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鐵騎之虎嘯狼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二三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二三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

第一二三章一戰成名天下知(一)

肅正帝正在翻看奏章,他越看越心煩。突然把筆扔在一邊靠在椅子上直喘粗氣。全是些煩心事,難道大燕的官員們都是飯桶嗎?治理地方就那麼難嗎?一個個的伸手要糧要錢,怎麼就不會想想辦法穩定地方呢。飯桶,全是飯桶。

也不知牛天賜怎麼樣了,這麼長時間沒訊息,怕是遇到了難處。少年人好面子,遇到難處也不說。唉,要是大燕的地方官員都能像牛天賜那樣就好了,都像他那樣朕會省多少心啊。太子這兩天也是心神不寧的,做事情無精打采。國事繁重,朕是不是過早的給他壓擔子了。

肅正帝想到這裡就打算讓高平去看看有沒有關於遠東的奏報。可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

“臣兵部尚書黃埔松叩見陛下,恭喜陛下,遠東大捷,陣斬十萬。”

噹啷啷一聲茶杯落地,肅正帝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盯著黃埔松問了一句。

“你是說遠東大捷,陣斬十萬?”

“正是。”

“是司馬炎的奏報?”

“不是,是遠東暫代大督護牛天賜的親筆奏疏,還有天狼都護府大督護莊大富的奏疏,北方軍團監軍高贊也有奏疏傳到。”

“陛下~~~,陛下。老奴收到高贊密奏,遠東大捷,陣斬十萬。”

“陛下,陛下。臣接到遠東督護府鎮遠城太守羅洪亮加急奏報。遠東大捷,陣斬十萬。”

李克捧著一份奏摺快步走進來,陸陸續續的有很多大臣來到,所說的都是一件事,遠東大捷,陣斬十萬。

“父皇~~~,父皇,遠東大捷,陣斬十萬。我大哥勝了,勝了。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朕就知道,朕就知道。牛天賜是不會辜負朕的期盼的。哈哈哈,召集眾臣泰和宮議事,將此捷報廣發天下,告訴百姓們朕的大軍打了大勝仗!”

“陛下您聽,百姓們已經在歡呼了。”

黃埔松指著殿外大聲說到。肅正帝走出殿外側耳細聽,大燕萬勝,燕軍威武,陛下萬勝的歡呼聲從宮外一直傳到肅正帝的耳朵裡。肅正帝一掃先前的頹敗情緒,將雙手背在身後,抬頭挺胸的走向泰和宮。大臣們緊隨其後,興奮喜悅的心情讓他們忘記了平時的做派,低聲的議論著:“勝了,我們勝了。”

隆盛帝回過身來看著眾臣,第一次露出笑臉。

“想歡呼就歡呼吧,這個訊息值得眾卿忘乎所以,朕不怪罪你們,哈哈哈哈。”

“大燕萬勝!陛下萬勝!”

眾臣齊聲高呼,就連大殿周圍的千牛衛將士們也齊聲高呼。高闢疆一邊喊一邊在心中羨慕不已。看看人家牛天賜,年紀比自己還小就取得了這麼大的戰功。再看看自己靠著老子的餘威,成天站在門口當保鏢,狐假虎威的,真是沒意思。不行得想個辦法到遠東去建功立業,想個啥辦法呢?對,就這麼辦。

朝會的氣氛是熱烈的,歌功頌德免不掉,而且也是必須的。溫敬酒和陳九齡儘管不太願意,但還是附和著大家隨便喊了幾句:“陛下英明,陛下威武。”至於大燕萬勝和燕軍威武這兩句,卻是發自內心的歡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燕自那場瘟疫過後諸事不順,遠東更是一日三驚。如今好了,牛天賜一戰殲敵十萬,危如累卵的遠東局勢穩定下來,剩下的就是逐漸收復失地,平定叛亂。遠東大捷的訊息如同一縷曙光,將籠罩在君臣心頭的陰霾驅散了不少。牛天賜離京時可以說是單人獨騎,形單影隻,沒想到他一到遠東就有如此驚人的戰績,大燕群臣們都在猜測著牛天賜究竟是怎麼做到的,他的兵是從哪裡來的。

燕承宇也站在朝堂上接受了來自軍方將領的祝賀,學生有出息當老師的自然有面子。更何況太子殿下還圍在燕承宇身邊口一個姑父的叫著,讓燕承宇結合遠東軍報給自己講解整個戰役的經過。

燕承宇看著軍報上的內容,遠東大戰的場景浮現在他眼前。他在為牛天賜驕傲,他知道就算是自己親自指揮這場戰役,也不一定會達到這個效果。以弱勝強的戰鬥燕承宇不是沒打過,但是讓他像牛天賜那樣率領一支剛組建的部隊匆忙加入戰場,而且還要在不停的機動作戰中做出準確判斷,還要像牛天賜那樣臨機決斷、指揮若定、取捨得當,燕承宇捫心自問還真是勉強。

當燕承宇看到司馬炎以身殉國的訊息後,禁不住熱淚縱橫。他既是為好友和親密戰友的逝去而悲傷,也是羨慕好友戰能夠戰死疆場,馬革裹屍,這是一位將軍一個軍人最榮耀的死法。

“姑父,您別難過。司馬將軍為國盡忠,死得其所,他是我大燕的英雄,是大燕軍人的楷模。父皇一定會重重褒獎他的,司馬將軍必定會名傳後世,千古流芳的。”

肅正帝走到燕承宇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說:“秦國公節哀,朕知道你和司馬將軍情同手足,朕一定不會虧待有功之臣。朕要讓他享受無尚榮光,朕要讓天下人知道,為大燕盡忠,為朕盡忠的人,朕必定會不吝賞賜的。”

“傳朕旨意,司馬炎保國護疆,以身殉國,功勳卓著,特准以郡王之禮安葬,授驃騎大將軍,晉榮國公,賜金龍榮譽勳章。其嫡長子司馬長風襲爵,授忠武將軍,右威衛副將。司馬炎正妻封安國夫人,著禮部安排後事,在其府中設定祭堂,朕親自前去祭拜。命禮部製作榮國公等身戎裝像,安放於大燕忠魂祠英烈殿內永受膜拜。”

“臣代司馬炎謝陛下厚賜。”

“陛下英明。”

燕承宇和眾臣跪拜於地,叩謝肅正帝的厚賞。溫敬酒等人這次也是發自內心的感謝肅正帝。爵位和官階這些的都是虛的,人都死了那些面子上的事只是給活人看的。授予司馬炎金龍榮譽勳章,塑像放進英魂祠這可是實打實的榮耀無比。

金龍榮譽勳章是大燕最高榮譽勳章,專門用於獎勵功勳卓著的文武大臣和於國有功的百姓。佩戴此勳章者,上朝不解配刀,面君不下跪,除犯叛國罪外,其他罪責全家免死。也就是說只要不叛國投靠外敵,你就是造反也不會被殺全家。更何況還有各種免稅和物質上的補貼,而且是可以傳於子孫後代的。因此自設至此勳章以來幾百年的時間,能獲得此勳章的也不過二十幾位。燕承宇家就有,那是授予其先祖燕無雙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原先肅正帝恨燕承宇恨得牙癢癢,也不敢隨意找個理由把燕承宇弄死。

大燕忠魂祠內立像,還是安放在英烈殿內,就更加了不得了。英烈殿內安放的是歷代大燕有為君主和名臣名將的塑像,能夠躋身其中既是對死者功績的認可,也代表著大燕對其家族及子孫後代的尊重和承諾。其家族會受到個方面的照顧和厚待,其子孫後代只要不是叛國投敵,或者做出什麼必須天誅地滅的惡事,即使是再無能也能一生榮華富貴安享普通人不敢想象的好日子。

由此可見肅正帝這次的確是對司馬炎仁至義盡了,拓拔鴻烈殉國時都沒能享受到這份榮耀,這絕對是厚賜,與此相比官職爵位金銀啥的簡直就不算個事兒。

肅正帝滿意的看著燕承宇和眾臣,揮手讓大家起來之後,拉著太子的手回到寶座上坐下。龍興榮當然不敢和肅正帝一起坐下,他只能站在肅正帝身旁,不過龍興榮還是很興奮的,因為他知道接下來就要對飛虎軍論功行賞了。

“眾卿,遠東一戰殲敵十萬,遠東局勢趨於穩定。此戰之中飛虎軍居功至偉,眾卿以為該如何賞賜才好?”

“陛下所言極是,飛虎軍臨危受命,浴血奮戰保住遠東半壁江山,更為今後收復失地奠定了基礎。飛虎軍此戰揚我國威軍威,保護我遠東百姓免受塗炭,飛虎軍全軍將士功在社稷,必須重賞。飛虎軍大統領牛天賜才華出眾,智勇雙全,又師出名門,實乃大燕不可多得的帥才。遠東一戰牛天賜脫穎而出,明望、功績都是上上之選。臣建議陛下重用重賞。”

兵部尚書黃埔松首先開口,遠東大捷最有面子的就是他,他當然會替牛天賜和飛虎軍將士們說話了。再說老謀深算的黃埔松一看戰報就明白牛天賜的兵都是從哪來的,這時候必須抬高牛天賜、抬高飛虎軍,免得肅正帝拿鎮北、豹騎二軍無旨出征說事。

“黃埔大人所言極是,值此遠東危難之際,飛虎軍一戰挽狂瀾於既倒,可謂功在社稷利在百姓,不能不賞。況且遠東大督護司馬炎將軍以身殉國,遠東不能沒有主事之人。臣請陛下啟用牛天賜鎮守遠東,伺機收復失地剿滅戎部,還我大燕安定。”

吏部尚書溫敬酒隨後建議,他和黃埔松是一個心思。

“僕射意下如何?”

肅正帝問李克,龍興榮不停的向李克眨眼睛,李克笑了笑說:“陛下,方才兩位大人所言極是,臣並無異議。只是牛天賜到遠東時間不長,卻能迅速組建一支大軍。臣實在是不明白他是怎麼做到的。”

李克話一出口,黃埔松等人心裡一驚。這李克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眾人都在刻意不提無旨出征的事,他倒好非要把這層窗戶紙捅破。要知道肅正帝一旦明白過來,盛怒之下還不知道要幹出啥事來呢。龍興榮更是急的想要衝過去捂住李克的嘴。他心中暗自責怪李克不會說話。

黃埔松看看燕承宇,遞過去一個抱歉的眼神,隨後面向李克說到。

“僕射,本官原想向陛下提議裁撤鎮北軍和豹騎軍的,這兩軍師老兵疲,這些年空拿國家俸祿卻毫無建樹,留之何用?所以本官一直想向陛下建議裁撤二軍,沒想到牛天賜一到遠東就把這二軍整合起來,還在此戰中大放異彩,本官也是大感意外。本官之意,既然已經這樣了,乾脆就把這二軍調歸飛虎軍麾下算了,也省得陛下再為飛虎軍兵力不足而操勞。陛下,不知臣的建議妥否?”

“呵呵呵,黃埔愛卿所言極是,北方軍團近些年毫無建樹,還比不上一個牛天賜有膽量有魄力。准將鎮北、豹騎兩軍調入牛天賜麾下效力。飛虎軍此戰以少勝多,損失必定也不少,著兵部加快補充,所需兵員物資從快從速。”

“臣領旨。”

一幫大臣偷眼看著燕承宇,肅正帝的話簡直就是當著眾人的面抽燕承宇的嘴巴。北方軍團是毫無建樹,但這是誰造成的?還不是因為肅正帝忌憚北方軍團忌憚燕承宇,死死的捆住了北方軍團的手腳才讓這支強軍毫無建樹的嗎。大家耽心的看著燕承宇,卻發現燕承宇面色淡定,不怒不喜。肅正帝看著燕承宇的樣子,心裡爽的不行,一向高傲的燕承宇如今變成了悶嘴葫蘆,這實在是太令肅正帝爽快了。太子龍興榮卻沒這個心思,他向燕承宇送去的眼神包含著抱歉、安慰和乞求,龍興榮真的不希望燕承宇當場發作,最終耽誤了牛天賜的好事。

“僕射還有建議嗎?”肅正帝得意洋洋的問李克。

“臣無異議。陛下,那麼我們就商議一下怎麼封賞飛虎軍吧。”

“對,父皇。兒臣也贊同重賞飛虎軍和牛天賜。”

“呵呵,你當然是贊同了。稍安勿躁,我們慢慢商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