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重生之預知神豪的科技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七十二、投資工業母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七十二、投資工業母機

徐光亮自然不知道權大海與他的小夥伴的糾結,他則是在思考,如果說工業母機的製造是失敗的,那麼有沒有能夠繞過去的方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查了一些資料,越查越覺得煩悶,於是起身走走。

然而,即便是煩悶,他也只能堅持下去,這條道路本就不好走。

而為了能夠建立起自己的工業母機研發公司,接下來的兩個月的時間,錢楓和高暢國帶隊,開始到處飛行,瞭解全國乃至是全世界的機床行業的情況。

只是可惜的是,超高精度機床人家都是藏的嚴嚴實實的,根本不給看,而且超高精度機床也不賣給國內,錢楓雖然飛了這麼長時間,但是卻沒有得到什麼有用的資訊,也只能想辦法挖人了。

但這種情況也從側面反應了,就超精密工業母機的研發,在四海投資面前的是重重困難,工業母機的研發遙遙無期。

徐光亮每天除了檢視一些工業母機方面的訊息外,他的工作仍然是每個月寫下下個月對於金融的看法,檢視腦洞那裡的一些東西,稽核各個專案。

到了六月份,他得到的關於機床的訊息幾乎全是壞消息。

等到高暢國與錢楓回來之後,徐光亮則思考,要不要強行開啟機床的研究,實際上,如果現在開啟的話,不是不可以,但是對於迫在眉睫的奈米碳管光刻機專案可以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不過即便是這樣,他仍然開啟了這個專案,畢竟不管能不能解渴,這個專案都是需要的,早早開啟,早早有所收穫,所以這個專案在他的推動下仍然展開了。

至於錢楓這裡,在外面跑了不短的時間的他還是有收穫的,一大批的人才被他挖了過來,國內外的都有,總體來說還是國內的多一些。

不夠這件事也引來了一定的後遺症,那就是這批人才大多數是從沈北那邊挖過來的,畢竟那裡曾經是國內的工業中心,雖然現在已經沒落了,但是仍有大批工業裝置廠子在那邊,錢楓的動作導致了沈北那邊很多的大廠的人才流失嚴重,甚至於驚動了沈北省的領導。

然後這件事有透過層層轉達,到了主角這邊海東省這裡。

“你看看,這個小家夥,什麼都是大手筆,這回可好,被人找上門來了。”海東省老大搖搖頭,雖然聽著像是埋怨,不過口氣卻是調侃。

開會的眾人也都笑了,徐光亮的名字實際上早就在他們的腦海中掛著了,要知道,他自己一個公司的繳稅幾乎達到了一些小國家的gdp,這是什麼概念?

所以省裡是護著他的,而且徐光亮也很懂分寸,從來沒有做出什麼有違法律的事情,非常省心,這樣優質的企業,怎麼可能會不護著?

徐光亮在海東省這幾年,前一任老大因為幹得出色高升了,這一任自然也指望他給自己助力,所以沈北省轉達過來的事情也叫麻煩?

要知道這點麻煩才哪到哪?有些省的企業做得不咋地,反而惹禍一個頂倆,為了gdp不是也要忍?四海投資公司這種省心的企業,那裡捨得說幾句不好聽的話?

所以領導班子開了個小會,透了透氣,就給壓下了,徐光亮連知道都不知道。

事情波瀾不驚,但是徐光亮的工業母機之路也並不順利。就像是光刻機之類的機器一樣,工業母機的道路非常不好走,投資之後,剩下的就是花錢磨,什麼時候功夫到了,什麼時候就能成了,而在他手下的好處就是,錢夠,不會因為錢的事情卡住,也能歷練出技術,這十分重要。

當然,還需要有配套的工業軟體,加工軟體,建模軟體等等徐光亮也都放在了四海軟體中,讓他們成立子公司,作為這方面的配套。

而工業晶片不用說自然是放到了晶片設計公司,不過為了能夠足夠專業,也是成立子公司,進行配套。

除了這些,工業主軸用的主軸也非常重要,針對這點,徐光亮發動炒能力,購買了腳盆雞的授權——這裡的主軸是世界公認最好的,不過也只能買到低檔次的授權,畢竟很多主軸都用於鷹醬的軍事裝置的生產,他也不敢往外賣。

低檔次的主軸也足夠了,他需要能夠發展的主軸基礎,所以低不低檔次的無所謂。

不過工業主軸跟光刻機一樣,腳盆雞也用了專利設定了路障防止被人超過去,所以要想真的研究出好的主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除了這些準備,為了能夠做到更好,這裡甚至準備了大量的鉗工人員,準備採取人海戰術,進行人工製造零件,雖然耗時耗力,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一般來說,為了能夠達到要求,都是需要基準平板的,標準平板是需要鉗工一點一點的修出來的。怎麼做基準平板?就是找兩塊平板,然後互相研磨,找出凸點,然後人工用刮刀將凸點去除,然後研磨,然後去除,一直重複這個過程,當所有的凸點都被去掉之後(理想狀態下可能會全部去掉,但是不是絕對的),最後得到一塊超平板,這就是基準平板,然後以基準平板作為基準,來研磨其他部件,重複這個過程,去除非基準面的凸點,最後得到一塊超平板,那麼這塊板被認為是非常平整的板,可以用於精密機械的製造。

在沒有足夠的機密機床的時候,其他的部件也是這樣慢慢做出來的,採取人工的方式能夠做好,但是這樣做的壞處就是慢,特別的慢。

一塊平板想要弄好可能需要幾個月(足夠的人)甚至幾年的時間(超大件),還要進行其他方面的設計,加工,這也是為什麼說遠水解不了近渴。

投資工業母機等於是扔錢,收穫也許要等到好幾年之後了,對此徐光亮也沒有太過著急,只是憂心該如何將納米管光刻機弄好,總不能等工業母機出來之後再弄吧?那樣的話黃花菜也涼了!

於是徐光亮在忙完日常工作之後,他就瀏覽各種資料,準備檢視有沒有辦法繞過機密移動的問題。

時間一轉,來到了七月份,工業園的工程已經大多數完成了,現在又開始在實驗室那邊開建,不過這並沒有讓實驗室的工作受到影響。

徐光亮要求這邊的工程就是在保質保量的情況下,越快越好,畢竟實驗室大多數不是那種特別高的建築,而且為了防止已經展開實驗的實驗室受到影響,實驗室的建造都是距離比較遠的,這也是正常的,實驗室也不可能離的很近。

還有一些有危險的實驗室也不會在這裡建,會選到荒無人煙的地方去,跟生物實驗比鄰。

除此之外,一些企業也開始往工業園搬了,基本上都是四海投資佔股比較多甚至是公司直接投資成立的公司。

整個工業園也快速的興盛起來,而因為工業園的影響,周圍的地皮的價格也開始上漲,一些周圍的村子也被幾個開發商看上,準備建設小區。

可以說這一波工業園的建成,所造成的人才虹吸效果,大量的人才因此從全國各地被吸引過來,相信在未來能夠爆發出極為可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