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思,遼東敵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思,遼東敵人

朱允炆聽完楊士奇的話,略入沉思。

孔公鑑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讓孔氏家族中出現一些政治人物,以維持衍聖公府的影響、地位。楊士奇的觀點也很明確,孔氏家族的人可以拉過來,為大教育戰略發光發熱。

權衡再三,朱允炆終於點了頭,考慮到孔家的黑歷史,便說道:“既然衍聖公府有心效忠朝廷,踐行教化之道,朝廷總不答應,也是不合情理。”

孔公鑑緊繃的臉色放鬆下來。

“只不過……”朱允炆語氣一變,讓孔公鑑變得緊張起來:“孔氏之後,可願意吃苦?”

“吃苦?”

孔公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不就是教書育人,有多少苦可以吃?

“自然不怕!”

孔公鑑堅定地說。

“果真不怕?”

“果真!”

“你不去問問他們?”

“我乃是衍聖公,孔氏一族的族長,所決之事,自是算數。”

朱允炆看著篤定的孔公鑑,微微點了點頭,起身說:“不錯,既然如此,那就由衍聖公召集三百先生,前往遼東吧。”

“遼,遼東?”

孔公鑑打了個哆嗦,遼東天寒地凍,又不是在關內,挨著騎馬來騎馬去的朵顏衛等蒙古人,這去了那裡,還能活著回來嗎?

“怎麼,怕吃苦?”

朱允炆嚴肅地看著孔公鑑。

孔公鑑張合著嘴,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反駁,剛說不怕苦,現在如果反悔,豈不是食言而肥,可如果不反悔,真的被送到遼東,那搞什麼東東,不是把人往死裡送嗎?

楊士奇也驚訝地看著朱允炆,三百先生足夠支撐起一個府的社學、縣學,這給送到遼東去,和用不用他們有啥區別,再說了,現在遼東就沒多少漢人,除了駐軍、衛所與衛所家人之外,剩下的就是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海酉女真,他們現在都是不開化的人,送先生過去,就不怕被人給烤了?

孔公鑑吞嚥了下口水,終於開口:“孔氏家族的人自然是不怕苦,若朝廷當真委派我們去遼東,那我們去!”

朱允炆凝眸盯著孔公鑑,此人心性有些強,竟然當真答應下來,不知道他是誠心還是客套一下。不過沒關係,咱不和你客氣。

“那就準備吧,明年等待召喚,去遼東。”

朱允炆攔住了想要說話的楊士奇,嚴肅地對孔公鑑說。

孔公鑑深吸了一口氣,問:“去遼東,教化誰去?”

朱允炆揹負雙手走至堂中央,目光冷厲地說:“女真!”

孔公鑑瞳孔一寒,楊士奇錯愕不已,夏元吉若有所思。

女真!

朱允炆說出這個名字,心頭很是沉重。

別看大明在遼東設定了遼東都司,安排有一定的衛所,但整體上來說,大明對遼東的控制依舊是很弱的,可朝廷中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並沒有多少人談論遼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朵顏衛被打服,韃靼西遷之後,遼東的主要勢力可以說有三股:大明,女真,還有一個是朝-鮮。沒錯,就是朝-鮮。

雖說李芳遠臣服於大明,朝-鮮是大明的屬國,但其對遼東依舊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尤其是建州女真中的一些部落,他們是直接臣服於朝-鮮,而不是臣服於大明朝的。

洪武年間,馮勝北征解決了納哈出,元朝勢力逐漸被肅清,原本被元朝控制的女真,一部分直接投靠了朝-鮮,一部分則自己過自己的日子,連大明都不理睬,真正親大明的並沒幾個。

朱元璋對於女真部落的問題並沒有深入的考慮,設定遼東都司與一干衛所,直接的原因還是擔心高麗那幫泥腿子過來搶大明的糧食和土地,對於女真部落的問題,並沒有作深入的佈置與安排。

不是老朱不想,而是因為忙著收拾北元,畢竟明初降服納哈出的目的就是佔據遼東一塊地盤,切斷北元的後路,方便徵沙漠,這也是藍玉敢帶著十幾萬人,沒有後顧之憂,開戰捕魚兒海的原因。

明朝在敵人定位上,最大的敵人就是北元,韃靼和瓦剌,女真?算了吧,這群分散的落後的部落,連吃飯都成問題,根本不足以對抗大明。

可以說,縱覽明一朝,真正對大明造成生死存亡危機的,還真的是瓦剌與韃靼,這個定位是沒有錯的,至少開國兩百三十年內這個定位是沒問題的。

可大明忘記了一個問題,擂臺就這麼大,打擂的選手可不只是韃靼與瓦剌,當這兩個選手無力還手的時候,很可能會有另外一個選手入場,登上擂臺。

而這個新的選手,就是女真。

經過了洪武朝幾次戰爭,加上南征拿下交趾,大明的防禦重心可以完全轉移到北面,這裡包括西北、正北與東北!

西北的敵人是瓦剌、亦力把裡與帖木兒,正北的敵人是韃靼阿魯臺等人,而東北女真,目前來說,還真談不上敵人,但也絕不是僕人,不是臣屬。

現在,朱允炆打算將朝廷的力量伸入到女真部落之中,將遼東完全控制在手中!

奴兒干都司?

不!

我要的是遼東,是大明的行省,不是一個徒有虛名,羈縻之下的都司!

朱允炆握緊手,以不容置疑與反抗的命令口吻說:“遼東需要先生,衍聖公府想要教化,那就準備好吧,至於什麼時候出發,自會有旨意傳下來。孔公鑑,你是一個聰明人,聰明人就少說話,多辦事,待功成時,朝廷會給你想要的尊榮!”

孔公鑑吃驚地看著朱允炆,此人的威嚴實在是太強,壓迫的自己都有些喘息不過來,似乎只要自己拒絕,這天就要崩毀,衍聖公府就不復存在!

可怕的人物!

“你到底是誰?”

孔公鑑不相信行人司中會出現如此厲害人物,沒有多年的高位發號施令,絕養不出如此滔滔威嚴!

朱允炆甩袖,朝著門口走去,只留下一句話:“呵呵,你不是紫金山禪寺的主持,就不要嘵嘵問姓名了,我的話莫要忘了。”

夏元吉與楊士奇等人跟朱允炆離開,只留下愣在當場的孔公鑑。

紫金山,主持,問姓名?

孔公鑑不是孤陋寡聞之人,這個典故還是知曉的,想當初朱元璋在龍灣打敗陳友諒,去了紫金山禪寺,主持看其煞氣很重,便想解其煞氣,不讓朱元璋睡覺,反而拉著其講禪論道,不料反被朱元璋教訓,待第二天想問其姓名,已是人去房空。

朱元璋留下詩句: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前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漢,只顧嘵嘵問姓名。

孔公鑑面色變得蒼白起來,年輕人將自己比作那主持,那他豈不是將自己比作朱元璋?

不,是帝王!

“皇上?”

孔公鑑腿一軟,癱坐在地上,突然想起什麼,連滾帶爬追了出去,不等朱允炆出大門就追至,攔在朱允炆等人面前,猶豫著要不要下跪,要不要喊萬歲。

朱允炆見孔公鑑如此,也知此人明白自己身份,簡單地介紹了下:“夏元吉,楊士奇,既然你來了,那就帶我們去看看孔廟吧。”

孔公鑑見夏元吉與楊士奇拿出牙牌,更確定了朱允炆的身份,深施一禮:“遵命。”

既然朱允炆不打算公開身份,孔公鑑也不好直接說。

讓孔公鑑、楊士奇與夏元吉吃驚的是,朱允炆瀏覽孔廟竟如閒庭信步,到了自家地盤一樣,熟悉的讓人很是懷疑這傢伙是不是來過這裡,要不然怎麼連一些小道都能說得一清二楚……

朱允炆只是來看看孔子,並沒有公開祭祀。

後世人對孔子的評價是複雜的,一些人將他作為萬世之師,喊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黑夜的話,也有一些人認為孔子代表的儒家學問是封建思想,糟粕內容。

朱允炆不好評價後世人的觀點,只站在大明的立場上來看,孔子及其思想是維護帝國統治的工具,工具這玩意,好用就行,別管是大棒還是胡蘿蔔,錘子還是釘子,只要能讓社會主流意識統一起來,沒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舶來思想,這就夠了。

大家都精忠報國,都仁義禮智信,都為君分憂,為國為民,朝著一個盛世的大方向前進,這不挺好。至於什麼封建思想,老子就生活在封建時代,不支援封建思想,還支援資本、社會、共產不成……

在封建時代,只能辦封建時代的事,自己所能做的,不是徹底的顛覆,而是改良,是引導與推動。為了完成改良,匯聚更強大的力量,老孔這個牌坊還是需要立起來的,而且還需要大立大宣傳。

孔林!

這裡最初就是一個小墳頭,幾棵樹,後來孔家的人死得多了,也就成了大墳頭,出現了林……

東漢時期,孔林還不到一百畝地。

後來朝代變來變去,死得人越來越多,這死了的人都往這裡埋,自然面積也就越來越大。到了元代,衍聖公府的地位又高,還有權利,乾脆就給林子弄個圍牆。

朱元璋在洪武十年,考慮到孔家後世埋葬的問題,大筆一揮,將周圍三千畝地劃給了孔林,這就導致朱允炆很想罵人,一個墳頭讓自己走這麼遠……

PS:

明天大婚,請假一日。感謝大家的祝願,哈哈,等我國慶回去好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