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八十一章 洩密事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八十一章 洩密事件

對於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朱允炆也很是好奇,雖說老朱搞過人口普查,但朱允炆並不太認可這些資料。

官府主導的人口普查總存在一些問題,如果只翻閱正史資料,會發現大明人口資料存在極大的問題。

朱允炆清楚的記得,明洪武時期,大明人口普查6054萬,而到明萬歷時期,人口普查的結果是6069萬。

這個離奇的數字讓朱允炆一度不相信官府的統計,畢竟大明運轉了兩百年,你告訴我全國人口就增加了十五萬,信不信一腳踹死……

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如此漫長的歷史,十幾代人,你告訴我人口就增加了一丟丟,大明百姓黑燈瞎火的夜裡都去幹嘛了?

不信任官府資料,但沒辦法,朱允炆就管理著官府,唯一的辦法,就是藉助新的教育機制,培養一大批精通於資料調查、彙總、分類、挖掘、處理的人才,讓資料更趨向於真實。

許多婦人沒有計入統計,這只是問題之一,孩童沒有計入,甚至連衛所也沒有配合地方提交具體的人口資料。

衛所的理由很正當:衛所軍士都是軍籍,軍籍歸屬五軍都督府管理,你們縣衙、府衙算什麼東西,戶部尚書來了也白搭,按照朝廷規制,你們沒許可權調查衛所人口。

規矩確實如此。

可讓五軍都督府去調查衛所軍士及其家屬數量,這是一個有難度的問題,大頭兵不識字的多,私自隱藏人口的也多,想要給出一個貼合實際的資料,難。

朱允炆希望真正摸清楚大明人口數量,為此不惜強行推動照身帖,而照身帖的存在,也確實為戶部瞭解全國人口打下了基礎。

戶部不止忙碌著人口統計問題,還有財政問題。

在朱允炆“實踐論”七日後,貴州都指揮史司顧成奏報,谷勞、王石等寨蠻民不供賦稅,連結蠻首宋阿襖抗拒朝廷,請求發兵討伐。

早朝之上,朱允炆命文武百官討論貴州事宜。

吏部侍郎毛泰亨出班:“皇上,貴州蠻民安穩日久,這兩年持續作亂,對抗朝廷,拒不賦稅,定有緣由,臣請派遣官員,調查之後再作處理。”

朱允炆皺眉。

兵部尚書鐵鉉走出來反對:“調查?去年十月貴州就已有亂象,朝廷調查至今已近半年,並沒有證據表明貴州都司強欺當地土司,不過是他們蠻固,想要造反罷了,朝廷應發兵進剿,不宜拖延!”

吏部尚書蹇義反對用兵:“臣認為不宜用兵。”

“何來不宜?”

鐵鉉憤然。

蹇義看著鐵鉉,然後對朱允炆說:“今日來朝路上,臣聽聞坊間傳出訊息,說朝廷要在湖廣、廣西、雲南、貴州與兩廣,全面改土歸流!”

“什麼?!”

朱允炆冷眸微微一凝,看向梅殷。

梅殷心頭一驚,推行改土歸流是機密文書,整個五軍都督府知道的都不多,而且呈報上去,也沒有經過任何其他人之手,不存在洩密可能才對!

這種高度機密的事,如何會流入坊間,為百姓議論?

朱允炆陰沉著臉,說:“朝廷想在西南全面改土歸流?呵,這種事朕都不清楚,緣何坊間卻已傳開?”

蹇義嚴肅地搖了搖頭:“臣也不知道坊間從何得知,或是流言。但若此時朝廷在貴州用兵,直接討伐宋阿襖等人,勢必會引起西南諸多土司顧慮,認為朝廷當真要全面推行改土歸流,到時西南必亂!”

解縉也清楚問題的嚴重性,走出來說:“皇上,此事還需要慎重。”

鬱新、楊士奇、梅殷等人也站出來,表態附議。

朱允炆強壓怒火:“那此事之後再議!”

貴州的問題並不難解決,難解決的是突然冒出來的流言。如果這些流言傳入西南諸省,尤其是湖廣、貴州、廣西、雲南等地,當地土司必然會為了自身的利益抱團,繼而脫離大明控制。

小小的宋阿襖算不得什麼,可朝廷用兵的行動很可能會激化朝廷與土司的矛盾,引起難以收拾的全面戰亂。

若西南諸地徹底亂起來,大明想要平定叛亂,只靠著當地都司恐怕是不夠的,一旦動用京軍,又需要徵調大批民力,耗費國孥,甚至會波及文教、新都營造、基建等戰略。

退朝。

武英殿內,朱允炆指著梅殷的鼻子大罵:“全面改土歸流的文書到底是如何傳出去的,如此機密之事,也能傳入民間,難道都督府是篩子不成?”

梅殷很是委屈,連忙說:“此事有蹊蹺,臣絕沒有外洩文書。”

朱允炆憤然喊道:“劉長閣!”

劉長閣走入,稟告:“現已證實,坊間確實在談論朝廷要在西南諸省全面推行改土歸流的事,流言範圍很廣,來源已不可查。”

朱允炆看向梅殷:“朝廷機密奏報,竟也傳入民間,還被大肆議論,此事若不調查清楚,日後朝廷還有何機密可言?劉長閣,此事交給安全局調查,朕要知道到底是誰外傳了李約的文書!”

“領旨!”

劉長閣深感責任重大。

梅殷有些失魂落魄,眼看著徐輝祖即將返京,自己可以光榮“退休”,現在好了,臨走之前竟然出了“洩密”之事,這簡直是打自己的臉啊。

劉長閣帶湯不平等三十人進駐中軍都督府,全面勘察李約文書洩密一事。

梅殷命令中軍都督府人員務必配合,事實上,不需要梅殷提醒,也沒有人敢在安全局面前撒謊。

湯不平很快確定,李約所寫的改土歸流文書是透過驛站傳入中軍都督府的,接收文書的時候勘驗過,並沒有開啟過的痕跡,這也就意味著,文書並非是在途中洩密,而是在中軍都督府內部,亦或是在皇宮內部洩密出去的。

考慮到皇宮戒備森嚴,能接觸機密文書的人極是有限,除了朱允炆就幾個內侍,而他們的忠誠是可靠的,不太可能洩密。

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在中軍都督府中看到了這一份文書,並將內容傳了出去。

但問題是,安全局調查之後發現,中軍都督府中接觸過這一份文書的人,只有梅殷、李堅、高巍三人。

梅殷保證沒有洩密,李堅純屬是串門碰到的,只看了一眼,並沒有對任何人談起,高巍也表示遵守保密條例,根本沒有對外人談論過。

調查陷入困境,任憑安全局如何盤問,如何調查,都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李堅、高巍洩密。

劉長閣很是著急,如果這種事調查不清楚,那五軍都督府如何確保不再出現新的洩密問題?今日是改土歸流的文書洩密,他日會不會洩露朝廷新的軍事部署?

湯不平看著焦慮的劉長閣,開口道:“我聽說霍鄰一直想要加入偵察兵,但被拒絕了。”

劉長閣很無語地看著湯不平:“這個時候你提霍鄰幹什麼,再找不出哪裡出了問題,皇上就把我們拉出去給霍霍了!”

湯不平笑著說:“龐煥不在京師,薛夏又去接應大軍去了,顧三審去了南面,我們又束手無策,只能找一個聰明人來解決問題。”

“所以,你想拉霍鄰下水?”

劉長閣問。

湯不平點頭:“他不下水,我們怎麼給皇上交代,總不能說安全局調查了幾日,毫無頭緒吧?”

劉長閣知道霍鄰,這個傢伙身世清白,還有著一股子血性,在西域直面帖木兒面不改色,不卑不亢,為大軍徹底消滅帖木兒的大軍作出了貢獻。

還不過此人過於崇拜英雄,對索靖、杜漸等人崇拜不已,總想著放棄書生的身份,當一個威風凜凜的軍士。

雖說朝廷尚未公開如何封賞霍鄰,但只要再等一個月,大軍返回之後,大規模的封賞中必然有他一個,此時將他拉入安全局,多少有點耽誤人才了。

但安全局確實存在一個極大的缺陷,那就是缺乏智謀之人。劉長閣算是精明,但還是比不上龐煥心思多,可龐煥此時正在陳祖義那裡扛把子,沒工夫過來調查文書洩密之事。

劉長閣原本是欣賞紀綱的,這個人陰狠有手段,而且聰明,但因為此人心術不正,在徵安南的時候有多次取巧,缺乏擔當與犧牲精神,被安全局所不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現在看來,安全局是時候調入一個聰明人了。

霍鄰聽聞有機會進入安全局,頓時興奮起來,偵察兵咱當不成,混個安全局也好啊,想想薛夏刀斬帖木兒的威風霸氣,想想安全局青州門外血戰白蓮,想想劉長閣等人馳騁東北!

宣青書拉著霍鄰,希望霍鄰想清楚,極力勸阻:“安全局乃是皇上的耳目,一旦進入安全局,就成為了皇上的私兵,再也無法入朝為官!”

霍鄰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對宣青書說:“入朝為官是為朝廷辦事,入安全局也是為了朝廷辦事,既然都是辦事,同樣拿著朝廷俸祿,為君主分憂,又有什麼區別?倒是你可要小心了,我加入了安全局,日後可會盯著你,敢犯錯,不為民請命,不用心辦事,小心我抓你。”

宣青書很是無奈,不理解霍鄰的選擇。

霍鄰走出門,看著一旁沉默的湯不平,長嘆:“你們可要想好了,今日把我招入安全局,他日我可能會取劉長閣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