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重生之預知神豪的科技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九十三、深耕佈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九十三、深耕佈局

第二天早上,徐光亮又來到了光刻機生產線這邊來,同來的還有奈米碳管光刻機的人,他打算將正在建的第五條和第六條矽基光刻機的生產線改為納米管光刻機生產線。

實際上,這並不難,只是現在納米管光刻機的技術還沒有定下,比如說納米管光刻機不可能只採用一個頭進行生產,這就需要較為複雜的機械結構去保證每個頭的精度,讓光刻機能夠同時將一張晶圓上所有有效空間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並且可以同時完成。

雖然有些地方沒有定下,但是現在進行前期修改,是沒有問題的。

忙完了這個事情,徐光亮又忙著將建設了一座碳基晶片的基座製備生產廠,這個則需要的是奈米碳管製備實驗室另一個專門研究這個晶片基座製備的小組的技術。

總之在上半年的時候,四海集團的重點就是忙著將納米管光刻機實現,畢竟這是關乎未來佈局的。

但是透過這個事情,徐光亮就越發覺得要趕快進行集團化改制,同時擁有自己的操作軟體和硬體,能夠聯通所有實驗室的同時防止洩密。

他發現了,不能技術聯通,造成的影響真的很大,對於未來的科技研究也沒有任何好處,制約了科技的發展,所以改組必須加快。

而且網路不連通,不能直觀的瞭解實驗室的進度,也會發生一些讓他哭笑不得的事情發生,比如說奈米碳管實驗室,他們已經完成三十二奈米的研究,只是他們認為這個成績不足以彙報,所以就繼續研發二十二奈米,甚至如果不是徐光亮去看,他們很有可能要到十四奈米才有可能彙報,畢竟要形成書面報告給他,不發展到極致,他們是不會輕易報告的,但是有些科技不需要發展到極致才是完美的。

比如說二十二奈米碳基晶片,要知道,二十二奈米矽基手機芯片都能夠達到1.4ghz(原來時間線上2014蘋果六搭載的20奈米A8晶片,不過在現在的時間線上,已經有這個效能了),如果更換為碳基,這個效能是能夠達到2.8hz,要知道這是手機芯片,如果是同樣的22奈米的電腦芯片呢?

我們來看22奈米的因特爾晶片,發現大多數晶片的效能都在2.0~3.0之間徘徊,至於睿頻我們且不算。

也就是說如果更換了碳基晶片的話那麼很可能達到4.0~6.0ghz的數值,這個數值已經秒殺了大部分晶片,除了特殊製作的晶片,哪個個人pc的晶片能達到這個數值?

也就是說,碳基晶片只需要22奈米足以秒殺全世界,但是實驗室的最求卻是更高,更快,這也導致了不達到10奈米的製程,他們就不會過來彙報。

這一些都是因為沒有網路,無法實時觀測到實驗室進度的原因,要不是為了保密,何至於如此?所以他非常想要自己的硬體、自己的作業系統、自己的區域網。

甚至於區域網的協議徐光亮都想自己來一個,不想跟現階段所有的協議是一樣的,至於連線外部的電腦,他認為在沒有強力防護的情況下,最好用兩套辦公電腦來實現,形成內部與外部網路的隔斷,防止被竊取。

而且他正在努力想辦法實現一個自己的想法,能夠獲得極強的防護能力。在此之前,他對於任何聯網的機器都是有戒心的。

但是這些要求都是要有提前量的,比如說生產線、原料廠、上下游供貨等等,因為經驗的不足,現在他只能做馬後炮,儘量提前完成這些已經滯後的東西。

這半年多的時間,整個四海都忙著彌補這些東西,所以很少關注外接,而清韻科技這裡釋出了手機的訊息。

經過三年的深耕研發,22奈米晶片已經到達了技術頂峰,在不影響散熱的條件下,1.42ghz已經是現階段能夠達到的晶片的頂峰資料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自從知道可以使用22奈米碳基晶片之後,王箐這裡已經準備好了,明年的時候更換碳基晶片,給予對手致命一擊!所以後續本來打算上14奈米的晶片的研究的,王箐停止了這個研究,讓他們繼續最佳化22奈米晶片,並且跟研究所對接,瞭解碳基晶片的特點,針對性升級,用於迎接明年的22奈米碳基晶片的到來。

八月份,新一代雲水手機的詳細信息釋出了,新的手機採用了臉部識別,指紋識別,聲紋識別三種識別模式,不過臉部識別和指紋識別更具有準確性,並且基於面部三維骨骼識別系統能夠準確地識別出機主,甚至於閉著眼睛睡覺的過程中被扒開眼簾的做法是不可能解鎖的,因為你的手破壞了三維識別系統對於機主的確認。

手機上市之後少有的得到了一些冷遇,畢竟仍然採用22奈米晶片的手機在三巨頭的動作下看起來有些單薄,眾人還是想看看有沒有可能會有14奈米晶片的其他手機可以買。

不過隨著越來也多的訊息被披露,即便是蘋果和三星之類的,也需要明年才能用的上14奈米,有心想要換手機的,覺得等不了這麼久的,乾脆現在就換了雲水的,反正不管是蘋果還是三星,都比不過雲水。

雖然如此,但是對比起往年來說,資料要差的遠了!不過錢還是賺了的。

對於這種情況王箐也沒辦法,只能砍掉後續產量,以防止壓貨的情況出現,但這種動作也導致了一些人的悲觀。

到了十月份,第一條改造完成的納米管光刻機生產線完成了,徐光亮特意去看了看,經過實驗室調整後的光刻機,能夠在一張300*300見方的單層碳基基座上進行複數激光雕刻,速度比起傳統光刻機只快不慢。

畢竟納米管光刻機是一個基座的激光頭一起雕刻,對比起傳統光刻機一個一個曝光的做法,也是有一定優勢的。

第一臺納米管光刻機出廠後徐光亮九調集到了自己建立的晶片生產線上,進行晶片生產,生產的正是高達5.2ghz的碳基晶片,以用於集團的資訊連結的電腦上。

同時,也下了數量驚人的其他硬體的數量——為了給超算做準備,當然,實驗室和公司本身所用的硬體也不少。

等到了半年後,上半年佈局的硬體終於有了回報,到了十二月份,各種硬體基本上到貨了,甚至於有後期設計的記憶體、固態顯示卡、gpu,效能也超過了記憶中的效能,至於說技術含量?抱歉,沒有,全靠硬體本身的能力!

就像是鷹醬飛機力大磚飛,徐光亮這裡也是如此,硬體基礎好,你沒轍!這就叫降維打擊!

同時,王箐也拿到了碳基晶片做的第一批樣機,仍然是22奈米的原來的設計稿的晶片,但是現在測試使用的感覺,跟矽基晶片的手機,完全是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