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極品至尊寶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一章 赤壁之戰(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一章 赤壁之戰(四)

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三日造箭十萬,周瑜乃謂魯肅:“孔明自尋死路,此番好歹要了他的性命,以除後患!”

魯肅往孔明處打探虛實,二人相見,諸葛亮執魯肅雙手,只呼:“子敬救我!”

魯肅嘆道:“公自取其禍,吾如何救得你?”

孔明便道:“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人千個,分佈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萬支箭。WWW.tsxsw.COM只是萬萬不可教公瑾得知,否則吾計必敗,吾命休矣!子敬,切記切記!”

魯肅本就是仁厚君子,與孔明交情頗厚,豈忍見友朋枉送性命,遂滿口答應,自去準備。

第二日,孔明一大早便至江邊,屏退左右,尋一僻靜處,取出“望遠鏡”,望群山大江,窺天時地利,津津有味地細細看了足有半個時辰,這才心滿意足地收起了愛不釋手的寶貝。

“小寶,我有了這件寶物,觀天地山川,排兵佈陣,用計設伏,可謂明察秋毫,事半功倍呀!”

小寶在旁暗忖:“下次老子回家給你弄個軍用望遠鏡,你丫還不得當成仙品供起來?”

諸葛亮側首看著小寶道:“此番周瑜又要設計害我,三日造箭十萬,著實難於登天!亮已命懸一線,公卻為何毫無憂色?”

小寶撇嘴心道:“少來這套!你丫草船借箭,乃是千古美談;既已成竹在胸,又何必惺惺作態?”雖暗中腹誹,嘴上卻說:“軍師有鬼神難測之能,必已智珠在握,末將何慮之有?”

諸葛亮眺望大江,沉吟半晌方道:“將軍真不知吾妙計耶?”

“龍某一介武夫,焉知軍師奇謀乎?”如今小寶的“之乎者也”說得甚是熟練,只是不耐孔明故弄玄虛,此時“乎……”的有一點陰陽怪氣。

諸葛亮似有所覺,不置可否。深望小寶,含笑道:“後日四更時分,將軍可願隨吾前去取箭?”

“末將身負守護軍師之重任,自當隨行,寸步不離。”

一連兩日,諸葛亮毫無動靜,一如平常。周瑜每日差遣魯肅往探虛實,不得要領,坐臥不安。

待到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魯肅問其相召何意,孔明道:“特請子敬同往取箭。”

魯肅疑問:“何處去取?”

孔明答道:“子敬休問,前去便知。”遂請魯肅登船,小寶早已在艙中等候。

孔明傳令,將二十只戰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即便對面亦不得相見。小寶見大霧果然如期而至,心中對孔明觀天時氣象之功,亦是萬分欽佩。

孔明促舟前進,當夜五更時分,已近曹軍水寨。魯肅一路再三問詢,孔明只笑而不答;小寶只管喝酒吃肉,埋頭苦幹。

軍士入報,已近曹營。一路上心存疑惑的魯肅大驚道:“孔明莫非欲投曹操!騙吾同行,以作獻禮乎?”

諸葛亮哈哈大笑:“子敬休驚,亮豈是背主求榮之輩!”遂命將船打橫排開,頭西尾東,一帶相連,就船上擂鼓吶喊。

魯肅愈發慌亂,面色大變:“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

孔明笑答:“吾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管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小寶打了個飽嗝,拍拍肚皮,起身道:“軍師,末將去親自督戰!”

“有勞將軍。”孔明也不阻攔,小寶出艙立於甲板,命軍士盡力擂鼓,放聲吶喊。

自小讀書,便知諸葛亮草船借箭,神乎其神!今既身臨其境,豈可不親眼目睹此千古流傳的軍事奇蹟?!小寶瞪圓了眼珠子往江北眺望,不多時,只聞黑夜中隱隱傳來箭響之聲;眨眼間,漫天箭雨,破空而至!

蔡瑁、張允早已聽到濃霧中傳來鼓聲吶喊,一面使人急報曹操;一面傳令弓弩手就位——此二人久歷水戰,自知大江重霧,敵軍必有埋伏。彼軍如此囂張地擂鼓吶喊,定是誘敵之計。只消弓弩齊發,便可退敵。

曹操聞報,與蔡、張一般心思。傳令道:“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命張遼、徐晃領三千弓弩手,火速趕往江邊助射!”

無論是曹操,還是蔡、張二將,此時的臨敵決策,俱是深通兵法,並無差錯。只是如此一來,正中孔明之計,由此可見諸葛亮智謀果是天下無雙!

曹軍水陸兩寨弓弩手加在一起幾近萬人,蔡瑁一聲令下,弓弩齊發,箭如雨下。不多時,東吳戰船一面受箭過重,已是漸漸傾斜。諸葛亮傳令將船掉頭,頭東尾西,逼近曹營受箭。

此時魯肅已知孔明妙計,歡喜得手舞足蹈,長笑不止,連盡數盞美酒!孔明談笑自若,舉杯同樂,此情此景,實乃古今僅見……

待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此時每船兩邊草人之上已密佈箭羽,排滿箭枝,總計何止十萬支!

東吳戰船偃旗息鼓,曹操自以為得計,蔡瑁、張允也是洋洋得意。諸將紛紛道賀,笑罵江東小兒區區誘敵之計,豈能瞞過丞相之神機妙算。一輪弓弩便已驚退敵軍!

正得意間,忽聞江上傳來東吳軍士的喊聲:“謝曹丞相賜箭!”喊聲此起彼落,如箭穿心!

此時日已東昇,濃霧散盡。曹操心驚肉跳,放眼望去,只見東吳戰船已去二十餘裡,追之不及。正望時,忽見江上飄來一隻小舟,曹操急命軍士搭來,至岸一望,曹操險些氣得當場暈厥!

曹軍眾將看著小舟上寥寥數只草人插滿羽箭,已明諸葛亮之計,登時面面相覷,啞口無言。

江上忽響起一聲暴喝:“老曹!!多謝賜箭!!!哈哈……”笑聲如雷,滾滾而至!

眾將聞其聲,已知此是龍小寶;曹操怒目圓睜,身軀搖晃,氣塞胸臆,戟指江東,左右連忙扶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時郭嘉在側,喟然嘆道:“龍飛即在,此必是諸葛亮之計。劉備雖兵少將寡,但文有天下奇才;武有蓋世猛將,實乃我軍之心腹大患!”

曹操聞言,咬牙切齒:“孤誓要剿滅劉備!!”

魯肅與孔明並立船頭,環視戰船,笑不攏口,讚道:“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大霧?”

孔明笑道:“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乃庸才也。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必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三日完辦,工匠料物,卻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liu罪過強加吾身,擺明了是要殺我!吾命系於天,公瑾焉能害我性命!”魯肅拜服。

船到岸時,周瑜已差五百軍候在岸上等著搬箭。諸葛亮教於船上取之,可得十餘萬支,盡皆搬往中軍帳交差。

周瑜早已苦候良久。連日來不知孔明欲用何計,百思不得其解,五更時聽聞江上隱約傳來鼓聲吶喊,心中已隱隱猜到幾分。此時魯肅入帳相見,備言孔明“草船借箭”之計,周瑜仰天長嘆:“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言罷意態蕭索,垂首不語。

少頃,孔明與小寶入寨交令,周瑜親自下賬迎之。稱羨道:“先生神算,使人敬服!”

孔明謙道:“雕蟲小計,何足為奇!”二人執手入賬,分賓主落座。

周瑜再無傲色,使人置酒相待,就席間虛心求教於孔明,懇切求教破曹之良策。孔明一味謙遜,自稱碌碌庸才。周瑜無奈,便道:“某昨日思得一計,不知可否,請先生為我一決之。”

諸葛亮道:“都督且先不要說。亮亦思得一計,你我各自寫於手中,看同也不同。”

周瑜喜而從之,便叫人取筆硯來。二人各自寫於掌中,移近坐榻,各張其手,互相觀看,皆大笑。小寶不需觀看,已知二人手中寫的都是一個“火”字。

周瑜道:“既我二人所見相同,則再無疑義。望先生不要說出,萬勿洩露。”孔明應諾,二人歡飲分散,諸將皆不知其事……

三日後,周瑜升帳,鳴鼓大會諸將於帳下;孔明、小寶亦受邀前來。

周瑜道:“今曹操引百萬之眾,連絡三百餘裡,非一日可破。令諸將各領三個月糧草,準備禦敵。”

黃蓋出列進言道:“莫說三個月,便支三十個月糧草,也不濟事!若是這個月破的,便破;若是這個月破不得,便依張子布之言,棄甲倒戈,北面降曹罷了!”

周瑜聞言,勃然色變,拍案大怒:“吾奉主公所命,督兵破曹。主公有言在先,若有再敢言降曹者,依江東七禁令五十四斬,嚴懲不貸!今兩軍對敵之際,汝敢出此言,慢我軍心,如不斬首,難以服眾!”言罷便教左右將黃蓋推出斬首。

黃蓋凜然不懼,白鬚倒豎,嗔目怒喝道:“吾自隨破虜將軍,縱橫東南,已歷三世,哪有你來?”

周瑜盛怒,令速斬之!眾將皆跪苦求不止,俱言:“黃蓋罪固當誅,但未出師,先斬大將,于軍不利!望都督寬恕,權且記罪。待破曹之後,再斬不遲!”

周瑜乃道:“若不看諸君面上,今日決斬汝首!”令左右:“死罪暫免,活罪難饒!拖下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眾官又紛紛跪倒告免。周瑜推翻案几,叱退眾官,喝令行杖!

帳中皆為江東官員,唯孔明、小寶為外客。魯肅目視諸葛亮,示意其為黃蓋求情。諸葛亮視若不見,只是端然安坐,閉目養神。小寶冷眼旁觀,知道孔明早已看出此乃黃蓋所獻的“苦肉計”,故不發一言。但小寶實不忍心見此年近六十的老將,飽受筋斷骨折之苦,卻行此無用之計。便施禮進言道:“大都督且慢發刑,且聽在下一言!”

周瑜本盼孔明求情,如此便知孔明未曾看穿其計。怎奈諸葛亮老神在在,沉默不語,周瑜暗忖必是孔明又已識破自家計策。正思量時,不想龍小寶忽然出列進言,周瑜便領暫緩行刑,想聽聽小寶如何勸諫。

小寶道:“請都督暫退左右,某再實言相述。”

周瑜乃命諸將退下,帳中只餘魯肅相伴。小寶乃道:“都督可還記得前番欲使蔣幹行反間計之事乎?”

周瑜不知何意,沉聲道:“將軍但有所指,直言無妨。”

“都督設反間計,本已瞞過曹操,眼見蔡、張二賊即將授首,不想卻被郭嘉識破,保住了二賊首級。今若都督再行這‘苦肉計’,吾料必又難逃郭奉孝法眼!”

滿座皆驚!!

若說孔明看穿黃蓋今日之舉乃是苦肉計,周瑜並不會感到奇怪,只是會有些許失望;但小寶直言揭穿此計,便不能不讓周瑜大吃一驚!

“將軍何以看出此是吾之設計?”

“黃老將軍乃江東大將,從破虜將軍於患難之中,已歷三世,忠心輔佐,焉能口出降曹之言?!但凡知其忠勇之士,皆能一眼望穿……”(此話卻是小寶故意貶低周瑜的計策。)

小寶續道:“郭奉孝亦是當世奇才,曹操視為左膀右臂,其智不在我家軍師之下……”(言外之意,就是說郭嘉的智慧還要勝過你周公瑾!)

“黃老將軍若依計行事,郭嘉必然會將計就計!彼時我軍進攻江北之時,老將軍必為先鋒,豈不為曹操所害?其後曹軍便可一鼓作氣,逆轉戰局,順江而下,揮師江東,則我軍必敗!”(周瑜聽到此處,已是冷汗涔涔……)

“吾料軍師與都督定計必是火攻!然大江廣闊,即使曹軍先鋒戰船火起,餘者皆可分散逃竄,豈能盡焚之!?料想都督必要再設奇謀,使人赴曹營再獻‘連環計’,如此方可一把火燒盡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不知末將之言,可中一二否?”

周瑜汗流浹背,衣衫浸溼,死死盯著龍小寶,久久不語。小寶泰然自若,回視周瑜,只待其答。

良久之後,周瑜眼神一黯,頹然道:“將軍所言,豈止一二!字字中的,已道盡吾心中所謀!”言罷看了看孔明,諸葛亮拱手道:“亮斷然不曾洩露軍機!此番龍將軍所言,盡是其自行料定。亮絕無妄言,大都督明鑑!”

周瑜見諸葛亮不似作偽,料其所言俱實,喟然長嘆道:“龍將軍智勇雙全,古之賢將,亦不過如此!可嘆我江東無此英傑猛將!劉皇叔得二公相助,何愁大業不成!”

小寶心中得意,又道:“大都督謬讚,末將實不敢當。在下一勇之夫,偶然靈光乍現,怎敢與古之先賢相提並論!在下陋見,為今之計,是要速選賢能前去曹營獻連環計。若此計不成,則大事休矣!”

周瑜強打精神,不恥下問:“將軍可有人選?”

“雖有人選,奈何卻無引路之人!”

周瑜自明小寶所言之意,沉吟不決。正思量時,忽有人來報:“都督之友,蔣幹先生又來了。”

小寶和周瑜同時雙眸一亮,不約而同說道:“引路的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