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權傾帝凰之永夜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三章 驟雨封路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三章 驟雨封路2

“回這位師傅的話,我二人今日來此,是為故人求一個供奉的牌位,願故人早日往生極樂,來世太平安康。”寬敞明亮的西配殿裡,與冷晴並肩而立地站在進殿門處,雙手合十的梁笙瀟如是溫和有禮地說著。

聽了梁笙瀟的回答,那位看上去頗為慈眉善目,雙手合十的老和尚又道了聲佛號後才語氣悠悠地溫聲道:“二位施主,在本寺求供奉之牌位,需捐百錢香火,以作為日後供奉之用。”

對於那位老和尚張口便要他們捐香火錢的行為,梁笙瀟並未表示絲毫不滿,只保持著唇邊微笑地溫聲應道:“師傅還請放心,香火錢在下來時便已備齊,只待師傅看過了故人八字,確定可為故人在貴寺立牌位後,便可捐贈。”

但聽那位看上去頗為慈眉善目,雙手合十的老和尚又道了聲佛號後,如是語氣悠悠地溫聲說道:“如此,還請二位將故人生卒年寫下,好讓老僧為二位的故人焚香禱祝。”說罷,那位老和尚施施然伸手,手掌攤開掌心朝上地指向了他面前的長案上的文房四寶。

於是,梁笙瀟側頭看向與他並肩而立的冷晴,溫聲道:“冷姑娘,請。”

在登山的途中,梁笙瀟就與冷晴說過,待上了臥佛寺,冷晴萬事莫問,一切皆由梁笙瀟來辦。冷晴也的確不懂得這臥佛寺裡的規矩,當時聽了梁笙瀟的話,冷晴便也沒有反對。

因此,自打進了這西偏殿起,從始至終冷晴都沒有插話,只任由梁笙瀟去與那位老和尚說道。此刻聽聞梁笙瀟喊她,冷晴這才有了絲反應——

就見冷晴默然抬腳邁步,緩步走到那張長案前,提筆蘸墨,但在要落筆時,冷晴卻忽然僵住不動了。

冷晴忽然想起來,她似乎……並不知道蒙語的生辰八字,頂多只知道蒙語農曆生於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至於那一年是癸巳年還是辛酉年什麼的,冷晴根本弄不清楚。

這到也怪不得冷晴,在二十一世紀,除了那些道門、佛門、玄門的人之外,生活在紅塵俗世裡的人,有幾個能弄得清這一年是辛酉年還是甲子年或是葵未年的?離開了電子日曆,有些人甚至連陽曆幾月幾號了都分不清好吧!!

不過對於冷晴而言,這並不打緊,因為冷晴會算啊!

華夏自古便有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簡稱“干支”,取義於樹木的幹和枝。

十天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又與十二生肖對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10和1的最小公倍數是60,所以10位天干和1位地支相搭配(奇數位配奇數位,偶數位配偶數位),最小可組成60位,由此形成了六十個干支,稱為“六十干支”,又因以甲子開頭而又稱“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即是:

1.甲子;.乙丑;.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乙亥;1.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0.癸未;1.甲申;.乙酉;.丙戌;4.丁亥;5.戊子;6.己丑;7.庚寅;8.辛卯;9.壬辰;0.癸巳;1.甲午;.乙未;.丙申;4.丁酉;5.戊戌;6.己亥;7.庚子;8.辛丑;9.壬寅;40.癸卯;41.甲辰;4.乙巳;4.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乙卯;5.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後來六十甲子被用以記錄時間,即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其中紀年法使用最廣泛,如今仍然是華夏夏曆(農曆)的紀年方法,即“干支紀年法”,稱為農曆(夏曆)某某干支年。農曆年與公曆年並不重合。

華夏古代年號中的干支紀年法自公元五十四年一直沿用至今,不因朝代更迭、國家分裂而中斷:迴圈週期六十年一甲子(或花甲)計算。計算時只要知道它距今迴圈多少次,即可算出當時的干支年號。

冷晴記得,她來到這個異世的時候,二十一世紀還是015年,而當時電子日曆上顯示的015年是——乙未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根據干支紀年法迴圈使用來計算,015年是乙未年,那麼60年前,1955年也是乙未年,同樣1895年也是乙未年。

乙往後推10位是乙,未往後推1位是未,蒙語生於農曆199年5月1日,按照干支紀年法推算,所以199年是癸酉年。

於是,冷晴執筆,在她面前的那張有些泛黃的紙張上寫下了“癸酉年”三個字。但是寫下“癸酉年”後,冷晴又開始執筆犯難了。

雖然冷晴按照干支紀年法能推算出蒙語出生那年的干支年號,可是這月份和日子的計算……

饒是聰穎如冷晴也表示她有點懵,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計算了。

許是見冷晴才寫下一個年份便一直執筆蹙眉,彷彿遇見了什麼難題的模樣,站在一旁手執竹蕭的梁笙瀟忍不住主動溫聲詢問道:“冷姑娘?怎麼了?”

側眸,看向身旁面有關切之色地看著她的梁笙瀟,冷晴默然了一瞬,末了還是有些尷尬地朝梁笙瀟笑了笑,道:“我……不記得五月是什麼干支了……”

聽了冷晴這話,梁笙瀟並未露出任何取笑之意,只一如既往地笑得溫和如風,一派明了地溫聲笑語道:“癸酉年五月是己未月。”

對於梁笙瀟為什麼一下子就能算出癸酉年的五月是己未月,冷晴並不去追問,只管俯首在她面前那張有些泛黃的紙張上的“癸酉年”旁寫下了“己未月”三個字。

寫完了,冷晴又扭頭看向站在她身旁的始終笑得一派溫和的梁笙瀟,有些不好意思地朝梁笙瀟笑問道:“我還要請教梁公子……二十一日是什麼干支?”

“壬辰。”回答冷晴的,是溫和淺笑的梁笙瀟如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

這方的冷晴聞言,立時朝梁笙瀟感謝地笑笑,而後冷晴轉頭,執筆在她面前那張有些泛黃的紙張上的“己未月”旁寫下了“壬辰日”三個字。

寫完了日子,就該寫時辰了。

雖然冷晴記得十二時辰的排序,尤其是到了這個異世後,冷晴更是將十二時辰牢記於心,可是真到了寫時辰的時候,冷晴依然很是犯難。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辰對應的是多少時,冷晴都清清楚楚地記得,包括蒙語是幾時幾分出生的,冷晴也都記得。可是真要冷晴寫出蒙語八字上的時辰,冷晴還真不知道該如何落筆。

何為“干支紀年法”?就是無論是年、月、日、時,它都有一個“幹”和一個“支”。

就好比蒙語的出生年月日:一九九三年是癸酉年,五月是己未月,二十一日是壬辰日。這個干支紀年法的年月日裡,前者主“幹”,後者主“支”,蒙語八字上的時辰也是兩個字,這不是草草地寫一個“子時”或一個“午時”就可以了事的。

當然了,時支是固定的,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但是幹數卻是有它的排序的,而冷晴……不會排時辰裡的幹數啊……

兀自執筆苦惱了一陣,不得已,冷晴只得又一次扭頭看向站在她身旁的始終笑得一派溫和的梁笙瀟,努力微笑著問梁笙瀟:“那個……梁公子,未時的幹數是什麼??”

那方,聽聞冷晴的詢問,一反之前的毫不遲疑,這次梁笙瀟稍微沉默了數秒才微笑著溫聲回了冷晴兩個字:“丁未。”

得了梁笙瀟的回答,冷晴也不懷疑,直接轉頭就在她面前那張有些泛黃的紙張上的“壬辰日”旁寫下了“丁未時”三個字。

雖然冷晴算不出來月、日、時,但好在冷晴時刻記著這裡不是二十一世紀,是異世古代,所以冷晴寫字的順序是從右至左的,在這方面冷晴到沒有半分露餡。

在梁笙瀟的幫助下萬分艱難地寫下了蒙語的生卒年,冷晴便擱下了手中毛筆,恭恭敬敬地朝站在長案後的那位看上去頗為慈眉善目,雙手合十的老和尚語氣謙和地道:“這是我已故妹妹的生卒年,還請師傅幫忙相看。”

那方,那位看上去頗為慈眉善目,一直保持著雙手合十的姿勢的老和尚並未接冷晴的話,只盯著長案上的那張寫了墨字的字看了起來。

而這方,冷晴見那位老和尚竟連紙的方向都不轉一下,冷晴忍不住心裡直犯嘀咕:這樣反著看字……真的能看清楚她寫的是什麼嗎???

然,末了,卻聽聞那位看上去頗為慈眉善目,雙手合十的老和尚如是溫聲朝梁笙瀟和冷晴說道:“二位施主,敢問故人姓名幾何?老僧好去立牌位。”

聽了老和尚這話,梁笙瀟和冷晴不約而同地對視一眼,均從對方眼中看見了相同的意思——這事算是成了!

於是,冷晴忙語氣謙和地答道:“蒙語。雲霧迷蒙的蒙,鳥語花香的語。”

在冷晴說出“蒙語”二字時,站在長案後的那位老和尚到是沒什麼特別的反應,只微微點了點頭,表示他知道了,不過站在冷晴身旁的梁笙瀟卻在聽見冷晴的話時,微微朝冷晴側了側目,眼中有著淡淡的不解。

按照那位老和尚的指引,冷晴拿著她寫了蒙語生卒年的那張有些泛黃的紙張,跟著梁笙瀟去了功德池。

說是去的功德池,其實是去的功德池後面的一座小殿。那座小殿裡面設了一個功德箱,是專門設給前來臥佛寺求供奉牌位的香客們捐贈香火錢的。

不大的殿中守著一名圓頭圓腦的小和尚,面像看上去頗和氣,眉眼含笑的,十分招人喜歡。不過那名圓頭圓腦的小和尚卻是個鬼靈精,只等著親眼看見梁笙瀟將十兩白花花的銀錠子放進了殿中的功德箱裡,他才上前去接下了冷晴手中拿著的那張紙。

“還請二位施主稍等,小僧這便去請大師傅立牌位。”笑眯眯地留下這句話,那名圓頭圓腦的小和尚就捏著從冷晴手中接下來的那張紙一溜煙兒地跑走了。

直到目送著那名圓頭圓腦的小和尚樂顛顛地跑出了殿門,梁笙瀟方才微微側首,如是溫聲朝冷晴問道:“冷姑娘口中的那位故人是冷姑娘的……妹妹?”

這方,冷晴轉眼對上樑笙瀟那溫和的視線,不需多想便明白了梁笙瀟此問為何。

於是,只見冷晴朝梁笙瀟微微一笑,如是答道:“是妹妹也不是妹妹。”

在梁笙瀟目露詢問之意時,冷晴又語氣悠悠地續道:“我自幼失去雙親,幸得養父母收養才得以長大成人。蒙語……她是我養父母的女兒,年歲比我小數月,自幼與我的關係甚好,她一直拿我當親姐姐看待,我也拿她當親妹妹看待。”

聽了冷晴這番話,梁笙瀟很是沉默了一會兒才張口,語氣有些低沉地道了一句:“冷姑娘節哀。”

然,冷晴卻是回以面色低沉的梁笙瀟一笑,一派輕鬆地答道:“無所謂節哀與否,伊人已逝許久,我今日來此不過是為了給自己求一個心安罷了。”

梁笙瀟聞言,抿了抿唇,微微一笑,溫聲道:“有你這樣的姐姐,她若九泉下有知,想來也會欣慰的。”

冷晴沒有接梁笙瀟的話,只是轉眼,靜靜地看向陽光燦爛的殿外,心中有些悽然:欣慰嗎?她不要蒙語在九泉下的欣慰,她要蒙語能活過來,能繼續陪著她一起笑、一起瘋!可是蒙語活不過來了……所以其它的,於她而言都無所謂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