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秋,月餅舊事(二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秋,月餅舊事(二更)

八月十五,中秋節。

禮部侍郎陳性善上書,提議中秋佳節休沐二日,以顧全官員之人情,陪家眷共賞明月,闔家團圓。

朱允炆見災民安置基本穩妥,水患已解,朝廷內外並無大事,便吩咐各衙署留若干人值守,其他官員休沐兩日。

百官感動,齊呼皇上聖明。

休息兩天就感動了,這不是誇張,絕不是……

說起來官員休假這個問題,那對於大明官吏而言,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

滿臉辛酸淚。

先秦時期是不存在休假一說的,大家也都不上班,該種地的種地,該挖鹽的挖鹽,你偷懶也沒人管著你,三天幹活,兩天睡覺,隨你。

對於那時候的官員而言,基本都是世卿世祿,世襲的,當官本身就是日常生活,過日子嘛,也沒休假的概念。

直至漢朝,官員出現了休假,名為“休沐”,官員可以幹五天,休息一天,這待遇不錯吧,比後世七日單休好多了……

說起來“休沐”,這裡的“沐”,它不是沐浴、洗澡的意思,“沐”的本意是洗頭,也就是說,五天時間了,你該回家洗頭了。

這也可以理解,漢代官員住在宮衙裡,總不能在宮衙裡面洗頭吧?

那時候洗頭可不是後世,扒拉兩分鍾能完事的,各個都是長髮及腰,洗個頭髮,沒個把時辰不行……

五天頭髮打綹,髮油了,回去好好洗洗,多少也是代表政府形象的人,收拾好了再回來上班。

漢朝官員是幸福的,不僅五天一休沐,在漢武帝時期,已經開始過春節了,而且冬至、夏至也放假,甚至官員花錢還能買假期……

到了唐代,官員就不需要住在衙門裡了,下班之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晚上回去也能洗頭了,所以,洗頭假也沒必要存在了……

可取消了休沐假之後,官員每天幹活也累,朝廷一想,官員畢竟不是牲口,是需要休息的,於是設定了“旬假”。

十天為一旬,即幹十天,可以休息一天。

從字面上來看,似乎唐代官員的假期變少了,不如漢朝,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人家雖然十天休一次,但節假日多啊……

像是什麼元正(元旦)、冬至,每人七天假。

看看,黃金週早在大唐就出現了。

除了這兩個黃金週外,寒食節與清明節一起放四天,中秋節、夏至、臘月放三天,這還不算,立春、立冬,這也可以休息。

還有什麼佛教節日、老子生日、孔子生日,也是可以放假的……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唐人至少能休息一百天,大唐事多不是沒道理的,大家閒著沒事幹,只能找事做了……

宋代更沒得說,可以說是文人生活最舒坦的時代,假期更是繁多。

《文昌雜錄》中記載:“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

而且宋代地方官衙,臘月二十開始就放假,名為“封印”,至正月二十再來上班。人家過年放假一個月,哪裡像後世,只有七天……

元代,休假神馬的,基本上就別想了,什麼旬假、休沐,一律取消,讓你們什麼時候休息,那就什麼時候休息,不喊休息,那你就幹到死。

但多多少少,元代還是給休息十幾天的。

可到了明代初期,朱元璋是個工作狂,連

帶著也希望自己的官員是工作狂,一年就三天假期:

春節、冬至、自己的生日。

簡單,明了。

朱元璋很滿意,官員不幹。

這邊閨女要出嫁,請一天假。

老朱不準!

那邊孩子要辦入學手續,請一天假。

老朱還是不準。

母親病危,請一天假。

老朱依舊不準。

好嘛,整天幹活,還加班熬夜,也不發加班費,老婆跑了都不知道,孩子怎麼看都不像是自己的模樣,這怎麼行?

鬧騰了幾年,朱元璋也看出問題來了,不得不退了一步,十二月開始放寒假,回家去吧,正月再來上班。

一個月的寒假,緩解了朝臣與朱元璋的矛盾。

但緩解,卻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到朱允炆時期,官員的假期依舊很少,除了規定的春節、冬至、寒假,嗯,還有朱允炆的生日,新設定的國慶節外,也沒固定休息日。

朱允炆對於工作這回事,更重視效率,只要官員把事情辦好了,辦妥了,並不需要官員加班,甚至是官員請假這種事,都放手交給了內閣與吏部。

中秋畢竟是團圓節,朱允炆也不打算忙碌政務,準備好好陪伴下家人。

坤寧宮。

朱允炆與馬恩慧召兄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後宮寧妃、賢妃、淑妃,共度中秋。

朱允熥可以稱得上是一表人才,談吐不凡,性格溫潤,對只有十四歲的朱允熞、八歲的朱允熙十分照顧,此時正抱著朱文奎,講述著嫦娥奔月的故事。

馬恩慧接過侍女送來的月餅,端給朱允熥,道:“嫦娥奔月之事,令人唏噓,若她不貪那不死藥,哪會只能在廣寒宮回不到家,團聚不了。依我看,嫦娥奔月是告訴人不得貪心,免得後悔。”

朱允熥有些牙疼,怎麼什麼事,都要敲打下自己,這不就是告誡自己,不要再貪心皇位嗎?我也沒貪心啊……

笑得有些勉強的朱允熥拿了一塊月餅,道:“皇后所得是極,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說的便是這個理。”

“皇后姐姐,這月餅真不錯。”

朱允熙嘗了一口,歡喜地說道。

朱允熥眼神一轉,便摘下腰間的玉佩,對朱允熙、朱允熞考校道:“在我大明之前,月餅又名胡餅、小餅、團圓餅,前宋蘇軾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但宋代中秋點心,並不是以月餅為主,而是以石榴、棗、慄、橘、葡萄等‘秋嘗’為主。”

“到了元朝,月餅才成為常見之物。太祖爺打下大明,月餅便成為了中秋必備之物,這其中的關節,你們誰可以說清楚?說得好,這一枚玉佩,便是彩頭。”

朱允熙不等哥哥朱允熞說,便連忙搶先回道:“我知道,此事與太祖有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仔細說清楚。”

朱允熥鼓勵著朱允熙,朱允熙自信地講述道:“元末時,太祖起兵,驅除胡虜,百姓紛紛響應。但元廷還控制著很多地方,百姓被管著,不敢加入太祖大軍。謀士劉基便主動提出來,可以讓百姓殺掉元廷管家公,加入太祖。”

“劉基散播童謠,唱的是‘且莫笑,看重九;重九交午未,人頭要落地。’百姓聽聞重九有大難,便紛紛祈禱,後聽說在月圓之夜吃月餅可消災解難,於是便去買月餅。”

“在八月十五日時,百姓開啟買來的月餅,

裡面夾著一個紙條,上面寫的是‘中秋子夜時,齊殺管家公’,後來,百姓便殺了管家公,成為了太祖的軍兵。”

朱允熥滿意地笑著,將手中的玉佩遞給朱允熙,道:“說得好,哥哥便將這玉佩給你,要謹記於心,歷史不可忘,百姓不可欺。”

“好一句歷史不可忘,百姓不可欺,看來你也是心懷百姓之人。”

朱允炆邁步走了過來,見朱文奎跑過來,便張開手臂。

朱允熥心頭一驚,知道自己說錯了話,“歷史不可忘,百姓不可欺”這句話誰都可以說,唯獨自己不能。

在朱元璋選擇隔代繼承人時,有資格當皇位的就兩人,那就是朱允熥與朱允炆。

按照嫡長子的規矩,皇位應該是朱允熥的,可朱元璋最後選擇了朱允炆。

身為皇室之子,不忘歷史,心憂百姓,說小了,那是銘記歷史,心懷仁慈,說大了,那是記仇加胸懷天下,是想要謀反上位。

朱允熥畏懼不安,連忙跪下,解釋道:“臣只是一時感慨,失心之言,還請皇上恕罪。”

朱允炆抱著朱文奎,走到朱允熥身旁,將其拉了起來,平和地說道:“你說得又沒有錯,哪裡來的罪?今日中秋,闔家團圓,無需多禮。”

“皇上,桂花鴨已備好,可以去請太后了。”

馬恩慧示意朱允炆嚐嚐月餅,輕道。

“太后雖不喜葷食,卻尤喜桂花汁,莫要讓尚膳監全澆在了桂花鴨上。”

朱允炆囑託著。

“臣妾自是清楚,已安排妥當,快去吧。”

馬恩慧催促道。

朱允炆也不讓馬恩慧帶走文奎,直接抱著文奎,便與其他兄弟出了坤寧宮,去請太后。

一輪明月,天下共望。

劉長閣站在高處,仰望著明月。

陡然間,一隻蒼鷹從明月之中飛出,盤旋在長空之上,旋即俯衝而下,抓起一隻肥兔便飛了起來。

噗!

箭矢射穿了蒼鷹的脖頸,無力地墜落而下。

“大人,好箭法。”

一旁的安全局千戶楊成讚歎道。

“你是千戶,五品,我是經歷,六品。可不能稱呼我為大人。”

劉長閣收回長弓,掛在馬鞍側。

楊成搖了搖頭,道:“在楊某看來,大人依舊是大人,不會因官職而改變。”

對於劉長閣,楊成是佩服的。

他以一己之力,為大明衛所中死難的軍士,討了一個公道!

如此之人,莫要說他是經歷,便是毫無官職,楊成也敬佩如初。

劉長閣指了指遠處的是城,道:“那裡便是大寧城了吧?”

“沒錯。”

楊成回道。

劉長閣牽著馬韁繩,緩緩走在月光之下,道:“我們此番來大寧,主要有幾件事,你要記清楚了。”

“大人請說。”

楊成恭敬地問道。

劉長閣目光中透著幾分擔憂,道:“其一,安全局需要調查關內與朵顏三衛的交易,看看是誰在給朵顏三衛提供供養、物資。”

“其二,如今燕王歸順,藩王之中,實力最大者便是寧王。寧王又是善謀之人,我們需小心應對,監視寧王,了其行蹤。”

“其三,探查朵顏三衛,這些人反骨天生,未必會一直安穩。尤其是朵顏衛的脫魯忽察兒,更是野心勃勃,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