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權傾帝凰之永夜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章 牧文送客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章 牧文送客1

今日是冷晴第一次與玉榮夫人和歐陽燁見面,無論怎麼看,冷晴都當不瞭解那玉榮夫人和歐陽燁的為人品性及其城府如何才是。

而事實上,冷晴確實暫時尚未摸清楚那玉榮夫人的為人品性及其城府。

冷晴一直都是個聰明得過分的人,當初冷晴尚在朱府時,冷晴能只憑藉著當日清晨她和朱梓陌的對話,還有後來紫雨和劉如雲的對話,就將劉如雲和朱梓陌的關係,以及朱梓陌在朱府的身份地位悉數猜了個透徹。

但即便冷晴如此聰明得過分,冷晴卻不得不承認,儘管從開始到現在,基本上都是玉榮夫人在說話,但是,玉榮夫人外表披著的那層端莊雍容的秀麗外衣實在太厚,以至於冷晴始終摸不清那玉榮夫人的為人品性及其城府。

但是!冷晴憑藉她那超乎常人的敏捷思維能力,對於歐陽燁的為人品性及其城府,冷晴約莫已經瞭解到個七八成了——

不說旁的,單憑之前歐陽燁竟敢出手攬住炎子明這位赤冰國儲君的行為,以及歐陽燁數次對炎子明的不敬言詞及他心不甘情不願的態度上來判斷,冷晴也約莫能猜測到這個來自燕國的送親使臣——正二品威遠大將軍——歐陽燁的為人品性及其城府了。

說好聽點,歐陽燁是個性情耿直、性格豪放、言行灑脫不羈的人。說不好聽點,其實這歐陽燁就是個性情比較急躁、說話做事不加三思的貨。

之前玉榮夫人也說過“歐陽將軍年紀輕,性情又較為耿直”這樣的話了。只是在冷晴看來,這算是身為燕國人的玉榮夫人對同為燕國人的歐陽燁十分含蓄的形容了,其實說白了,就是歐陽燁年輕易衝動,不會說話處事!

而且,就常理而言,常年混跡軍營的人,普遍性格豪放、講義氣(其實就是護短),有的人還極易衝動。很顯然,歐陽燁就是後者。

從冷晴想好了如何儘快脫身的言詞的時候,冷晴就知道,對於一個性格易衝動的人而言,她即將要說的話,無異於是在挑戰這些高高在上的貴族的權威。因此,冷晴一開始本就沒計劃她能一口氣將她要說的話說完。

冷晴知道,在思想開放、言論自由的二十一世紀,她剛才的言詞其實十分稀鬆平常,但是在這種嚴守尊卑之分的封建王朝,其意義就大不相同了。

在冷晴的預計中,她的話被打斷,那是必然的。也正因為歐陽燁打斷她的話在冷晴的意料之內,所以,冷晴真的半分惱意也沒用。

因此,對於歐陽燁如此不禮貌的行為,冷晴也只是神色冷然地回頭瞥了歐陽燁一眼。

儘管冷晴只是回頭瞥了歐陽燁一眼,冷晴就毫不留戀地又轉頭看向了站在她和炎子明身前的玉榮夫人,但是,即便是常年混跡軍營,此時心頭對冷晴頗為惱怒的歐陽燁,在與冷晴四目相對的那一瞬,歐陽燁也不由得心頭一顫地打了個激靈——

雖然只是一眼即過,但冷晴那個冷然的眼神,卻給歐陽燁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看著被炎子明半攬進懷中,站姿瞧著有些彆扭的冷晴的背影,歐陽燁蹙眉想了想,這種淡然得幾乎可以將人冷凍結冰的眼神,他曾在何人面上看見過?啊!對了!他曾在、也只在他們燕國的當朝天子面上看見過!

約莫是什麼時候來著?似乎是當年燕清秋身中劇毒,後來燕清秋雖僥倖撿回一條性命,卻再也無法開口說話的那一年吧……那一年,一整年啊,他們燕國的當朝天子無論看誰,都是這等冷然得讓人忍不住想要渾身發抖的眼神……

燕清秋出事那一年,無巧不巧地正遇上他軍中事務繁忙,他根本無暇顧及其它。並且一入軍營就極少與家中書信來往的他,更不知此事。等他年關趕回燕國京都東林城,一切已成定局,且所有的證據都被銷燬得一乾二淨,找不到一絲痕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年燕清秋身中劇毒被勉力救回來之後,卻再也不能開口說話,連一絲一毫的聲音都發不出來。他們燕國的當朝天子為此傳召了燕國整個太醫院的太醫們為燕清秋診治,可最後,就連太醫院的太醫令都說,:“烈性之毒,深入骨髓,皓月公主此生再難開口矣!”

當年他於年關返回燕國京都東林城,入宮覲見他們燕國的當朝天子後,離宮的途中轉道去了趟皇后娘娘的寢宮,他才知曉燕清秋中毒再也不能說話一事,也知曉了許多個中情節。那時候,他雖為燕清秋遭此橫禍而十分難受,卻不曾為燕清秋而覺得心痛。

只是,當他在皇后娘娘的寢宮內,見到那個瑟縮在皇后娘娘身後,一臉惶恐害怕地望著他的小姑娘,無論他怎麼呼喚燕清秋都不願意靠近他時,在軍營磨礪數載的他,竟也心痛了,且痛到他自己都無法形容的地步。

曾經,只要他在燕皇宮中,根本不需要他開口,燕清秋都會主動找他玩耍。曾經,小小的燕清秋總喜歡追著他喊“燁哥哥,你去哪裡呀,帶上秋兒吧”亦或是“秋兒在母后宮裡呆得好無聊,燁哥哥帶著秋兒去玩兒好不好”……

雖然燕清秋是他們燕國最受寵愛、最尊貴的皓月公主,但是於他而言,燕清秋就像他的小妹一樣。可是原本活潑開朗,時不時還會向他這個“燁哥哥”撒嬌、賣乖討好的“小妹”,卻在一夜之間消失了。

那一年,他只在燕清秋那張小巧的臉蛋上,看見了無盡的害怕、恐懼……也是直到那時候,他才知道,原來,這燕皇宮,只有一個奢華富麗的外表,內裡竟是那麼的髒汙不堪!那些婦人,為了一己私利,竟然可以對燕清秋這樣可愛乖巧的小姑娘下手,其心可誅啊!

為了給燕清秋討個公道,榮姨、若兒還有他幾人多方查訪,最後循著線索與推敲,將下毒之人定在了皇貴妃娘娘的宮中。說是皇貴妃娘娘的宮中,其實大家心中都清楚,在燕皇宮中,也只有份位僅次於皇后娘娘的皇貴妃娘娘,才有那個膽量和能力去毒殺皓月公主。

原本一切都十分順利的,可是到了最後,他們卻只查出個“因嫉恨皓月公主美貌而毒殺皓月公主,事發後害怕他們燕國的當朝天子懲罰而已經‘畏罪自殺’”的管事女官。而幕後真兇——皇貴妃娘娘——妲姒卻依舊安然無恙、高枕無憂。

明明所有人都知道,皇貴妃娘娘才是這一切的幕後真兇,可是因為管事女官已經“畏罪自殺”,皇貴妃娘娘又將一切證據全部銷燬得比白紙還乾淨,眾人找不到證據,所以即便眾人心中都清楚,給燕清秋投毒的幕後指使究竟是何人,卻也毫無辦法奈何那人。

於是,當年燕清秋中毒一事,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了。也因此,燕清秋便憑白受了這十多年的委屈。並且,為了維護“皓月公主”的聲名,自中毒事件以後,燕清秋便從皇后娘娘的寢宮,搬去了那修建在燕皇宮中太液湖上的秋水閣內。這十餘年來,燕清秋踏出過秋水閣的次數屈指可數!

或許正是因此,那一年,他們燕國的當朝天子,才會在看任何人時,眼神均冷然到可以將人冷凍結冰的地步——視若珍寶的女兒被人毒害,即使身為燕國的當朝天子,執掌著燕國所有臣民的生殺大權,卻依然無法下令嚴懲真兇,只能眼睜睜看著真兇逍遙法外……遇上如此窩心的事情,任誰能有好心情、好臉色?

再後來……若兒死的時候,他又正巧在邊疆巡查軍防,等他匆匆趕回燕國京都東林城,他的若兒……已經入土為安,他連若兒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不過話說回來,便是他在若兒入土為安之前趕回了燕國京都東林城,他就能見上若兒最後一面了?那麼大的火啊,若兒哪能留下什麼屍骸?

自若兒死後,他不願呆在燕國京都東林城觸景傷情,更不願睹物思人,於是他不顧父親反對,在一次早朝時,自請長駐燕國南疆大營。那之後,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最少有三百****是混跡在南疆大營中的。

尤其是去年,在燕國京都東林城的將軍府裡剛一過完新年,他就不顧父親、姐姐的阻攔,簡單地收拾了行囊就趕回南疆大營去了。便是今年過年,他都是守在南疆大營中,與一干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回家的將士們一起過的年。

年後不久,他就在南疆大營中聽聞他們燕國的皓月公主將要遠嫁赤冰國的訊息。那時,他本想回燕國京都東林城一趟,去看望下那個自小便跟在他和若兒身後的小跟屁蟲的。可是後來他一想,他便是回去了,也不能改變燕清秋即將遠嫁赤冰國的事實,反而徒增傷感,索性,他就窩在南疆大營中,哪兒也不去了。

若不是後來二月初,他在南疆大營中突然收到他那位父親亡故的家書,只怕他眼下,仍舊在南疆大營中跟那些兵將們一起廝混著。他也不會因為回到燕國京都東林城的時間太過湊巧,而被他們燕國的當朝天子點名來當這送親使臣之一了。

想他一年有餘不曾歸家,也不曾往家中遞過一封書信,是以他竟不知道,那個在燕國統領三軍的傳奇將軍,竟然不知何時已經身染重病……但是,那位將軍不願讓身處軍營,為國盡職的兒子為他擔憂,於是那位將軍叮囑家人,不要將他病重的訊息送去南疆大營……

他一直以為父親身體硬朗,定然可以長命百歲,可是直到父親病故,靈堂都設好了時,他才知道……原來他的父親,早在去年底就已經重病到藥石枉效的地步了……等他匆匆從南疆大營趕回燕國京都東林城,已是他那位病故的父親即將入土為安的前一日了……

他的父親戎馬一生,也寡淡了一生,就連故去後的葬禮,都是平平淡淡、簡簡單單,十分低調的操辦的。或許,唯一算是不低調的一件事,就是他的父親在臨去前,執意要求家人待父親故去後,將父親與母親合葬一穴了罷。

不過總得來說,除了他的父親下葬當日,他們燕國的當朝天子微服出席了他父親的葬禮外,所有一切都是低調操辦的。也因此,即便他的父親已經故去數月,燕國京都東林城內的百姓們依然有許多不知道,他們燕國那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歐陽老將軍,已經悄無聲息地在病中故去了……

他本不願意來這赤冰國的,所以他以“生父新亡,身孝未除”為由,婉拒了他們燕國當朝天子的旨意。可是,他們燕國的當朝天子,卻執意要他來做這護送送親隊伍的將領兼之送親使臣,只因為,他們燕國的當朝天子,信他會保護好燕清秋……

於是,他來了,帶著他們燕國當朝天子對他的信任;帶著他自己亦想最後一次保護那個打小跟在他和若兒身後,口口聲聲喊他“燁哥哥”的小跟屁蟲的念頭,跋山涉水地來到了這赤冰國。

只是,他沒想到,昨日傍晚,在他以燕國送親使臣的身份抵達這赤冰國國都懷安的時候,站在赤冰國文武百官最前方迎接他們的人,竟然是他父親的舊交!那時候他就預感到,父親的舊交定會尋機詢問他那位已故父親的情況。

果不其然,後來在洗塵筵席上,蕭直當真問他:“一別十餘年,家師讓肅啟代問,令尊可否安好?”念及父親臨終前留下的遺書上寫的“望吾子有生之年得見吾之故人,子問其安好否”的語句,他便隱瞞了父親已故的事實。

生離死別,最是人間無奈悲情。若他的父親不曾因病辭世,如今還安然在世,他的父親,當也不願見到父親的昔年舊友為父親而傷感罷。而他答給蕭直的那句“健步如飛,不輸當年”其實也是他自己所希望看見的父親的模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