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鐵騎之虎嘯狼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七二章 民不畏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七二章 民不畏死

朝廷向天狼汗國借兵平叛,並把寧遠城割讓給天狼汗國的訊息,讓全奉天城的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幾百年的時間裡,大燕從來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什麼時候淪落到割讓領土換取別國支援的地步。這是恥辱,是奇恥大辱。

如果大燕向莽古爾求助,就算給多少錢糧大燕百姓都不會說什麼,因為莽古爾和大燕之間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不論是莽古爾還是大燕,在幫助對方的時候都是無償的,而且是全心全意的幫助。但是在肅正帝當政之後,逐漸淡化了和莽古爾的關係,不僅如此還處處提防莽古爾。針對肅正帝的舉動,莽古爾國也相應調整了對大燕的關係,民間商業交流依然順暢,但國家間的關係已經不像從前那樣親密。可即便是這樣只要大燕開口,莽古爾一定會伸出援手的。

百姓們不明白,放著莽古爾這個傳統上的兄弟之邦不去求助,卻向自己的敵人伸手求援,這得是多麼腦殘的人才能幹出來的事情啊。

奉天城中群情激奮,百姓們議論紛紛,對肅正帝是徹底的失望了,連帶著對太子龍興榮也很是不滿。龍興榮在牛天賜的幫助下樹立起來的良好聲望,一下子跌倒了谷底,民間已經有了糊塗皇帝、窩囊太子的傳言。當百姓們聽說,老僕射齊國公趙振,因為得知朝廷割讓寧遠而吐血而亡的訊息後,百姓們再也按捺不住了。

當傳旨官準備出發前往天狼汗國的時候,卻被蜂擁而至的國子監、太學、京城中的各家書院的學子以及數不清的百姓堵在了朱雀門。看著朱雀門外人山人海的場面,皇城禁衛軍立刻鳴鐘集結,在朱雀門外拉起了一道人牆,皇城上也站滿了禁衛軍的士兵。

正在上早朝的三省六部主官和太子龍興榮急忙趕到朱雀門上,龍興榮看著眼前黑壓壓的人群,也不禁有些緊張。李克一眼看見站在最前面的國子監祭酒司徒閔,於是他俯下身大聲喊著:“司徒祭酒,您老是來勸學子們回去的嗎?”

司徒閔衝身後的人群揮揮手,喧鬧的人群逐漸安靜下來。司徒閔衝著朱雀門上的太子一拱手說:“殿下,老夫此來是有事要問殿下。聽聞朝廷要把寧遠城割讓給戎虜可是真的?”

龍興榮剛要回答,李克卻搶先開口:“司徒祭酒,割讓寧遠城是陛下所定之策,與太子殿下無關。因為江南反賊慕容楓已經渡過清江逼近雲州,沿江各州苦苦支撐,危在旦夕。陛下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以割讓寧遠為代價,換取天狼汗國出兵協助平叛。”

“既然知道是下策,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平叛是大燕自己的的事情,用不著藉助外人之力。即便要藉助外力,也應該是向莽古爾求助,為何非要割肉飼虎,求助於生死大敵?況且西北已經平定,為何不調牛天賜南下平叛,難道在陛下心中牛天賜還不如戎虜可靠嗎?老夫本來一心教導學生不管政事,但如今我大燕內憂外患不斷,遠東喪師失地,那個烏利特生死不知。甚至連遠東和天狼都護府是怎麼丟的都沒人能說清楚,朝局糜爛至此,不由得老夫不說話了。”

“太子殿下、僕射大人,如今你們一個是監國,一個是國相。面對學子們拳拳赤子之心,百姓們悠悠報國之情,你們就不做個交待嗎?”

“陛下有云:內亂不平,外患何消?如今就應該先平內亂,再消外患。我們暫時給戎虜一些甜頭,將來一定會要回來的。西北雖已平定,但是仍有流寇作亂。牛候綏靖地方不能擅離,這樣做是為了避免西北降而復反的情況出現。”

“送進狼嘴裡的肉,你還指望它能吐出來嗎?就算牛候不能擅離,為何不能啟用秦國公率軍平叛,或是鎮守草原?若是秦國公在,怎會落的如此被動,都已經火燎眉毛了還依然抱殘守缺、執迷不悟,究竟有沒有把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放在眼裡?”

這句話是司徒閔身後的一位學子說的,他的話引起了共鳴,學子和百姓們齊聲喊著:“不割地,不借兵,啟用秦國公。”

待到呼聲漸停,司徒閔高聲說:“殿下,你聽聽百姓們的呼聲吧,這全是你的臣民們的心聲。殿下,現在還沒有和戎虜簽訂合約,還可以改正錯誤,請殿下做主不割地、不借兵,啟用秦國公。”

“殿下,我等學子身為大燕子民願為大燕盡忠。只要殿下答應我們的請求,我等自願從軍,是南下平叛還是北上收復失地,全憑殿下做主絕不食言。”

那個學子衝著龍興榮說出這就話之後,他身後的上前學子異口同聲的附和。

“孤記得你,你叫孫不悔。孫不悔,國家大事豈有你想的那樣簡單?你當孤不想收回失地嗎?你當孤願意將先輩百戰所得的國土拱手送給他人嗎?孤也曾率軍和叛匪鏖戰,如今大燕國事衰微皆因內亂引起,所以先平內亂才是維繫江山社稷的根本。外敵暫時得勢不足為慮,待大燕平息內亂之後,休養生息增強國力,到那時再和戎虜一決雌雄有何不可?太祖皇帝不也是先平內亂之後,才和北戎爭霸草原的嗎?太祖能做到的,孤一樣可以做到。”

“殿下,太祖逐鹿中原之時,的確曾將北侖平原和狼山劃給北戎。但是太祖一統中原卻憑藉的是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外敵。如今殿下向戎虜借兵平叛,江南百姓會怎麼想,江南百姓當中心存大燕的人會怎麼想。大燕瘟疫流行之時,流民過江躲避瘟疫卻遭到軍之子這支外族軍隊的屠殺,如今殿下還要重演這一幕嗎?”

孫不悔的話一下子戳中了龍興榮的痛處,他現在最不願聽人提起這件事,因為這件事是導致大燕衰敗的導火索,也是肅正帝不得民心的開始。一直以來龍興榮都把這件事當成大燕皇家的恥辱,今天被孫不悔揭了傷疤,龍興榮的怒氣終於發作了。

“大膽孫不悔,你不在國子監好好讀書,將來為朝廷治理地方,卻在這裡巧言令色,沽名釣譽,意欲何為?你已經列入吏部選官名單,孤本想將你外放治理一縣之地,但你如今這個樣子實在是讓孤失望,你速速退下回去讀書,準備禮部選考,不要自毀前程。”

“聖人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孫不悔讀聖賢之書,明人間正道,只要能為國為民,自毀前程又有何妨。”

龍興榮被孫不悔接連頂撞,實在是憋不住了。

“孫不悔,你一介書生滿口為國為民,你又懂得什麼是國家大事,孤意已決不要多言,退下!”

“殿下,有道是忠言逆耳,難道殿下連忠言都聽不進去了嗎?難道殿下不想做一個有為之君了嗎?”

“混賬!來人,把孫不悔抓起來。”

禁衛軍一擁而上把孫不悔按在地上,學子們一見哪裡肯答應,衝上去對著禁衛軍連踢帶打,禁衛軍們是不敢對讀書人動粗的,也只好推推搡搡罵罵咧咧的把學子們往外推。學子們平時驕傲慣了,又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哪受得了這番折辱,他們一擁而上對著禁衛軍大打出手。

“反了反了,你們想造反不成?禁衛軍,弓箭準備!”

喀吱,城牆上的禁衛軍齊刷刷拉開弓箭,一支支狼牙箭對準了城下的學子和百姓們。龍興榮本意是想嚇唬一下他們,沒想到一群老人婦女衝到了最前面,形成一道人牆擋住了年輕的學子們,孫不悔此刻也已經被同窗們救了回來。

司徒閔顫巍巍的走到最前面,他雙手摘下紗帽託在手中,那滿頭白發還有那銀白的鬍鬚不住的顫動。

“太子殿下,你知道你的弓箭指著的是誰嗎?你明白你的弓箭應該射向哪裡嗎?當年老夫教授的那個聰明善良的太子到哪去了?殿下,你用箭指著的這些人都是大燕的子民,這些學子都是大燕的精英,你不想要他們了嗎?今天老夫該問的都問了,該明白的也都明白了。殿下,老夫求你饒過這些學子,這些百姓,老夫代他們向殿下賠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司徒閔跪倒在地大禮參拜,每一下都重重的磕在地上,咚咚的聲音讓那些婦女和老人痛哭失聲。孫不悔和學子們大喊著:“師尊~~~~。”齊齊跪倒在地。

“先生,您不要這樣。孤,孤沒有那個意思。你們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殿下,你若不答應我們的請求,我等就跪死在這裡。”

學子們齊聲吶喊,百姓們也紛紛跪下和學子們一起喊了起來。

龍興榮下令禁衛軍們放下弓箭,躊躇著不知怎麼辦才好。高平扶著肅正帝來到了朱雀門上,這一來所有的人全都跪倒在地。

“司徒閔,朕命你帶著學子們回去,朕既往不咎。否則以謀逆論處!”

成隊的披甲武士包圍了朱雀門前的廣場,雪狼衛已經亮出了長刀。司徒閔圓睜雙目站起來說:“陛下,臣已老邁,但一顆報國之心猶在,臣今日拜別陛下,陛下保重。”

司徒閔話音剛落就一頭撞向牆壁,鮮血迸濺司徒閔栽倒在地。轟隆隆一陣雷聲,大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傾盆而下。數千學子看著撞牆而死的司徒閔呆呆地發愣,朱雀門前上萬人鴉雀無聲,天地之間只剩下雨點砸在地上的嘩嘩聲。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孫不悔慢慢站起來,高聲吟詠這牛天賜的這首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數千學子慢慢站起身來,齊聲吟詠。

“一世功名塵與土,萬里征途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遠東恥,猶未雪;家國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紅石山缺!

壯士飢餐戎虜肉,笑談渴飲天狼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孫不悔背起司徒閔轉身向廣場外走去,學子們默默的跟在他身後。

“不悔兄,我們就這樣走了?”

“走,我們走。大燕是他龍家的,他龍家想怎麼辦與我等何干!我們走!”

人群逐漸散去,朱雀門前的石板地面被雨水沖刷的乾乾淨淨。龍興榮呆呆的看著眼前的一切任憑雨水把渾身打得溼透。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這就是龍興榮口中反覆重複的一句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