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朱允炆端起茶碗,等待著眾人的分析與謀略。

沒錯,大明派遣大規模兵力,憑藉著火器優勢,去群毆一群遊牧民族很熱血,很爽。

但現實不僅如此。

戰爭不是兒戲,翻遍史書,哪怕是兵力佔優,局勢佔優,高明的將領也都會懷揣著敬畏之心,謹慎佈局,小心行事。

朱元璋打張士誠的時候如此,徐達打大都的時候如此。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就不需要考慮了,馬哈木、阿魯臺現在連個破房子都沒有,整天住的還是移動帳篷。這群人不需要買房,也沒有堅城,大明與他們的戰爭,只能在草原上分出勝負。

伐兵,是最後需要考慮的事。

現在需要考慮的是伐謀、伐交之事。

朱允炆清楚,現如今的大明火器確實具備了毀傷騎兵軍團的力量,但這種優勢因為火器的不連續無法形成真正的降維打擊,想要全面碾壓、零傷亡,直接將馬哈木、阿魯臺等人‏‏​​‎‏‎‏​​​​‎​‏‏給突突了,還是不太可能。

何況草原行軍,騎兵為主,這些年來,雖說大明騎兵數量年年增長,可過長的邊境需要守護,各地衛所都需要騎兵補充,導致騎兵增量具體到某一地,顯得十分有限。

還有後勤問題,這確實是個老大難。

解縉、楊士奇、鐵鉉、徐輝祖、李堅等謀劃對策,宣青書、袁嶽、楊溥等人提出補充,在經過一個時辰之後的討論之後,形成了基本共識。

鐵鉉看向走過來的朱允炆,手持竹節指著沙盤,仔細介紹著:“皇上,雖說看似大明要打一場多線戰事,但經眾人討論之後,已除去三線。”

“哦,哪三線?”

朱允炆問道。

鐵鉉看向李堅,李堅指向東海三島:“皇上,東海中三島問題,已交給東海水師與東南水師,集大明水師精銳,又精兵強將,臣以為,這裡已不足為慮,此一線的足利幕府,可拔除不作考慮。”

徐輝祖贊同:“兩路水師主力,倭軍萬不能抗,雖有地利可能會拖延戰爭進度,然勝利一定歸屬水師。何況這兩路水師後勤已基本到位,無需再安排兵力與船隻配合。”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朱允炆含笑道:“有鄭和、朱能、駱冠英,還有楊榮等人在,東海三島確實不需要給予多少關注。”

這一路集結了大明水師的全部精銳,全改造後的新式蒸汽機船,還配備了純鐵船,不說船隻與火器的配備,就是大船長一級的人物,足有六千餘人,經歷過生死考驗,意志堅強,紀律嚴明。

他們若是打不下來主力盡出、國內虛弱的足利幕府,那才是笑話。

鐵鉉繼續說:“還有一路,是朝鮮境內倭軍這一路,按照既定計劃,已交給了張輔領兵作戰。按時間來算,李褆、李裪等人已回到了朝鮮,李芳遠很可能已退讓給李裪,張輔領兵入朝抗倭的時機將要成熟。”

“張輔在廣西、安南等戰爭中,深諳山林作戰,又擅指揮大軍,朝鮮境內多山,遼東、東北衛所兵力十萬,足夠張輔所用

。而這一路先期籌備已準備妥當,尤其是水師為張輔送去了大量糧食與火器物資,目前來看,張輔這一路也不需考慮。”

楊士奇很是贊同,徐輝祖微微點頭。

朱允炆含笑不語。

讓人屠張輔去遼東駐紮鴨綠江邊,點的不是張輔的名,是“人屠”的名,他走到哪裡,哪裡就有大屠殺。

擔心張輔,還不如擔心張輔軍隊裡刀夠不夠多。何況張輔手中的十萬兵裡面,有三萬是京軍遷移過去的,是真正的京軍精銳。

“還有一路呢?”

朱允炆詢問。

鐵鉉指向西南,嚴肅地說:“烏斯藏!”

朱允炆盯著沙盤上的烏斯藏,高隆的土堆,撒上石灰,代表了雪原。

袁嶽走出來,正色道:“皇上,烏斯藏反對朝廷駐軍,似有反兆,但因烏斯藏偏居西南,又是高原之地,朝廷只需封鎖山道,不讓其下山即可,無需此時分兵討伐,空耗兵力。待收拾完雲南土司與其他諸敵之後,朝廷再解決烏斯藏,不‏‏​​‎‏‎‏​​​​‎​‏‏過是舉手之事。”

朱允炆笑了笑,看向袁嶽:“看來這些年來,你的謀略還是見長。烏斯藏反對駐軍,吵吵嚷嚷的只是當地的大小領主,這些小勢力極度分散,別說外人,就是烏斯藏的尚師、弟悉都無法完全掌控。讓他們反對,隨他們鬧騰,最多只能在高原之上喊叫,主動派人下高原攻打大明,呵,高看他們了。”

袁嶽敦厚一笑:“皇上的意思是,等他們喊叫疲憊了之後,咱們再上去收拾他們?”

朱允炆看了看鐵鉉、楊士奇、徐輝祖等人,見沒有異議,便點頭道:“除去這三線,剩下的就是兀良哈、韃靼、瓦剌與雲南土司四線。”

宣青書走了出來,指了指雲南方向:“雲南土司這一線,興許也不考慮,真正值得注意的,只是兀良哈、韃靼與瓦剌這三路。”

鐵鉉看向雲南方向,有些拿不準。

此時的雲南有沐晟鎮守,沐晟掃蕩土司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算是老專案了,基本上幾年就會舉辦一次。

經驗豐富,又有一批虎蹲炮在手,雲南確實不需要太過擔心。

只是,誰也不能確定雲南土司作亂的規模有多大,參與力量有多少,會不會引動貴州、廣西、廣東三地土司造反。

楊溥面色平和,輕鬆地說:“雲南境內有沐晟與雲南都司,無論多少土司聯手,都可應對。廣東因為海外貿易所獲頗豐,已施行了新軍之策,若廣東亂,定能處置。廣西方向更不需要擔憂,張輔雖然離開了廣西,那廣西都司多是經歷過安南之戰的將領,軍士作戰經驗豐富,問題不大。”

“退一萬步,廣西、廣東土司作亂,可以調韓觀帶兵從交趾北上,南北夾擊之下,安定廣西。調南洋水師北上,可平廣東之亂。從這個角度來看,土司問題看似棘手,實則無需抽調京軍,地方衛所足以應對。”

解縉拍手,稱讚:“皇上,他二人所言極是。縱使多省土司作亂,看似勢大,波及廣泛,但土司終究是蠻夷,不懂策略,只會蠻橫搶掠,手段雖

殘暴,終會倒在衛所軍士腳下。若不考慮土司問題,那所謂的舉世攻明,也不過只是兀良哈、韃靼與瓦剌,如此一來,應對更顯輕鬆。”

楊士奇、徐輝祖等人連連點頭。

兀良哈、韃靼與瓦剌看似是三路,實際上這都是死去元廷一分為三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次風雨欲來,實則是大明與死去元廷的再一次碰撞,是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再一次交鋒!

洪武年間,太祖時期尤能分三路進取元廷,現在如今建文朝,國力蒸蒸日上,焉不能三路出擊?

朱允炆見局勢逐漸明朗,目光看向沙盤上的雲南、貴州、廣西等地:“下一道旨意給雲南、貴州、廣西、廣東、交趾都司,若土司作亂,烽火燎燃,都司追擊,可越境作戰,力求消滅作亂賊寇。另,命各地衙門官署安撫當地土司,宣告厲害關係,闡明朝廷之策,順朝廷者存,逆朝廷者亡!”

徐輝祖、鐵鉉領命。

越境作戰,這道旨意確實需要。

都‏‏​​‎‏‎‏​​​​‎​‏‏司作戰區域只侷限於該省之內,沒有旨意不能擅自追出境外作戰。如果雲南的土司跑到廣西去了,沐晟沒有旨意,不能直接進入廣西作戰,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土司在廣西休整。

有了越境作戰的旨意,那就意味著土司跑到哪裡,就打到哪裡!

看著沙盤的袁嶽,目光從雲南看向南面的渤固、滄瀾、大城王國等地,吞嚥了下口水,問了句:“皇上,越境作戰,指的是哪個境?”

朱允炆看了一眼袁嶽,淡然一笑:“哪個境,你不清楚,沐晟他們清楚就好。”

袁嶽打了個哆嗦。

都舉世攻明了,咱們這位皇帝的心思還不止是應對敵人,竟然還想借勢而為,平定土司的同時,順帶擴張點領土……

他到底有沒有將這群人放在心上,怎麼感覺這場突然出現的戰爭局勢,是朝著皇上渴望的方向在運作?

這,該不會是皇上一手佈置出來的大局吧?

袁嶽連連搖頭,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皇上向來不打無準備戰之仗,眼下局勢已經超出了朝廷的準備。

若真是皇上安排的,那自己此時應該待在西疆省,拿著鐵鍬給馬哈木挖坑才對。

朱允炆坐下,眾人站為兩排。

鐵鉉出班,肅然道:“皇上,三線作戰,對大明已無太大壓力,是遠交近攻,逐個擊破,還是三線出擊,傾力一戰,當聽憑皇上安排。”

朱允炆看著眾人,威嚴地問:“你們傾向於哪一種方略?”

鐵鉉看了看徐輝祖等人,道:“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朱允炆敲打著桌子,思考著可行性。

鐵鉉沉聲道:“遠交瓦剌,可延滯瓦剌。雖說馬哈木向來有野心,但把禿孛羅深知大明厲害,清楚一旦開戰後果難收。臣等以為,可拉攏把禿孛羅,分化瓦剌,軟硬兼施,讓馬哈木、太平瞻前顧後,不能全力南下!”

——

感謝尼小豬教育與莫兔子精的蘿蔔,文中借用了兩位的評論,驚雪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