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秦帝子嬰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 去留之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章 去留之辯

“除了專程來感謝你之外,我還有另一件事告訴你,希望你不要難過。根據饒陽信使來報,饒陽君殿下,於十日之前舊傷復發,不治而亡。”李牧緩緩說道。

聽完李牧的話,子嬰頓時感到五味雜陳,那個一心照料自己的人就這麼去了。雖然憑著現代人的先知先覺,子嬰早就知道成蟜命不久矣。然而他卻始終不願往這件事上想。

只要成蟜還在,自己背後就永遠有著這麼一棵遮天大樹,做一些事情就可以不考慮後果,因為不管怎麼樣,都還有父親在自己身後給他擦屁股。

正如這次的事件,子嬰也並不是完全的頭腦衝動之下做出來的。因為他清楚,他的父親是饒陽君,他是饒陽君世子,就算悼襄王再如何氣憤這件事,多麼的想將他除掉,也必須考慮邊境成蟜手下五千悍卒的力量,雖然相對整個趙國而言,五千兵馬不足為慮,但是如果真的因為小孩子之間的打鬥,就對封君下手,其餘的封君大將該如何安之!

所以,子嬰清楚,這件事頂多自己會受點苦,但絕不會有性命之危。

更何況,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話,趙悼襄王今年應該就會病死,太子遷繼位。如今雖然王位尚未更替,但趙悼襄王的身體肯定好不到哪去,如此境況之下,穩定壓倒一切,趙王更不會對自己下手,引起動盪。新君繼位本來就聲望不夠王位不穩,萬一再加上內部動盪不安,如此環境之下,萬一外敵入侵社稷堪憂。

“饒陽來使,欲迎公子回返繼任饒陽君。王上午後召集吾等應對。”

說完這些,李牧看了看失魂落魄的子嬰,微微一嘆,便自回返。

李牧的離去,子嬰並未發覺,甚至而言李牧的後一句話子嬰也未曾聽清。整個人完全沉浸在了,成蟜去世的悲痛中去。

李牧離去之後,鮑生安靜的走到子嬰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想要安慰些什麼,卻突然發現自己雖然飽讀詩書,卻想不出合適的詞語來安慰這個痛苦中的少年。

畢竟他也是曾經經歷過親人離去的苦楚,明白這種時候唯有自己想清楚,才能真正脫離出這種狀態。只得默默的說了一聲“節哀”!

現在鮑生突然有一種錯覺,繼位饒陽君,又得趙國大將軍李牧青睞。說不準這個現今看起來尚且十柔弱的少年,說不定真能替自己報的大仇。

病榻之上的趙王偃,正激烈的看著一眾文武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則是,是否釋放饒陽君世子子嬰回返饒陽繼承君位。

戰國時期的封君,從法令上講,除受封者被剝奪外,不僅可以終生領有封地,還可以傳諸後世。比如馮亭以上黨之地降趙之時,趙孝成王派遣趙勝告訴他說:“以萬戶都三封太守,千戶都三封縣令,皆世世為侯。”“世世稱孤”、“世世為侯”等話語可以說明封賞可以傳諸與後世子孫。

但在實際中很難有這種世世稱孤的存在。觸龍在遊說趙太后派遣長安君為質時兩人曾經提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曰:“無有。”

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

曰:“老婦不聞也。”

可以見得,雖然封君封侯的存在基本上沒有傳到三世以上的,但封君傳世確實存在,只是如果沒有功勞不能長久罷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先王時期,武安君鄭安平死,其封地就被國家收回了。在這完全可以因其先例。將封地收回國有。

但這裡又牽扯了三個其他的問題。

首先,成蟜的身份擺在那裡,秦國公子,當今秦王親弟,在成蟜的歸順在這幾年裡,確實讓趙國上下大為長臉,特別是在與秦國的一些外事交流中,更是讓長久以來為秦軍壓制的趙國君臣有了個反擊的利器,經過一系列的宣傳,比如秦國公子仰慕趙國盛威,歸附趙國云云,此時的軍人由於缺乏學識,將領說什麼就是什麼,如此一來對趙國軍隊的士氣也有一定的提升。

成蟜離世,必須馬上尋找一個替代品,來頂替成蟜的作用,成蟜之子子嬰無疑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其二,饒陽君與其他的封君不同,國內其餘封君在自己封邑內頂多擁有一定的邑兵或者食客,就算直接取消並不會造成多大動盪,但是饒陽可是有著五千原秦軍悍卒的封邑,如今趙王重病,朝中本已流言四起,處理不好再引起內部動盪,就得不償失了。

第三,便是地理位置了,當時只想著把這支軍隊弄的遠點,所以安放在了燕趙邊境的饒陽,如今看來萬一惹惱了這支部隊,直接拉杆子跑去燕國也是有可能的。

收吧不是,繼承吧一些大臣心中也有所不甘,自己操勞一生都未能封君拜相,一個幾歲的小娃娃卻能受此封賞。實在是看著不爽啊!心裡這麼想,當然嘴上說的卻是是“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敗也。”、“有國之君,不大其都”等冠冕堂皇,為國思量之語。

這也不足為奇,趙悼襄王繼位之後,親信郭開疏遠賢臣,除了幾個手握重兵為國之依仗的大將,朝中正直大臣已經基本上都回家養老去了。

故而,堅持撤銷饒陽封邑的主要是一些靠阿諛奉承之輩博得榮華富貴的文臣,堅持放子嬰回返饒陽即饒陽君位的主要是以司馬尚為代表的一幫武將。而趙王偃只是在軟榻之上默默地聽著,時不時虛弱的咳嗦兩聲,並沒有發表什麼意見。

雖然公子遷是他最喜歡的兒子,但是如今情景小孩子之間的一些打鬥根本難以放在心上,他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兒子在自己百年之後能順利繼位,國家不至於動盪不堪。

如此一來幾個手握重兵的重臣意見就頗為重要,到現在為止統兵大將夠資格說話並表明態度的只有司馬尚一人,所以他一直在默默等著朝中幾個軍方重臣的表態。

就在兩方相持不下之際,一道聲如洪鐘的話語傳來:

“臣認為,應當派遣子嬰回返饒陽繼位。”此話一出,爭論的熱火朝天的朝堂上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家都靜靜的望向了聲音的來源,大將軍李牧。

無疑手握軍權的李牧是最為有力量決定子嬰去向的幾個人之一。

“牧以為,為今之際,遣饒陽君歸封利國益甚,饒陽君年幼大王可遣一老成之臣隨饒陽君前往為相,饒陽部屬排外可另派一饒陽君熟識之將代領其軍,待長成之後返政於饒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