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重生之預知神豪的科技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五十三、交付定製晶片設計軟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五十三、交付定製晶片設計軟體

徐光亮跟王箐現在就跟普通的小夫妻差不多,同吃同住,兩個人早上一起起床穿衣服,一起跑步,一起吃飯,一起上班,當然一般情況下都是先把王箐送到公司他才會到自己的公司去。

有些時候也會因為王箐的誘惑而耽誤了跑步時間,索性都是運動,效果也不差——可能吧?

回來這幾天,徐光亮又給高暢國加擔子了,那就是設定奈米碳管製備實驗室的建立、光電以及材料實驗室的建立,還有就是傳統光刻機那裡也需要一些技術方面的授權,需要出去購買,總之,林林總總的,事情不少。

聊完了工作的事情,徐光亮又處理了腦洞杯之後的一些腦洞,總體來說,並沒有什麼讓人驚喜的發現。最有價值的就是多模組晶片結構——從本質上來講,這種晶片跟傳統晶片沒什麼不同,他提倡的是放大晶片,進行模塊化立體組裝,然後放到合適的平臺上,比如單獨弄出一塊地方專門放晶片和散熱器等的方式,可以繞過高精度光刻機的封鎖。

這個辦法似乎可行,可惜不適合手機,電腦雖然適合,但是沒有人會想買這種晶片,別人家集成度到了三十二奈米了,你這才到六十四奈米,這不合適。

徐光亮之所以認為它是驚喜,而是這種模塊化拆分的理念算是有點啟發,比如說日後晶片到達了瓶頸期,而晶片又需要更多的功能和計算力,在空間有限的的時候,那麼這個想法倒是可以考慮。現在徐光亮僅僅是將其記住,其他的再說。

奈米碳管的製備實驗室運作起來比較快,這個東西說起來實際上就是一個錢的問題,現在這個東西的製備有很多種方案,但是大多數都是費錢,所以才賣的貴。

而徐光亮並不需要大規模的生產,所以只需要一個小型的製備機械就可以了,不過由於奈米碳管也是屬於有毒的——原因跟伺服電機永磁體一樣的,都屬於細小懸浮顆粒危害,所以需要符合防護的實驗環境以及人體防護,這才是花錢的大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高暢國仍然定的是漢斯的產品,這次定了好幾套,畢竟還有光刻機實驗室以及徐光亮後期要準備的光子晶片實驗室,總之後面可能徐光亮要建立很多類似的實驗室,都要用到這個東西。

這麼多訂單,漢斯那邊也非常重視,畢竟歐洲的經濟這兩年不算景氣,這麼大的訂單,值得他們重視。雖然功能要求不大一樣,不過核心都是超靜室和防顆粒危害和洩露的,實現起來也不困難,這對於漢斯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

那邊實驗室還在建設,徐光亮這裡已經開始了招聘工作。

徐光亮的招聘也跟一般的招聘有區別,他不需要按照普通實驗室的方法進行招聘——按照一般的模式,應該是找到一個總負責的科技大牛,然後讓他帶領實驗室進行試驗。有了預知的能力,徐光亮不需要這麼做。

而且徐光亮在這個方面並沒有什麼積累,畢竟他也是去年(過了元旦,這時候算是10年了)開始投資一些實業,要說現在就有什麼影響力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請技術大牛的可能性是沒有了。而普通的教授徐光亮也不需要,所以徐光亮選擇的則是一些學生。

徐光亮認為,普通的教授,可能他的能力足夠,但是對於專案的構想還不如一個有靈性的學生,至少在科研方面,學生的思想靈活,更能領會徐光亮的意思,也更聽話。

本著這個原則,徐光亮開始在周圍省份的各個名校甚至是實驗室中奔走,期望能夠找到合適的人才。

別說徐光亮還真的找到了一些人才,畢竟徐光亮用的是預知,他只找自己需要的人才,甚至時間長了他針對招聘人才這個事,制定了一套看人的方式,比如他首先確定這個人如果進了實驗室對自己是否有幫助?在哪個方面有幫助?能力能夠達到什麼標準?等等,經過幾次類似的篩選,徐光亮就能夠得到自己需要的人才。

不過徐光亮的招聘(挖人)之旅並沒有持續多久,一則訊息把他叫了回來。

高暢國給徐光亮打電話,晶片設計軟體的工作完成了,並且根據國家晶片實驗室的條件定製的晶片設計軟體也完成了——實際上國家晶片實驗室的條件反而降低了晶片軟體的設計,它們主要用於專用晶片的設計,不必考慮通用晶片的兼容性,反而更好完成。

當然難度也有,那就是他們的系統並不是用的win系統,需要進行底層修改,這一點耗費了較多的時間。為此,軟體公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做測試,確保萬無一失,到了今天確定了沒問題,這才進行交付。

得到訊息的國家晶片實驗室的人看起來真的等著急了,得到訊息的第二天(也就是明天)就要過來驗收,為此高暢國趕緊打電話給徐光亮。

徐光亮詳細的瞭解了情況之後,也趕快趕回公司,再怎麼說國家晶片研究實驗室也是國字輩的,理應得到重視,回到公司後徐光亮詳細的瞭解了軟體的情況,知道這邊已經做出了萬全準備,這才放心。

到了第二天,晶片實驗室的人就來了,因為比較重視,除了一開始來的那三個人之外,還有林林總總一大票人作為檢測員進行檢測來了。

接到人之後,徐光亮將他們迎進公司,幕工程師仍然是那副脾性,進門就要去看軟體。徐光亮也瞭解他的脾性,無奈的帶他們去了專用的裝置那裡去。

身後跟著的檢測員呼啦啦的圍了上去,開啟機器進行檢測。

這幾臺臺電腦都是特殊定製的,都是晶片實驗室提供的,沒有外接網路,只能透過u盤連線。並且這幾臺電腦所使用的系統甚至裡面的硬體都是自己生產的,採用的是傻大笨粗的方案,是特意準備好的。

晶片實驗室帶來的人很多都是軟體使用方面的專家,他們迅速的透過各種方式驗證了晶片設計軟體是否按照設計要求來的,是否有重大問題。

試用一直持續到下午,最後晶片實驗室的驗收人員表示滿意。

既然沒有問題,那麼就可以交付了。

晶片實驗室的人雷厲風行的將這些電腦搬走,很快就離開了。交付完成,大家總算是松了口氣。

而幕工程則留下了一個證書,並且帶著一個記者過來拍了照,告訴徐光亮很快就會有新聞出來,說完就走了。

徐光亮總感覺被坑了……

晶片實驗室的人走的是雷厲風行,但是還剩下了一部分人沒走,徐光亮看著他們很納悶,這些人是做啥的?

可能是看出來徐光亮的疑惑,很快有人就開始自我介紹,徐光亮一聽有點驚訝,竟然是省級的組織宣傳部的一些工作人員。

徐光亮就有些猜不透了,這些人不聲不響的,跟著國家晶片實驗室的人過來,也不介紹自己,就這麼跟著,這是什麼意思?

領頭的是為比較年輕的中年人,歲數應該在四十歲左右,他姓左,叫左紅安,其他的都沒有介紹,只是讓徐光亮叫組長。

徐光亮從善如流的叫了句,但是心中的疑惑仍然沒有消除,這些人到底是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