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極品至尊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八章 赤壁之戰(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八章 赤壁之戰(一)

魯肅借弔喪為名,來江夏探聽軍情虛實,自然瞞不過諸葛亮。WWW.tsxsw.COM劉備出迎前,孔明叮囑,若魯肅問起曹軍虛實,主公只推不知;若再問時,則推於臣的身上即可。

計議已定,劉備出迎魯肅,引入府中,置酒相待。魯肅果問曹軍動靜,劉備便依孔明所言,一問三不知。魯肅無奈,便請見諸葛亮。

孔明入席與魯肅相見,故意不言與江東結盟抗曹之事,只說劉備與蒼梧太守吳臣有舊,將往投之。

魯肅果然中計,自請孔明駕帆江東,引見孫策,共圖大事。劉備佯裝不許,諸葛亮乃假意再三懇求親往江東拜見孫策,共商大計,劉備這才勉強應允。

諸葛亮攜小寶與魯肅乘船共往江東,一路上但見山川俊秀,江水滔滔。諸葛亮與魯肅高談闊論,相談甚歡,不知不覺已至江東彼岸。

魯肅請諸葛亮和小寶於館驛暫歇,叮囑孔明見孫策時,切勿實言曹軍兵多將廣。孔明笑應自有對答之語,魯肅乃匆匆離去,覲見孫策。

時曹操使人作一紙檄文,遣使送至江東,欲與孫策會獵於江夏,共伐劉備,永結盟好。張昭進言曹操勢大,不可與之為敵,不如納降,方為萬安之策。

眾謀士盡皆附議,孫策乃猶豫不決,示意魯肅入內堂相議。魯肅堅言不可降曹,怒陳眾謀士只為一己私利,而罔顧將軍大業。孫策雖勇,久懷戰心,但一干謀士眾口鑠金,也不敢輕言決策。此時聞聽魯肅諫言,深以為然,不由感慨此乃天賜子敬與我!

魯肅又言諸葛亮已至江東,待來日問之,便知虛實……

第二天,孫策聚眾升帳,魯肅親引孔明、小寶前來相會,升堂議事。

諸葛亮至幕下,見張昭、顧雍等一班文武二十餘人,峨冠博帶,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見,各問姓名,施禮已畢,乃坐於客位。

孫策熟視孔明,見其丰神飄灑,氣宇軒昂,然年貌甚輕,不由頗感失望。

小寶立於孔明身後,察言觀色,已知江東主臣,皆有輕視諸葛亮之意。孫策見小寶威武,乃問:“諸葛先生身後所站何人?”孔明答道:“乃我家主公之愛將,龍飛,龍小寶!”

眾人聞聽這少年便是刺董卓、敗呂布、斬顏良、戰長坂的“龍大將軍”,不由竊竊私語,面露驚色。小寶遍視眾人,知江東群雄亦為自己威名所震,虛榮心得到了巨大的滿足,卻要披甲肅容,假作淡然,不能得意大笑,壓抑的甚是辛苦!

張昭知孔明來此是做說客,便率先發難,就此拉開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序幕。

歷史進程的改變,沒有削弱諸葛亮三寸不爛之舌的功力,口若懸河,舌燦蓮花,從容應對,利口如刀,刺得江東謀士體無完膚!

自張昭伊始,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峻、程德樞均難抵孔明博古通今的凌厲詞鋒,盡皆敗下陣來,被諸葛亮駁得啞口無言,滿面羞慚!

張溫、駱統本欲再問,忽有一員老將大步而入,厲聲喝道:“孔明乃當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難,非敬客之禮!今曹操大軍壓境,汝等不思退敵之策,徒自鬥口,又有何用!”

小寶仔細端詳了幾眼來將,知其便是東吳大將,黃蓋黃公覆!

黃蓋為人十分忠勇,為退敵軍,不惜以老朽之身,甘受重刑,做苦肉計詐降曹操,夜燒曹軍戰船,立下奇功,就此青史留名,實為東吳的忠臣悍將!

黃蓋怒斥眾儒,與魯肅引諸葛亮入後堂。孫策降階相迎,再無輕視孔明之心。

諸葛亮落座偷眼觀察孫伯符,見其英武異常,眉宇間傲色濃重,便出言相激,不僅沒有隱瞞曹軍實力,反而誇大其詞,勸孫策不如早降,免遭殺身之禍。

魯肅侍立於側,心急如焚,屢次示意孔明不可再言,諸葛亮只作不見。及至孫策問劉備兵少將寡,尚無尺寸之地,何以卻不投降?諸葛亮笑答:“昔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乃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事之不濟,此乃天意,又安能屈處人下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孫策聞言,勃然色變,心道我堂堂江東六郡之主,難道還不如一屢敗屢戰,落魄無依,織蓆販履之輩不成!遂滿面憤然,拂袖而去。

魯肅責孔明不該如此言語,諸葛亮笑言吳侯英勇過人,需言語相激,以堅其志。又道曹軍雖有百萬之眾,然己胸中早有破曹之良策,舉手間,便叫曹軍化為齏粉!只因吳侯不問,我故不言。

魯肅急忙入內將孔明之言,據實告知孫策——其時孫策雖怒氣未消,但其為孔明所激,戰心已決。聞聽諸葛亮乃是故意以言辭相激,並非有心侮辱;且其已有破曹之計,立時轉嗔為喜,便與魯肅重又出堂,找孔明敘話,置酒相待。

酒過數巡,孫策求教破曹之策;諸葛亮侃侃而談,審時度勢,權衡利弊,盡述優劣,孫策心懷大暢,茅塞頓開,再無疑義,決心聯劉滅曹!

孔明走後,孫策再聚文武議事。張昭等謀士又在極力反對孫策用兵,苦勸不止。孫策並非孫權,決心已定,萬難更改。雖心中惱怒,但欲成大業必須仰仗這班江東名士,也不便斷令以蔽之。思之再三,唯有一人可為臂膀,力壓群臣。便使人快馬趕去鄱陽湖,請周瑜前來議事。

殊不知周瑜本在鄱陽湖訓練水師,聞報曹操大軍已迫近江東,早已星夜趕回柴桑。使者未發,周瑜已先到。不及卸甲,風塵僕僕的周公瑾便先來與魯肅相見。

周瑜請魯肅速引諸葛亮來會,就於下處匆匆換衣等候。只這片刻間,先是張昭、顧雍、步騭、張紘等文臣前來相探,備言曹操不可相抗,力主納降。周瑜虛言相合,暗自冷笑不止。

隨即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等武將又來覲見,奮然立誓,決不降曹!懇請都督勸主公興兵,吾等願效死戰!周瑜欣喜,不露聲色,只說決不投降,待見主公時,自有定議。

未幾,諸葛瑾、呂範等一眾文官又至……這撥人方走,甘寧、太史慈等勇將又來……文官多是要降者,武將多為請戰者。周瑜虛言以待請降者,溫言寬慰請戰者……至夜,魯肅方引孔明而至。

周瑜不知劉備抗曹是否真心實意,乃故作降語。魯肅敦厚,信以為真,大驚而色變,力諫周瑜絕不可降!二人相爭,諸葛亮冷眼旁觀,曬笑不止。

周瑜問其為何發笑,諸葛亮故意附和投降之說,言語間極盡譏諷之能事。魯肅聞言大怒,怒斥孔明:“汝叫吾主屈膝受辱於國賊乎!”

諸葛亮不為所動,又道只需送二人與曹操,曹軍必大喜而退!

周瑜問是何人,孔明道:“聞曹操於漳河新造一臺,名為銅雀臺,極其壯麗。曹操本為好色之徒,廣選天下美女置於臺中。又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女大喬,次女小喬,均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曹操早就放言發誓,我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於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今曹操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實則只為此二女而來。將軍何不去尋喬公,以千金買此二女,送與曹操,操得二女,必稱心如意,班師回朝,何不速為之?”

周瑜又問曹操欲得二喬,有何依據?諸葛亮乃將曹操幼子曹植所書《銅雀臺賦》朗誦了一遍。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

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痛罵:“奸賊欺吾太甚!”

諸葛亮早知孫策、周瑜新婚燕爾,所娶之妻正是這江東二喬,故而陰了周瑜一道!

周瑜果然中計,切齒怒罵曹操,恨恨不已。孔明佯作惶恐之狀,連連請罪。周瑜乃誓言必與曹操決一死戰!諸葛亮適時表明心跡,願效犬馬之勞。三人議定,來日面見吳侯,請命伐曹!

次日,孫策升堂議事。文官三十餘人站於左邊;武將三十餘人站於右邊。衣冠濟濟,劍佩鏘鏘,分班侍立。少頃,周瑜入見,禮畢後,孫策置曹操檄文與周瑜觀之。

周瑜看也不看,當眾撕毀檄文。主戰者歡欣鼓舞;勸降者失驚色變!

眾官懼周瑜之威,皆不敢言。唯張昭自恃乃是文官之首,出言勸阻。周瑜慨然相斥:“曹操雖名漢相,實為漢賊!孫將軍神武雄才,據江東六郡之地,兵精糧足,正當橫行天下,為國家除殘去暴,何言降賊?且曹操此來,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馬騰、韓遂為其後患;北軍不熟水戰,舍鞍馬,仗舟櫓,豈能與我東吳爭衡!中原士卒,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必多生疾病,有此三忌,曹軍雖多必敗!將軍破曹,正在今日。瑜請領數萬精兵,進屯夏口,為將軍破之!”

一番話說得眾將熱血沸騰,孫策決然起身道:“孤與曹賊,誓不兩立!卿言當伐,甚合孤意!”言罷孫策拔劍砍下奏案一角,環視眾人,“諸官將有再言降曹者,與此案相同!”

眾人跪拜領喏,孫策便將佩劍賜予周瑜,拜其為大都督!又封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又命周瑜,如文武官將中有不聽號令者,即以此劍誅之!

周瑜受劍發令,眾皆肅然。周瑜回到下處,便請孔明議事。須臾孔明至,周瑜乃求教破曹之良策。諸葛亮認為孫策伐曹之心猶未堅實,暫不可決策。

周瑜再請賜教,孔明道:“心怯曹兵之多,懷寡不敵眾之意。將軍若能開解吳侯微存之疑慮,則大事可成矣!”

周瑜欣然相從,夜訪孫策。以軍事陳述,備言曹軍雖眾,但多為降兵,不足為懼!今只需五萬精兵,足以破之!

孫策聞言,再無疑慮,誓言當親與曹操決戰,再無他疑!

周瑜辭別而出,暗忖孔明早已料到吳侯之心,其謀高我一頭,久必為江東之患,不如殺之。乃命人連夜請魯肅商議,魯肅勸止,言大戰在即,豈能先殺賢士?此舉徒亂軍心!

周瑜從其言,但自此便懷殺諸葛亮之心……

次日周瑜升帳,凜然傳令:“王法無情,諸君須各守其職。大軍到處,不得擾民。賞勞罰罪,決不徇縱!命黃蓋、韓當為先鋒,起本部戰船,即日起程,往三江口下寨;蔣欽、周泰為第二隊;凌操、潘璋為第三隊;太史慈、甘寧為第四隊;丁奉、董襲為第五隊;呂範、朱治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兵,水陸並進,不得怠慢!”

眾人轟然應諾,奮然出發。程普之子回見父親,具言周瑜排兵佈陣,深諳兵法,極富韜略。程普大吃一驚,本以為周瑜年少,無甚本領,故自恃孫堅舊臣,乃江東元老上將,託病不出,只遣其子程諮前去聽命。今見周瑜法度森嚴,調兵動止有序,豈能不為之折服?慌起身親入大帳,面見周瑜請罪。

周瑜極為謙遜,大贊程普功績,連聲遜謝。自此二人再無隔閡,同心同力;江東將士亦是團結一心,三軍用命,只待曹軍來襲,予以迎頭痛擊!

周瑜雖懼孔明計謀,亦想將其攏於江東效力,便招孔明兄長諸葛瑾前去勸說諸葛亮。諸葛瑾往驛館見孔明,兄弟二人泣訴別情,相擁而哭。

諸葛瑾借古之賢士伯夷、叔齊兄弟雖餓死首陽山下,卻至死也不分離的典故,動以兄弟之情來勸孔明;不想卻被諸葛亮反以忠義相勸,備言劉皇叔乃是漢室宗親,弟與兄皆為漢人,若兄能離開東吳,而與弟同事劉皇叔,則上不愧為漢臣,骨肉又得相聚,此情、義兩全之策。

一番話說得諸葛瑾啞口無言以對,只能怏怏而去。

周瑜聽諸葛瑾細述孔明之言,也不責怪,只說自有收伏諸葛亮之計……

龍小寶雖與孔明同來,但諸事皆由諸葛亮一力承擔,除了隨行保護之外,整日無所事事。今見孫策已決意抗曹,大軍已分發各處關隘,大事可期,遂放下心來,借諸葛亮宴請魯肅之時,便問龐統現居何處。

魯肅道:“士元容貌奇特,雖由在下引薦主公,卻不為吳侯所喜。士元本欲辭別,但我與公瑾素知其才幹,實乃當世第一鬼才!便央其暫居山中茅舍,只待大戰起時,求為襄助,再作計較。不知將軍欲訪士元所為何事?”言下大有警惕之意。

小寶故作憤恨:“我與龐統昔日乃是好友,親如兄弟。朝夕聚飲,待其甚誠。不想這個醜東西欠了老子好多錢,拍拍屁股,一走了之,著實氣煞我也!今聞其躲在江東,正好隨軍師同來,此番斷斷不可再放過這廝,定要讓他清還欠債!若敢抵賴,老子便要痛揍他一頓,出我胸中惡氣!”

魯肅半信半疑:“不會吧!士元雖有放浪形骸之時,但其人品素來高雅,豈能行此小人之事?”

小寶當即大怒,哇哇大叫!扯住魯肅同去尋找龐統,當面對質,以正龍某清名。

魯肅見小寶呲牙咧嘴,暴跳如雷,不由大感頭痛。諸葛亮閉目搖扇,只作不見。想魯肅一介文官,哪禁得住寶哥的蠻力,只好無奈領著小寶去尋龐統。

二人快馬奔至山中,直至松林茅屋。魯肅落馬方欲叩響柴門,不想小寶踹門而入,叉腰站在庭院中,嗔目大喝:“姓龐的飯桶,要債的來啦!快給老子滾出來!”

一人從茅屋中推門而出,一見小寶登時破口大罵:“王八犢子,大爺幾時欠你的錢啦!今天你要是不說清楚,老子跟你玩兒命!”說罷抄起一根扁擔,氣勢洶洶地向小寶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