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秦帝子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二章 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二章 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

“天下紛擾數百年,皆因諸侯並立也,有賴列祖護佑,今方平定天下,復立諸國,乃是樹兵也,以此求寧,何異於南轅北轍,廷尉所議甚是。”始皇點點徐徐說道:“長安君深明大義主動獻土,且戰功顯赫,著令敕封長安君子嬰為鎮國王,允之開府,年奉倍諸公子,饒陽封地改為饒陽縣。

如果說子嬰的請求只不過是讓群臣不可思議的話,趙政的話更是讓一殿人呆若木雞。

先是同意了李斯的意見,不會敕封諸位公子為王,去牧守四方,而後話鋒一轉竟然晉升子嬰為王,在諸位公子都不可能封王的前提下,子嬰的這個長安王豈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唯有的一個王爺。

不過說起來,哪怕封子嬰為王,趙政還是覺得虧欠他許多,長安君的封號可以說是繼承自成蟜。

然而子嬰的功績雖然有些別人不知道,然而他趙政確是清清楚楚。

先是設計阻止了齊趙結盟,而後救下王翦,攻破李牧大軍;

緊接著破壞燕代齊楚四國聯盟,並在荊軻刺秦時提前示警;

火燒薊城打殘燕國;

水淹大梁平定魏國;

謀劃而滅楚,隻身定東越。

一件件數來偌大的天下竟然有一多半的土地有著子嬰的謀劃,每一件都足以封侯拜相。

而且自己的弟弟,子嬰的父親成蟜在當年呂不韋的滔天權勢之下依然堅定地站在自己這一邊,最後為了自己這才被迫出走趙國,客死異鄉。

自己沒有為子嬰做什麼,然而他們卻父子相繼為自己為大秦付出了太多,歸根結底是自己欠他們父子的。

封子嬰為王,不過是一點彌補罷了。

然而子嬰聽完卻是心理沒有多大的波動,“鎮國王”不過是聽上去稍微好聽一點罷了,並沒有多大的用處。

自己已經把僅有的一塊封地交了出去,所以這個王爺並不像後世的王爺一樣有著廣大的封地和龐大的軍隊。

實際算起來,現今這個鎮國王與之前的長安君比起來除了名號更加霸氣一點,還不如之前長安君。

說是爵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而此前子嬰的長安君爵位本來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爵位了。

以後若是不再封君、封王,不管是長安君還是鎮國王,反正就自己一個人,除了好聽實在沒麼有多大的區別。

唯一的好處便是始皇提到的允許開府了。

開府的權利可是獨屬於三公、大將軍等高級官員的權利,如今子嬰雖然沒有官位在身,然而只要始皇允許他有開府的權利,便可以自行開府置官屬,處置一些事務。

這樣至少一些跟隨自己的幕僚,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安排。

雖然子嬰感覺實際用處不大,然而在朝臣眼中,哪怕只是一個沒有封地、沒有軍隊、沒有實權的王,也終究是王爵,這確實天大的榮耀。

“子嬰謝陛下隆恩。”雖然子嬰自己覺得沒啥用處,然而子嬰也明白這也是趙政對自己戰功的補償,當下便行一稽首大禮重重的拜了下去。

“臣願為大秦之劍,不負‘鎮國’之名,如有宵小當一劍平之,為皇帝先驅!”

“好,願鎮國王能如所言,為我大秦之劍!”聽完子嬰的誓言,趙政也是滿臉的欣喜,若是真如子嬰所說能夠為大秦之劍,以他的才能絕對能夠成為大秦柱石一般的存在。

自己的長子扶蘇雖然仁善,但若是有子嬰在一旁相助,哪怕是有一二宵小蹦躂出來,也決然無礙。

若是子嬰是自己的兒子那該多好,那自己便不需要為繼承人的事情而犯愁了。趙政這一會如是想到。

“若無事,今日朝議便到此為止!”定下了實行郡縣制的大事,今天的朝議趙政所有的目標都已經達到。

“啟稟陛下,子嬰尚有言要奏!”然而這一會剛剛受封王爵的子嬰卻站了出來,出聲言道。

子嬰不但提議皇帝之號為始皇採用,而且更是受封王爵,本就是殿上的焦點所在,這一說話更是立馬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

這個鎮國王,難道還有什麼事。

只見子嬰不緊不慢的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遞給了立在大殿之下宦官。

“今我大秦初定四方,然諸國文字多有不同,車軌不一道路矣寬窄有異,糶糴糧草標準更是不一,臣苦思冥想有四議望陛下踱之。”子嬰恭恭敬敬的說道。

子嬰所提的便是歷史上的書同文、車同軌以及統一度量衡,這些不同在秦國統一初期造成了許多麻煩,如今剛剛一統,咸陽君臣還沒有注意到這一方面。

歷史上在統一後的一兩年裡發現這些不便之後,便一一統一了起來,如今子嬰以穿越者的身份過來,自然不會等到這些問題造成困擾之後再一一改正,便一次提了出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之所以說是四議,便是子嬰在這三條之外,還新增了一條另外的一意見。

在呈奏始皇的奏疏之中,便詳細闡述了下自己的建議,而殿上的重臣在聽到子嬰方才的話語之後,也明白了子嬰的意見是什麼。

能夠坐到高位的都不是愚鈍之人,始皇帝更是雄才大略之主,之所以還沒有意識到這幾點的重要性,只不過是因為天下方方一統,需要他們考慮的事情實在是太多,而這幾方面的弊病暫時還沒有體現出來,故而沒有注意到。

如今子嬰一提,殿上從上到下立時便明白了子嬰這幾條建議的重要性。

文字不一傳遞文書到底用哪一種,之前車軌不一導致各國的道路寬窄也不一樣,自然日積月累的壓出的硬質車轍寬窄也不一樣,走起來自然不方便;至於度量單位不一,就更麻煩了,到時候按照哪一標準收稅。

如果不提前解決,到時候這都是麻煩。

一殿大臣都還沒有想到的事情,被一個還不足二十歲的少年首先提出,實在是有些汗顏,但也可以看得出來鎮國王絕不是浪得虛名,是真的有真材實料。

“鎮國王所提前三議甚是高遠,著令有司立即設定標準推行天下,第四議‘廢氏立姓’是何緣由。”始皇有些疑惑的問道。

直到這會朝臣才知道,子嬰的提議裡有一條‘廢氏立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