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激盪1980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0章 儲貸協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0章 儲貸協會

美國政府為了實現“居者有其房”的偉大美國夢,在六七十年代大力扶持儲貸協會。

這類紮根於社群的民間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簡單、經營保守、手續親民,和商業銀行的最大區別在於,儲貸協會只向參加儲蓄的會員發放定息的住房按揭貸款。

儲貸協會的管理層長期遵循著著名的“3-6-3法則”:存款利率3%,貸款利率6%,每天下午3點關門。

但情況在七十年代末期發生了顯著變化,隨著美國國內通脹不斷飆升,新任美聯儲主席開始用上調利率來打壓通脹。

這個時候儲貸協會“借短貸長”的特徵,宛如一條在脖子上越勒越緊的繩索,讓整個存貸行業一點點陷入窒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畢竟住房抵押貸款一借就是十年、二十年,過去的房貸客戶依舊在按6%的利率進行還款,但市場上的短期存款利率卻已經高達20%。

儲貸協會如果不高息攬儲,馬上就會流失儲戶,陷入流動性危機。但如果向儲戶支付20%的高利率,自身就必須承受鉅額虧損。

於是從1978年開始,全美各地的儲貸協會不斷出現破產倒閉潮,迫使美國政府和國會不得不想辦法挽救,這個涉及6000億美元資產的重要行業。

國會出臺了一些列法案來給儲貸協會的經營鬆綁,比如去年4月國會透過修改立法,把儲貸協會的存款保險額從4萬美元提高到10萬美元。

也就是說儲蓄協會即使因為經營不善而破產,儲戶的存款只要不超過10萬美元,就能獲得聯邦儲貸保險公司的全額賠付。

這個法案為的是提高儲貸協會對大額存款的吸引力,但儲戶們卻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你不按市場利率來,人家扭頭就走。

在今年上半年,國會又透過了對儲貸協會的寬容政策,放寬其資本要求和股東數量上的限制。

在這以前,大部分儲貸協會都是互助制的,權益根本無法轉讓。即使有一部分儲蓄協會已經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但單一股東的持股也被限制在5%以內。

隨著美國政府支援儲貸協會進行股份制改革,並且取消持股限制之後,行業內的兼併重組總算變得更加容易了一些。

與此同時,儲貸協會在自有資本率方面的要求,也遠低於商業銀行。根據國會的最新法案,儲貸協會的最低資本率從5%,進一步降低到了4%。

也就是說一家擁有2億資產的儲貸協會,自有資產僅需800萬美元,就能符合監管要求。好在儲貸協會現在的貸款以個人住房抵押為主,每筆的金額都不會很大,不至於出現一筆貸款收不回來,就立刻出現資不抵債的窘境。

但在這一系列政策並沒有改變儲貸協會經營困難的根源——吸收存款的利率比發放的貸款利率更高。

所以美國國會最近正在討論一項更重磅的救助政策——稅收豁免法案。

這個法案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條款,是允許儲貸協會把自己手裡的抵押貸款資產出售,收回的現金可以用於投資其他回報率更高的資產。

而出售抵押貸款資產所造成的損失,可以用自身過往十年繳納的稅金抵補。儲貸協會只需提交虧損報告,就能從美國國家稅務局(IRS)獲得退稅。

歷史上這一法案不但沒能挽救美國的儲貸協會,反而進一步加劇其經營的風險。

反倒是華爾街藉此大獲其利,原本無人問津的抵押債券,一下子成了八十年代美國債券市場的明星產品。

周陽穿越前看過一本關於所羅門兄弟公司的金融傳記,所羅門在八十年代前期幾乎壟斷了華爾街的抵押債券交易。

依靠在抵押債券上攫取的暴利,所羅門公司和經營垃圾債券的德崇證券公司一起,成為八十年代華爾街最耀眼的雙子星。

周陽並不記得那個稅收豁免法案是什麼時候透過的,但他知道以美國國會的效率,一個法案從提出到最終投票表決,能在一兩個月內走完流程,就已經算是比較快了。

像涉及政府預算、減稅等重要法案,兩黨撕逼個大半年,最終導致政府停擺,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所以周陽只需時不時關注一下美國國會的最新提案,就能知道那個專門用來救濟儲貸協會的稅收豁免法案進展到哪一步了。

而負責盯梢這件事的人正是卡羅琳,畢竟她有一個在參議院位高權重的叔叔,許多細節能比別人瞭解得更清楚。

稅收豁免法案出臺後,雖然沒能挽救整個儲貸協會行業的衰敗,但它至少在八十年代初給儲貸協會們強行輸了一波血。

儲貸協會後來衰敗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自身投資眼光不足、風險控制糟糕,根本無法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畢竟那些習慣了“3-6-3法則”的儲貸協會管理層,在華爾街的豺狼虎豹眼中,就像是一群溫順可口的大肥羊。

但投資可是周陽的強項啊,他腦子裡根本不缺穩賺不賠,甚至是大賺特賺的好專案,現在真正缺的是能夠呼叫的鉅額資金。

有人也許會問,儲貸協會作為一種變相的銀行,周陽這個剛剛洗白身份的人,立刻進軍這麼敏感的行業,是不是飄了。

實際上受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影響,美國銀行業極為分散,小銀行多如牛毛。

周陽挑選的收購物件,如果類比國內的話,也就是鄉鎮信用合作社的規模,根本就不起眼。

更何況他也沒想過在美國紮根深入發展,銀行這種重資產行業肯定不會是接下來投資的重點,周陽真正看中的其實是儲貸協會雷同於銀行的高槓桿屬性。

收購一家小型儲貸協會,是周陽早就規劃好的事情。他雖然一直沒來美國,但各項準備工作其實一直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挑選目標物件的事情,分包給了紐約一家專注於研究金融企業的小投行。而康妮·瓦萊所在的達維律所,將成為這次收購的法律顧問。

自從去年和紐約市政府打了違憲官司之後,康妮並沒有選擇在訴訟律師的道路上一走到底,反而開始積極向非訴方面轉型。

畢竟達維律所背靠華爾街,接企業併購之類的案子,遠比給殺人犯做無罪辯護要賺錢得多。

而周陽此次收購行動的主要合夥人,依舊是卡羅琳·肯尼迪,畢竟肯尼迪這條大腿要抱緊一點才行。

“查理,我來為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馬丁·弗裡德森,我的校友,一位優秀的債券研究專家。”卡羅琳指著身旁一位高高瘦瘦,稍微有點禿頂的白人男子說道。

“馬丁,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團隊!”周陽熱情地和對方擁抱了一下。

卡羅琳自從去年在蘋果公司的股票上大賺了一筆之後,就開始對金融產生了不小的興趣。畢竟一天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

她從大都會博物館辭職之後,在周陽的建議下返回哈佛大學,參加了一個金融方面的短期培訓課程。

而弗裡德森在哈佛商學院攻讀工商管理碩士時的導師,正是卡羅琳參加培訓時的講師之一。

恰好周陽叫卡羅琳找一個債券方面的行家,卡羅琳就在講師的推薦下,與弗裡德森進行了接觸。

弗裡德森從哈佛商學院畢業之後,入職了一家叫做MH的證券公司,從事電力和公用事業債券的交易。

從1976年至今,弗裡德森短短五年之內已經跳槽了三家公司。在被卡羅琳挖角之前,他正在所羅門兄弟公司從事信貸和高收益債券的研究。

華爾街的人員流動歷來十分頻繁,只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相互跳槽是家常便飯。實際上周陽要是想辭職,隨時都能從美林出來單幹。

不過他的資管計劃正在瘋狂盈利,現在跳出來損失的分紅,足夠讓他痛徹心扉,所以周陽肯定會把自己的第一份合同執行完。

“馬丁,聽說你對米爾肯頗有研究,你覺得我們能說動他,幫我們發行垃圾債券嗎?”周陽是第一次見到弗裡德森,自然要試試對方的成色。

“在我看來‘垃圾債券之王’是一個頗為情緒化的人,據說他的格言是‘從不背叛朋友,決不寬恕敵人’。只要能取得他的友誼,發債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米爾肯是一個天才,這是不可否認的事情。他在伯克利讀大學時,就是全美優等生榮譽協會的成員。

但要說米爾肯前所未有的開闢了高收益債券市場,則是對他的一種過度神化,因為高收益債券很早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十八世紀的亞歷山大·哈密爾頓,二十世紀初的摩根家族,都用高投資回報的花招來誘導過投資者。但是危機一旦來臨,其巨大的風險足以埋葬所有樂觀的人。

1973年的油價暴漲引發了全球經濟衰退,在信用嚴重緊縮的背景下,大量原本優質的公司被評級機構降級。

而共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又受到死板的風險約束,無法投資低等級債券。一時間債券市場嚴重錯配,才給了米爾肯崛起的良機。

垃圾債券中的確蘊藏了不少金子,但其整體投資風險遠比投資級債券更高。

想要賺取高收益,就必須承擔高風險。這個樸素的道理,並沒有因為米爾肯的出現而發生改變。”弗裡德森用平淡的語氣說道。

米爾肯是華爾街現在的當紅炸子雞,他領導的高收益債券部門,為德崇證券帶來了大量盈利。

德崇證券現在是全美第五大投行,其總部和其他大部分同行一樣位於紐約曼哈頓,但米爾肯更喜歡在西海岸的洛杉磯工作。

於是德崇證券屈從於米爾肯的個人喜好,乾脆把高收益債權部從紐約,單獨搬到了洛杉磯的比弗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