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紅樓之縱橫四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16章 傳臚截殺(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216章 傳臚截殺(四)

元亨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丙子年制科武舉殿試,在紫禁城太和殿舉行。

殿試由元亨天子親自出題,親自主持,透過會試的107名武進士參加了考試。這次考試,將決定今年進士榜的最終排名。

首先進行的是武技考試,由於只有107名考生,所以,考場就選在了太和殿前面的廣場上。

考生們已經入場,在東側排列成三行。廣場四周,一百多名御前侍衛環立左右。

丹墀之上,已經擺好了觀禮臺,辰時正,在文武百官和王公的簇擁下,元亨天子在觀禮臺上就坐。考試開始。

殿試的考試程式,跟鄉試、會試基本相同。也分武試和文試兩部分。跟會試不同的是,這次沒有擂臺賽了。

考試的科目也一樣,只是在難度上加大了。

第一場,也是騎射。抽籤後,考生們就紛紛上場,進行比賽。

賈珉排在第68位出場,時間還充裕,所以,就有心思打量場內的情況。

觀禮臺正中一身黃袍的那個中年人,就是元亨天子了。旁邊認得的,有北靜王水溶、羅翰林、季明鑾、工部吳尚書,挨著皇帝的,從相貌上看,就應該是兵部尚書李源了。

其他的人,賈珉都不認得。

在觀禮臺的最後一排,就是賈珉前幾天打過交道的那幾個屬國的使臣了。

由於賈珉一直是住在野渡居兵營裡,只有考試的時候才出現在考場,所以,跟其他的考生基本上沒有什麼交集。認得的,只有馬尚德,馬青山和孫遠飛幾人。

這個孫遠飛,很有意思。賈珉八月在野渡居賣西瓜的時候,跟他打過交道,那個時候,他是賈珉的托兒。就是奉天的孫秀才。

那一次,孫遠飛考的是文舉,進士未中,沒想到,過了兩個多月,竟然來考武舉了。這樣的人,大概也是獨一份兒了。

他已經是文舉人了,此次又透過了武舉會試,是武進士了,即使殿試排名不靠前,此人的實力也是不可小覷的。這樣的文武雙全之才,其實還是很少的。

能夠一路熬到殿試的人,都非庸才,幾乎個個都是技藝精湛之輩了,所以,成績也就非童試和府試可比了。

第一個上場的,騎射成績就是九射七中。然後就是七中、八中,甚至就還有一個九中的。

馬青山是第27個出場的,八中。這個成績,叫賈珉吃了一驚。沒想到,這個愛在冬天搖扇子的傢伙,也是挺有本事的。

孫遠飛第40個出場,也是八中。這個文舉人的武技,顯然也是不錯的。

輪到賈珉出場時,已經有六個九中的了。他後面還有五六十人沒出場,這叫賈珉感到有些壓力了。

但是,此時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只有靜下心來,才是正經。

賈珉平息了一下心境,沉著上馬,驅馬前進,來回三趟,嗖嗖地射出了九箭,幾乎一氣呵成。

成績出來了,九中!

隔了四個人,馬尚德出場,也是九中。

比賽進行到最後,竟然有十六個人九中。這在歷年的武舉中,還是第一次。

雖然都是九中,但是,這裡面還是有差別的。有的是正中靶心,有的稍微偏離,這也是判定成績的一個因素。

所以,九中裡面,也還是可以分出上下的。

騎射考完了,就是外場的第二場了,考步射、拉弓、舞大刀和舉石磳子。

賈珉一一考完,對自己的成績還比較滿意。

然後就進入了最後一個環節:內場的文試。

文試就在太和殿內舉行了。仍然是兩篇兵書默寫,兩篇策。論改為一篇,但是,要求跟以前的考試不一樣。

以前的論,是八百字以內。這一篇論,要求是一千五百字以上。

字數的增加,不僅僅是篇幅加長,用時增加那麼簡單。這意味著論述的深度和廣度都要增加了。

賈珉把所有題目看了一遍以後,在心裡大致分配了一下時間,於是開始答題。

第一篇是默寫《司馬法?天子之義》。

“天子之義必純,取法天地而觀於先聖。士庶之義,必奉於父母而正於君長。故雖有明君,士不先教也,不可用也。……。”

第二篇默寫,是《尉繚子》中的一篇。

默寫完畢,檢查一遍,看看沒有什麼訛誤,就答兩篇論題。分別是出於《論語》和《孟子》的兩篇。

賈珉也很快就答完了。

這兩輪題目,答案都是固定的。考生們能夠走到這一步,剩下的都是精英了。這樣的題,幾乎難不住他們。所以,最後的成績,也基本上拉不開差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唯一能拉開差距的,就是最後這道論題了。

論題的題目,是關於苗疆土司作亂的。要求分析苗疆土司的作亂原因,提出平亂之策。

苗疆土司作亂之事,在歷史上由來已久,不僅僅是本朝獨有的現象。從明朝開始,朝廷就開始對土司制度進行改革。

除了武力平亂之外,取消土司的世襲權力,設立府、州、縣,改派具有固定任期的朝廷官員進行治理,這樣的做法,一直持續到了本朝。

土司作亂的原因,本質上不過是一個“利”字。對內的表現,一個是對屬地的統治和對屬民的盤剝權力之爭,另一個就是土司繼承權的爭奪。

對外,則是土司的擴張,爭奪更多的利益。

土司作亂的直接後果,就是四大弊端:一是對內殘暴統治屬民。二是對朝廷叛服無常。三是騷擾與其接壤的其他地區。四是土司和土司之間不斷地發生戰爭。

平叛的策略,則是恩威並用。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其投獻為上策,敕令投獻為下策。

具體的步驟,則是根據土司本人的情況不同,採取不同的措施。自動交印者,酌情加以賞賜。或者授予世職,或者授予武職。

抗拒著,則嚴加懲處。或者殺頭徒刑,或者沒收財產。

然後就是設立府縣和軍事機構,清查戶口,丈量土地,徵收賦稅和設立學校等等。

這些,都是歷史上和當今朝廷的通行做法。

這種做法,概括起來講,就是改土歸流。

也就是改變土司的世襲制度,由朝廷委派流官進行治理。

想做好這篇論文,這些東西是繞不過去的。

但是,若是只就這些東西就事論事,文章雖然中規中矩,卻是了無新意。

這些東西都是考官和皇帝知道的,並且已經做過的,還要你多說什麼?

所以,要想得到好評,文章就必須有新意,叫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土司作亂的原因和平叛策略,基本上是固定的了,論據也都是現成的。在這兩方面,是沒有多少可以創新的地方的。

要想叫文章出彩,就得在平叛措施上,有一些新的舉措出來。

由於土司作亂常常有時服時叛的特點,所以,就應該在長治久安這方面下功夫。

根據歷史經驗,賈珉最後歸納出了兩條措施。

這兩條措施,是以前都沒有過的,或者有,也是一種不自覺的行動,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更沒有廣泛推行。

第一條措施,就是將原有的土司們遷移。把他們從原來的地盤上,遷移到遠離原屬地的內地去。在內地給予他們土地和房屋重新安置。

這樣就可以把他們與自己原來的本土勢力徹底割裂開來。離開了他們世代統治的勢力範圍,沒有了原來的資源和人脈,他們想再作亂,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了。

沒有了這些本土勢力的干擾和掣肘,流官們就可以按照朝廷的律令,進行統治了。

第二條措施,就是建立城池。這一條措施,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建立軍事中心和要塞,二是建設城市。

前者以前就有,這一回,要以後者為中心。

有了城市,就有了市場,不僅可以發展商品經濟,更主要的是,可以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土司的原屬民有了新的就業機會,就是有了新的生活門路,可以解除跟土司的人身依附關係,成了自由民。

沒有土司,他們也可以生活下去,甚至生活的更好,土司再想召集他們作亂,就很難了。

無論是解決什麼問題,終究還是要解決人的問題。

第一條措施,是針對土司的,第二條措施,則是針對土司原有的屬民的。雙管齊下,才有可能實現長治久安。

這兩項措施,以前沒有實行過,賈珉提了出來,絕對是有新意了。在吸引眼球上,可以達到目的了。

但是,光有措施還不行,還得看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如果可行,成本多大?能不能承擔得起?

把土司遷移,完全是可行的,也不用花多少錢。

建設城市雖然需要花錢,但是不一定就要朝廷花錢。可以引進商業資本進行開發,逐漸建設城市,在可行性上,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考生答題的時候,元亨天子和幾個人,就不時地在考席間走著,看看考生答卷的情況。

多數的時候,元亨天子只是略略一看。有時候微微點頭,有時候微微搖頭,有時候無聲嘆息。

在看到賈珉的卷子時,元亨天子停下了。

賈珉感覺到有人在自己身後長時間地停留,就知道來人一定是在看自己的卷子。

此時他已經處於結尾狀態,於是,就假做不知,專心答卷。

答完卷,就反覆檢查。等到剩下六七個人的時候,賈珉交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