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國貿易,從海上行商開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三章:龐大的戰爭機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五十三章:龐大的戰爭機器

拆得一乾二淨?

命運的車輪很奇妙。

林嶺東本來沒打算插手厄國的,他早已棄暗從良,漂白上岸,荷蘭的貿易都打算漸漸砍掉,現在家大業大,沒必要拿命去拼。

在國內發展製造業,把航運事業發展起來,重點搞好晶片產業,多撈點護身符在身,這輩子也就穩妥了。

以前的事情,就算揭過去了。

只要自己不作死,應該是沒啥問題。

穩坐一方豪強。

可對方的提議,又讓他很動心。

陰差陽錯,居然趕上了這一班車?

建設一個強大的蘇連,用了70年時間,可拆除一個崩潰的蘇連,只用了5年時間。

林嶺東搖了搖頭,頗有些自嘲的笑道:"你們這是逼我出山啊?"

蘇希霍夫和巴爾擎夫對視一眼,兩人眼中都露出喜色。

他們的行程並不順利,工程量實在太大了,想找到一個可靠的***,有這份資金還有這個執行能力的,還需要一份出人的膽色,難度實在太大。

而林嶺東的所做作為,對他們這種機構來說,想瞭解清楚是非常簡單的,尤其是烏克蘭的事情,搶購船隻,怒闖土耳其海峽,讓巴爾擎夫也讚賞不已。

林嶺東意外的走進視野,暗地裡,把兩人給高興壞了。

蘇希霍夫:"是的,我非常誠懇的邀請你參與我們的事業,與我們合作,將為你賺到驚天財富,且不需要擔負任何風險,你可以考慮一下麼?"

林嶺東點頭道:"可以考慮,但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這座工廠價值多少?"

蘇希霍夫鄭重道:"這是一家佔地2.4平方公里,擁有員工5000多人的超級工廠,不考慮地皮廠房,僅工業裝置也價值一個億以上的美金,在歐洲興建這樣一座工廠,最少也需要兩億美金。"

林嶺東:"那你確定,1200萬美元就可以賣給我?"

"1200萬當然不行,我代表的馬瑟基金將佔據51%的股份,合資2500萬美金,利潤均分,裝置歸你,地皮歸我們,你保證事成之後退出俄國市場,而我們接手這家工廠之後,將把他改建成一家龐大的汽車工廠,將軍用改為民用,建設一個全新的遠東。"

"然而,這僅僅只是一個合作的開始,我們的長遠目的,是徹底改變遠東的產業結構,將軍工綜合體,改建為經濟商業綜合體,將雷達工廠改建為電視機廠,冷縮工廠改建為冰箱工廠,坦克工廠改建為汽車工廠,未來我們還有很多合作,都將採用這樣的方式進行。"

"遠東是一個龐大而具有生產活力的軍區,這些工業裝置都很年輕,只有另一個龐大的新興經濟體才有消化他的能力。"

"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

林嶺東豎起大拇指,這手筆也大得可以。

猖狂到,去改建整個軍工綜合體!

對方的目的,他也算大致的明白了。

這要講到蘇連的情況,他和其他的國家,有本質上的區別。

他的軍費開支,在GDP中佔比極重。

歐洲國家普遍的軍費支出,在GDP中不到3%。

米國普遍在7.5%左右。

而蘇連方面,最低也是15%以上。

博日涅夫時期,最高達到過20%以上,實際佔比超過30%,是歐洲的10倍以上。

他的軍工建設,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軍工廠,而是一個無比龐大的生產鏈條,名字叫"軍工綜合體",由蘇連的軍事工業委員會領導。

旗下包括的產業之廣,鏈條之長,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望其項背的。

其前端產業鏈,便包含了機械鑄造、化學實驗、汽車組裝、航空研發、道路運輸、石油煤炭、水泥混凝、河沙基建,輪到後端產業鏈,才是槍炮彈藥、坦克飛機、艦艇發動機等等製造工廠。

這麼長的流程,導致軍區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

連高速公路,鐵路,城市建築,乃至紡織工業,服裝工廠,甚至電視工廠都是軍區名下。

軍區的產能和勢力,遠遠的大於地方。

士兵比農民還多,參與軍工建設的,遠遠超越經濟建設。

到了80年代末,經歷阿富汗戰爭的需求刺激,蘇連的軍工產值,已佔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近75%的科學研究和實驗設計,都和軍事工業綜合體有關。

全國三分之一的居民,都圍繞著軍工企業生活。

地方上,可憐的產能,全都為軍隊提供物資。

一旦爆發大戰,戰爭機器全力運轉,國家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牽連進這個戰爭機器當中,達到全體總動員的目的。

整個國家,就是一個龐大的戰爭機器。

而遠東軍區更是其中翹楚。

前蘇連16個軍區,遠東軍區在規模上排行第二,戰鬥力排行第一。

不僅有100萬以上的陸軍,還包括整個太平洋艦隊,以及一半以上的戰略火箭軍。

整個遠東軍區,以戰爭為使命,商業極其匱乏,除了石油之外,只有保底數量的紡織工廠與食品加工,掌握在地方當局手裡。

其餘的大型工廠,值錢的產業,全都掌握在各大集團軍名下。

而蘇連解體之後,和平演變,這些龐大的軍工企業,變成了一連串的噩夢,缺乏軍火訂單,拖了幾年的軍工企業,處在全面改組的階段,工人們不知道多久沒發過工資了,淪落到吃樹皮,嚼草根的境地。

比尼古拉還慘!

按歷史的程序來看,遠東軍區將在未來的5年當中,完成**民的全部過程,耗費了20年時間,也沒能恢復昔日鼎盛。

這些拆下來的裝置,絕大部份以廢鐵的價格就賣掉了。

如果能參上一腳,這中間的利潤簡直難以估量。

而對方的真實目的呢?

話說得好聽,協助對方建設遠東,可遠東有多龐大?其幅員面積600萬平方公裡,英德法意曰,再加上整個北歐都沒有遠東面積大。

想要建設遠東,其難度不亞於獨立建國。

厄國未來的二十年,可憐的內銷能力更是個笑話,以林嶺東的談判能力,哪怕賺了錢也帶不走,盧布已經一文不值,到98年徹底廢棄,除非能投資石油,其他的沒有任何意義。

他們的真實目的,說白了,只是摧毀對方的核心產業鏈,讓遠東軍區失去最底層的鑄造能力,再將四大企業賣掉,對方就會拍屁股走人。

看林嶺東光是冷笑,卻不說話,蘇希霍夫沉不住氣了,開口問道:"你覺得怎麼樣,有興趣參與我們的計劃麼?"

林嶺東仍沒說話,看了一眼巴爾擎夫。

他相信,對方也是心知肚明的。

果然,巴爾擎夫對他微微一笑,輕輕點頭。

林嶺東這才說道:"安全呢,誰能保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