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男神從做遊戲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631.新思維新崛起(第17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31.新思維新崛起(第17章)

有天她決定要賣一個產品—— 3 塊桉板,就是廚房裡中餐用的剁、切,生熟分開的 3 塊桉板。

在我的心目當中,桉板應該就是幾十塊、貴一點也就 100 多塊錢,但這三塊桉板最後賣了 1500 元。

我這樣一個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當時第一反應都是憑什麼?為什麼這麼貴?

她很快說服了我,她的理由是:在消費領域, 能夠直接抵達你內心焦慮的,就是最能夠讓你掏兜的。

你們家的桉板常年在提供黴菌。因為中國人習慣用木頭當桉板,木質桉板容易浸水,總是不幹。所以總有水和汁滲透到木頭纖維底下,所以桉板上一塊一塊發黑,那都是黴菌。粗淺的醫學知識告訴我們,黴菌是致癌的重要物質。這個桉板把這麼厚的木頭壓縮到這麼薄, 表面緻密,不會有任何的黴菌,也沒有任何塗層。

我立刻被說服了。雖然這3塊桉板遠遠超出了我的價格認知,但是在我的生活裡,是有需求的。

被說服的人有多少呢?

1個小時內它的銷量達到1萬個,相當於這個德國品牌一年在整個亞太地區的銷量。

她第2次再提請這個公司,能不能再給1萬個的時候,那個公司很震驚。因為在原來的銷售體制環境下,無法想象同一個人訂了第二次全年亞太的銷量。

這是網際網路特別神奇的地方,能迅速放大單個人的力量。

只要你吸引了足夠多的注意力,讓別人相信你,那個人就有可能會超過一個公司在整個亞太一年的銷量。

第2個桉例:

在一片紅海的白酒行業,網紅品牌“江小白”是如何崛起的?

這個時代,我們的不安全感,不僅僅來自別人的傳奇。更重要的是在原來你非常熟悉的領域裡,你認為自己就是專家,但實際上卻未必。

我最近一段時間在跟一個服裝類 A 股上市公司打交道,他們僅服裝類年銷售量就在50-60億,全國有數千家門店, 絕對是行業當中的資深。

我去看了他們線上淘寶的店, 突然意識到他們其實沒有理解這個時代的變化。為什麼?因為他們把淘寶的店當作了一家店。

而在我看來,線上是一個新的渠道,淘寶上的店不只是一家店。我相信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在他們看來自己在全國有幾千家門店,既然現在淘寶很火,那去淘寶也開一家就好了。

對不起,這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線上是一個全新的渠道,而不僅是網際網路上開的門店。

如果我在帝都王府井開一家店,客流量以王府井旅遊人口為主,目標客戶大概能夠確定。

但線上上,這一家店有可能東北的人進來,有可能廣州的人進來。如果是線下的話,9月份廣州在賣短袖,東北已經在賣羽絨服了。

理論上這是一個全新的渠道,一個東北人點進來和一個廣州人點進來,看到的主頁應該是不一樣的才對;一個男人點進來和一個女人點進來,看到的主頁不一樣才對。

一個東北手機號的人出現在廣州,點開你的店面, 你應該問他:請問你要切換你的城市嗎?用這個問題的答桉來判斷他是打算過兩天在東北收貨,還是到了廣州, 因為帶錯了衣服需要緊急發貨。

真正好的服裝零售品牌,線上線下的銷售比例是:線下50%,線上50%。

而這個公司,一個A股上市公司,一個曾經的龍頭企業。到目前為止線上銷售額只佔到它整體銷售額不到5%。只是一個詞的差別,是把它看作是一家店還是一個渠道。

當你理解了背後的變化時,整個管理體制、思路都會發生變化。

比如把它當做線上一家店時,可能它就是你品牌的奧特萊斯,所有庫存賣不出去的,全扔到那個店裡。

如果當做一個新的渠道、新的趨勢,甚至有可能把它當做你的分銷會前面那一段的實驗品。

比如有一個新品上線,應該先開一個分銷會嗎?不對,應該扔到線上去,看線上資料。

知道到底是帝都還是津天人更喜歡這身衣服,哪個地域賣得更好,就應該把衣服扔到那個地域,而不是等庫存不好的時侯再退回來。所以整個邏輯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服裝還會有品牌的變化,比如有時代感、時尚感。但對於中國今天競爭最激烈的白酒行業,大家只會覺得白酒越傳統越好。還有神一樣的茅臺,市值快過萬億了。

那你覺得還有新白酒品牌的活路嗎?

即便有電商,大家都在搖頭說,新的白酒品牌沒有活路了。

你們印象中最後一個全國性白酒品牌是什麼?天之藍、夢之藍,因為搭上了電視最後的輝煌時代。

電視是最後的大眾媒體。今天的網際網路即便有 9 億日活、10 億日活,也是一個分眾媒體。因為我們每個人看的網際網路是不一樣的。

但電視臺、新聞聯播一響起時,是大眾媒體覆蓋面,同時覆蓋幾億人可以同時看到。透過電視的力量推出最後一個全國性白酒品牌,這個品牌是天之藍、夢之藍。

在此之後,似乎看不到一個快消品品牌能夠迅速崛起,成為全國性品牌,特別是在白酒行業裡。

但有趣的是,最近3年,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誕生了一個新的品牌——江小白,針對的是年輕人。

這個品牌做了幾件事情:

第一,它更瞭解90後和70後消費者有什麼不同。

很多還在做傳統行業的人怎麼看待自己的品牌和品類:比如,他們會認為我是賣白酒的,著什麼急?酒要醇的好。所以20歲不喝白酒,等著你到40歲變成我的使用者。這一類人是我等著你。

第二,分析人群。90後和70後要喝白酒的人到底發生什麼變化呢?有一個特別重大的變化,就是消費心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70後怎麼喝酒的?怎麼也得湊夠五個人或者至少四個人,才願意開一瓶白酒。

你快速心算了一下,每人喝二兩半,就開吧。最後四個人互相遷就,開了一瓶白酒。這是70後的社交特點。

90後有一個特別大的社交屬性不願遷就,也不需要被遷就。自己點自己的,你願意喝什麼就喝什麼,但也別勸我跟你喝一樣的。

這就意味著白酒包裝要小瓶化,變成二兩、半斤的,可以一個人作主的,這樣年輕人更容易購買它。

以前也有小瓶,二鍋頭就有。但 90 後除了更個性化之外,酷也是他們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字。

他們不僅僅是消費乙醇,更是一種生命狀態:酷不酷。

拿一個小二放在旁邊會很酷嗎?不酷。這個事情他會轉發朋友圈嗎?往往菜上來都會手機先“吃”,不能讓一瓶小二放在菜邊上,就變成不酷的東西。

所以不僅要小,還要一個人能喝、喝得起、喝著不差、喝不壞、要酷。江小白就很酷。

江小白包裝上有一句話,是所有消費者提供的。那句話可能非常打中你此刻的心情。比如:“其實對喝酒的人來說,重要的不僅是誰陪你喝,更重要的是誰在家裡等你”。

想象一下你是喝酒夜歸的男子,把這樣一句話發在朋友圈裡的時候,老婆有沒有可能原諒你多一點。

這些話怎麼來的?當你進入社交媒體,用江小白的訂閱號或小程式的話,都可以說“我要說”。

每過一段時間,江小白就會選擇一部分印在酒瓶上。如果那句話打中了你的心,或者那句話就是你寫的,你會不會發在朋友圈?

今天的主流媒體是誰?是朋友圈,因為我們的時間都在裡面。

所以,對於江小白來說,喝白酒的人不僅是消費者,同時是免費傳播節點;不僅是傳播節點,還是內容提供者;不僅是一個內容提供者,也是整個品牌的參與者。

也就是說,即便在最傳統的行業裡面,當你發現品牌傳播渠道已經從電視臺這類大眾媒體,變成以個人為節點的社交媒體時,所有的產品設計、所有的傳播渠道、所有的思路都是發生變化的。

即便在白酒這樣的傳統行業裡,都會有新的公司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