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漢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9章 陷陣之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99章 陷陣之志

有人說高順背水紮寨是效仿兵仙韓信,妄圖給絕境中的劉漢軍士壓力,強行提升士氣,以與曹軍決戰。

其實,高順根本沒想那麼多。

背水紮營,是因為潞縣本就依水建城,濁漳水已是潞城的一部分,就如一條天然的護城河。東門那長長的吊橋放下來,就可以直過濁漳水東畔了。背水紮營,不如說是背城紮寨。

你來我往的挑釁、罵戰都沒有任何意義,高順出城,本就為戰。看他那身後陷陣營滔天的殺氣就知道這群人根本不需要任何手段、任何方式來提升士氣了。

其實曹操一方也沒有特別突出的單挑武將。張雖然不錯,但他同時是大軍的大將和尖刀部隊大戟士的主將。不得已不會輕易出戰。

高順建陷陣營的理念就是他統兵的理念,一個再強也只有一雙手,能強到哪兒去?十人敵?百人敵?千人敵?反正他不相信有人可以猛到萬人敵,甚至他覺得以一當千都是誇張。哪怕強如關羽、典韋,讓他們進一個百人為單位的陷陣營小陣型中試試?看看能不能全身而退?

兩軍激戰於濁漳水畔。

張領大戟士對戰陷陣營。

“衝鋒之勢,有進無退;陷陣之志,有死無生!”

這是陷陣營的口號!

不!這不只是口號,而是這五千勇士的決心!

強如大戟士也擋不住其鋒芒。

兩軍激戰三天三夜,陷陣營連破大戟士和曹真帶來的一部分虎豹騎,讓曹軍將士真正領略到天下第一強軍的風采。

一戰揚威,二戰揚名,再戰奠定不敗神話。

站在陷陣營中央,高順氣勢逼人。那凌厲的眼神睥睨天下一切敵人!

站在陷陣營中央,他就是戰神!笑看天下,誰與爭鋒?

如果說張降曹是因為他對袁紹的薄情心恢意冷,那麼此刻他心中的涼意便來自對面這五千人的方陣。

太恐怖了!

一直引以為傲的嫡系大戟士,本就是袁紹的親衛,對付騎兵的利器,哪怕面對普通的重灌步兵都有絕對碾壓的優勢。也正是因為他強悍的存在,曹操花重金讓他將兩千的袁氏尖刀擴充到五千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是……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在曹軍中堪比虎豹騎的存在,張的驕傲大戟士,在高順的陷陣營面前變得那麼脆弱,那麼不堪一擊。

明明能感覺到如果單挑,高順絕對不會是他的對手。可偏偏高順高坐在陷陣營中間的馬匹上,就顯得那麼的無敵,那麼的高不可攀。

大戟士一退,那場面就變成一邊倒了。

以陷陣營為箭頭的幷州軍團,在張任、曹性、劉石的率領下,遠逐樂進潰軍五十裡。殺敵兩萬餘人,俘虜受降曹軍一萬三千人。

直到曹軍退入毛城,拒城而戰。

僅一戰,戰爭的天平便反生了反轉。

攻方變成了守方。

守方變成了攻方。

幷州是劉琦治下各種機制最為完善的地方,高順大軍兵臨魏郡,後方各種防備和供給根本不需要高順擔心。

戰事一起,田豐調往長安主持大局,國淵便被調回了晉陽代理幷州刺史,並主管高順軍團後勤調配。

國淵雖然一直走在開荒的最前沿,但他同樣具備冶理一方的能力。以前是地盤不夠多,沒那麼多地方給他打理;現在地盤多了,人才也多了。但他是難得的保持初心,從始至終都沒變的人。他就是革命的一塊磚,哪兒需要劉琦就把他往哪兒搬。他從無怨言,也不計較職務高低,離家多遠。

當然,劉琦也不是不知道國淵的能力和重要性。關鍵時刻,最為關鍵的地方當然要交給最值得信賴的人。

按說郭也是一個好官,而且算得是劉琦的伯樂與貴人。但其能力與性格,治理一郡綽綽有餘,但要打理一州,又有所欠缺。

國淵到任晉陽,便徵上黨太守郭為高順軍團糧草督運使,負責從幷州各郡收集調拔糧草,以供大軍。

按照郭勤政愛民的性格和淡泊名利的心性,他本是不願意參與到軍事戰爭之中來的。但是,這一次他高高興的接受了。

是人都會有私心,自己兒子受到重用,當爹的當然要出點力支援一下了。前方的每一場勝利都會有他兒子郭淮的一份軍功。每一次經歷也會帶給他一分成長!

郭淮只是小施一略,便攔住了曹真的圍城之計。

僅一戰,他的軍事才能便綻放出光芒。

雖然高順從未懷疑過劉琦的眼光,也沒有看不起任何一個劉琦提拔起來的謀士。但郭淮畢竟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而且是他親眼看著長大的孩子。心裡難免會有一些輕視和照顧的情緒存在。

不過郭淮這一次應對和主動出擊,讓高順看到了其優秀的才能和上升的空間。

兵圍毛城,高順將郭淮帶在了身邊,並認真的聽取他的戰前分析。

劉琦本來還擔心高順手中無大將,又沒有一個成熟的軍師,怕他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不過收到戰報後,頓時心情大悅。

張任、曹性雖算不得天下名將,卻都是久經沙場的合格將領。張任的老成,足以保高順率陷陣營進入戰場而中軍不亂,排程有序。曹性的射術,讓高順可以把弓兵營全權交於其手,而不分心他顧,何況曹性的指揮能力在當年的呂布手下也算是排得上號的。其他黃巾、黑山眾將,令行禁止,衝鋒陷陣都能配合得相得益彰。

有高順和陷陣營的威名在,這支部隊,想戰勝起來沒那麼容易。

郭淮,新生代的儒將,統帥之才。是時候拉出來鍛鍊鍛鍊了,成好好了,那便是下一個徐庶。

隨著高順的戰報一同到達葉縣的還有國淵接手幷州的奏摺。

“好啊!”

一切順利,劉琦根本不懷疑國淵的治政能力。

讓他忍不住叫好的是國淵從涼州回來的時候帶回幷州兩個人楊阜和姜。

楊阜有協助國淵打理州事的能力,但劉琦並不因他而興奮。

興奮只因姜,準確的說是因為他的兒子姜維!

也不知這個小家夥出生沒有?當年收涼州的時候他爹還沒結婚呢!

現在用不上沒關係,為兒孫留下儲備人才也是好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