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驚世產量下的質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驚世產量下的質疑

對江山社稷,對天下蒼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有飯吃,而這裡的飯,無非就是五

朝代更迭,王侯將相一片煙雲。歲月經年,歷史塵埃只剩一重砂礫。可無論是誰,中原王朝的百姓們都是靠著五穀活下去的。

現在,鄭和將帶來新的糧食品種,五穀將演變為六穀,這將永載歷史,成為一座任何人都無法撼動的豐碑!

解縉清楚,若朱允炆說的是真的,鄭和帶來了新糧種,且在大明開花結果,養活了大明百姓,別說是給鄭和水師聖人待遇,就是給他立生祠,給他下跪都不為過!

楊士奇深深震撼,沒有想到自己這一輩子竟能見證如此歷史大事件,並參與到其中。

鄭和,玉米,新的糧食,新的農作物,也將是新的時代!

“那這土豆?”

解縉很是好奇,這名字有點奇怪。

朱允炆想起土豆的味道,不由地吞嚥了下口水:“這土豆雖不算六穀之內,卻是解決饑荒的利器。你們不知,這土豆產量驚人,一畝產量少說也有十幾、二十石。”

“什麼?”

解縉、楊士奇瞪大雙眼。

十幾、二十石?

皇上啊,你沒開玩笑吧,南方最好的水稻田,一畝地別說十石,就是三石五斗都夠嗆啊。

這土豆能收十幾石?

“皇上,當真嗎?”

楊士奇猶豫了下問道。

解縉看著朱允炆,和楊士奇一樣有些疑惑。

鄭和還沒回來,這些農作物也沒在大明種植過,皇上怎麼就知能收多少?

可懷疑朱允炆的判斷又有些無力,要知鄭和遠航,肩負的使命是朱允炆給的,也就是說,朱允炆早就知道這些農作物在哪裡。

楊士奇的疑問,事實上並不是問收成,而是問朱允炆為何會知曉這些。

朱允炆自信地說:“鄭和說產量喜人,足見不虛。真不真,種一年就見分曉。但為了慎重起見,可以對外宣傳土豆畝產十石。至於這番薯,就對外宣傳畝產十五石吧……”

種子換了環境,會不會有適應問題、減產問題,這些都不確定,直接宣傳二十石,恐怕百姓也難以接受,萬一耕作不好,達不到二十石,也有損朝廷顏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解縉、楊士奇被這超高的產量砸暈了,聽皇上的意思,番薯宣傳十五石已經很低了?

若真是如此,那大明將在未來三五年內,徹底解決百姓吃不起飯的問題,哪怕是災荒時期,也不愁糧食補給。

如果糧食大豐收,每一戶人家家中存個一年半載的餘糧,那大明江山將會何等穩固!

威脅江山社稷的,是沒有飯吃的流民。

若大家都吃得起飯,待在自己家裡,何愁大明江山不百代?

“巨大的犧牲,換來的是一個新時代。既然鄭和要回來了,那就將訊息告訴所有人吧,讓犧牲的水師家眷們也清楚,他們親人的犧牲,換來的是什麼。”

朱允炆的聲音傳蕩在大殿之內。

解縉、楊士奇領命。

半個時辰後,建文報的匠人們收到三篇文章:《大明出聖人,鄭和水師的真正使命》、《五穀變六穀,豐登新糧種出世》、《鄭和將帶回畝產十石、十五石的糧食》。

一看署名,匠人們再也無法淡定。

朱允炆、解縉、楊士奇。

好嘛,大明皇帝與內閣兩位閣臣一起發表文章,這可是建文朝頭一次。

建文報的匠人連忙雕版,為了擴大刷印量,宣傳司官員甚至動用特權,徵調了民間作坊同時雕版印刷,並在翌日一早,以五萬份的發行量先行售出。

這一日,建文報在短短一個時辰內脫銷。

張澤搶了一份建文報,連忙跑向客棧,來不及敲門,衝入到房間之中,對母親與妻子喊道:“朝廷發消息了。”

張母看著冒冒失失的兒子,不由地訓誡:“要穩重,你將來可是要當官的,如何能沒點沉穩?”

劉氏在一旁笑著。

前些日子得知鄭和的訊息,不久後水師都督府就將一家人都接到了京師安頓下來,免費吃住,等待著鄭和水師的歸來。

可待在京師裡也難熬,沒有幾個認識的人,連說話都沒地。

張澤才不管什麼穩重不穩重,擦了擦眼角,將建文報遞上前:“娘,朝廷說大哥他們是去遙遠的未知之地,尋找新的糧食作物了,現在他們回來了,帶著新的糧食作物回來了!”

“新糧食?”

張母眼神發亮。

作為與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的人,如何不知道糧食的重要?自己的兒子,竟然是去尋找新的糧食去了,這世上還有其他新的糧食嗎?

張澤連忙湊到母親身旁,指著建文報:“娘,我念給你聽。這一篇文章是建文皇帝親自寫的,你聽:古有孔丘聖人,燃文教於天下,興盛中國之文明。今有鄭和聖人,率水師於遠洋,取糧種於吾民……”

另一處客棧中,十五六歲的李淳也拿著建文報,念給父親李寶等人:“玉米者,當為第六谷,畝產與稻相當,二至三石;土豆者,畝產少者十石;番薯者,畝產少者十五石……”

李寶手微微顫抖,一拍桌案:“這,這簡直是胡說八道,你確定沒看錯?”

李淳仔細看著建文報上的字,點頭:“爹,沒錯啊,建文報上寫的就是十石、十五石。”

“一派胡言!”

李寶踢翻了一旁的凳子,憤怒地喊:“朝廷怎麼能放空話,在這報紙之上大放厥詞。我老漢治田二十年,從未聽聞過還有畝產十石的農作物,他們一定是在騙我們!”

李淳看了看落款的名字,對憤怒的父親說:“可這是內閣大臣楊士奇寫的,上面兩篇,是建文皇帝與內閣大臣解縉所寫……”

李寶冷哼:“楊士奇咋啦,皇帝咋啦,他們種過地嗎?還畝產十石,簡直是愚弄我們!”

李淳也有些難以相信世上有如此巨大產量的農作物,可楊士奇、解縉的人品是立得住的,何況還有建文皇帝,他可是天子,若是公然撒謊,來一個“畝產戲百姓”,那是很失民心的事,作為一代英主,絕不會做出這種事。

除非,這個資料是可靠的。

李淳看著氣呼呼的父親,低聲安撫:“會不會是鄭和和大哥他們回來了,告訴了朝廷這些訊息,然後朝廷才刊印出來的?”

長達近五年的遠航,估計是跑到天邊了吧,弄點神奇的東西回來也應該合理吧?

李寶頓時噎住。

是啊,朝廷遲遲沒有發消息,也沒有公開鄭和水師船隊的使命,直至鄭和快到金陵的時候才刊印出來,公告天下,本身就有著求穩、慎重的意味吧。

難道說,這是真的?

可世上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巨大產量的農作物,恍惚,如夢。

御史董鏞看到建文報的內容,瞪大雙眼,連忙跑去都察院,去找戴德彝和練子寧,一到裡面,發現已來了不少人,議論紛紛,無外乎是鄭和、新型糧食、超高產量的事。

一個御史喊:“內閣如此輕佻,亂寫文章,擾民誤民,當彈劾之!”

另一個御史接茬:“內閣焉知糧食產量,虛報誇大!諸位,我朝竟出來兩個不食肉糜的閣臣,我等若不彈劾,豈不是枉做御史?”

戴德彝盯著建文報上的內容,陰沉著臉一言不發。

練子寧也沒有理睬眾人的嚷嚷,對戴德彝說:“皇上、兩位閣臣聯名發文,這本就是不同尋常之事。雖這裡有誇大之詞,令人難以置信。然慮及內閣穩重,皇上遠見,加之鄭和水師船隊回京不遠,這文章怕是虛不了多少。”

戴德彝抬起頭,看著練子寧:“你聽聞過畝產十石?”

“沒有。”

練子寧坦然。

戴德彝繼續問:“史書中可有畝產十石的記載?”

練子寧搖頭,從未有過。

戴德彝面色嚴肅,將建文報遞給練子寧,起身道:“亙古不曾有過,難道到了我朝就有了?若真是如此,給鄭和封個聖人,哪怕是給鄭和水師所有將士都封個聖人,我也認了!可就怕這文章作假!”

練子寧將報紙放在一旁的桌案上,淡淡地說:“解縉與楊士奇哪個不是珍惜名譽之人?皇上更在乎民心,若沒有十足把握,這報紙能刊印出來?你要知道,外面可都賣瘋了,一報難求,其熱度較之大閱兵還甚!”

戴德彝在意的就是這一點。

一方面是無法認可的超高產量,驚人驚世,無法令人相信。

一方面是內閣與皇上的親筆文章,字字千鈞,無法不讓人相信。

極端的認知衝突,令人陷入苦惱。

震驚世人的建文報,在這一刻引動了京師,無論是百姓、商人,還是士子、官員,都被鄭和的使命,神奇的新糧種,巨大的產量給震撼。

若不是內閣大臣、建文皇帝的署名在這裡掛著,估計建文報能被人給罵死。就這樣,還有幾千人跑到宣傳司詢問是不是刷印錯誤,哪裡有畝產十石的……

伴隨著爭議,訊息傳播的更快了。而鄭和水師的偉大使命,也被賦予了超越世俗的神聖性,他們是為了世無餓殍而遠航,是為了所有人吃得起飯而遠航,是為了天下蒼生而遠航。他們的犧牲,是為了大明江山,子孫後世,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