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漢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6章 李傕亡,公孫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6章 李傕亡,公孫滅

李傕帶著李利引五千殘兵來到郿塢時,才發現郿塢也已落入劉琦大軍之手。自己只得到從城內丟擲的愛子的人頭。

李傕悲慟不已,悔不聽李儒之言,當日若不放漢帝東歸,怎會落得如此下場?沒有漢帝在手,劉琦才敢任意攻伐於他。若漢帝在……

說什麼都晚了,李儒也不知道去哪兒了。從漢帝東歸後,他便失了蹤影,突然消失在這個人世間。彷彿從未出現過一般。

李傕突然失去了方向,不知該何去何從。從跟隨董卓以來,風光也風光過,享受也享受過,想想這一輩子也是值了。末了末了,自己兒子也搭進去了,折騰了大半輩子,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一夜起來,春風掃白了滿頭青絲。他大部分的家當和全部家眷都在郿塢,這唯一的兒子都沒了,其他的家眷怕是也難逃一劫了。

心恢意冷,生無可戀!

李傕想要舉劍自刎,被從子李利攔下。

李傕將自己手中僅餘的兵權交給了李利。

李利見城內太史慈引兵來追,便焚了營帳,引兵護著李傕往北地而去。

可惜人倒黴的時候,做什麼都不順。飢餓疲憊的李利大軍在涇水畔一頭扎進了趙雲的伏擊圈,被趙雲、張遼前後夾擊,全軍覆沒。

李利戰死,李傕也不知被誰的長槍捅了個透明窟窿。

李傕的首級被趙雲裝了起來,派人送往了宛城。劉琦又派人送至許都。漢獻帝命令高掛在許都示眾,表達他對李傕的強烈痛恨。

至此,長達七年的董卓之亂及其殘餘勢力全部肅清。

三輔之地盡歸劉琦。偌大一片區域,長期被董卓勢力摧殘破壞,早已破敗不堪,打下來容易治理起來就不容易了。人口流失太過嚴重,三輔之地的人口數量已不足顛峰時期的十之三四。

劉琦只好調荀彧到長安統管新得之地,重新規劃土地,照搬幷州的模式,加強百姓福利。以吸引逃離至荊州、漢中等地的百姓回遷。為增加勞動力,荀彧又強制遣散了黃忠及趙雲軍團所得降軍中的大量老弱病殘,歸於農耕。

兩路大軍則積極配合荀彧治理各縣,清剿山賊土匪,並實行軍屯。

劉琦在向西擴張,曹操在向南擴張,而袁紹則在向北擴張。

建安二年(197年)二月,袁紹再次發兵幽州,合烏桓大軍共討公孫瓚。

公孫瓚手下一別將被圍,公孫瓚不肯相救,說:“救一人,那以後眾人都會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戰。現在我不去救他們,他之後被圍困的將士就會自我勉勵。”

等到袁紹來攻時,公孫瓚的界橋別營自度不能自救,而公孫瓚又不肯相救,眾人或降或逃。

袁紹直接攻到了易京城前,公孫瓚派他的兒子公孫續向上谷關羽軍團求救,又想親自率兵衝出重圍,佔據西南山區,仰仗劉琦,切斷袁紹軍的後路。

長吏關靖勸諫他說:“現在您的將士都各懷叛離之心,已無力再戰,他們之所以能固守是顧惜他們的故鄉家眷,而把將軍您當成主心骨,將軍如能持久堅守,袁紹自然會退兵,四方軍隊一定又可以會合了。若將軍現在棄易京而走,軍隊會失去後鎮,易京覆滅指日可待。將軍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麼成就事業呢?”

公孫瓚於是決定不離開易京,等待其子搬來救兵,內外夾攻袁紹。

關羽沒有拒絕,卻也沒有答應,只說要請示一下主公劉琦,才能發兵。但他可以發兵漁陽以北牽制烏桓大軍。待主公回信後再南下救助公孫大軍。

就算沒有直接得到援兵,可也能分掉部分壓力,公孫續此行也算沒白來。得到關羽的承諾,公孫續快馬趕回易京助父死守城池。

三月,春雪融化,關羽統帥北路上軍再次出關,驅殺漁陽郡以北的烏桓部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誰知還不等關羽牽制回蹋頓大軍,公孫瓚就敗了。

袁紹用審配之計,讓大軍作缺糧之態,並派人向公孫瓚說和。公孫瓚以為被關靖言中,袁紹久攻不下,軍糧潰乏,是以準備撤軍。

於是,公孫瓚表面應付袁紹,答應議和,背地裡卻準備夜襲袁營。

哪知袁紹早已設下埋伏,就等公孫瓚出城。

兩軍戰於北隰,公孫瓚大敗,隨行三千白馬義從只餘千人,另兩千普通士卒全部陣亡。

公孫瓚大敗,只得退回到城內堅守。

袁紹納許攸計,掘地道直通城樓下,毀壞其望樓,漸漸到達中央的土丘。

敗局已定,公孫瓚已失去了再戰下去的勇氣。託都尉鄒靖引餘下的一千白馬義從護其子公孫續離開易京。去投驃騎將軍劉琦,以保一絲血脈。

然後親手將其姊妹妻子全部縊死,引火自焚,在公孫瓚自焚時,袁紹士兵登上公孫瓚所在高臺並將其斬首。

公孫瓚的首級,則被袁紹送到了曹操所在的許都。

又一路諸侯被滅!

又一個豪強倒下!

想公孫瓚一生,從一豪門庶出做到北方最大的諸侯,也曾經風光無限。還以“白馬將軍”名揚關外。

可那又如何?到頭來還不是落得個身首異處!權利是個好東西,那得看你有沒有能力去駕馭。明明只有猛將之能,卻偏偏要行良臣之事。

只能說不自量力!

古往今來,多少良臣猛將倒在權利的慾望之下。

公孫瓚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苦只苦了他的一干家小妻妾,本做著王公貴婦之夢,卻落得火樓隕命,死無全屍。

公孫瓚滅了,袁紹的實力隨之大漲。雖然劉琦得了代、上谷二郡,可袁紹卻盡得範陽郡,燕國,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昌黎郡,玄菟郡。遼東郡依然控制在公孫度之手,卻也獻上了降表。至於樂浪、帶方,實在太偏遠,又隔著也就不再去刻意收納了。最主要的是他盡得幽州大軍,實力自然更上一個臺階。

滅了公孫瓚,袁紹成了北方最大的諸候,雖然沒有劉琦地盤大,但他佔據的盡是平原富饒之地。人口多了劉琦不只一星半點。人口多了,兵士自然就多了。反正袁紹自稱是帶甲百萬。

袁紹任命長子袁譚為幽州刺史。

又把眼光盯向了青州的劉備。派次子袁熙為青州刺史,派審配佐之,領顏良、文丑、朱靈、張南等將南侵青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