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四十二章 弄璋之喜,小皇子(二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四十二章 弄璋之喜,小皇子(二更)

鳳陽府,渦陽。

一根繩子拋了起來,順著樹枝穿過,垂落而下。尤柴將繩子打了個結,抬頭看了看如火的驕陽,喊了聲:“蒼天啊!”

聲音很弱。

墊腳的石頭被踢開了,枯萎的樹搖晃起來,影子在陽光下顯得如此的陰涼。

解縉停在了樹下,看著一動不動的屍體,在樹下,還有兩個草蓆,屍體已是發臭。

渦陽知縣呂信被抓到了樹下,解縉沒有請示司法機關,也沒有上奏朝廷,只下了一個平靜的命令:“都埋了吧。”

站在解縉身旁的安全局千戶郭綱沒說話,只讓人挖了個坑,將屍體埋了進去,連同活著的呂信,然後牽了兩匹馬,來回踩踏著。

地平了,事情卻沒有結束。

朝廷下令開放賑濟倉糧,渦陽知縣開了,然後插上了標籤,明碼標價:

一斤米,一兩銀子。

百姓之家,拼了全部財產,能拿出五兩銀子就算是不錯了。

五斤米,夠一家五口吃幾天?

解縉無法相信,在朝廷三令五申,安全局日行於野,監察御史日夜奔波的鳳陽,還會出現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貪汙!

鳳陽那麼多人沒死,懷遠那麼多人沒死,臨安那麼多人沒死,反而是一個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人命,而且不是一條兩條,而是三百多條!

全都是餓死的!

呂信拿著朱允炆不允許百姓流散於野的文書,將百姓困在了渦陽城中,並勾結當地富戶,組成了“救災隊”,只准進不準出,若不是安全局的人從城牆上溜繩索出城,渦陽的事怕還會繼續掩蓋下去!

解縉來到了這裡,看著城中餓死的百姓,痛心疾首,更讓人烈日下發寒的是,一些破爛的院子裡,有四五個頭骨。

有頭骨不算什麼事,有事的是頭骨很小。

院子裡還有人,解縉沒說什麼,只讓軍士記下了他們,然後開倉放糧,安撫百姓,之後在城門外,砍掉了二十六家富戶的人頭,連同妻兒老少,一個不剩。

富戶有糧,還很多,渦陽兩個月都不需要朝廷運糧了,只三天時間,渦陽城就被整頓得極有秩序,只不過有些昨天還領飯的時候,今天卻沒有來。

郭綱告訴解縉處理好了,解縉點頭,吃人的人是留不得的,哪怕是再迫於無奈,再要餓了,也要不得,所以,活下來也得死。

解縉提拔文書孫元亮為渦陽知縣,安排妥當之後,帶人繼續巡視,誰知道在一封封文書背後,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場景,災情如何,災民如何,不親眼去看一看是不行的。

郭綱寫了一份文書,上報安全局總部,希望能增派人手。

安全局在鳳陽府的人手滿打滿算不到五百,大部分人手還需要盯著主要州縣,一些人還得去查賬,配合運輸,遞送資訊,對於一些小縣城難免力量薄弱,有看不過來的時候。

朝廷御史也只有兩條腿,跑來跑去,總也需要時間,半個月又能走幾個地方?

必須加派人手!

夕陽,如血。

宮牆被染紅,靜謐的光灑在臉上,一聲嘹亮的啼哭穿越隔簾。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弄璋之喜!”

穩婆抱著孩子,連忙賀喜。

《詩·小雅·斯干》中有雲:

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弄璋之喜,是為所生男子。

弄瓦之喜,是為所生女子。

呂太後開心不已,是個男孩,沒錯,能看到小東西,好啊,朱允炆只有一個文奎總是不合適的,皇室怎也該有七八十幾個孩子才是。

馬恩慧也笑得很是開心,男孩也無所謂,反正過幾個月朱文奎就要被立為太子,出閣讀書了。

賢妃、淑妃羨慕不已,可惜自己肚子不爭氣,龍涎香沒少點,就是沒懷上。

伊真兒有些心酸,別說羨慕了,自己連羨慕的資格都沒有,也不知道朱允炆是不是木頭,以自己的容貌、氣質,足以迷亂多少人,可他卻還沒在晚上找過自己一次,雖然也時不時去永和宮,卻只是白日或傍晚,而且每次來,都不是一個人……

朱允炆看著眼前肉嘟嘟的孩子,擠著眼,哇哇哭著,伸出手輕輕觸碰了下他的臉,輕聲問:“寧妃如何?”

女醫梅惠掀簾走了出來,恭賀一番,道:“寧妃身體很是虛弱,這次生產傷了氣血,需要靜養兩三年方好。”

朱允炆抱過孩子,問:“朕可以進去了吧?”

女醫梅惠讓開,朱允炆抱著孩子走入殿中,看著躺在床上,臉色蒼白,汗水溼透長髮的寧妃,輕輕將孩子放在一側,伸手擦去寧妃臉上的淚,輕聲道:“你辛苦了。”

寧妃勉強笑了笑,閉上眼昏昏睡去。

韓夏雨走了過來,尚未接近襁褓,就被侍女青青給拉到了一旁,就連朱文奎,也只能老老實實站在一旁。

呂太後、馬皇後都在,可不敢出半點事。

朱允炆伸手撥開寧妃臉上的一縷秀髮,起身道:“寧妃誕下皇子,朕心甚慰,只是當下國事繁重,北旱南澇,百姓受災嚴重,朕不能常伴左右,願皇后代朕好好照料寧妃與皇子。”

馬恩慧行禮答應道:“臣妾定會照顧好寧妃與小皇子。”

朱允炆看了看昏睡的寧妃,讓雙喜將文書放在桌案上,走向桌案旁準備處理文書。

呂太後見狀,勸道:“皇上,這裡氣息不暢,又是悶熱的緊,不敢開窗,不若換個地方處理文書吧。”

朱允炆搖了搖頭:“百姓能熱得,寧妃能熱得,朕也能。太后在這裡待了半日,怕有是睏乏,兒就不親送了,皇后,代朕送送太后。”

呂太後嘆了一口氣,按理說宮裡誕下小皇子,應是大慶,可眼下確實不是個好時候,身為皇上,先以天下為重,若大肆慶賀,酒肉朱門,訊息傳出去,怕有損朱允炆的仁愛之名。

朱允炆坐了下來,對一干穩婆與醫婆道:“去領取賞賜吧。”

就在眾婆準備下去時,朱允炆突然想起什麼,問道:“你就是匡愚推薦的女醫?”

馬恩慧在一旁幫著研磨,道:“可不是,她名梅惠,醫術可是不錯。”

朱允炆笑道:“晉代鮑姑、西漢義妁、宋代張小娘子,可都是出了名的宮廷女名醫,既皇后也認可你的醫術,不妨就留在宮中吧。”

梅惠行禮:“皇上、皇后如此,妾身不敢推辭。”

“嗯,匡愚說你善學,宮中醫典若你想看,就去看吧,朕期待你成為義妁一類的人物。”

朱允炆抬了抬手。

梅惠等人退下。房間有些悶熱,又不能開窗,朱允炆沒處理幾封奏摺,已是汗如雨下。

小皇子誕生的訊息不脛而走,滿朝文武在沉悶之中迎來了一絲喜氣,也正是在這一日,太湖一帶的雨停了,轉而晴天,一場大雨經南京、揚州北上,落入了鳳陽府境內。無數百姓在雨中歡呼,一些孩子甚至張著嘴迎接著雨,在各地救災的官員更是淚流滿面,感謝蒼天開眼。

山東,昌平。

慕容景兒帶著文工團的人,一路搭臺唱戲,原本是義演,純是慰藉百姓,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慕容景兒還學習了山西民歌,山西雜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而隨著鳳陽災情的越發嚴重,慕容景兒停下了北上的腳步,召集姐妹,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們去鳳陽災區!”

文工團的柳娟、楊昌堅決反對。

楊昌看著憂慮的慕容景兒,勸道:“好姐姐,鳳陽府災區百姓已經受災了,我們就不要再去添亂了。”

慕容景兒反問:“為何說是添亂?你也看到了朝廷文書,四方百姓聚於城中,四門八方開設粥棚,原本一座兩千戶的縣城,眼下都已達近萬戶,如此多的百姓日夜煎熬,苦等災難過去,此時不正是我們文工團應該出現的時候嗎?”

柳娟見慕容景兒不聽勸,便搬出了朱允炆:“皇上讓我們出京,沿途慰藉百姓,以安撫移民思鄉之苦,鳳陽府可沒有移民,若去了鳳陽,豈不是沒有辦法完成皇上交代的使命?”

慕容景兒沉默下來。

沒錯,朱允炆讓文工團出京,為的就是移民問題。

可當時情況與眼下情況不同,當時朝廷尚未解決耕牛問題,社學也沒有辦起來,鳳陽等地也沒有如此嚴重的災情。

“皇上讓我們出京,是為了慰藉百姓。可是,相對於山西移民而來的百姓,更需要我們的是鳳陽府百姓。我們應該回頭,去給他們帶來一些寬慰。”

慕容景兒堅持道。

柳娟、楊昌對視了一眼,又看了看其他人,所有人都清楚慕容景兒的性情,她認準的事準會去做,該勸的也勸了,該搬出來的也搬出來了,不管用那就跟著她走吧。

楊昌從腰間取下香囊,從裡面抽出了五張一貫的寶鈔,遞給慕容景兒。

慕容景兒不解地看著楊昌:“這是何意?”

楊昌將寶鈔放在慕容景兒手中,然後掛好香囊,起身道:“姐姐既然想要去鳳陽,那我們就不能空著手去吧,我隨身就帶了五兩錢鈔,買了糧食,找人押送,我們出發吧。”

“還有我的四兩。”

“我三兩。”

“我五兩。”

“……”

慕容景兒看著文工團的姐妹,眼睛有些溼潤,誰說商女不知關心國家,只會彈唱什麼後-庭花,女子又如何,商女又如何,她們在用自己的心去愛護這個國家。

文工團一行六十人,湊了二百兩錢鈔,拿出一百五十兩錢鈔置辦糧食五百石,不是因為東昌的糧食降價了,而是這裡的百姓聽聞之後,硬生生從自己的口糧中擠出了吃的,尤其是一些山西來的百姓,更是出人,用手推車一路跟著文工團南下。

最讓慕容景兒觸動的是,推車的老王高唱著民謠,喊道:“走到了昌平嘞,皇上又給種子又給牛嘞,辦了社學免束脩,免束脩啊,皇上啊,待我如父母,父母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