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秦帝子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二章 拐騙兒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二章 拐騙兒童

曹當氣勢洶洶的來,然後又灰溜溜的走,這陡然的轉變讓店裡的酒保心中也是有些波瀾起伏。

雖然他不清楚子嬰真正的身份,然而至少他現在明白這個素衣公子,絕不是像他穿著的那麼尋常,否則怎麼會一語便駭的堂堂縣尉落荒而逃。

當下戰戰兢兢的走到子嬰身邊,把先前收下的十幾個銅幣第二次取出,哆哆嗦嗦的說道:

“愚夫不識公子尊駕,還望公子恕罪。”

“我之前說過了,給你了便是你的。”子嬰搖搖頭,繼而對著桌子的一角有些發呆的韓信問道:“你可曾用過飯食?”

韓信下意識的搖搖頭,緊接著便猛地點頭;“我已經吃過了。”

然而此刻韓信腹中一陣咕嚕咕嚕的叫聲,出賣了他的真實情況,這孩子應該是還餓著呢。

子嬰一聽淡然一笑,對著那酒保問道:“你這這裡可有什麼吃食?”

“有有有……”這酒保當即回到:“我這裡有粳米飯還有大醬和用上好的鹽水醃製的葵菜。

“那就都來上一些吧!”子嬰吩咐到。

“馬上就好,客官稍等。”

“你為什麼把冬衣賣掉而留著這把劍呢?”趁著酒保去做飯的空檔,子嬰出聲問道。

一般來說,寒衣那是關乎性命的東西,而寶劍不過是奢侈品罷了。

對一般人而言,如果兩樣東西必須賣掉一樣,必然是選擇將不那麼必須的寶劍賣掉,這樣還可以多賣一些錢財。

“吾欲憑此劍,蕩平天下,何敢賈之。”韓信雖然年幼,然而懷抱著自己的寶劍堅定地說道:“吾祖曾有言,君子無故,劍不離身,好男兒當仗劍而行。”

韓信的話令子嬰震驚了好一會,很難想象這樣“胸懷大志”的話語是出自一個尚且不滿十歲的孩童口中,這在自己前世也就是一個上三四年級的小朋友吧。

當然轉世重生的自己是個特例,韓信這裡恐怕真的只能歸結為天賦異稟了。

“孺子志向遠大,然恐無用武之地。”聽完韓信的話,和子嬰更熟悉一些的夏可在一旁插嘴道:“如今天下之勢已然明朗,四海歸一汝何以蕩平天下。”

夏可的話,讓韓信立時有些黯然。

天下已經太平了,習就一身的武藝韜略還有何用?

“莫聽她胡言,這天下哪怕歸一,用得著勇武之士的地方還是很多,遠的不說單是西南諸夷與北方匈奴便是我族大患,還得需要勇士去開拓四方。”

夏可說完,子嬰看韓信神色有些暗淡,當即出言為其打氣道。

“此話當真?”一聽子嬰說是哪怕天下一統,還是需要勇士去開拓疆土,韓信的一雙小眼睛立時瞪的溜圓。

“自然不虛,我還會狂你一個孩童不可。”子嬰拍著胸脯說道:“不過單憑勇武不過是一開路先鋒罷了,若要為萬人之將,還需文韜武略皆熟於胸。”

粳米飯是早就蒸好的,用一把柴在釜中一燎便熱騰騰的端了上來,至於大醬和醃菜更是現成的。

說了幾句話的功夫,這酒肆的酒保便將飯食一樣樣端了上來。

雖然粗糙,但勝在量大管飽。

飯食一上桌,韓信便再也顧不上和子嬰交談,眼睛便再沒離開過這碗粳米飯。

可以看出,韓信此時定然已經餓極。

子嬰見狀隨手把所有的飯食推到韓信的跟前,笑著說道:“吃吧,若是不夠再給你買。”

然而飯到跟前,韓信卻沒有立馬開吃,雙眼看著子嬰鄭重其事的說道:“先祖曾言,大丈夫不食嗟來之食。公子先救吾於危,後授之以裘,更飽以飯食,不知有何事可為公子效?”

韓信這話一說,子嬰當時便一愣,這情況有點不對啊。

自己沒記錯的話,根據史書記載,韓信的臉皮可是一點都不薄。

據記載當時母親亡故後韓信便經常去下鄉南昌亭亭長家裡吃閒飯,一連厚臉皮的吃了好幾個月。

導致亭長的妻子,對這個天天來吃閒飯的韓信無比的厭惡,便想了個主意,自己提前做好朝食,端到內室自己吃完,等到韓信到了飯點去吃飯,卻不給她準備飯食,告訴他自己家中已經用過飯了。

如此一來,韓信這才一怒之下離開,再也不再過去吃閒飯。

沒有飯吃的韓信飢餓之下去城下釣魚,魚沒釣到反而遇到了好心漂母,漂母看他可憐便日日給他帶飯,吃一個漂母的飯,這韓信都一連吃了幾十天。

此時看韓信飢寒交迫無衣無食的樣子,應該是漂母已經漂洗完了衣服,不在去往河邊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韓信也就又沒飯吃了。

“可我聽聞,你曾一連在下鄉南昌亭長家中吃了幾個月的飯,還有一名漂母也曾供爾飯食。”子嬰玩味的說道。

子嬰這一說話,韓信立時有些耳根泛紅,自己這些往事這個公子怎麼會盡皆知曉。

而夏可和雪姬也是好奇子嬰是如何得知韓信的往事,要知道自打進了淮陰自己二人和子嬰可以說是形影未離,然而卻也識趣的沒有多問。

自己這位公子神秘的地方,也不止這一次,對子嬰的未卜先知,兩人已經有些麻木了。

“漂母所處,吾知之甚詳。待他年功成名就,吾必有重謝報母。”韓信頓了頓繼續說道:“於下鄉亭長小人兒,為德有始無終,雖明其所,吾不屑遊之。”

子嬰一聽當即也明白了,韓信之所以吃下鄉亭長和漂母的飯吃得這麼心安理得,不過是因為他們都是當地人,準備等自己以後發達了,再回報他們。

前世韓信也是這麼做的,韓信受封楚王之後,贈與了漂母一百金,而下鄉亭長因為自己的妻子緣故,為善有始無終,只不過被賜予百錢。

這韓信恐怕從口音上聽出自己不是本地人,擔心以後發達了不能找到自己報答今日之恩,這才出言想要當時便為自己做些什麼。

然而現在的韓信不過是一個孩童罷了,雖然初露崢嶸,然而卻未長成。

自己若是把他帶走,離開了他原本的環境,很難說是不是還會達到歷史上的成就。

既要最大限度的保證韓信生長的環境不變,又要把韓信的立場忽悠到自己這邊。這是子嬰思考的問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