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漢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7章 分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7章 分歧

大喬還是嫁給了劉備,劉備也放走了吳夫人、孫尚香和孫昭。

其他的孫家子嗣則扣為人質。

放吳夫人,是想告訴孫權我是尊重你孫家的長輩的。

放孫尚香是因為這個小蘿莉實在太搗蛋,留著難侍候。

放孫昭的用心就不一樣了!這江東的天下是他爹打下來的,他再小也是那個最有資格繼承的嫡長子。就算現在孫權大權在握,相信也一定有人願意追隨孫權的兒子。

所以,放孫昭回去,也是為了給孫權內部制造矛盾。

有謀士相隨的劉備,做出來的事也多了幾分深意。

孫權是矛盾的,他母親吳夫人天天哭鬧著要他救自己的兄弟們。

救人?怎麼救?放棄手中的權利?

這可是他的父兄用生命換來的地盤,是孫家的榮耀。

最重要的是很大一部分是周瑜和他哥孫策一起打下來的。

現在他的新勢力還未成型,軍隊大部分握在周瑜手中的。

也就是說,就算他願意投降,周瑜和那一眾老臣願意嗎?

還有,一直支撐著他走上權利顛鋒的張昭呢?

事實上,以張昭為首的一眾文臣並不介意孫權降於劉備。

士族大家想的更多的還是自身家族的利益。

何況,劉備對士族的待遇是很好的。

在大漢的傳統制度模式下,確實沒有比劉備做的更好的。

所以他才仁名遠播。

因為他在東邊站穩了腳,最主要他平定了青州的黃巾,安撫了強如藏霸、管亥之類的悍匪。保全了士家利益的同時,也收服了流民的心。

所以他是成功的!

而且他的成功是打出來的。

劉備落魄的家庭背景讓他很容易獲得窮苦出身的猛將們的親睞;他對自己皇室後裔的定位和對士人的推崇又廣得士族支援;對百姓的寬容與仁愛讓他順利的接收了黃巾軍和大量的流民。

除了減少稅賦和放寬刑法,他治下的地盤一律沿用漢例。

這一點深得青徐名士認同。

不得不說劉備靠上孔融這個貴人是他走得最對的一步。沒有孔融推薦的華歆等名士的頂力相助,他能不能撐到陳珪陳登父子相投都很難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事實是一個人倒黴的時候別說有人願意幫你,不踩你幾腳都算是對你好的。當然一個人順的時候也會好事一波接著一波地出現,劉備深得民心後不但有武將紛紛來投,而且有士族源源不斷地為他提供人才儲備。

孫策不死,劉備可能會被困死青州。曹操也許會納戲忠臨終之計合袁紹而滅劉備。三國之勢也會更加迷離。

但權勢的爭鬥從來都不只是明刀明槍的戰爭,背後的骯髒從來都令人防不勝防。

孫策太剛,剛則易折!

孫權是一個好的權術家,可他太小,又想得太多。他不敢太重用孫策留給他的班底,他認為那一眾老臣親周瑜更勝於他,所以他必須培養扶持自己的親信。

你不能說他是錯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沒有人願意做沒有權利的傀儡主公。

只是,時間已經不允許他完整地完成這個權力過渡。

歷史上的曹操不能南北兼顧,劉備猶如喪家之犬,劉表的不作為,讓他可以穩穩當當地按手父兄留下的一切。

可這一次劉備早早地算計,讓他無所適從。

而孫偏偏忍不住要防備北邊的劉琦。

如果劉備沒有過江,也許一切都會不一樣。

可惜沒有如果!

事情已經發生了!

過了江的劉備大軍勢不可擋。

江東多水,並不是說江南的人都生活在水中,船是生活必須品。

華東平原呢!湖泊雖多,卻一樣沒法建城;河流密佈,卻躍馬可過。沒有了長江天險,一切變得那麼普通。普通到劉備佔了那麼多地盤,根本沒多大戰損。

外事不決問公瑾。

可孫權一開始拒絕了周瑜盡出柴桑水師搶佔長江水道,將劉備困在江東變成孤軍的提議。他認為劉備追殺袁術,兵力不多,只要組織吳越大軍便可將其逼回長江北岸。

當徐盛的淮南水師開入長江,拱衛了秣陵;當田豫帶著管亥等人領著膘悍的青州步兵踏上了吳郡的土地時……

一切都已經來不急了!

劉備的大軍難以攻入鄱陽郡,也證明了江東子弟並非無能。只是統帥的問題!

一帥無能,累死三軍!

孫權不是孫策,他沒有能力領軍大殺四方,他提拔的小將還沒有經過時間的洗禮,還達不到運等帷幄的高度。

事實證明,能夠擋住劉備的只有周瑜。

只有孫策留下久經戰火的老臣們!

那麼,問題又來了。

孫權到了鄱陽,誰才是江東大軍的掌權者呢?

每個圈子都有奸有忠,有直率有詭詐。

武將們可能只是一心想保住老主公孫堅、前主公孫策的基業。

可文臣心中難免有所猜忌。

周瑜的權利太大了!

孫權調不動的兵他能調動,孫權請不動的老將他能請動……

可面對主公的基業和主公的家眷時,該如何決擇呢?

孫權還沒到後面為了江山可以犧牲妹妹終身幸福時的那種狠。

鄱陽城中爭論不休。

以周瑜為首的江東老臣子們當然是主戰的,從跟隨孫堅叱詫疆場以來,從南打到北,再由北打到南,從來沒有人敢小看這一群人,這群江東猛虎。這裡面有許多人是認識劉備的,老將們都不喜歡陰柔深沉的劉備。他們心中的英勇是孫堅般的猛虎,是孫策般的霸王。他們寧可戰死,也不願意投降。

以張昭為首的文臣們卻主降。習得文武藝,賣於帝王家。追隨孫策平定江東是為了什麼?只不過是為了在這亂世拼下功名,光耀名楣罷了!不論是誰家的謀臣,一開始肯定是不會想著造反的。不論打下多大的江山,立下多少功勞,都是為了在天下大統的時候換得地位與名聲。

文人大多不只是代表個人,還有身後的龐大家族的利益。所以他們會在必要的時候權衡利弊,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沒有誰對誰錯,一方要保基業,一方要保先主家眷,誰也不肯讓步。

這個艱難的抉擇,讓孫權面臨崩潰。

經久難斷,孫權只好再次求助吳夫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