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西漢萬戶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亦如淮陰當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章 亦如淮陰當年

不要小看這種宗族的力量和威懾力,在古代還是十分有市場的。

晁父見到晁錯被說的啞口無言,神情十分的激動,示意晁補之繼續說下去。

“滿朝朱紫公卿,難道皆是碌碌無為之輩?”晁補之反問道。

雖然晁錯與朝臣的關係不怎麼樣,但是位列朝堂中的人,大部分都是有才幹的,有些人的能力縱然是自視甚高的晁錯都自愧不如。

“不是。”

晁錯說出這兩個字,感覺渾身上下一陣輕鬆,彷彿是去掉了某些枷鎖一般。

因為晁錯明白晁補之的話語,既然朝堂重臣都是聰明人,為什麼獨獨他一人站出來?

但思及漢家天子的厚遇,晁錯又無法違背自己的初衷與本心。

就在此時,突然一名僕人闖入,晁父怒目而視道:“何事如此慌張,成何體統?”

僕人頓時嚇了一跳,然後告罪一聲,快速的說道:“天子得知大夫之翁與叔父,自潁川而到長安,因此遣宮中御廚做了一席菜餚,特厚賜於大夫一家。”

僕人說完之後,又拿出一幅布帛,說道:“此乃天子給大夫的手書,請大夫過目。”

晁錯聞言瞬間起身,雙手恭敬地將布帛取回,然後緩緩的開啟。

晁補之和晁父也都起身在旁邊觀看。

看到上面鐵畫銀鉤的四個字,晁父面如死灰,而晁補之則是心中暗道,這下又白搭了,剛才差點就成功了!

晁錯則是神情激動,眼中以及臉上都是狂熱。

因為上面寫的是“國之柱石”,這是景帝對於晁錯的評價,更是寄託了景帝對晁錯的期待。

“久聞季父有縱橫遺風,今日一見果然非凡,錯非敵手,然天子如此厚待晁錯,晁錯縱然粉身碎骨亦難報萬一。”晁錯語氣堅決的說道:“若事有不濟,錯願一力承擔,並且可請宗老族長,開宗祠”

“閉嘴!”

晁錯的話語尚未說完,晁父怒喝道:“汝果真是氣煞乃公也!”

晁父說完之後氣沖沖的走了。

留下怔怔而立的晁錯和晁補之。

晁補之嘆了一口氣,說道:“今國家雖衣表光鮮,實則危機四伏,譬如人染沉痾,如此當如何治之?”

“你在《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你這一句話道出諸侯王國的本質,然則實乃是大繆。”

晁錯正了正衣冠,肅然說道:“錯願聞叔父高見!”

“人染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髒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治國若烹小鮮,無為而無不為。”晁補之淡淡的說道。

“諸侯王中吳國富庶,其勢最大,統轄東南三郡五十三城,麾下精兵強將如雲,再加上當年天子為太子曾因一盤棋而殺吳國太子,吳王對朝廷早就心存不滿。”

“既如此,更應當先發制人,快刀斬亂麻。”晁錯說道。

“你錯了!吳王不反,是因為他沒有名分。”

“若是吾沒記錯的話,吳王今年已經六十有一了,古人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他還能有幾年活頭?你何不等他老死?待諸侯王無伯長之後,再行削藩?”

“然今天子意在削藩,你又上疏《削藩策》,一個苛求宗室名聲自然傳了出去,這就給了吳王一個很好的藉口。”晁補之慢慢的說道。

“什麼藉口?”晁錯心中不由得一緊。

晁補之雙目如電般盯著晁錯,一字一頓的說道:“天子自然是不會有錯的,因為聖明無過於天子,所以只能‘清君側,誅晁錯’!”

“江山社稷與晁錯身家性命,孰輕孰重?”

清君側,誅晁錯!

晁錯如遭雷擊,身體不停地顫動,彷彿蒼老了許多,因為他也是一個聰明人,越琢磨就越能明白晁補之話語中包涵的深意與韻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是二月,屋內溫度如爐,但晁錯的額頭佈滿細汗,但他仿若渾然不覺。

晁錯顫抖著手指著桌子上的“國之柱石”,說道:“天子還是厚愛吾的。”

“亦如淮陰當年,無殺刀劍!”晁補之淡淡的說道。

這句話成為壓倒晁錯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再也不再狡辯,一躬到底,拱手說道:“還請季父教我!”

淮陰侯韓信為漢朝的立下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等“十大功”,終於輔佐劉邦平定天下。

野史記載,說是劉邦曾答應韓信不使其終生有“血光之災”,真假不知。

戲劇小說中也有“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了高皇也不死”,“普天之下,各兵刃以上,都有我的‘信’字,高皇封過,‘信不斬信’”的演繹。

然而最後死於鍾室,不見天日,為竹籤所殺,僅留下未央宮斬韓信的遺憾!

晁錯自問比不上韓信,雖然韓信擁兵自重,用兵如神,但不得劉邦信任。

可他晁錯雖得天子信任,但比不得江山社稷之重。

“你能清醒再好不過,我還是那句話,一家人休說兩家話。”晁補之淡淡的道:“但你剛剛想要自絕與宗族之說卻是大大的不該,趙母指括以全其宗,難道我與汝父不及趙母?”

“季父說的極是,是錯思慮不周!”晁錯有些汗顏的說道。

“好,那我們接下來再談一談削藩的事情以及你現在所面臨的形勢!”晁補之說道。

“錯願洗耳恭聽”晁錯說道。

“你之所以成事者,賴以削藩、變革等打動天子的神經,使你棄削藩、變革,則何以動天子之心?無刻薄不孤臣,又何以行變革之法?”

“古之聖賢,其恃以成事者,其後多累其身,而累其身者,乃其所恃以成事也。故你之悲,非你一人之悲。若是,又何悲之有哉?”晁補之說道:“是故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