的態度的,他們也怕寄給家裡的信被做什麼手腳,但是直到平民百姓已經郵寄的很火爆的時候,大家才相信,四阿哥果真只是想了個利國利民的點子而已,於是一些小官也試著給家裡去了信,很快便收到了回信,而且只花費了幾個銅板,直呼好用。因為這個點子,四阿哥在朝中的擁躉也漸漸地多了起來,雖然僅僅是低階的小官,但是架不住數量大啊,而且郵政也開始漸漸地往國庫賺錢了,皇帝聽說了以後也非常滿意,對他暫時沒有好的辦法追繳國庫欠銀一事也輕拿輕放,沒有追究他追回不利之責。

太子聽說了此事後,也因此而更加暴躁了。他又一次偷偷地約見八阿哥。這次,見面的地點被偷偷地放在了宮裡一座沒有人的宮殿,兩人徹夜深談,天快亮了才各自回去。也虧得甄妃幫他做了遮掩,太子和八阿哥一夜未歸,資訊也未傳到皇帝耳朵裡。其實也是皇帝沒有把精力放在後宮這邊,這兩天他收到了江南那邊來的一個密摺,是接替林如海的巡鹽御史發來的,裡面又提到了甄家在江南私自截流稅銀之事,尤其是現在已經將手伸到了鹽稅,而且數額之大,已經不是他能夠應付的了,他說自己有預感,如果近期還不能滿足甄家的話,他可能有殺身之禍。聯想到林如海之前意外身亡的幾任,皇帝沉默了。本來皇帝給甄家江南織造的位置,並給了他們超然的地位,也就是默許他們截流稅銀補貼之前接駕的虧空,不過他唯一不願甄家碰的,就是鹽稅。不論是因為鹽稅數額巨大,還是因為販鹽的利潤太高,他都不想用這些東西來考驗甄家對他的忠誠度。本來甄應嘉的父親甄費,薛誠的父親薛英,還有老榮國公賈源他們三人也有足夠的默契,所以他才讓林如海做了巡鹽御史,一來保全林如海,二來也能全了甄家的忠心。但是他們的後人似乎並不能繼承祖志啊~甄家的心已經養大了!想來前次林如海接受老十三的教養嬤嬤一事也是想側面表明他撐不住了...那麼其他人呢?皇帝不由得吩咐暗衛私下去探查幾大家族去。

這不查不要緊,一查之下才發現,原來誓死效忠的四王八公,早就有了‘二主子’,不過是仗著自己優容老臣之後,為他們的二主子大開方便之門。尤其是有了皇子的甄家,甄家已經控制了整個江南長達十年之久!也就是說,每年國庫收江南多少鹽稅,他說了不算,甄家說了才算!按照十年前的鹽稅和近幾年的鹽稅這麼粗粗一算,甄家每年從稅收上面撈到的錢,更是有百萬兩之巨!那麼他們為什麼還要哭窮?不還國庫的欠銀?皇帝不由得想的有點深,他想起了自己親政之前攝政王做過的事情,他憤怒了,他想讓甄家狠狠地感受一下什麼叫帝王之怒,但是他剛剛站起來想去操作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件事情,今時不同往日,自從他親政以後,一直在收回兵權,如今他手頭上已經沒有了完全忠心的武將,而大皇子一直是用來替太子牽制甄家的,絕對不可以做大,也不可以拿去對付甄家...想到這裡,年邁的帝王突然就倒了下去...

...............

夏連升的傷可以活蹦亂跳的時候,已經是快要過年的時候了,待完全好透了,太醫發話不用再喝藥,也要了一年多的時間。他能出門了之後,去過他的貝勒府看過,原來剛開始四阿哥為了給夏連升行個方便,就把他的貝勒府建在了離林府不遠的地方,八阿哥接手的時候,已經開始打地基了,所以就沒有換地方。夏連升有了管家和侍衛,管家是四阿哥派來的,叫許大福,人長得矮矮胖胖的,一看就很敦實。夏連升沒什麼不能讓四阿哥知道的事情,所以和十三他們的鋪子那邊的盤賬還有其他的一些東西他就交給了管家去操心。侍衛長叫察哈爾,這個人的來歷很有意思,是之前夏連升夜闖乾清宮的那批侍衛的頭領,因為經歷了‘刺客’,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是他們最終還是被按例撤了下來。不過這倒不是意味著他們被貶謫了,因為能在乾清宮當侍衛的,一般都是上三旗優秀上進的子弟,按例就算是沒有夏連升這一出,過一段時間,皇帝也會給他們一個出身,至於能夠官至幾品,那就是他們自身的問題了。

不過這個察哈爾卻在皇帝授官的時候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主動要求要去給夏連升做侍衛,皇帝就任命他為侍衛長,其他人都跟著過去。這個簡直跟一個考上清華的人要求要去上普通三本一樣,簡直是自絕前路。外邊的人議論紛紛,察哈爾卻不為所動,他清楚地知道,因為家庭貧困,他並不是族裡推薦到乾清宮的,而是靠著和那些漢人一起考武舉,雖然也是藉著他是滿人這個便利條件,但也有他爭氣的原因,考上的武舉,被選推到乾清宮的。他比其他自覺高人一等的侍衛看得更加清楚,太子對皇帝絕對不像以前大家傳說的那樣恭敬,如果還在宮裡當差或者現在入朝,他很有可能被扯進幾個皇子鬥爭的漩渦,反而不如現在他就韜光養晦,待將來這些混亂定了,再做打算也不遲,反正以他這個身份,想要出頭,機會多的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