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漢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4章 長樂未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4章 長樂未央

荀彧早早地帶著徐庶等人到灞橋來迎接劉琦一行。

從長安東門入城。

好大的城!城市的輪廓確實比洛陽還大上許多。

這時候的三輔可不象後世一樣荒涼,黃土高坡上樹木還是有許多的。後面變成荒涼的黃土高坡也許是因為歷史上的輝煌國都所造成的吧。人口多了需要樹木造房、打造傢俱、還要用來生火。大肆地砍伐,所以才造成後世的大西北黃土高坡缺少樹木。

這個問題在劉琦踏進長安境內就發現了。

因為現在還是有許多的樹林的。

但是由於荀彧在修繕長安城及長樂未央兩座宮殿,也正在大量地砍伐樹木。

這是大問題,古時候的人可沒有那種水土保護意識,得給荀彧好好說道說道了。

城中四處都在重建。

長樂宮。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0年)九月,由丞相蕭何主持在秦興樂宮基礎上開始營修。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00年)二月,長樂宮竣工。史載:(漢七年)二月,高祖自平城過趙、雒陽,至長安。長樂宮成,丞相已下徙治長安。

長樂宮周圍築有宮城,由於長樂宮是在秦興樂宮基礎上修建起來的缺乏系統規劃,平面不甚規整、為不規則的方形,尤其南宮牆凹凸轉折較多,宮城四面各設一座宮門,東門和西門外有闕。

宮垣東西長900米,南北寬400米,周長10600米,佔地面積約6平方公里,約佔漢長安城總面積的1/6。

宮城平面形制略呈方形,南牆在覆盎門西有一曲折,其餘各牆都為直線。宮城為夯築土牆,厚達0多米。宮牆四面各設一座宮門,其中東、西二門是主要通道,門外有闕樓稱為東闕和西闕。南宮門與覆盎門南北相對。東、南兩面臨城牆,西隔安門大街與未央宮相望。

長樂宮週迴二十餘裡,內有14所宮殿,均坐北向南。其中前殿位於南面中部,前殿西側有長信宮(即長信殿)、長秋殿、長定殿、永壽殿(即長壽殿)、永昌殿、永寧殿等;前殿北面有大夏殿、臨華殿、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建始殿、廣陽殿、神仙殿、椒房殿和長亭殿等。另有溫室殿、鍾室殿、月室殿以及秦始皇時在興樂宮中建造的高達40丈的鴻臺。

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朝廷遷往未央宮,長樂宮改為皇太后以及嬪妃們的住所。

太后所住宮殿為長信宮,是長樂宮建築群中最重要的建築物。

未央宮。

未央宮是西漢帝國的大朝正殿,建於漢高祖七年(前00年),由劉邦重臣蕭何監造,在秦章臺的基礎上修建而成,位於漢長安城地勢最高的西南角龍首原上,因在長安城安門大街之西,又稱西宮。

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裡,成為漢帝國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

西漢以後,未央宮仍是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時也被劃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未央宮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總面積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臺樓榭,山水滄池,佈列其中,其建築形制深刻影響了後世宮城建築,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宮城建築的基本格局。

未央宮北距渭河南岸約千米,位於長安城所在的西南至東北走向的龍首原地勢最高點。

“形勝”是漢長安城,也是未央宮選址的基本思想。《史記·索隱》引韋昭雲:“形勝”即“地形防固、故能勝人也”。“形勝”即山川地貌、地形地勢優越,便於進行軍事防禦。

據酈道元《水經注·卷十九·渭水〔下〕》十九載,秦朝時有條黑龍從南山出,飲渭水,經過的路線後來變成山脈,長六十多裡,頭臨渭水、尾達樊川。蕭何建造未央宮,“斬龍首而營之”,“山即基闕,不假築”,正是體現了“形勝”這一點。

“形勝”除了防範水患的需要,還考慮了別的因素,比如安全問題。從安全方面著想,地形、地勢在以冷兵器為主的古代軍事中尤為重要,有了制高點幾乎就有了制勝的基礎;從心理因素上說,未央宮是帝國的政治中心,國家的象徵,大朝正殿位於帝都長安的最高點,正彰顯“非壯麗無以重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未央宮興建的時間、主持人及修建目的,《史記》和《漢書》中均有明確的記載。但何以取名“未央”,“未央”有何意義,文獻上卻沒有任何說明。

作為吉語,“未央”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沒有災難,沒有殃禍,含有平安、長壽、長生等意義。漢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當時追求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社會思潮的盛行。

漢代文獻中有關未央的記錄絕大多數是以宮名的形式出現的,特指“未央宮”。除特指外,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及文物中的“未央”多與“萬歲”、“延壽命”等語彙同時出現,包含吉祥之義。

未央宮總體的佈局呈長方形,四面築有圍牆。

長樂宮與未央宮分列於漢長安城安門大街東西兩邊,因而它們又分別稱為東宮和西宮。

漢代尚“右”,方位以“西”為尊,西宮就是皇室正宮,即所謂“公宮”。未央宮又稱紫宮或紫微宮,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分天體恆星為三垣,中垣有紫微十五星,也稱紫宮。紫宮是天帝的居室,把未央宮稱為紫宮,是因為它是人間皇帝的宮城。

宮城之內的幹路有三條,兩條平行的東西向幹路貫通宮城,中部有一條南北向幹路縱貫其間。兩條東西向幹路將未央宮分為南、中、北三個區域。

前殿是未央宮最重要的主體建築,居全宮的正中,其它重要建築圍繞它的四周。前殿北側為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更北處建有中國最早的國家圖書館——天祿閣,中國最早的國家檔案館——石渠閣;前殿西側建有中央官署、少府等皇室官署;前殿西南側為皇宮池苑區,建有滄池、漸臺等。這種主要宮殿居中、居高,輔助宮殿居後及兩側的建築配置,成為後世皇宮佈局的典範。

未央宮總面積約5平方千米,約佔漢長安城面積的七分之一,較長樂宮稍小,但建築本身的壯麗宏偉則有過之。四面建宮門各一,東門和北門有闕。東闕在東司馬門外,正對長樂宮西闕。宮內有殿堂四十餘屋,還有六座小山和多處水池,大小門戶近百,與長樂宮之間又建有閣道相通。

新莽始建國元年(8年)十二月,王莽稱帝,以未央宮為皇宮。

新莽地皇四年(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火燒未央宮。

東漢建武十八年(4年),光武帝巡幸長安並對未央宮進行了部分的修復。

東漢永和二年(17年),漢順帝巡幸長安並對未央宮進行了部分的修復。

東漢延熹二年(159年),漢桓帝對未央宮進行修葺工作。

東漢初平三年(19年),因董卓被誅引發了在長安城內的激烈戰爭,未央宮再次被嚴重破壞。

荀彧進入長安後,除了盡力恢復三輔之地的生產外,決定花費人力物力修繕長樂未央二宮。

本來吧,劉琦的意思,隨便弄弄得了,反正他就算現在搬到長安,也不好私自住進皇宮。被好事之人知道了又回拿來說話,說他僭越,心有所圖。

但是荀彧引用蕭何的話說:“正因為天下未定,所以可以大規模的建造宮室。且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不讓後世再有大規模建造宮殿的機會。”

而且能以此告戒天下人:劉琦集團將會力保漢室不滅!

再說不管怎麼說,修繕總比重建來得更簡單更省錢一些。

那就修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