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漢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1章 調兵遣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1章 調兵遣將

“哦,子龍來報:涼州軍團逐漸平定西域各國叛亂,西域三十五國紛紛來降,願意重歸大漢西域都護府管轄!”荀彧將西邊的戰報整理出來,遞給了劉琦。

東漢末年,朝綱混亂,各地叛亂叢生。朝庭腐敗軟弱,內亂尚難平定,外患更難企及。

中原地區都成一鍋粥了,別說北方的鮮卑、匈奴、烏桓,南方的山越都不安分,西邊其實才是最為混亂的地方。

涼州先後崛起了董卓、邊章、馬騰、韓遂等強大的諸侯,其他小小各路諸侯不計其數,還有完全不受朝庭管治的各羌。時不時地就會鬧出點亂子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就算這些這,這都不算啥。

原本西域長史府轄下西域三十六國更是趁大漢對西域管轄不力,紛紛叛離對大漢的依附,再一次脫離大漢獨立成國。

烏孫、龜茲、焉耆、若羌、樓蘭、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桓、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師車尉都國、車師後城國紛紛脫離大漢。

除此之外,還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烏弋山離等十幾個本就沒有歸附大漢的周邊西域國家也是西域都護府的威脅。

西域諸國中脫離大漢以後,又各自征討混戰,相互吞併。

其中,烏孫發展更加迅猛,先後吞併了周邊十餘國,成了西域最強大的國家。

趙雲將龍騎營與馬超的標槍營合在一起,加上馬騰留下來的西涼鐵騎,組成了近八萬的涼州軍團。繼續向西挺進。

大軍所至,威名遠播,各國統治者瑟瑟發抖。

雖然大漢失去了許多年對西域的控制,但大漢的餘威依然存在於此。

大軍橫掃,玉門關外群國紛紛來降。

只有烏孫仗著自己這麼多年發展積累的強大兵力,聯絡龜茲、龜茲、大宛、安息、大月氏等西域強國組成聯軍,積力反抗漢軍,並妄圖阻止大漢重開都護府。

趙雲的大軍此時正在渠勒境內與西域諸國聯軍對恃。

……

“讓子龍和孟起回來吧!”劉琦突然冒了一句。

“啊?!”荀彧大吃一驚,這可不是劉琦的風格啊?從來都沒對異族低過頭的劉琦集團,所有人在對待外敵時都是一樣的強硬。

前方戰事吃緊呢,這主公是抽哪門子風,要把主將和大軍撤回來?

不過荀彧何等聰明,很快就能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內部應該會有大動作了。

“主公的意思是放棄西域諸國,調集大軍準備與曹操劉備爭雄?”

“嗯!是時候出手了,我們在恢復實力,曹操劉備也在發展,等到他們都兵強馬壯,這三分的漢土何時能一統?”劉琦點了點頭:“不過……西域咱也不能丟!”

“那……子龍和孟起都回來,誰能主持前方戰事?”荀彧問道。

“呃……益州戰事如何?”劉琦反問道。

荀彧趕緊起身去翻拿益州戰報:

“啟稟主公,元直來報:益州軍團拿下益州後,益南諸郡紛紛獻上降表,只有越巂郡夷王高定不服刺史諸葛亮的招安,發動叛亂。元直親率文聘、張繡、張燕、沙摩柯、嚴顏、吳蘭領兵五萬與之相戰於定莋縣。兩軍交戰百餘日,益州軍團屢敗高定,元直設計伏高定於巂水畔,沙摩柯亂軍之中射殺高定,大敗夷軍。

高定之敗讓益南諸蠻不敢妄動,悉數歸降!益州軍團除去向各郡派出的守軍,尚有黑山軍一萬,仲業所率荊州軍兩萬,沙摩柯所率五溪飛虎營一萬,共計五萬兵馬駐兵成都休整待命。”

劉琦一拍大腿:“好!”

才想起來,這個時候的南蠻還沒那麼強大,孟獲應該還沒有成為新一代的南蠻王。沒有野心勃勃的人,當然不會有叛亂。

沒有孟獲的叛亂,哪兒來的徵南蠻之戰?哪兒來的七擒孟獲?

想多了,想多了!

這個時候完全沒有必要留那麼多的部隊在益州嘛!

荀彧:“主公的意思是讓元直去西域?”

劉琦:“文若以為還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嗎?”

荀彧點點頭:“元直確實是最佳人選!我們要想強硬的重開西域都護府,既要打服西域諸國,還得治理好這一大塊荒蕪之地。如今我們各地人員配備略顯不足,唯益州有不少人才可堪呼叫。而要一個文能壓住群賢,武能震攝群醜的人去主持大事。此人非元直莫屬!”

劉琦:“孤正是此意!即刻著令:大漢重置西域都護府,任徐庶為都護,張任為副將,文聘為護羌騎都尉,張燕為護羌校尉,各領各自手中大軍相隨。從軍將校由元直自行從益州軍團中挑選,並讓孔明從益州官員中挑選出大小官員五十人相隨,隨元直前往西域治理各地!我要西域都護府真正意義上給我打服西域諸國,並將其地歸於漢土!”

“喏!”

“還有……”劉琦接著說:“讓元直帶五萬人馬過去!讓子龍和孟起只帶本部兵馬回長安,西涼軍團原先的五萬人馬給元直留著!”

“喏!”

“讓飛虎營移動到益南地區,密切注意南蠻各族動向,大戰在即,後院切莫失火!”

“喏!”

……

一番調兵遣將,輕輕鬆鬆地在二人的談話間完成,劉琦還在沙盤上插上了不同顏色的旗幟。

劉琦的一系列安排,和劉琦與荀彧君臣間的默契讓一旁的魯肅看得目瞪口呆。

這似乎也太兒戲了吧?

這主公平時也不在家呆著呀,怎麼調動起幾萬人大軍就象隨便調動了幾個人一樣?他怎麼知道哪個地方的兵馬能動哪個地方的不能動?以往在孫策孫權手下做事,哪一次軍事行動不是經過主公和文武大臣們一次又一次的討論研究後再做決定的?

這劉琦似乎根本不需要把軍事調動的問題拿出來給眾文武討論嘛?

這是獨裁!

是霸道!

是自信!

是魄力!

也是君臣間的相互信任!

……

魯肅在長安呆了差不多一年了,他深知荀彧的能力和聰慧。所以他相信以荀彧的本事,不可能任由劉琦胡亂下指令,來破壞這得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的。

只是他不知道,這是劉琦的核心團隊早就定好的戰略方針罷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