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國貿易,從海上行商開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二章:首鋼NEC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二章:首鋼NEC

“你好羅主任。”

林嶺東邁步下車,很快被一群小學生包圍,獻花,獻花圈,將脖子上的花圈取下來,為林嶺東套上。

身後的宣傳幹事,電視臺記者,扛著長槍短炮一頓咔嚓。

林嶺東靜等拍攝,與羅主任親切握手,雙方程序化的交談幾句,表明投資決心,將準備的冠冕話講了出來,方便幹事們做宣傳材料。

等相機收工,林嶺東才賠笑著說:“多禮了羅主任,一切從簡,搞這麼大排場,可是讓我受寵若驚啊。”

羅主任其實是有些懵圈兒的,這林董事長,竟如此年輕?

“禮多人不怪嘛,咱們上車再談?”

將林嶺東引到奧迪100前,早有人將車門拉開,林嶺東埋頭坐進後排,與羅主任一路談笑,聊國內的形勢,聊國外的見聞,相談甚歡。

對方職位一般,可林嶺東絲毫不敢小窺,小心陪襯。

這可不是馬代,對方也不是阿卜拉欣,這裡的招商集團,並不僅限於招商引資,而是個碩大無比的商業集團,資產萬億,位列華國的四大財團之首,天字第一號企業,歷史久遠,於1873由北洋總督李鴻章建立。

在晚清事衰之時,李鴻章為了救國求存思變,積極開展洋務運動,以“自強求富”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興辦輪船、鐵路、電報、郵政、採礦、紡織等各種新式民用工業,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械製造廠等,製造槍支火藥,堅船利炮。

可以這樣說,

乾隆閉關鎖國,而李鴻章則在晚清時期,主導了一場改革開放。

試圖師夷之技,制夷所長。

但很可惜,晚清的問題實在太多了,於甲午海戰功虧一簣,北洋水師全軍覆滅,晚清徹底喪失海戰能力,最終衰落。

招商集團,也因是中華第一家現代化的民族工商企業,被譽為“天字第一號企業”,新華國建立之後,重組“輪船招商局”進駐港島發展。

到了79年改開之時,招商集團又扛起重任,在蛇口建成了第一個經濟開發區,蛇口工業區,主導改革發展。

十幾年的努力,目前的深城,已經從一個小縣城,蛻變為國際大都市,擁有現代化的工業園一百餘個,註冊企業超過10萬家之多。

到了2020年,深城的工業園區數量,冠居全球之最,成規模的工業園區有數千個,僅寶安的一條新安街道,容下了46個工業區,佔地都是數百畝至千畝的級別,每年上百個重大項目破土動工,上百個重大項目剪綵落成。

華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製造全產業鏈條的國家。

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舉的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中,只有華國才擁有全部種類。

深城就佔了全品類的一半。

深城加廣東的製造能力,能吊打小半個地球,大半個歐洲。

相比起來,林嶺東這點資金能力,不夠看的。

一連三天的流程接待,入住南海酒店,各方會談,林嶺東流暢的應對,當知道他已成規模的碼頭建設,航運隊伍,尤其是班加羅爾的晶片製造廠時,羅主任便動心了,極力邀請他建設矽晶圓廠和晶片工廠,給出了相當大程度的優惠,三年企業稅減半,原材料進口稅全免,出口稅減半。

林嶺東婉拒了:“不瞞你說,在晶片行業來說我也是只個初學者,也只是起步階段,我本身不懂技術,很依賴外部的技術支持,目前國內的半導體精英人才,要麼在高校任教,要麼就在各大科研機構呆著,我總不可能去挖國家的人才吧?”

這算是,很給面子的說法。

他在印度發展晶片,沒什麼顧慮,什麼都不懂也很有信心發展起來。

可華國就不一樣了。

在處理器這一塊兒,還真真的處在起步階段,一個是轉型晚,受到蘇聯工業的影響,國內的各大電子企業,通通都有個統一的名字,諸如燕京電子廠,前身叫做燕京電子管廠,造彩電這些,造點映象管這些,牛逼在行,可搞晶片就難了,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路子,毫無技術底蘊,國家培養了幾十年的產業,被一夕淘汰,幾十年的老技工看著晶片兩眼一抹黑。

改革的初期,又沒那個經濟實力去做。

從86年開始,七五計劃才大力發展,各大電子管廠紛紛轉型,區區幾年能做出什麼成績?

完全只處在起步階段。

口號到是喊得挺帶勁的,普及5微米,研發3微米,攻關1微米,可根本就辦不到,目前的燕京電子廠,也只處在5微米的階段,只能生產最簡單的邏輯晶片,晶片設計軟體如EDA這些根本就不會用,微控制器都兩眼一抹黑,國內的電子產業雖然繁榮,可晶片來源頗為掣肘,全靠著臺島支撐。

華國的製造啥都強。

唯獨晶片產業拉了後腿!

說起來還是很遺憾的,80年代是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時期,晶片技術突飛猛進,港島本來有幾家晶圓廠的,原本可以發展得很好,可關鍵時期被房地產帶跑偏了,各大實業巨頭有錢不搞科技,圈地造樓,在房地產行業大發其財,炒樓炒股,轉向金融產業,就是不搞科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臺島和新加坡都靠半導體繁榮,臺島更是成為世界第二的半導體華國強省,可港島這一塊兒,沒趕上產業升級,沒能繼承一家很好的晶片大廠,便遠遠掉隊。

半導體這一塊兒,人才實在太重要了。

像張仲謀這樣的大才者,得一人便可振興一個行業。

很可惜,林嶺東自認不是這樣的人。

在內地搞晶片,林嶺東並不看好。

羅主任微笑著搖頭:“人才嘛,有那個需要可以商量,你需要什麼人才我可以去排程,目前國家正大力發展晶片行業,曰本方面也跟我們緊密合作了,你應該知道首鋼NEC的專案吧?”

林嶺東笑了笑,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對晶片這一塊兒,他不懂技術,球都不懂,連軟體都不會用,可不影響他重生30年,完完整整的經歷過程。

這種大事,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