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激盪1980最新章節列表 > 第067章 工業地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67章 工業地產

土地轉讓的簽約儀式,簡單而又熱烈。除了九龍倉、瓊樓置業、深海城建以及特區政府的代表之外,現場還來了十來位香港記者。

這些記者都是九龍倉付了茶水費,特地派專人專車從香港接過來的。相關的報道明天就會出現在香港各大報紙之上,算是為住宅專案進行前期的第一輪宣傳。

簽約儀式結束後,周陽趁著難得能來深海特區的機會,借了輛腳踏車,走馬觀花似的把老縣城逛了一圈。他還隨手拍了不少照片,這些過幾十年後都是珍貴的歷史資料。

吃過特區安排的招待午宴之後,科曼斯基會代表美林銀行,與特區領導舉行一場正式的會晤。

周陽懶得去聽那些沒營養的官面話,於是乾脆就約上許靖幹和李明德,去特區地產公司的辦公室,探討一下瓊樓置業接下來的發展規劃。

周陽並不準備把瓊樓置業的開發重點放在住宅專案上,因為它受戶口政策的影響太大了,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當然,如果以後有其他地產公司來特區開發住宅專案,瓊樓置業可以與這次一樣參與合作。而瓊樓置業自身獨立發展的專案,會集中在工業大廈的開發建設之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香港地產旺市不僅僅是指住宅樓價格暴漲,工業樓宇和寫字樓的租金同樣連年暴漲。

1974年的時候,香港甲級寫字樓的平均月租為每呎6港幣,而現在已經漲到了18元。也就是說短短六年中,直接暴漲了3倍。

工業大廈也不逞多讓,1976年時全港的平均年租才每呎17港幣,現在已經升高到了每呎38港幣。

而如果你的工廠是承租在紅磡等市中心的工業大廈裡,那麼年租更是高達每呎75元的天價。

也正是因為香港的房租成本實在太高,在內地實行改革開放之後,香港的大量工廠迅速北移,短短十年之內就出現了嚴重的工業空心化。

既然香港工廠會大量北遷,那麼與香港只有一河之隔的深海市,自然是港商們落腳的最好選擇。

實際上除了深海特區之外,其他地方要等到1986年《外資企業法》出臺之後,才允許大量出現外商獨資企業。

特區現在的工業用地的平均價格,是每平米每年25港幣,正好是住宅用地價格的五分之一左右。

當然,工業用地的承租年限沒有住宅用地那麼長,租期一般只有20年,也就說每畝價格是33萬港幣左右。

這個價格按官方匯率折算成人民幣為10萬元一畝,要知道這可是1980年的10萬人民幣,在周陽看來其實貴到天上去了。

但深海特區的地價是對比香港那邊的價格來自制定的,至少這邊的價格比香港便宜多了。

“香港大部分的工廠,都是用工在100人以內的小企業,他們只需承租一層甚至半層廠房就夠用了。

因為企業規模太小,所以老闆們自己去租土地、蓋廠房是極為不划算的。這也是香港出現工業大廈的重要原因,由地產商整棟承建,最後再分層甚至分塊租給不同的企業。

我們只需照搬香港的成熟模式就行了,土地轉讓費自籌一部分,其餘找銀行貸款。建樓所需的資金改向市民賣樓花,為向香港工廠主們推銷租賃合約。”許靖幹向李明德介紹道。

他和周陽之前討論過這個問題,所以許靖幹這次來特區之前,特意蒐集了一些關於香港工業地產的資料。

“33萬港幣一畝還是太高了,我們可以去和特區政府商量一下,先把租期縮短到十年。等我們賺錢了之後,再補足剩餘十年的租期和租金。

這樣一來,每畝工業用地只需17萬港幣。而咱們和九龍倉合作的住宅專案,能夠分到的淨利潤大概在700萬港幣左右。

只要樓花賣的順利,這部分預期收益就可以拿去做銀行抵押打款,至少能貸500萬港幣的現金出來。

如果按照土地抵押率7折來計算,我們就能撬動1700萬港幣的資金,一次性開發100畝的工業用地。”周陽也噼裡啪啦的報出了一連串數字。

“搬工廠可不比搬家,許多裝置移起來很麻煩的。你們確定香港的老闆們,輕易就會大動干戈,把工廠整個搬到特區過來?”李明德對於開發工業大廈的設想,還是有幾分懷疑。

“只要我們給出的租金足夠便宜就行了,香港工業大廈現在的平均租金是每呎每年38港幣,咱們直接把價格定為香港的零頭——每呎每年只要8港幣,你覺得香港的老闆們會不會動心?”許靖乾笑著說道。

“這麼低?那要多久能收回投資啊?”李明德皺著眉問道。

“一年,只需租滿一年,就能基本收回全部投資!”許靖幹豎起一根手指說道。

“這麼快?”李明德吃了一驚,有些難以置信的說道。

“但是咱們想把香港的工廠攬到這邊過來,並不只是租金低就能解決全部問題。還需要為工廠能夠提供足夠的工人,以及在原材料和產品進出口通關、報稅等諸多環節的支援。

所以咱們開發工業地產的設想可不可行,需要先和特區政府溝通一下,看看他們能給我們提供多大力度的支援。”周陽也補充說道。

“既然一年的租金就夠興建廠房的全部投資,那麼香港企業即使入駐咱們特區,它們為何不自己建廠,而要高價來租我們的廠房呢?”李明德還是有些不解。

“這就涉及到規模經濟和邊際成本的問題。比如一個二三十人的小製衣廠,它可能需要100平米的廠房就夠了。特區願意單獨批給它0.15畝的土地嗎?

就算特區肯批這麼小一塊土地,承建單位接這麼小的工程,開出的價格能與上百畝的大工程一樣優惠嗎?

咱們將來建的工業大廈至少會有5層高,這樣能充分利用土地,而土地的樓面價自然也就降了下來。

但製衣廠老闆總不能把100平米的面積也分五層,實際只去申請一塊20平米大的土地吧?”許靖幹詳細的解釋道。

“對香港老闆來說,特區的房租如果只有香港的五分之一左右,就已經有足夠的吸引力了。更何況特區的工人工資也要比香港便宜許多,這又能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更何況對於許多小老闆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加快資金的週轉速度,而不是先把大量現金,壓在建設廠房這種長期投資上。”周陽又繼續說道。

在他和許靖幹兩人一唱一和之下,李明德很快就被說服了,同意把瓊樓置業接下來的發展方向,重點放在特區工業地產的開發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