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漢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6章 談談未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6章 談談未來

“可是,倭國與我大漢相距甚遠,又遠隔重洋,大軍難登其土,如何可得?”荀彧問道。

“呵呵!有些事你們可能還不知道。我已經開始組建水軍了!”劉琦呵呵一笑。

劉琦又指了指地圖,道:“八百裡雲夢澤,天然的水軍訓練地,興霸已在此組建水軍?”

“啊?!”三人都比較吃驚,難怪當時組建軍團時劉琦把甘寧單獨拿了出來說另有大用。這麼久不見,原來到雲夢澤去了。

“可是,荊南之地士族林立,能容得下興霸將軍嗎?”徐庶在荊州遊學,對荊州的風土人情還是頗有瞭解的。

“放心,有我從兄劉磐配合,又有我父親給予的便利,興霸早已成軍!何況前些時日荊南四郡叛亂,奉孝與我兄劉磐已經分別拿下零陵、長沙二郡!”劉琦淡定地說道。

“啊?!”

真是語不驚人誓不休!

“奉孝何時去了荊南?我還以為他在晉陽養病呢!”組建水軍的事荀彧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郭嘉南下了,因為他到長安的時候郭嘉還在晉陽呢。

“哦,寧兒說奉孝的病需要在氣侯溫和的地方調養,我便讓他夫婦去雲夢尋興霸了。搞了這麼大的動作,想必病也好了吧?”劉琦道。

“原來如此,主公果然好算計!”大概是看到劉琦早早的謀劃荊州了吧?這種事關係到主公家事和大業,確實不太好參言。

“只是這雲夢到東長江入海相隔數千裡,而且揚州之地非我所有,出海攻擊倭國太遠了吧?”說了半天,王安終於有一個問題問到了點子上。

“呵呵,我說的不是興霸的雲夢水師!”劉琦淡淡一笑,又丟擲一個意處。

“不是興霸?那是……”這個荀彧是真的也不知道了。

劉琦又指了指錦城位置:“我在這裡建了一座城,此處靠海臨水,很適合組建海軍!”

“海軍?”新名詞,原諒古人沒聽說過吧。

“那與雲夢水師有何不同?”王安問。

“呵呵,海航不同於江面。海上天氣變化莫測,海中波濤洶湧,對船隻的要求極高。所以……我已命人在新的船塢打造新船!”劉琦道。

“新船?也與江中船隻不同嗎?”徐庶的好奇心也被勾起。

“文若可記得馬均?”劉琦沒有直接回答徐庶,而是向荀彧問道。

“啊?那個小結巴還會造船?”荀彧還沒來得及回答,王安搶著說道。

當然記得!不只是荀彧記得,在座的都記得!那可是為關中恢復生產做了大貢獻的人。

“呵呵,我有一本墨家古籍你們記得吧?就是記載如何造桌椅那本。上面有關於龍骨帆船的記載,我從江東換回許多船匠,與馬均一起試造了一艘小型的,感覺還不錯!現在馬均已經帶著船匠北上錦城,想必已經開始在打造大船了。”反正沒人見過,隨口說唄。事實擺在眼前,東西已經造出來了,那假的也是真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真如此,確實可以東進倭國。從地圖上看,錦城離倭國也不算太遠,那興霸去了雲夢,何人可以為將?”荀彧看事情果然還是更細緻。

“子義出生海邊,從小便出海打漁,頗懂行船,實在不行可讓興霸派人相助!不過我們不用從錦城出發。你們看,等船成,我們可以派兵從陸地南下,子義從海上繞行,前後夾擊,先得三韓!三韓之地到倭國可是更近!”劉琦又指向地圖上標示的朝鮮半島。

“嗯,這確實是個好辦法!主公,庶請北上,助關將軍東平各胡,南滅三韓!”徐庶隨黃忠西進,就打了一仗,不過癮啊!

“呵呵!有雲長、子義、文遠、公明、興茂在北邊,還有公孫度這個地頭蛇相助,區區蠻夷,何需元直出手?”劉琦看著有些嚮往戰爭的徐庶道。

“可是……”徐庶有些不甘心。

“我們才看了東邊呢!還有西邊這廣闊的天地呢!元直不想領兵征伐西邊諸侯?”劉琦再一次吊起徐庶的味口。

“哦?主公準備對西邊用兵了?”關鍵是打仗,而不在乎地域。

“這個早在計劃之中啊!不然我調兩個軍團到這三輔之地幹嘛?”劉琦道。

“可是主公調走了許多將領,子義將軍、文遠將軍、曼成將軍、白騎將軍……包括主將黃將軍,庶以為……”徐庶真的以為劉琦是為了先在東北方向開戰,而暫時穩定關中。

“呵呵,子義、文遠都有大將之才,我有意讓他們單獨領兵。至於漢升將軍和曼成,是因為南陽的情況實在太過兇險,面對荊襄士族和東面的曹操,我不得不小心行事。但是漢升將軍給我說,元直有統帥之才,可領關中大軍。所以,你不能再走的,再走了我這關中就無人可用了。哈哈……”劉琦笑道。

“漢升將軍抬舉庶了,庶願為主公效死!”每個人都雖要一個平臺,黃忠將這個大平臺讓給了他,劉琦又如此看重於他,叫人如何不感動?以後就是西征的主將了。

“不過,有件事,你得先去幫我做了!”劉琦又開始吊他味口了。

“主公儘管吩咐,庶萬死不辭!”有了劉琦讓他領兵的承諾,徐庶的忠誠度及對劉琦的認可度又上升了一大截。

“我要你回一趟荊州!”劉琦道。

“主公何意?”徐庶問。

“你的那兩位師弟啊!可不是普通人,你得想辦法回去給我挖來!你看看,你若一統兵,這偌大的地方就剩下文若和仲靜二人了,哪裡忙得過來?”劉琦道。

“主公是說龐統與諸葛亮兩位師弟?”徐庶再問。

“嗯!”

“呵呵,主公倒是貪心,這兩個大才之人倒是一個都不想放過啊?”徐庶調笑道。

“如此大才,怎能落入他人之手?他們若到了別人帳下,會給我們將來一統大漢帶來許多麻煩的。還不如早早地把他們帶到我們這裡,共謀天下!”劉琦道。

“哦?荊州出了如此人才嗎?我怎麼沒聽說過?”荀彧一直是一個唯才是舉的人,就象歷史上他給曹操挖掘了那許多的人才一樣。如果他知道這兩人的話,哪怕親自去請的事他也會做的。

“呵呵,此二人可比當年穎川書院的文若兄和奉孝,都是元直的師弟,你可以問問他。”劉琦呵呵一笑。

“二人聰慧過人,才能通天,與其相比,庶若地上熒火這光,他二人則是天上日月之光!”徐庶說的有些誇張了,但確實是對二人的肯定。

“哦?如此大才,當為我主所用!此行,元直必須得去!”荀彧一聽這話,便催促著徐庶去挖人了。

“呵呵,元直不必妄自菲薄,你三人均是大智之人,只是側重點不一樣罷了。相對來說,我倒覺得你更為全面一些。龐統重行軍佈陣,有急智,有些象奉孝,但為人處理有一些偏激,不懂得圓滑;諸葛亮倒是全面,頗有些文若兄之風,不過看上去有一些驕傲。也許他們都沒經歷過挫折,太年輕了一些吧!倒不如元直武能統兵、文能理政,還能與上下維持好關係。”劉琦有意重用徐庶,當然不想因為要拉攏龐統、諸葛亮,而打擊到他的自信心。

“主公謬讚了!”被主公誇讚總是讓人心情舒暢的。

“元直確實過謙了!”荀彧也說道。

“龐師弟倒是好說,那年主公在襄陽與我等一敘之後,他一直對主公推崇不已,常常說等他長大了便來投效主公。只是那諸葛小師弟,從小自視甚高,又頗受士族影響,怕是比較難請啊……”徐庶道。

“呵呵,我有一計可助你馬到功成!”劉琦笑得有一點壞壞的感覺。

“哦?主公何計?庶洗耳恭聽!”徐庶一聽有辦法賺來諸葛亮,頓時來了興趣。他很想看看那一向自視甚高的小師弟如何在主公的妙計前敗下陣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