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漢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0章 益州人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0章 益州人事

益州拿下了!

但其實只不過拿了一半而已。

因為另一半名義上是屬於益州的地盤實際上是完全掌握在南蠻手中的。

劉琦當然沒有更多的時間耗在這兒了,他還有從涼州到興州那廣闊的大天地需要他去打理呢!

現在聚集在益州的能人實在太多了。要走,劉琦也必須安排好人事才行。還有那佔據著益州一半以上的疆土的南蠻,必須留下足夠的兵去收服。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安睡?

沒有被人類征服的青藏高原可以暫時不去管他,他是雲貴山區絕不能放過。何況拿下益州南部就可以直通交州了。

南路的郭嘉及甘寧的水軍不用他操心,在得知劉璋投降,劉璋順利接收益州後。郭嘉就令甘寧帶著周泰、龍治等人,包括從荊南四郡調來的能臣武將,順流而下,返回荊南去了。

荊南是抗擊江東的前沿,郭嘉收到的訊息是孫權已經被劉備打的節節敗退了。雖然孫權沒有向劉琦救援,但是戰爭之火會因為孫權的敗退而引向荊南的。他留下沙摩柯、楊朋的“五溪飛虎營”,帶著雲夢水師回去做準備了。

可是剩下的人也還多呀!

光是北路徐庶軍團就有能人無數。

徐庶、諸葛亮、馬超、文聘、張繡、張燕、曹性、關平、胡車兒……還有收降的法正、李嚴、費觀、吳懿、泠苞等人。

還有劉琦由東往西收降的李恢、嚴顏,以及嚴顏幫他勸降的許多蜀中將領。

最主要的問題是劉璋把他手中的文武百官全部留給了劉琦。

中低層的無所謂,什麼縣令一類裡,只要沒犯什麼大錯,劉琦可以讓他們繼續留用。可劉璋的那一批核心班底裡還有許多能人,或者名聲在外的名士呢。

黃權、董和都是人才,放之不用實在可惜。

劉巴、許靖都是天下名士,不用則影響士家大族的認可,也是令劉琦頗為頭疼。許靖還好辦,本身他自己在為官治政上也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能。劉琦早就想好了他的出路,之前與其從弟開辦的“月旦評”不是很成功嘛?那就搞個類似於宣傳部的位置給他好了。

至於劉巴,那可是當年劉琦的老爹劉表都沒請動的名士。歷史上他是北投了曹操的,最後是因為赤壁之戰後未能完成曹操交給他的任務才投了劉璋的。現在因為劉琦的到來而改變了歷史軌跡的情況下,他是怎麼提前投奔了劉璋的劉琦就不知道了。他只知道這個人不僅博學多才,還真的有能耐。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張松,劉琦得說服他去為自己畫地圖。張松的才能毋庸置疑,但是缺點也相當明顯。他一是愛慕虛榮,二來貪戀權勢。想要說服他,還得給他一些心理上的滿足才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因才施用,是劉琦的用人原則。

但是他不可能對每一個人的才能都瞭如指掌的,所以他組織了一個臨時的智囊團。包括徐庶、諸葛亮、龐統幾大謀士,還有早一步投降的李嚴、費觀、法正。

幾人商議後。

首先一點確認的是劉琦表諸葛亮為益州刺史,說是上表,這個時候的琦對人員的安排已經不需要上表了。不過是走個形式罷,以示對天子的尊重。天子沒有實權,同不同意根本不重要。掌握實權的曹操名義上又跟劉琦是盟友,雖然暗地裡少不了爭鬥,至少表面上還是得把面子做足的。

這群人當中,有才能的不在少數。可以說能治理一州政務的人也不少,至少徐庶、龐統都有那個能力,或許黃權、劉巴都可以做好。但是徐庶要統兵、龐統似乎還沒得到劉琦集團內部認可,這麼重要的位置不可能交給一個新投之人,當然就更不會考慮新降的益州眾人了。

還有一點是,諸葛亮跟隨荀彧打理了兩年政務後,也已經熟練地摸清了劉琦的治政理念了。這眾從的人才中,也確實沒有比他更適合坐上這個位置的了。

所以,年輕的諸葛亮站在了一個別人一生都望塵莫及的人生高度之上。而這只不過是他的起點而已,許多人窮其一生也達不到的高度,而這只不過是他的起點而已。

不過諸葛亮手下的別駕、從事、治中、主薄之類的,那就得從益州的眾多官員中去挑選了。

諸葛亮本想要龐統做他的別駕的,劉琦沒同意。直接告訴他龐統、法正更優於軍略,他另有他用。所以諸葛亮最後選擇了費觀,而費觀卻給他推薦了族子費禕。這個蜀漢四相之一的人劉琦是知道的,所以劉琦同意了。黃權被李嚴薦為從事,董和為治中。由於劉琦治下實行軍政分開,所以李嚴、費觀分別被派往巴郡、梓潼為太守、李恢為巴西太守。

徐庶的統帥才能已經得到了劉琦集團的認可了,劉琦也沒打算把他再調回去。留下包括張燕的黑山營、沙摩柯的飛虎營在內的關中大軍五萬,整合益州降軍五萬,共計十萬人,組成西南軍團。徐庶為統帥,法正為參軍,文聘為副,張繡、張燕、胡車兒、嚴顏、泠苞、吳懿、吳蘭等人為將,大軍南移,準備收服益州南部。

曹性轉歸鄭弘治下,統管益州治安部隊。

劉琦本想把關平捉回長安上學去的,這是劉琦班底的第一個二代將領,劉琦對他寄予相當大的厚望。可是想到諸葛亮的安全問題,最後把他留在諸葛亮身邊做了主薄之職。雖然是個文職,卻也體現了劉琦對關平的看重。他不希望關平長大後只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勇將,而希望他能夠成長為新一代的統帥型人才。至少在諸葛亮身邊,他會學到很多東西。同時還能保護諸葛亮的安全。

剩下的張松、許靖、劉巴就要劉琦一個一個地親自去說服了。

許靖其實就是頂著名士光環,靠嘴混飯吃的。劉琦提議回長安創辦“大漢月刊”,由他來主持,可以收錄他個人對天下大勢的見解,亦可報道他對天下英雄的點評,還可以推廣一點生產常識。面對劉琦治下的所有地盤推廣發行。許靖一口就答應了,這本就是他的長項,而且還得劉琦治下官方認可,何樂而不為?

劉巴是一個精通律法之人,劉琦請他去長安做陳群的助手,完善各類法典。劉巴不是很情願,他其實心底是有一些向著漢帝的。但是,他同是又是一個看得清時勢的人。幾經糾結,最後還是同意了劉琦的徵召。

最後一個就是比較麻煩的張松了。

他本來在益州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別駕了。這下為劉琦入川立下了汗馬功勞,結果所有人都有了相應的封賞,唯獨他還沒有著落。

他心中多少有一些對劉琦失望。

也有一些對好友龐統的埋怨。

不過,最後他得到了一項其他益州官員都沒有得到的殊榮——劉琦帶著龐統親自登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