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三國之大秦復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風雨欲來風滿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風雨欲來風滿樓

“而這場風暴韓國或許首當其衝,而長公子更是如此!”

……

辛評話尖銳又直接,他並沒有因為袁譚不喜歡聽而變得委婉,因為他們將賭注壓在袁譚身上。

站在兩者之間,有著極大的利益關係,屬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狀態。

正因為如此,辛評才會有什麼說什麼,一點也沒有避諱。

因為他清楚,這一次賭注一旦失敗,就算辛氏不亡,也將會遭受四面八方的壓力與打擊,讓辛氏一蹶不振。

對於這一點,辛評心裡一清二楚,故而,這一次他開口直白而簡單。

……

“仲治兄所言甚是,這個天下正在醞釀著一場大風暴,而韓國與大公子首當其衝,稍有不慎將會國滅身死。”

郭圖眼底掠過一抹凝重,看著正襟危坐,仔細傾聽的大公子袁譚,一字一頓,道。

“如今君上北伐大幕,凱旋而歸,二公子,三公子皆在鄴城,只有對大公子不聞不問,由此可見在立儲之上,縱然君上沒有決定,也已經有了偏向。”

“更何況大公子最近這些年,戰功赫赫,穩定地方,可以說是威望與功勳皆諸公子之首。”

看著臉色變得越發難看的袁譚,郭圖一字一頓,道:“既然這樣,君上都未曾有絲毫的動容,由此可見君上的態度,況且大公子作為君上嫡長子,哪有嫡長子過繼一說。”

“從君上最近的舉動來看,對大公子可以說是風雨欲來,若是再不採取行動,恐怕將會淪為別人的階下之囚。”

……

郭圖的話沒有絲毫的轉圜,他直接將袁譚的處境一一點出,同樣讓袁譚直面袁紹的態度,讓他清楚郭氏與辛氏的重要性。

這一番話,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郭圖為了郭氏,也為了袁譚,可以說是拿出了真本事。

“君父以袁尚美貌及對姨娘劉氏的喜愛,本就佔據巨大的優勢,這一點就算是我與二弟皆不可爭!”

袁譚眼底掠過一抹幽深,他看著辛評與郭圖,冷冷一笑,道:“君父好謀而無斷,耳根子極軟,有了姨娘在耳邊吹風,就算是本公子幾下汗馬功勞,也不及萬一。”

“兩位先生都是當世大才,袁譚心有不甘,懇請兩位先生助之!”

袁譚站起身來,朝著辛評與郭圖深深一躬,道:“若是能成大事,本公子必以兩位先生為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畫大餅!

這是一個政客最應該掌握的技能,很顯然袁譚此刻就爐火純青,因為他清楚,如今他能夠依靠的就是身邊的所有力量。

只要能夠擊敗袁尚以及袁熙,袁譚不介意給辛評與郭圖畫下大餅,因為只要他成功,自然有能力兌現承諾。

他可是清楚辛氏以及郭氏,在這河北之地,到底擁有怎麼樣的恐怖能量,就算是不如當初四世三公的袁門,也相差不遠了!

特別是如今的袁門,經過袁紹與袁術的分離,再也不復當初之勢。

“公子以國士待我等,我等必以國士抱之。”

辛評與郭圖跟隨在袁譚身邊,為了什麼,就是為了讓袁譚感受到他們的重要性,從而擁有從龍之功。

因為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家族興盛一世,在袁譚一代也能繼續興盛不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

“大公子,根據我等的訊息,君上身體抱恙有段時間了,這一段時間的舟車勞頓,將會進一步加重。”

郭圖臉上露出一抹猙獰,看著上首的袁譚,道:“大公子應該立即前往鄴城,唯有如此才能在最新的局勢變化下,率先奪得先機。”

“如果繼續滯留青州,一旦君上發生意外,恐怕將會讓三公子捷足先登!”

……

“嗯。”

微微頷首,袁譚也清楚郭圖的話有道理,沉默了一會兒,道:“郭公所言甚是,只是君父未召,本公子該以何理由前往鄴城?”

袁譚心裡清楚,當初由他擔任青州刺史之際,韓公袁紹曾叮囑,若非重大事件,不得擅離職守。

他可是清楚韓公袁紹對於韓國的掌控,只要袁紹不死,就算是他再如何掙扎,也無濟於事。

如果說秦國是秦王嬴斐的一言堂,那麼韓國就算是不同也相差不遠。

“君上漠北大捷,凱旋而歸,這便是最大的理由,公子為何視而不見!”

……

隨著韓公袁紹的班師回朝,韓國內部的鬥爭徹底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以前的隱晦,徹底爆發了出來。

這一刻,不僅是長公子袁譚在青州刺史府密謀,同樣的二公子袁熙,三公子袁尚都在各自的府邸密謀。

因為他們都清楚,韓公袁紹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

幽州刺史府。

袁熙望著蔚藍的天空,心中念頭閃爍不定,他心裡清楚,自己既不是長公子,又不得袁紹的疼愛。

他對於自己的處境瞭如指掌,幽州雖然兵眾,但是他無世家大族鼎力支持,更沒有謀士出謀劃策。

正因為這一點,反而讓他將整個韓國風雨欲來風滿樓的局勢一眼洞穿。

袁熙心裡清楚,隨著韓軍在大幕上凱旋而歸,這意味著儲君之爭將會達到白熱化的階段。

不管是蠢蠢欲動的長兄袁譚,還是恃寵而驕的三弟袁尚,都不可能看著袁紹一天天變老,而無動於衷。

“風雨欲來風滿樓,韓國這艘大船在這茫茫亂世,又該何去何從?”

袁熙心裡清楚,在長兄袁譚以及三弟袁尚兩個人兄,他必須要選擇一個,亦或者徹底置身事外。

……

心中念頭閃爍,袁熙望著鄴城的方向,他想不通袁紹心中的定計,他不相信君父袁紹會連這一點都看不到。

國之儲君乃穩定國家的必要,當初席捲天下的大秦帝國,就因為沒有早立太子,才給了趙高可趁之機。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這一刻的韓國,一如當年大秦帝國,儲君的人選,牽動著各方勢力的心,無數利益的劃分。

這一刻,突然間袁熙感受到了袁紹的無奈,也許並不是袁紹不想早立太子,而是他左右搖擺,一時間忌諱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