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權傾帝凰之永夜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 重陽佳節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七章 重陽佳節1

就像冷晴所預料的那樣,銀杏的死,並沒有對整個太子府的運轉產生什麼影響。

冷晴後來聽說,梁笙德當夜從宮中返回後,得知銀杏自縊在了僕役院中的柴房裡,梁笙德只在沉默了一瞬後吩咐隨從將銀杏好好安葬,就再沒有說其它。

至於太子府中的那些宮女、宦人、僕役們,他們也不過是在銀杏剛剛離世的那兩天將銀杏自縊這件事當做了飯後茶餘的談資,等過了那一陣兒新鮮勁兒,就再也沒人談及了。

銀杏的死,固然有人會為之傷心難過,比如成亦影,比如青禾;也會有人為之唏噓感概,為之不值,比如冷晴。但傷心難過、唏噓感概以後,大家的生活還是該怎麼過就怎麼過,並沒有因為銀杏的死而打亂分毫。

太子府上足足數百名僕從,沒有人去追究銀杏為什麼好端端的要自縊,也沒人去追問銀杏留下的血書到底是什麼意思,大家就像有著心照不宣的想法一樣,誰也不問,不提。

不過才過去兩三天,太子府上所有的人,就像將銀杏遺忘了一樣,漸漸地,再也沒有人提及銀杏這個曾經和他們共侍一主的人。

而當冷晴恍然發現,就連當日跪在被白布遮住的銀杏的屍體前,哭得身形顫抖的青禾也不再為銀杏的死去而哀傷的時候,距離銀杏自縊,才過去四天。

時值九月初九登高日。

旭日東昇、豔陽高照、碧空如洗。萬里長空,白雲飄渺。一眼望去,漫天飄滿了如純白棉絮一般的雲朵,每一朵雲朵都飄得極高,且形狀各異,讓人浮想聯翩。

天成大陸南地。大梁國京都縐平。城東。太子府邸。

因為今天是重陽佳節,所以一大早天不亮時太子府中就開始準備今日的節日活動了。也許是因為節日的到來,整個太子府比前幾天熱鬧了許多,很有人聲鼎沸之勢。

不得不說,對於重陽佳節什麼的,冷晴並不陌生,因為二十世紀也有這個節日,而且在二十一世紀,重陽佳節還有一個名稱,叫老人節。

以前蒙爸爸和蒙媽媽雙方的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每年到了重陽佳節,蒙爸爸和蒙媽媽就會帶著小小的冷晴和蒙語,一起去看望雙方的父母,也就是蒙語的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帶著雙方的老人登高、賞菊、遊玩。

一直到蒙語七歲左右,蒙語的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開始相繼去世。最先去世的是蒙語的爺爺,因為腦膜炎而去世。然後是蒙語的奶奶,因為胃癌晚期而去世。然後是蒙語的外公,因為心動脈血管瘤而去世。等到蒙語十五歲的時候,蒙語的外婆也因為肝硬化去世了。

也許是因為雙方的老人相繼黯然長逝,此後,蒙爸爸和蒙媽媽就不怎麼過重陽節了。不過冷晴和蒙語這兩個晚輩卻一直堅持著過重陽節的習俗。

所以對於重陽佳節,冷晴真的一點也不陌生。

農曆九月九日,為華夏傳統的重陽節,又稱重九、九日。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重陽之稱早見於戰國時期,屈原的《遠遊》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之句。這裡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不過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九日已有飲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習俗,歷代相沿,亦稱此日為“茱萸節”、“菊花節”、“貞名節”。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和華夏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屬於它的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的生命,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

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

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裡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又被立為老人節。

重陽節的習俗也很多——

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九月九日天明時,父母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要印上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面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賞菊並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

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佳節,本該是和家人親朋一同登高望遠的喜慶日子,就連太子府中的那些宮女、宦人、僕役們都一大早就開始忙活,紛紛融入了這喜慶的節日裡。可是冷晴在太子府中居住的這一方“榕葭苑”卻顯得分外冷清,完全沒有過節的氣氛。

其實自打之前冷晴受傷醒來後,冷晴的日子就開始過的有些混亂了,基本上處在一個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混沌狀態。不過就算日子過得再混亂,冷晴也不怎麼在意,因為經歷了兩次生死後,冷晴真的已經看開了太多以前看不開的事情。

只是冷晴不在意時間的流逝,其他人卻是在意的。比如太子府上的那些宮女、宦人、僕役們。

今天一大早,天還沒亮,縮在被窩裡的冷晴就被一陣灑掃的聲音吵醒了。然後就有人來敲冷晴的房門,說是太子府中採了菊花和茱萸,太子妃命送到太子府的每個院子裡。

等冷晴拖著康復中的身體磨磨蹭蹭地起了床,整理好了床鋪,才一開門,就看見一名小宮女抱著一大捧菊花和茱萸站在她的房門口。

也是得虧那名小宮女一大早送了一大捧菊花和茱萸到榕葭苑,否則冷晴怕是真想不起來今天已經是重陽佳節了。

此刻,冷晴坐在榕葭苑院中的那一方被植株花草環繞著的石桌旁,以手撐著下頷,仰頭看著頭頂上的藍天白雲,冷晴也不知道是該嘆息呢,還是該強顏歡笑。

太子府中那些宮女、宦人、僕役們至少還有相熟的朋友在身邊可以陪伴過節,可她身在異鄉為異客,孤家寡人一個,她能找誰與她一起過這重陽佳節?

此前有炎子明和王泉等人在身邊時,冷晴還不覺得一個人身處這異世有多麼孤單,如今離開了炎子明和王泉他們,到了這大梁國的太子府,冷晴竟開始覺得孤單起來了。

梁笙德是個溫和有禮的謙謙公子,雖感恩冷晴當初救了成亦影,但對冷晴一直保持著溫和有禮,進退得宜的態度,絕不逾矩半分。

成亦影到是和冷晴比較熟悉,可成亦影如今身懷六甲,隨著時間的流逝,成亦影的身子越來越笨重,極容易疲乏,基本上和冷晴聊上個把時辰就累了。

而且成亦影的身體似乎不太好,這幾天冷晴每天去找成亦影閒談,幾乎次次都能碰上那位頭髮鬍子花白的老者為成亦影診脈。

後來有一次閒聊時,冷晴順嘴問了成亦影,成亦影說是她以前虧過身子,體虛氣虛,胎氣極容易不穩。梁笙德放心不下,便請了宮中御醫到太子府常駐,每天都要為成亦影請一次脈,確定成亦影的胎象是否穩妥。

冷晴沒去問成亦影以前是怎麼虧的身子,但自那次以後,冷晴很自覺地減少了去叨擾成亦影的次數。畢竟成亦影都那麼說了,冷晴實在不好意思再舔著臉上門去打擾成亦影。這要是萬一因為她打擾的次數太多,影響了成亦影的胎象,那可就罪過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