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極品至尊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勸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一章 勸降

範遙在龍小寶心中絕對是個極具魅力的人物——文武雙全,智勇兼備,少年時便已成名江湖,與楊逍義結金蘭,並稱“逍遙二仙”,乃是明教左右光明使者,地位猶在紫白金青四大護教法王之上。頂點 23S.更新最快

他兄弟二人均是武林中公認的美男子,年輕時難免有些放浪形骸,不知迷倒了多少黑白兩道的女子。楊逍身形修長,俊秀瀟灑,範遙卻是高大剛烈,英姿勃發。二人的武功均以“博雜”著稱,與姑蘇慕容相差彷彿,彙集百家之長,卓然自成一家。江湖上人人均知明教光明二使武功甚高,智謀過人,昔年陽頂天在世之時,便倚為左膀右臂,實是當年武林中所謂的各大名門正派的眼中釘、肉中刺。

楊逍、範遙的行事風格都可算是狂放不羈,不擇手段,但後者更多了幾分邪氣,幾分堅忍。當年黛綺絲初上光明頂,範遙對其一見鍾情,竟而不能自拔,終成刻骨銘心的愛戀。此後紫衫龍王突然宣佈要與韓千葉結為夫妻,範遙和教內其他那些黛綺絲的傾慕者一般傷心欲狂。待到陽頂天“離奇失蹤”,黛綺絲最先反出明教,惹得群情激憤,險些當場翻臉。彼時若沒有範遙和謝遜的極力維護,紫衫龍王縱使武功高強,怕也極難與夫君平安離開光明頂,由此可見範遙不僅機智百出,性情狠辣,也是個極其驕傲,至情至性的真漢子。

當其時明教已然四分五裂,內鬥不斷,以範遙的武功見識,倘若站出來爭奪教主之位,必定會有不少擁戴者全力扶持相助。但他一心只想查明陽頂天的死因,對爭奪教主之位毫無興趣,為此還和楊逍大吵了一回。兄弟二人當年鬧得很僵,雖不至於反目成仇,範遙卻也因此意興闌珊,憤而怒下光明頂,發誓再不回來。此後他乾脆易容假扮成了一個浪跡江湖,潦倒失意的算命先生,孑然一身,飄零四海,暗中卻在仔細查探陽頂天失蹤的真相。

當年明教之中,唯有範遙一人懷疑陽頂天失蹤有可能是成昆所為,如此忽忽數年,範遙的足跡踏遍了中原各地,費盡心機終於尋得了一些成昆與蒙古人勾結的證據,但仍不足以證明陽頂天便是為其所害,更別提揭穿他欲置明教於死地,暗地裡或招攬、或陷害眾多武林同道的本來面目。範遙思量再三,決心深入虎穴,潛入蒙古人內部打探訊息。以他的心思縝密,自然知道光靠易容術,決計無法瞞天過海,因此把心一橫,竟然毀去了英俊的容貌,再用藥水將頭髮染成棕色,遠走西域小國花刺子模,裝聾扮啞,做了蒙古王公手下的色目武士。

憑範遙的武功身手,很快便得到那位蒙古王公的賞識。又過了幾年,那蒙古王公便將他推薦給了一位成吉思汗嫡系子孫中的少年英傑,範遙立刻抓住了這個大好良機,沒過多久便成了此人心中舉足輕重的心腹高手。

江湖中人多半殺人不眨眼,心狠手辣之輩比比皆是,卻沒幾人可以做到好似範遙這般竟能狠下心來自毀容貌,裝聾作啞十餘年,居然不曾露出半點馬腳。當年他為了得到蒙古人的信任,便是本教的兄弟也是毫不猶豫的殺了幾個,這等心性手段,機智堅忍,即便放眼天下,那也是屈指可數。

時至今日,龍小寶仍然清楚地記得“前世”第一次在“倚天屠龍”中,讀到描述範遙的那一段文字時驚心動魄的感覺。因此這貨做了明教教主之後,便一心想要找回範遙,但他暗中派人幾番秘密打探之後,卻得知大蒙古國中根本沒有什麼“汝陽王”存在。小寶自知身處於歷史混淆的奇異世界,無論現實與記憶有多大的差異都不足為奇,所以也就沒有繼續勞心勞力的非要將範遙的下落查探清楚不可。之後明教蒸蒸日上,教務繁多,因而時日一長,小寶便將此事漸漸淡忘。豈料今日武當遭難,無意中竟能巧遇失蹤多年的範遙,當真是喜出望外。

然則驚喜過後,這貨跟著便又失望至極——那被玄冥二老等數大高手護在中間的傢伙方一開口說話,小寶便知他絕不可能是他思慕多年的敏丫頭,因為只要不是聾子誰都聽得出來,說話之人是個如假包換的男子!

不僅如此,而且這排場大的不得了的傢伙,居然還是龍小寶的舊相識——蒙古歷史上真正建立了大元朝,堪稱雄才偉略的一代傳奇帝王,成吉思汗最傑出的子孫,孛兒只斤·忽必烈!

昔年小寶大鬧蒙古軍營,勇救郭靖、楊過之時,忽必烈還是個將及弱冠,略帶稚氣的少年;今日再見,忽必烈已是個身形健壯,相貌堂堂,言談舉止中隱隱透出幾分“王八之氣”的豪邁男兒。

武當派大敵當前,彈指間可能就要灰飛煙滅,小寶卻躲在張三丰背後的人群裡怔怔發呆,心中只想範遙既已投身忽必烈門下多年,那麼古靈精怪,潑辣可愛的敏丫頭多半沒可能再出現了,頓覺心情沉重,暗呼可惜。

黃蓉是郭靖的、小龍女是楊過的、任盈盈是令狐沖的、王語嫣是段譽的,縱使這貨的潛意識裡確曾yy過將這四位金氏武俠中,最為出色的絕代美人盡皆推倒的邪念,但在現實中他決計不敢對早已名花有主的四女心存一絲不良企圖。

除了她們之外,能入這貨“法眼”的女子不過寥寥二三人——周芷若當下不僅成了“寡婦”,而且一旦施展武功又和毫無人氣的女鬼幾乎沒啥區別,已被小寶堅決踢出候選名單。最為乖巧可愛的小昭本已九成九要跟他姓龍,怎奈老天無眼,終究無法阻止心上人被迫遠走波斯,彼此相隔萬裡。即便這貨早已暗自發誓終有一天會去波斯拼了老命把小昭奪回來,那也得等到抗擊蒙古的大業完成之後。

此時真武大殿內外殺機暗湧,忽必烈麾下高手如雲,人多勢眾,武當派岌岌可危,這貨卻在自怨自哀,自憐自傷——現如今的枕邊人只得一個銀川公主,雖然在旁人眼中娶了這麼一位國色天香,無比尊貴的嬌妻,已是老天恩賜的無邊豔福,可對於某個酷愛採摘極品鮮花,“穿越”而來的極品色狼來說,豈能就此心滿意足?

嗚呼哀哉,悲從中來,龍小寶越想越是鬱悶,心中倍感惆悵失落,自覺乃是世間最可憐的痴情之人,情不自禁仰望大殿穹頂,發出一聲幽幽長嘆。

忽聽得一個粗豪的聲音喝道:“兀那小雜毛,牛鼻子臭道士,你在嘆什麼鬼氣?少頃老子先宰了爾等這些張三丰的徒子徒孫,然後再一把火燒了這座破道觀!你這小雜毛無端哀嘆,是等得不耐煩現在就想找死麼?”

龍小寶正在大發情懷,“自戀”得欲仙欲死,猛然間遭人喝罵打斷,登時氣往上衝。這貨小眼睛一眯,見說話之人是對面三個僕役打扮中最為精壯魁梧的大漢,左頰上生著一顆黑痣,甚是扎眼。小寶心知此人的真實身份乃是西域“金剛門”的頂尖高手,多年前正是他用少林“大力金剛指”將當時身中毒針,重傷無力的俞岱巖的四肢關節盡數捏碎,致使好端端一個武功高強的俠義英雄從此癱瘓在床,苟延殘喘,日夜承受痛苦折磨,如同活死人一般苦苦掙扎了十餘年的罪魁禍首。

霎時間,小寶殺氣盈胸,便要搶先發難,先拿此人開刀,卻聽張三丰說道:“閣下名為奴僕,實則武功不俗,足以躋身當世一流高手之列,何必責難一個小小道童?各位既然是為武當派而來,有什麼高明的手段,便請衝著老道我招呼吧!”這兩句話緩緩道來,語氣平淡,卻自有一股凜然之威。只不過他一開口,某人便只能強捺怒火,暫且忍耐。

忽必烈一聲輕咳,站了起來,身旁眾高手立時側身垂首,顯然對其十分敬畏。即便是玄冥二老這等輩分武功極高的老妖孽,也是肅容相待,不敢有半點輕慢之意。忽必烈此行計劃周密,胸有成竹,身邊有幾大高手寸步不離,所率數百人亦非等閒之輩,其中一小半是他的心腹死士,一大半則是他麾下最為精銳的親兵護衛。因此當宋遠橋和張松溪率領數十名派中好手被騙離武當山後,忽必烈立刻下令直取紫霄宮,迫不及待的殺向天柱峰頂。

忽必烈的父親拖雷與郭靖是結拜安答,他自小便常常聽父親講述郭靖少年時的傳奇故事,對這位無官無爵,用兵如神,武功絕頂,幾乎可算是僅憑一人之力,便將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拒於襄陽城外不得寸進的叔父十分崇拜。正因為忽必烈從小便知郭靖如何行俠仗義的英雄事跡,自然而然對中原武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待到他長大成人之後,不過十幾歲的年紀便展現出非凡的軍政才華,在眾多同輩的兄弟之間可謂一枝獨秀,地位節節攀升。與此同時他便開始想方設法招攬各路武林高手為其所用,最終的目的無非是想透過江湖人物的手段,來為大蒙古國一統天下的霸業,清除郭靖這個最強硬的阻礙。

蒙古大軍二十年來數度兵臨城下,卻始終無法撼動襄陽,叩關而入。隨著麾下效命的武林高手越來越多,忽必烈羽翼漸豐,籌謀許久,決定由外而內,採取逐步瓦解蠶食中原武林英雄的計策,欲使郭靖陷入孤立無援的窘迫之境。試想,倘若沒有武林各大幫派,江湖上的各路豪傑相助,即便郭靖真有三頭六臂,面對當世最最強悍的蒙古精兵,也只能落得個壯烈犧牲的下場。而沒有郭靖坐鎮,就憑呂文德那個草包,襄陽城十之**會不攻自破。屆時蒙古大軍勢必可以有如犁庭掃穴,席捲大宋疆土,成吉思汗生前征服天下的夙願,便即指日可待。

於是在聽取了麾下一眾武林高手的意見之後,忽必烈暗自思忖若想以最快的速度威懾中原武林,最直接的方法莫過於先去扳倒那棵最高大、最堅實的大樹,毀掉大宋群雄的精神領袖,一旦大功告成,武林中的各門各派,江湖上的大小幫會勢必會暗生怯意,如此驚懼之下為求自保而不敢再貿然派遣門下弟子前赴襄陽,幫助郭靖抵抗蒙古大軍。

戰場之上,必有死傷,任你本領通天,在千軍萬馬的慘烈廝殺中,哪一個敢有十足十的把握毫髮無損?待到郭靖、黃蓉後援難續,兵力損耗到一定程度,蒙古人便可以此為突破口,一面繼續大軍壓境,震懾大宋朝廷;一面暗中威逼利誘,籠絡更多的武林幫派。一旦時機成熟,即可裡應外合,雙管齊下,一舉攻破堅不可摧的襄陽城。

至於誰才是向中原武林立威的最佳人選,無疑便是被奉為天下武學泰斗的張三丰!

在雄才偉略的忽必烈看來,倘若能招降這位百歲高齡的傳奇大宗師為大蒙古帝國所用,遠比殺了他所起到的效果更勝百倍。而此時偌大的武當山上只剩下張三丰和俞岱巖,以及少數第四代的年輕弟子,一些不會武功的尋常道士,忽必烈自忖雙方的實力相差懸殊,已然勝券在握,因此一見到張三丰便亮明了身份,倒也顯得光明磊落。

這當口眼見張三丰氣色不佳,身旁除了一個殘廢無用的三弟子,只有區區十幾個貌不驚人的道童,忽必烈自覺火候差不多了,便即起身道:“張真人勿要見怪,這幾個下人平日裡被小王寵慣了,言談舉止甚是粗魯,但有得罪之處,請張真人多多見諒。”說著向那大漢叱道:“阿三,還不快向張真人賠禮!”

那魁梧大漢應了聲是,朝著張三丰抱了抱拳,大咧咧的說道:“小人阿三,對武當祖師不敬,罪該萬死!對不起了,張……真……人!”他神情戲謔,說到最後又故意拖長了語音,哪裡有半點賠禮之意,玄冥二老和神箭八雄等人聽了,當即一齊大聲鬨笑。

俞岱巖見對方如此侮辱恩師,心下大怒,眼中如要噴出火來,張三丰卻是微微一笑,毫不在意,淡淡道:“閣下屈身於韃子手下,為奴為僕,早已不知廉恥為何物,說幾句不中聽的話又算得了什麼?賠禮大可不必,老道實不敢當。”

小寶聽了很是解氣,心想常聽人說張三丰年輕時浪跡江湖,不拘禮法,與市井流氓,販夫走卒也能稱兄道弟。沒想到如今年過百歲,修為精深若斯,損起人來仍是犀利之極,看來傳言多半是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果然那阿三聽了,登時怒氣勃發,麵皮瞬間漲得通紅,一聲低吼,便欲動手,忽必烈雙眉一挑,厲聲道:“阿三,不得無禮!”他一聲叱喝,阿三登時低頭退在一旁,兩隻怪眼直直瞪著張三丰,鼻孔呼呼喘氣,渾身肌肉賁起,猶如擇人而噬的餓狼一般。

忽必烈即已發話,其他人盡皆閉嘴噤聲。只見忽必烈笑容滿面,對張三丰道:“這廝無禮,張真人教訓的極是。只不過本王聽張真人所言,似乎對我大蒙古國頗有成見。張真人乃是當今武林的泰山北斗,天下誰人不知?本王慕名而來,旨在虛心求教,並無半分歹意。呃……本王有一句金玉良言,誠心奉告,不知張真人肯俯聽否?”他自幼學習漢人文化,說起話來倒是頗為儒雅。

張三丰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請說。”

忽必烈朗聲道:“方今之世,諸國並立,唯我大蒙古帝**威最盛,國力最強。我蒙古勇士遠征西方,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西方各國無不臣服於我金頂大帳之下!現如今,大蒙古帝國疆土之遼闊,古來未曾有之,我蒙古大汗威加四海,早晚一統天下!南朝皇帝昏庸無能,大宋朝廷奸佞當道,中原百姓民不聊生,向這等皇帝效忠何用?以往多年,因西征之舉,敝國過半將士遠征在外,加之我蒙古大汗不忍南朝百姓生靈塗炭,故而遲遲未能攻克襄陽。現今我蒙古西征大軍已陸續班師草原,厲兵秣馬,休養生息,不久便會大軍壓境,屆時小小襄陽,定可一戰而破!至於西夏、契丹、吐蕃、大理各國,亦是我蒙古帝國盤中美餐,隨時取之可也!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大蒙古帝國統一天下不過是時間問題,張真人若能效順蒙古,大汗必定立頒殊封,為我帝國國師,武當派自當大蒙榮寵。張真人,本王所言,發於肺腑,祈望真人順應天意,勿使武當一脈,折了香火傳承!”

忽必烈的口才甚佳,這番話說得恩威並施,氣勢極盛,神情難掩傲然之色,玄冥二老等人立時齊聲高呼:“王爺英明!”

張三丰抬頭望著屋樑,一言不發,不知何意。忽必烈等了片刻,暗忖今日已然勝券在握,這老家夥受了內傷,還在擺世外高人的架子,難不成還在想著拖延時間,奢望能有救兵到來麼?他心思微動,頓感不耐,當下神色一沉,又向前走了兩步,目光居高臨下望著張三丰,森然道:“真人或許有所不知,明教已向我蒙古帝國秘密投效,正可謂是棄暗投明,良禽擇木而棲。張真人,自來識時務者為俊傑,少林、峨眉等武林大派久後亦必歸順,此乃大勢所趨,真人何不為天下賢豪做個榜樣?”說到後面,語氣中已透出一絲威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