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大漢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8章 舌辯群英,小子初露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章 舌辯群英,小子初露臉

“尊父景升如今可好?”

“家父尚好,每日讀書會友,一切平靜!就是惦念一些從前好友,此番學生前來穎陰,家父特意叮囑向老師問好!”劉琦答到。

“呵呵,不錯!”荀爽輕撫鬍鬚,點頭道:“我來問你,你父親亦是當世名士,你為何要捨近求遠,遠遊求學呢?”

“家父正值壯年,當為自己心中報負拼搏,豈可為小子學業而荒廢前程。而學生以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學生一路走來,不曾落下功課,也有更多機會向更多飽學之士求教,習得的學問又豈是家父一人能教得了的?”劉琦不卑不亢地回答。

“呵呵……好!”荀爽忍不住對劉琦的應答叫好,這哪象是一個九歲不到的孩子。

荀爽又仔細地看了看劉琦,覺得甚是滿意,這孩子長相俊美,心思慎密,思想健全,談吐清晰!能從自己手中的信看出自己是何人足見其觀察力之細;能把自己從末學後輩叫到學生足見其心思之慎密;對自己的提問毫不思索對答如流足見其反應及語言能力都是及強的。

“今天我準備與大家探討一下目前太平道的問題,這裡是我們書院目前比較優秀的幾位學生,你可以留下來聽聽!到下面找個位置坐下吧!”荀爽指了下面的座位對劉琦說。

劉琦躬身施禮:“諾!”隨即轉向堂下課桌走去。

劉琦走到底部空桌前席地而坐,左右觀察了一下同窗之人。除了剛才帶他進來的郭嘉,別的還真不認識。

“好了,剛才我已與大家說了今天的課題是‘論太平道的興起’。大家也都準備了一番了,來吧大家都說說吧!”荀爽對眾學子道。“荀彧,你先來!”

“諾!”只見左排首座站起一位十八九歲的青年,面目俊朗,衣著光鮮,氣度不凡,目宇間充滿了智慧。

朝荀爽一禮,荀彧娓娓道來。

“學生以為,這太平道興起,是因為目前大漢國力衰弱造成的。國力衰則稅賦重,稅賦加重則百姓苦。天下百姓本愚昧,誰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就擁護誰。現在天下雖安,可民眾疾苦。而太平道人適時地介入鼓動,加上治癒一些病人,很容易受到鼓惑,盲從!”

“我覺得是百姓閒餘的時間太多,沒有更多的工作,他們把無處打發的時間用來聽取太平道的鼓惑,聽得多了,信得也就多了……“有人開了頭,其他學子也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是官府法典不明所至,若能明確規定不得聚眾宣揚,也不至如此……”

“我以為是百姓生活越來越差所至……”

“……”

“……”

學子們各抒己見,理解各一,都有一些道理,又不盡全面。

劉琦舉起右手,想要發言。

荀爽撫須點頭,讓大家安靜下來。

“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位新同學!”荀爽示意劉琦站起來:“這位是劉表劉景升家公子劉琦,想必山陽劉景升大家都有所耳聞。這劉琦同學從山陽一路走來,路上各種見聞想必比各位呆在這小小穎陰所見的更多,我們來讓劉小同學談談吧?”

“各位師兄好,我是劉琦。”劉琦向兩邊的學長施禮,又向夫子荀爽施禮,然後接著說。

“各位師兄講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琦覺得不盡全面。琦以為:這太平道昌行,原因有很多,規納起來主要有四點。其一,當今朝庭政令不通,朝堂上宦官外戚輪番爭權,我士族名士大賢不得重用,有才能之人埋沒於山野。沒有好的人才治理,國家政局混亂!”先給士族一頂高帽,才不致在座之人排斥。

“其二,民間疾苦,百姓衣不遮體、食不裹腹。老百姓若過得安樂,誰也不會信那太平道妖言。可惜的是百姓吃不上飯,有病又無錢醫治,而太平道又適機醫好一些無錢醫治的病人,給了百始信任的平臺。所以推廣起來,百姓比較容易接受!”

“其三,我以為百姓愚鈍,容易受到鼓惑。但這百姓愚鈍亦與我大漢朝的治學制度有關!由古以來讀書之人都以我士族之人為主,百姓無書可讀,當然就無智可言,所以也就失去了明辨是非的才能。”

“其四……”

不待劉琦說完,一學子起身打斷了劉琦的發言:“笑話,若百姓都來讀書,何人種地?何人經商?”

這人年約二十左右,是郭嘉本家族兄郭圖,才學也是有一些的,就是為人比較刻薄,趨炎附勢,很是看不起寒門百姓,就連落魄的本家族弟郭嘉也是頗為不屑。

但又對郭嘉的才華有些妒忌,所以平日總是各種擠兌。

劉琦沒想到有人打斷自己,有些無措地望向荀爽。荀爽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劉琦向郭圖一禮:“師兄誤解我的意思了,當今天下農業為主,商業輔之,而我士族治理天下!而農商之行亦是需要經營的,而要經營好就需要學問。就拿農業來說,目前我朝多有天災,而百姓的生產受影響頗大,沒有好的天氣就沒有好的收成。而這些問題透過學問是可以減少很多損失的!若百姓懂得開渠造水庫就可以預防旱災,築壩開渠則可預防洪澇……”

“這些事自有官員帶領安排,哪用百姓去學?只用按照安排去做就是了!“另一學子接話道。

“師兄差矣!司農以下官員主管錢穀稅賦,有幾人懂得生產之事?如何開渠如何防旱抗澇誰人懂得?百姓懂!可不能形成規範,不能推廣,因為他們沒有學識將經驗化為學問進以傳播……把讓百姓們除了田間勞作的時間組織起來做一些防範災害之事更是一舉多得!”

劉琦看到首座的荀彧向他默默地點了點頭,看來這“王佐之才”看的果然更深遠些“哦?如何個一舉多得?”

“一來解決了民生,抗拒了自然災害就可增加收成,那百姓就可以過得更好;二來收成好了,我士族及國家的收入自然會增加,真正的國富民強;再者百姓就少了許多閒暇時間,試問誰還有空去聽太平道教義?”劉琦向荀彧點頭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那這些事也得有人去組織才行吧?”又有人提出新的看法。

劉琦笑了笑:“這就是我想說的第四個問題,我朝官宦制度不健全!朝堂倒是分工明確,可到了州、郡、縣就差了許多,尤其到鄉、亭、裡。一個鄉就三個小吏,而亭裡就一個亭長里長,事事俱到,哪裡管得過來?”

劉琦侃侃而談,與眾師兄一直議論到響午時分!在座之人也大多認可劉琦所講,對小劉琦的博學也是刮目相看。

荀爽更是驚訝,這小小年紀,其見解遠超許多當世名家。這課堂上一番言語,明日就會傳遍書院,這小子算是小小地露了一把臉了。就連平日自視甚高的荀彧郭嘉都表現出認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