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權傾帝凰之永夜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五章 夜宿古寺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五章 夜宿古寺1

踩著雨後泥濘的山道回到臥佛寺,梁笙瀟第一時間就去找了寺中僧人交涉。

梁笙瀟告知寺僧驟雨封路,他和冷晴下山而不得,問詢女客能否於臥佛寺中借宿。那位寺僧則告訴梁笙瀟,女客若要於寺中借宿,需得經過方丈首肯才可。

於是,梁笙瀟又問臥佛寺如今的方丈是否還是慧覺大師?寺僧答曰:是。

梁笙瀟便又問慧覺大師如今身處寺中何處?那位寺僧卻告訴梁笙瀟:“回二位施主的話,方丈半年前便雲遊去了,至今未歸。”

聞得此言,梁笙瀟和冷晴不禁對視片刻,均從對方眼中看見了無奈與失望的眼神。

但梁笙瀟卻不願就此放棄,轉而又轉眼看向那位人高馬大但面目慈善的寺僧,一如既往的語氣清朗謙和地詢問:“那請問如今寺中掌事之人是哪位師傅?”

回答梁笙瀟的,是那位雙手合十的寺僧無比淡然的一句:“是方丈請來寺中講經的無塵大師。”

聽罷那位寺僧的話,梁笙瀟若有所思地低聲道了一句:“無塵大師……”話音略一頓,但見梁笙瀟忽然目光灼灼地看向那位寺僧,語氣中帶著一絲迫切地問道:“敢問可是著了《四海荒經》,十一年前還曾入大梁國皇宮為大梁當今聖上講經的無塵大師??”

回以梁笙瀟的,是雙手合十的寺僧點頭時肯定的一句:“正是。”

至此,梁笙瀟忽地抬手,雙手合十地向那位人高馬大但面目慈善的寺僧行了一禮,而後如是眼帶期盼,語氣殷切地與那位寺僧道:“如此,還請師傅告知無塵大師現在何處?”

那位始終保持著雙手合十的姿勢的寺僧到也不問梁笙瀟為何如此殷切地要尋無塵大師,只抬頭看了看天色,而後繼續一臉淡然的朝梁笙瀟道:“目下這個時辰,無塵大師應當在東路院的大禪堂中與寺中僧人一同打坐禪修。”

“敢問師傅如何去往大禪堂?”那位人高馬大但面目慈善的寺僧的話音才落,梁笙瀟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如此追問起來。

但見那位雙手合十的寺僧騰出一隻手掌,轉而指向梁笙瀟左側的一條青石小路,語氣淡然地道:“沿著這條路直走,盡頭處左轉,路的盡頭是達摩殿。轉到達摩殿東側,再直走一段路,繞過大齋堂,再走出一條小徑,小徑盡頭就是本寺的大禪堂。”

一直等到那位寺僧語氣淡然卻一本正經地說完了,梁笙瀟方雙手合十,語氣謙恭地道了一句:“多謝師傅指點迷津。”

回以梁笙瀟的道謝的,是那位人高馬大但面目慈善的寺僧雙手重新合十後的一聲低沉佛號:“阿彌陀佛……”

這方,再度朝那位人高馬大但面目慈善的寺僧行了一禮,梁笙瀟方轉頭看向一直靜靜地站在他身後側的冷晴,如是溫聲朝冷晴道:“冷姑娘,我們走罷。”

事已至此,冷晴自然不會有異議,當即就舉步跟上了梁笙瀟。

按照那位寺僧的指引,梁笙瀟和冷晴沿著那條青石小路直走,走到路的盡頭了就左轉,繼續走到路的盡頭了,便是臥佛寺的達摩殿之所在。因為臥佛寺坐北朝南,寺中的殿堂也都是坐北朝南的,因此所謂的達摩殿東側,其實就是達摩殿的右側。

之前一路上冷晴一直憋著沒出聲,這會兒,等轉到達摩殿右側,踏上另一條青石小道後,冷晴終於用帶著些微不解的聲音如是問梁笙瀟:“梁公子認識那位無塵大師嗎?”

雖然之前梁笙瀟和那位人高馬大但面目慈善的寺僧交涉時,冷晴一直安靜地站在一旁,但之前梁笙瀟聽見“無塵大師”四個字時的反應,冷晴可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自打冷晴認識梁笙瀟起,冷晴還從未見過梁笙瀟似剛剛那般迫切的模樣,簡直就像是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天降祥瑞一般。

冷晴是意外來到這個異世的,所以冷晴自然不知道那位無塵大師是何人,但冷晴想了想,只覺得能讓梁笙瀟做出那般迫切的反應的,無外乎就是梁笙瀟或許認識那位無塵大師了。

而梁笙瀟果然不負冷晴的期望,當即便朝冷晴如是微笑著應道:“無塵大師可是天成大陸上百年不遇的佛學奇才!在天成大陸上,幾乎無人不知無塵大師名號!有道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若能聽無塵大師講經,也是同樣的道理。而且……”

話至此,梁笙瀟忽然頓住了話音,毫無疑問地將冷晴的好奇心勾了起來。但冷晴卻沒有急著追問,只是安靜地等著,等著梁笙瀟自己將話接下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方,見冷晴沒有追問,梁笙瀟到也不覺尷尬,只眉眼含笑地看著冷晴,用帶著幾分自豪意味的語氣,如是續道:“無塵大師還是家師的知交故友。”

聽完梁笙瀟在賣了下關子後補充的這句話,冷晴頓時就瞭然了。於是,就見冷晴抿唇笑看著梁笙瀟,用一種了然於胸的語氣微笑道:“原來如此……”

不過說幾句話的功夫,梁笙瀟和冷晴便已經走到了臥佛寺的大齋堂門前。繞過大門緊閉的大齋堂,沿著一條小徑走到盡頭,便是臥佛寺的大禪堂之所在。

臥佛寺大禪堂的佔地面積很大,堂內沿著牆根一圈是一溜靠牆擺放的灰色蒲團。在堂中央的位置擺著一張蓋著黃布的圓桌,桌邊地上有一隻包了黃布的蒲團,桌面上擺著一尊木雕的地藏菩薩像和數盞琉璃制的蓮燈。

地藏菩薩身下騎著一隻獸,叢集獸之像於一身,聚眾物之優容為一體,有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貌似龍非龍、似虎非虎、似獅非獅、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這只獸便是諦聽是也。

諦聽乃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可以透過聽來辨認世間萬物,尤其善於聽人的心,在名著《西遊記》中便有述說諦聽辨別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諦聽的獨角表公斷力,如《論語》中孔子認為子路說一不二,“片言可以折獄”。龍身表吉祥,虎頭表示智勇,犬耳表善聽,獅尾表有耐性,麒麟足表四平八穩,以善為寶,是人們想象中的動物,又被稱為“九不象”。

梁笙瀟和冷晴初初趕到大禪堂門外的時候,大禪堂那扇古樸的兩扇開的大門緊緊閉著,但透過大禪堂大門兩側一排洞開的窗扉,卻恰好能看見大禪堂內的幾十名僧人正安安靜靜地坐在堂內沿著牆根擺放的蒲團上閉目禪修。

冷晴不懂什麼靜坐禪修,原本是打算上去敲門的,卻被梁笙瀟一抬手間給攔住了,說是不能打擾僧人禪修。冷晴想一想覺得誠然如此,便和梁笙瀟一起在大禪堂外靜等。

因為前不久才下了一場驟雨,此刻天空雖然放晴了,太陽也重新露了出來,可是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卻很高,連吸進肺裡的空氣似乎都是溼漉漉的。

冷晴雖是土生土長的江南人,自小過的就是煙雨迷濛的生活,但冷晴卻不太喜歡這種溼漉漉的感覺,總覺得渾身似乎都被浸在了水汽裡一樣,渾身都不舒服。

許是為了轉移注意力,又許是等得有些無聊,冷晴忽地開始打量大禪堂附近的環境。

大禪堂背山而建,大禪堂後面就是一座高高的山坡。大禪堂附近則是一圈品種不一的樹木,許是雨停的時間太短,那些樹木的枝葉上,有些甚至還在滴答滴答地滴著水珠。

冷晴原還想藉著打量大禪堂周圍的環境來打發時間的,可奈何這寺中環境十分簡單,饒是冷晴一點一點地細細看過去,也不過幾息的功夫就將大禪堂周圍的環境看了個徹底。無奈之下,冷晴只好繼續盯著大禪堂內那些打坐禪修的僧人們看。

過了沒多久,忽然就見大禪堂內一直閉目禪修的僧人們紛紛睜眼,而後相繼起身離開蒲團,開始圍著堂中央擺著的那尊地藏菩薩像轉著圈地疾步而行。

冷晴站在窗外看著,愣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低聲問梁笙瀟:“他們這是在幹什麼?”

“諸位師傅在跑香。”幾乎是不假思索地,梁笙瀟如此低聲回答了冷晴的疑問。

然,冷晴到底不是修佛之人,不懂得佛家術語,聽了梁笙瀟的話卻是更加茫然了,神色有些愣愣地重複了一句:“跑香??”

其實冷晴問這個問題,也並不是非要知道它的答案不可,甚至可以說,冷晴只是隨口一問罷了。熟料冷晴此問一出,梁笙瀟當即開始一本正經地與冷晴講解起來——

在禪堂裡,所謂的跑香又叫行香。跑香也並不是要跑,實際上是走。

一般人講“禪坐”,但其實“禪”不是光坐就成了,還要“行”,行的時侯,就叫做“跑香”。

為什麼要跑香?是因為坐久了,要下來活動一下身體。久坐不行,久跑也不行,坐和行都必須恰到好處,這樣,對用功最有利。

坐香很重要,跑香也很重要,坐香跑香都是助道的因緣,都是為了調節身體把功夫用好。若坐得太久不跑香或跑香不夠,身體氣血不暢通,就很容易生病。

跑香的姿勢是左擺右甩,即左手擺三分,右手甩七分。

為什麼右手是甩的,而且比左手的幅度大?因為跑香是右繞而行,身體自然產生一股向左向外甩出去的力量,若右手向右前甩則剛好抵消身體向外的力量,從而使身體保持平衡。道理雖然很簡單,但也有人偏偏說是左甩右擺的,這樣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沒有參學的。

跑香最關健的是量的大小,不可過小,不可過大。

這個量是由兩個方面組成的,一是時間,二是速度快慢。

關於跑香的時間,一般根據坐香的時間而定,坐香長則跑香長,坐香短則跑香短,約二比一左右。飯後跑香,因為消化飲食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要求比較長,一般要三刻鐘以上,否則坐在那裡肚子會脹。

關於速度,飯後正在消化飲食,這時跑香應該是最慢的,到後面逐漸快起來。一般情況下,要不快不慢。

關於量的問題,其實必須自己掌握好,自己的情況自己是最清楚的。太慢了,就到快的圈子去,太快了,就到慢的圈子去,或出去休息一下。禪堂人多,不可能把每個人都照顧得恰到好處。

關於跑香還有一個很大的誤會,就是“跑得好坐得好”。

本來這句話是不錯的,跑得好不光坐得好,用功還好呢!可是所謂的“跑得好”應該是指跑得恰到好處,也就是說,跑的量不大不小,恰好起到了調節身體的作用。不過,有的人偏就理解錯了,把“跑得好”理解成跑得多了,認為跑得越多越快量越大越好。

有了此誤會,有的維那就口裡喊著“跑得好坐得好”,手裡拿著香板催人家猛跑。更有人不用人家催,自己主動多跑猛跑久跑的。

當然,猛跑也是可以的,但只能跑二、三個圈子,跑多了就跑過量了。跑過量了跑累了,一坐下來,當然會感到很輕鬆,好象精神也很好,其實這是假象,就好比幹活幹累了,一坐下來休息會感到輕鬆一樣。實際上,這時的身體已經消耗了很多了。

假設認為這就是坐得好,那真是大錯特錯了。

這樣跑的結果,時間久了,身體就跑虛了跑虧了,精神也跑乏了,工夫也就當然的是用不上了!

到這時才後悔就太晚了!為什麼?因為用功是以身體為基礎的!

用功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身心不斷得到調節的過程,是由弱轉強、由差轉好、由病轉健的過程,只有在整個身心向越來越好的方向轉化時才談得上工夫,才談得上工夫的進步!

工夫好,身體肯定好,絕對沒有身體不好而工夫很好的。

跑得好就坐得好用功也好,跑不好就跑虧了,用功根本談不上。對於跑不好的人,若能認識自己的錯誤還有救,若不能認識此一錯誤,下一句話就不好講了。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跑香,卻能導致不同的結果。所以跑香者,可不慎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