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極品至尊寶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八章 故友之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八章 故友之情

黃忠回到城上來見韓玄,韓玄即令左右推出斬之。吞噬小說 www.tsxsw.com黃忠大叫:“無罪!”韓玄怒道:“汝昨日與典韋交鋒並無力戰,馬失前蹄典韋卻不殺你,必有關通;今日我贈寶馬與你,汝卻不念恩情,兩番虛拽弓弦,第三箭卻只射其盔纓,如何不是外通內連?若不斬汝,必為後患!”遂喝令刀斧手推出城門立斬。

眾將欲為黃忠求情,韓玄道:“但有告免者,便是同黨!”

左右便將黃忠推出,按於刑臺之上,方欲舉刀時,忽然一將揮刀殺入,砍死刀手,救起黃忠,振臂高呼:“黃漢升乃長沙之保障,今殺漢升,是殺長沙之百姓也!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今應當眾共弒之,願隨我者便來!”

眾視其人,乃是義陽人魏延也。魏延自從襄陽一戰後,便投韓玄。韓玄怪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故一直屈沉於此。今日救下黃忠,教百姓同殺韓玄,振臂一呼,從者竟有數百人。黃忠急呼:“文長不可!”此時群情激奮,數百人一擁而上,黃忠哪裡攔當得住。魏延直殺上城頭,一刀便將韓玄砍為兩段,提頭上馬,引百姓出城納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龍小寶早已料到城中變故,引軍已至城下。魏延將韓玄首級擲於小寶馬前,寶哥故作驚喜,下馬施禮道:“今得長沙,全賴將軍棄暗投明!將軍大功,龍某必飛報主公,為將軍進爵!”言訖與魏延同入長沙撫民。

安城已必,小寶便請黃忠相見。黃忠心中慚愧,託病不出,小寶也不強求,使人星夜去請劉備、諸葛亮。

此時劉備大軍已至桂陽,方與趙雲相見,長沙信使已到。劉備聞聽長沙已得,更是大喜,展開小寶書信一看,笑謂孔明道:“前日行軍時,青旗倒卷,一鴉自北南飛,連叫三聲而去;吾問軍師禍福,軍師袖佔一課,笑言長沙郡已得,今果然如此,吾等不如早去長沙!”諸葛亮欣然相從,劉備便起兵奔赴長沙。

劉備大軍將至,哨騎早報入城中。典韋、小寶率城中舊將出城十里迎接,遙見旌旗招展,塵土飛揚,知劉備已到。

小寶、典韋接住劉備,便教魏延上前。小寶道:“此番速得長沙,多賴魏延之功。”便就劉備馬前備述魏延救黃忠、斬韓玄之事。未及劉備開言,諸葛亮喝令左右將魏延拿下立斬。劉備驚問孔明:“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

孔明面沉似水:“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患。”

劉備道:“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

諸葛亮見劉備親自求情,便指魏延道:“主公求情,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不然我好歹取汝首級!”

魏延拜謝劉備,諾諾連聲而退。小寶又道:“黃忠英勇,神射無雙,實乃當世良將。今託病不出,足顯其人忠義,非主公親自出馬,而不可得!”

小寶具言黃忠之事,劉備便教諸葛亮先引軍入城理政,與小寶馬不停蹄趕往黃忠府上。

二人到了黃忠家,叩門問詢黃忠何在。下人回話,老將軍正在後園飲酒解愁。劉備教不必通報,與小寶步行直入後園親訪黃忠。

長沙城陷之後數日,黃忠閉門不出,終日飲酒解憂。劉備和小寶入後園時,黃忠酒醉,正躺在石榻上呼呼大睡。劉備揮手示意下人退下,自與小寶立於廊下等候。

直站了一個時辰,黃忠方醒,起身便取酒壺欲飲,劉備道:“老將軍如此豪飲,豈不自傷?”

黃忠目視劉備,醉眼朦朧道:“汝是何人?”

劉備躬身施禮:“漢左將軍劉備見過黃老將軍。”

黃忠身軀微顫,放下酒壺,取毛巾沾水敷面,復又躺下,不發一言。過了半晌,黃忠見劉備只是靜立在此,忍不住道:“皇叔來此何事?”

劉備淡笑道:“懇請老將軍出山助我!”

黃忠冷言道:“敗軍之將,安敢勞皇叔親來?吾年邁體衰,心灰意冷,只求卸甲歸田,得報存身之所,安度餘生。”

劉備道:“古有廉頗七十餘歲尚能征戰沙場,勇冠三軍,今將軍不過半百之齡,正當盛年,何以卸甲?吾聽龍飛盛讚將軍之忠義勇武,甚為敬佩,今誠心相請,將軍萬勿推辭!”

黃忠聞言翻身而起,請劉備、小寶入石亭就座,置酒相待,舉杯道:“願聞皇叔大志。”

劉備侃侃而談,備言漢室積弱,曹賊篡權,吾身為漢皇後裔,縱粉身碎骨,亦要誅賊扶君,匡扶漢庭!隨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此正是劉備的拿手好戲,黃忠焉能不為其所動!

劉備一番聲情並茂的慷慨陳詞,說動了黃忠,就此又得一員大將!小寶始終未發一言,暗忖如今只差馬超一人,五虎大將便齊了。只是轉念又想,黃忠已降,馬超久後也必歸劉備,不知到時自己還能不能位列五虎大將之一!

黃忠歸降劉備,求葬韓玄於長沙之東。黃忠又薦劉表之侄劉磐——昔日黃忠年輕時本就是劉表帳下中郎將,與劉磐共守長沙——劉備從其言,使人往攸縣取回劉磐,教掌長沙郡。至此四郡已平,劉備班師回荊州,改油江口為公安。自此錢糧廣盛,賢士歸之,軍馬四散屯於隘口……

一九八年秋,孫策領兵與張遼大戰於合淝。兩軍陣前,張遼與太史慈大戰八十餘合,不分勝負。曹軍陣前樂進單騎突進,直取孫策。左右護衛宋謙賈華各持畫戟招架,不想被樂進一刀斬斷兩枝畫戟!

孫策暴喝如雷,持“鬥神槍”欲戰樂進;樂進自知不敵,撥馬急走。宋謙立功心切,自軍士手中奪過一杆槍奮勇來追,李典張弓射箭,正中宋謙心窩!

太史慈聞身後有人墜馬,棄卻張遼,往本陣便回。張遼乘勢揮軍掩殺,吳軍大亂,四散奔走。

張遼望見孫策,奮勇趕來。小霸王豈是臨陣脫逃的等閒之輩!?拍馬便與張遼廝殺。斜刺里程普又引一軍殺來,張遼不敢再殺,回馬便走。吳軍潰勢已成,不能挽回,孫策親自斷後,神勇無比,邊戰邊退,曹兵畏懼,不敢近前,吳軍乃損耗甚微,退回本寨。

長史張紘責孫策過於輕敵而招敗績,孫策亦痛悔思過。太史慈入帳進言:“某手下有一人,名喚戈定。與張遼手下養馬後槽是兄弟。今後槽被責懷怨,使人密報,今夜舉火為號,刺殺張遼,以報宋謙之仇,某請為外應。”

諸葛瑾勸說張遼多謀,恐有準備,不可造次。太史慈執意要去,孫策遂與其兵馬五千,以為外應。

是夜戈定於軍中叫反,後槽於後寨舉火,不想張遼精於韜略,雖勝而不令軍士卸甲,反嚴令各營加緊防備,更需謹慎。眼見寨中反聲四起,火光衝天,張遼不驚反定,識破戈定詭計,傳令有亂者先斬!

不多時,李典便擒住戈定與後槽,張遼問出緣由,立斬二人於馬下。又聽城外鳴鑼擊鼓,喊聲大震!當下將計就計,大開城門,放下吊橋,於門內放起一把火,教軍士皆起反聲。

太史慈見城門大開,只道內亂,挺槍縱馬引軍殺入!

眼看即將殺入城中,斜刺裡疾馳而至一隊輕騎,當先一將高呼:“子義且住,主公急令!”

太史慈無奈收韁,來將急至馬前,正是甘寧。太史慈不悅道:“吾須臾即可殺入城中,手刃張遼,興霸為何阻攔?”

甘寧拔出孫策佩劍:“主公有令,將軍速回!”

太史慈不明其意,還要問時,城上箭落如雨,張遼引軍從城內殺出。此時太史慈已明若無甘寧相阻,已中張遼埋伏,當下便與甘寧合兵一處,望本寨而走。

張遼亦知甘、慈二人乃是江東最勇猛的兩員大將,不敢深追,便教收兵回城。心中恨恨不已,不知吳軍何以識破自己的妙計。

太史慈回寨之後,入帳拜謝孫策。孫策笑道:“此乃子瑜之功,是他識破張遼詭計。”

太史慈欲謝諸葛瑾,諸葛瑾連忙止其謝禮,取出一封書信道:“此亦非吾之功也!主公且看。”言罷將書信呈與孫策。

孫策看罷大驚,問道:“此是何人所書?”

諸葛瑾道:“黃昏時一小校將此信交付與我,說是一名布衣百姓前來投書。吾觀書信之後,問送信人何在?小校說那人留書之後片刻未停,便已匆匆離去。吾問來人可有話留下,答曰,此書信乃是火燒赤壁之先鋒所寫!”

孫策、太史慈各自沉思,不解其意。諸葛瑾嘆道:“主公可還記得赤壁大戰時,是誰人身先士卒點燃曹軍戰船,放起第一把大火的?”

孫策驚呼:“難道竟是龍飛?!!”

諸葛瑾用力的點了點頭,太史慈愕然問道:“龍飛何以知之?”

孫策沉吟道:“此信中盡言我軍新敗後,必有一員大將請命奇襲合淝。如求戰之將是子義,則必有內應於合淝暗中相助。信中明言如是,則必中張遼埋伏,太史慈性命危矣!因不忍見故友身隕,故而使人飛馬傳書,以全昔日沙場之情。子義,這龍飛確曾與你有舊乎?”

“確有其事。昔日吾母命吾解救北海黃巾之困,吾單騎闖陣,殺出重圍,至平原縣請劉玄德發兵相救。當年北海一戰,吾與關、張、趙、典、龍並肩作戰,大破黃巾賊,只因劉鷂使人去家中來喚,故匆匆別去。不想龍飛猶念昔日之情,飛馬傳書,救我得脫大難!”太史慈言下不勝唏噓,難掩心中感激。

孫策默然良久,方道:“孤以為諸葛亮天下奇才,神機妙算,不想這龍飛一介武夫,信中所言,無有不中,竟也有此料事如神之能,如此下去,劉備實為東吳心腹大患!”

帳中魯肅始終不發一言,雖然心驚寶哥神算,卻也不似孫策等倍覺意外——畢竟赤壁之戰時,他與諸葛亮、龍小寶來往密切,自然知道寶哥奇能。

此時聽孫策言下之意,深忌劉備,似有決裂討伐之意,起身諫道:“主公,當今天下,唯曹操勢強,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中原四州,雄霸北方。在下以為聯劉抗曹的大方略不可輕動,只有孫劉聯手方能抵禦曹賊。若主公與劉備反面成仇,驟起刀兵,則兩敗俱傷,只會便宜了曹操!屆時曹賊揮軍南下,江東便再無抵抗之力,只有玉石俱焚,毀於一旦!望主公三思,萬勿草率。”

孫策然其說,剋日便收兵班師。回到建業,孫策召眾文武議事,卻不見周瑜。召人問之,才知道周瑜身體有恙,已回柴桑養病去了。

又過月餘,忽有人悄然來報,大都督周瑜已返回建業,請與主公密會。

孫策與周瑜有結拜之情,情若骨肉,當即使人密謂周瑜深夜來會。及至午夜時分,周瑜乘小車,悄悄來到都府後門,早有從人等候,自引周瑜入內與孫策相會。

周瑜同車而來一人,身披闊氅,遮住了面目,不知是誰。府中從人雖有疑惑,但吳侯早有明令——周公瑾隨時可以直入都府,不必通報。

從人將周瑜引至孫策書房外,便施禮退去。周瑜領著身後那人入內,教其在廳下等候,隻身入見孫策。

孫策正於房中看書,其實卻是久候周瑜,心不在焉。此時見了周瑜,即刻起身道:“此間只有你我兄弟,公瑾無須多禮。卻是有何大事,需深夜密會?”

周瑜道:“專為主公解憂而來!”

孫策請其入座,親自烹茶:“公瑾有何妙計,孤洗耳恭聽。”

“曹操獨霸北方,雄踞中原,赤壁一戰,慘敗而回,與我江東已結下不世深仇,實難再解;劉備平白得了荊州,廣積錢糧,招兵買馬,日漸強盛,已成我江東心腹大患。曹操遠在許昌,劉備卻近在咫尺,主公所憂者,劉備也!”

“公瑾所言甚是!劉備坐領荊襄,更兼臥龍、鳳雛相助,日趨勢大。俗語有云: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劉備與東吳僅一江之隔,豈不令吾寢食難安?公瑾有何妙策,還請速速道來!”

周瑜拍了拍手,對外面說道:“進來吧。”

候在廳下的那人聞聲而入,跪拜在孫策面前,一言不發。孫策奇道:“此人是誰?”

周瑜沉聲道:“此人便是在下獻於主公,生擒劉備的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