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兵制二選一(三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兵制二選一(三更)

對於任何時代的任何國家,兵制中的兵源補充方式,都是最核心的問題。

中國王朝兵制有很多種,如周王朝的兵農合一制,戰國時期的全民皆兵制,秦、漢、三國時期的徵兵制,唐代的府兵制,宋元的募兵制,明代的衛所制,清代的八旗綠營制。

當然,還有幾乎貫穿了每個時代的徵兵制。

朱允炆仔細分析過每一個兵制,可以說,最理想化的,便是兵農合一制,這是沒錯的,平時種地,戰時當兵,即能解決肚子問題,也能解決戰爭問題。

可最理想化的東西,往往是空幻且不現實的。

真正的歷史,它沒有溫度,只有冷冰冰的現實。

無論是周朝的覆滅,還是明代衛所制的瓦解,都證明了一點:

兵農合一制的終點,不是一位手持長槍威風凜凜的將軍,而是一個倚著枯藤老樹的白髮農夫,他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

全民皆兵?

算了吧,那不是一個國家的常態。

如果是小國寡民,弄下還有搞頭,可這是幾千萬人口,這樣搞,那只能重回戰國,今天我打了你的高老莊,明天你偷了我的塔,改天約會在鵲橋,一起開黑,聊一聊你們死了幾個,還剩下幾個……

這玩意亂世爭霸還行,平時這麼整,那是找死。

府兵制、衛所制,這兩樣雖然名字不一樣,但它們都有一個祖宗,那就是兵農合一制,其身上流淌著的都是一樣的血液:一半是兵血,一半是農血。

對於這兩個兵制,可以用一句話說:

小樣,你們換了馬甲,就認不出來了?

府兵制、衛所制沒出息,雖然長得模樣與兵農合一制不一樣,但基因還是那個基因,就算是驗DNA,他們也是兵農合一制親生的。

八旗綠營制?

那是什麼玩意?

老子都當大明皇上了,哪裡還有八旗綠營的事,等過幾年騰出手來,把他們祖宗都趕到西伯利亞和北極熊跳舞去。

除掉一堆不可行的,就剩下兩個可行的方案,那就是徵兵制與募兵制。

徵兵制很好理解,拉壯丁嘛。

派一隊人,闖入家裡面,一看你十七八歲了,抓走。

什麼,你才十四歲?

看你這發育夠十八了,既然都發育好了,肯定也能打仗,帶走。

那位老爺爺,您六十了嗎?

你說什麼?

到明天就六十了?

那就是還沒到,拉走……

徵兵這一塊,隋煬帝就幹的很徹底,一句“掃地為兵”,便足以見證隋煬帝有多生猛,估計連地皮都刮了一遍……

很忙的杜甫被貶去華州司功參軍,便遇到了徵兵這回事,以自己的見聞,寫下了著名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可見當時徵兵,連老人都不放過了。

當時杜甫四十八歲,要不是他已經有了參軍地,估計也會一併被抓了壯丁。

徵兵制看似合適,但一旦操作起來,很容易出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管你是什麼人,只要十七至六十歲之間(大部分是這個年齡段,各朝代有所區別),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是兵。

不問能不能打仗,一律拿來徵用。

徵兵制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充分的兵源,這是其最大優勢。

老朱打天下,

從二十幾個小夥子出濠州,到成為百萬統帥,開創大明基業,一個獎狀,必須發給會拉壯丁的各位將士……

為什麼古代叛亂,要麼就小小一點動靜,要麼就是大動靜?

仔細分析下就知道了,小動靜的,帶頭的都是不會拉壯丁的,傻兒吧唧,以為弄個旗幟就能得天下了,也不考慮多拉一些人下水。

大動靜的,都是精通拉壯丁的,誰管你願不願意,不跟我走就砍了你,跟我走,我帶你吃飽喝飽,說不定還能給你解決下大齡單身問題。

徵兵制,很多情況下就是這樣子。

和平年代,使用徵兵制,那是靜若處子。戰爭年代,使用徵兵制,那是動若瘋兔。

朱允炆不想使用徵兵制,因為使用徵兵制,是朝廷主動,底層被動,當個兵,連門檻都沒有,太不合適。

最終,朱允炆將目光投向了募兵制。

募兵制起源於春秋時期,吳起放棄了徵發方式,而是以招募方式“簡募良材”,並組建了列國第一支特種兵部隊:

武卒。

魏國的武卒有多強?

一個詞:不可敵!

公元前389年,楚國與秦國發生陰晉之戰,楚國以五萬武卒,擊敗五十萬秦軍!

這才是真正的職業化軍人!

朱允炆嚮往的,便是職業化的軍人,純碎的軍人,是可以隨時征戰,手握武器的軍人!而不是軍農一體!

可是宋代募兵制的使用,給了後世太大的教訓,讓募兵制走得顫顫巍巍,小心翼翼。

宋代募兵制,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強大的募兵制,其採取的是“天下失職獷悍之徒,悉收籍之”。

什麼是失職?

就是你的田沒了,被地主奪走了,沒地了,沒關係,宋朝廷養你,來當兵。

什麼是獷悍?

就是盜賊與負罪亡命之人,你也別偷偷摸摸,殺人搶劫了,放下屠刀,立地成兵。

如果什麼地方發生了災荒,出現了流民與饑民,也別慌,來,當兵,朝廷養。

宋代嘛,冗兵問題極為嚴重,除了禁軍之外,還有說不清楚多少的廂軍,連帶著數百萬的廂軍家屬。

宋代統治者的思維很清奇,那就是:

造反的都是有力氣的人,那我把有力氣的人都弄成兵,給他們飯吃,就沒人造反了吧?

朱熹對於宋代的募兵情況,直言是“竭生靈之膏血,以奉軍旅之費”,“冗兵浮食,日益猥眾”,就差直接罵出來:這都是什麼情況,一群混蛋啊。

募兵制的缺點,一在於軍費支出大,容易造成財政負擔。宋朝每一塊錢的財政裡面,就要拿出七八毛錢去養兵,如此耗費,會壓死人的。

二是募兵制有一個難以破解的兩難問題,那就是將與兵的問題。

如果將領長期留在軍隊,知兵,那過上十幾年,朝廷的兵成了私兵,地方割裂便出現了。

如果將領不長期在軍隊,打仗的時候,朝廷臨時委派將領去,那也完了,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上下離心離德,這樣的情況,孫武再世也打不了勝仗啊。

但募兵制的好處也很大,而最大的好處,便是強兵!

只憑著這兩個字,便足以讓朱允炆下定決心。

衛所制必須廢棄,軍戶世襲制也必須被打破,未來的大明,將會以招募的形式,來徹底改善軍隊的戰鬥力問題。

朱允炆雖下定

了決心,拿定了主意,卻還不是完全推出募兵制的時候,募兵制的入場,需要與衛所制的退場相銜接。

看著憂心忡忡的茹瑺,朱允炆嘆息道:“衛所制出現了多少問題,你這個兵部尚書是清楚的。總不能因為衛所制那點田產,就守著衛所制過日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茹瑺心情沉重,面帶憂慮地說道:“皇上,募兵制一開,冗兵將至,地方割據,到時候大明便亂了……”

朱允炆笑了笑,道:“茹愛卿,大明可不是那宋朝,大明軍兵未來還將裁撤,軍兵數量過多,可不是一件好事。宋朝冗兵的問題,大明不要。至於地方割據,那便需要看新軍之策了。做好思想教化,告訴每一位軍兵,他們的使命是為大明征戰,而不是成為某個人的私兵!”

“新軍之策若無法把控軍兵思想,讓其一心效忠朝廷與大明,那新軍之策,便是失敗之策。朕以為,緊抓軍士供給、思想、訓練、器械,縱有將領統兵二十年,也只能為朕帶兵!”

茹瑺舒聽聞之後,舒展開眉頭,肅然道:“皇上所慮深遠,臣萬萬不能及。然募兵制施行,乃是國之大事,還請皇上多加思量,召五軍都督府一同商議,再作決定。”

朱允炆會意地點了點頭,說道:“此事,待取士之後再作定奪吧。”

處理好一應公務,朱允炆並沒有如往常一樣,直接返回坤寧宮,而是去了尚膳監,親自準備了一碗綠豆湯,做了一份涼拌藕片與一份清炒,也不讓雙喜等人幫手,親自提著食盒,便到了鍾粹宮。

寧妃昨日中了暑,吃什麼總沒胃口。

朱允炆進入鍾粹宮時,宮女都懵了,估計從未想過皇上會來鍾粹宮,一時之間竟忘記了行禮,等朱允炆都進了房間,才想起來下跪。

寧妃聽到動靜,以為是侍女,便沒有起身,躺在床上說道:“那些藥就不用煎了,太苦,也沒什麼效果。”

“好啊,連太醫的醫囑都不聽了?朕看你也太過任性了。”

朱允炆將食盒放在桌上,責怪道。

寧妃聽聞聲音,吃驚地看著走來的朱允炆,雙手支撐著疲弱的身子便想要起來,想要下床行禮。

朱允炆探過手,輕輕托住寧妃纖柔的後背,微微用力,道:“好好坐著,朕給你準備了些許晚膳,多少吃一些。”

寧妃坐穩,臉有些紅潤地看著朱允炆,道;“臣妾染病在身,恐過給皇上,驚擾聖體,還請皇上……”

“暑氣可不會傳染,怎麼,太醫開的方子沒用?”

朱允炆打斷了寧妃,有些擔心地問道。

後世醫療那麼發達,中暑都可能要人命。

古代更是危險,傳聞蘇軾蘇東坡,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收服臺灣的鄭成功,都是因中暑而亡。

雖然正史沒有記載,但在民間,卻記載頗多。

真假且不說,這些人是在烈日酷暑時去世,卻是無疑的。

“總感覺沒療效,頭有些暈痛。”

寧妃眼神中帶著淚光。

朱允炆伸手觸控了下寧妃的眉頭,還好,並沒有起燒,略一思索,便對一旁的侍女吩咐道:“去準備一碗清水。”

侍女聽聞後,連忙去準備。

朱允炆走到食盒旁,拿起了湯匙,對寧妃輕輕說道:“還請寧妃脫衣……”

寧妃慌亂起來,低著頭不敢看朱允炆,雙手抓著被子,艱難地說道:“臣妾身體不適,恐無法侍奉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