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三十六章 收過河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三十六章 收過河費……

知縣發了瘋,刺傷了巡檢,巡檢正當自衛,殺了知縣。

看起來,事情只是如此。

知縣劉材死了,周圍的衙役慌作一團,不知所措地看著崔浩等人。湯不平無奈地搖了搖頭,崔浩的這點伎倆實在是上不了檯面,身為安全局的高層,這點事還是一眼洞察。

在巡檢司軍士的攙扶下,崔浩起身走向湯不平,將安全局的牙牌交了過去,抱拳行禮:“崔浩見過湯鎮撫。”

湯不平看其行走之間頗有力道,問了句:“你上過戰場?”

崔浩呵呵撓了撓頭:“打過一次韃靼,不過都是多年之前的事了。”

湯不平點了點頭,側身說:“死了的是資陽知縣吧?既然他死了,那就把主簿找來吧,你與主簿一起上船。”

崔浩命人找來主簿王暉,小心翼翼地上了船。

班頭吳田還躺在船上,一動不動,若不是胸口微弱的起伏,怕已經可以判定為死人了。

崔浩與王暉對視了一眼,不免有些畏懼。

朱允炆坐在一旁,小酌果酒,淡然地問:“資陽就是如此清剿白蓮教餘孽的嗎?”

王暉是一個開竅的人,毫不猶豫地說:“這都是知縣做的,他不敢明目張膽欺壓百姓與士紳,只好借水道之便,打著搜查白蓮教餘孽的名義,堵截過往行商。”

朱允炆冷哼一聲,這事是不是知縣做的都無所謂了,死人是不能開口的,活人想怎麼說怎麼說,只不過流水的知縣,鐵打的吏員,如果知縣吃獨食,沒有瓜分出去一部分利益,那這種知縣通常都會被孤立起來。

知縣劉材可以喊這麼多人來碼頭,顯然沒有被孤立。

鼠一窩啊!

“其他地方可還有這等事?”

朱允炆沒有盯著資陽一地。

崔浩思索了下,回道:“我等身在資陽,對外面的事並不瞭解。不過我聽聞運河會在明年疏浚完工,運河會經過一些府州縣,這些地方,可能會有人攔路……”

朱允炆眉頭一皺,這運河還沒開通,已經有人在打運河的主意了?

仔細想想,後世過路費,過橋費,過河費一大堆,眼下大明雖然沒收什麼橋費,路費收得也不多,還只存在於一些重要關卡,收一筆大運河費補貼下財政還是可以的。

只不過,收費的主體應該是戶部,或地方上的戶部清吏司,不能隨便交給地方衙門,否則一定會被這些人搞得烏煙瘴氣,不知多少商戶會成為他們宰割的羔羊。

“回去之後,對京杭大運河等費用問題,稅務問題,具表呈報,此事耽誤不得。”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

夏元吉明白朱允炆的擔憂,答應道:“這一點戶部已著手準備。”

朱允炆滿意地笑了,然後看向崔浩、王暉兩人,面色一沉:“你們有多少過錯,自有安全局查處,告訴其他人,誰若是再敢打著白蓮教的名義搜掠百姓與商戶,那就是與朝廷為敵。”

崔浩哆嗦起來,王暉也是面色不自然。

與朝廷為敵?那就是朝廷的敵人,被幹掉是理所當然的事。

朱允炆並沒有在資陽停留多久,自有人通報吏部調派官員來充任知縣,出了資陽,一路航行,不出兩個時辰便抵達了濟寧。

之所以選擇在濟寧會合,是因為這裡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節點,也是會通河的中心所在,疏浚會通河的後勤基地,眾多物資都匯聚在這裡,然後分散到沿途以支撐運河所需。

朱允炆將馬恩慧、賢妃等人安置在濟寧城中,還沒打算微服私訪,就收到了安全局的準確情報,帖木兒西征大勝,奧斯曼帝國被挫敗。

遙遠的路程延滯了資訊,時效性很難得到保障,但同時也因為距離的原因,資訊本身的“時效性”存在著一定平等性。

朱允炆看著這份情報,不由陷入沉思。

歷史還是頑固地朝著自己設想的方向前進著,帖木兒贏得了勝利。或許,他將會在不久之後準備東征,並因為一場瘧疾死在路途中。

但現在,朱允炆不打算讓他死這麼早了。他不活著,大明想要入西域並不容易,那一塊地盤離開中原統治已經很久了,想要收回,沒有屠刀是不可能的。

但直接殺人多少是下策,借刀殺人才是上策。

朱允炆打算借帖木兒的馬刀,解決掉西域不聽話的敵人,然後收拾掉這個瘸子,將西域再血洗一次,讓那裡的人徹底臣服在大明腳下。

問題是,朱允炆沒有醫治瘧疾的藥物,雖然知道屠呦呦和青蒿素,但這玩意在大明根本就提煉不出來,直接讓帖木兒吃青蒿也不管用,怎麼才能讓他活著收拾掉西域的傢伙才是難點。

“哈密使臣到濟寧城了吧?”

朱允炆問。

劉長閣確定地說:“已到了濟寧城,眼下正在衙門中居住。”

朱允炆沉默了會,又問:“魏國公與燕王到了哪裡?”

劉長閣微微搖頭:“眼下還沒有準確訊息傳來,不過估計路程,其距離濟寧也不過三四日路程。”

朱允炆起身踱步:“那就等他們抵達之後,朕在濟寧見使臣吧,給魏國公、燕王傳個話,就說朕打算與哈密王合作,支援亦力把裡國王出兵西征。”

“西征?”

劉長閣有些驚訝。

朱允炆嚴肅地點了點頭:“沒錯,就是讓亦力把裡主動出擊!”

按照歷史時間線來推算,帖木兒將死於建文七年二月,眼下是建文四年十月,兩年多時間,為了避免帖木兒過早掛了,朱允炆決定走一步險棋,讓帖木兒提前東征。提前個半年時間,對帖木兒來說應該沒多少問題吧?

這樣的話,大明有一年多的準備時間,帖木兒也有一年多的準備時間,公平的很。最主要的是,帖木兒很可能因為提前出發,沒有得瘧疾,繼而能橫掃亦力把裡,也省去了大明清剿的困難。

而唯一能讓這個瘸子提前東征的方法,那就是去點一把火,惹怒了他。

亦力把裡不是正有西進的心思嗎?

那大明就支援,需要兵器,給,需要糧食,也可以給,需要老式火銃,還可以給,只要亦力把裡願意出兵,把帖木兒引入過來,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亦力把裡實在不開竅,也沒關係,可以扶持哈密王,讓他們西征亦力把裡,攪亂這一片區域,以帖木兒的天才目光,一定不會冒險選擇走瓦剌的地盤,而是選擇走混亂的亦力把裡,畢竟,混亂就意味著不團結,缺乏強有力的戰鬥力量,掃除起來也容易得多。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必須實現朱允炆的戰略:讓帖木兒早點東征。

出於這一點考量,朱允炆吩咐安全局知會朱棣與徐輝祖,也好讓兩人就此與哈密王的使臣商量一二,這類事也不好由朱允炆親自出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績效制度在疏浚會通河上發揮了巨大作用,朱允炆深入到運河兩岸,與許多匠人與民工交流,知道他們都喜歡這種方式。

沒有皮鞭的催促,沒有監工的吆喝,沒有官員可惡的嘴臉,只有績效。

完成既定的工作有獎,完不成有罰,直接與錢掛鉤,不強制勞動,也不強制一日八個時辰,愛怎麼幹怎麼幹,想休息就休息。

可奇了怪,越是如此,民工與匠人越是勤快,幾乎就沒見到一個偷懶的人。

朱允炆問過一些人,他們給出了答案:

以前徭役是給朝廷免費幹活,眼下是給自己幹活,一分工,一份工錢,不同,大不同啊。

宋禮來了,他早已習慣微服私訪的朱允炆,站在一旁彙報著疏浚運河進展:“會通河疏浚已接近尾聲,眼下就剩下拓寬,加深與加固等事宜,明年五月,一定可以完工。”

朱允炆欣慰地看著宋禮:“當年張顯宗推薦你來主持水利,眼下會通河疏浚在即,你的功勞可不止在當朝當代,說吧,你想要什麼賞賜?”

宋禮擺了擺手:“臣可不敢要什麼賞賜,眼下大運河即將貫通南北,漕運必將再興,臣只願朝廷能多重視漕運,即要有朝廷主營漕運,也不應與民爭利。”

朱允炆明白宋禮的意思,他不希望出現朝廷完全壟斷的局面,而是希望運河為民所用,為民謀福。

“朕設清江造船廠,並非是想要壟斷運河,而是想要保障漕運,同時為民提供船隻,為其借運河做買賣,行四方打下基礎。”

朱允炆解釋。

宋禮鄭重行禮:“如此,將是蒼生之福。”

朱允炆嘆了一口氣:“蒼生之福又怎會如此容易來?真擔憂的是,運河一開,諸多麻煩也會隨之而來。朝廷如何監管,運河財政如何分解,隨之而來的縴夫隊如何管理,待遇幾多,這都是問題。”

大運河上少不了縴夫隊,尤其是頂風的時候,總需要有縴夫幫忙拉船。還有一些船隻超載嚴重,直接擱淺,也需要縴夫拖拉船隻,幫忙轉運貨物。

這個集體是不能忽視的,尤其是官船使用縴夫,應該是收費的,這一點必須點明白了,以免商船勾結官府,冒充觀察濫用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