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紅樓之縱橫四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0044章 方秀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044章 方秀才

吃喝了一會兒,賈珉開始布置任務。

“現在,我把今後的分工情況了說一下。”

見賈珉說正經事兒了,眾人都開始認真傾聽。

“第一,焦利負責買地和建房的事情,要在兩個月內建完,

具體的事情,就按照我昨天交代給你的去辦。”

“第二,造酒的事兒,就由南兒負責。”

“第三,打井的事兒,由寧兒負責,以後打井培訓的事兒,也要由你負責起來。”

“第四,靈芝的事兒,由風花負責。”

“第五,勤務的事兒,繼續由雪月負責。”

“第六,鐵匠鋪還是由劉鐵山負責。劉成暫時跟著打鐵,過一段時間,另有任用。”

“第七,吳紅梅繼續負責養豬的事情。”

“第八,焦利和平兒要把賬目記好,做到記錄清楚,數目準確。賬物相符,賬賬相符。”

“第九,平兒作為我的副手,平時負責常務管理,我不在家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由平兒做主。”

“第十,從明兒個起,兩個園子實行全封閉管理。沒有我的允許,不準任何人進去,包括你們。”

“第十一,劉成你不是說你們村裡的方秀才要來拜訪我嗎,就請他明天來吧。”

“第十二,平時不要忘了學習,這個月底,我要考試。不及格的,嘿嘿,你們知道的,到時候可別怪我不客氣。”

“您就放心吧,四爺,就像您說的,都是給我們自己學的,我們明白這個理兒。”

劉鐵山將說了一句,現在他的學習勁頭十足,比南兒這些年輕人都努力。

“明白就好,行了,我就先回去休息了,你們再樂一會兒,省得我在這兒,你們受拘束。”

賈珉也喝的有些暈乎了,就回去睡覺了。

劉成所在的村子,叫做劉家村。

方秀才是劉家村最大的地主,家有良田300多畝。從12歲起考童生,20歲中了秀才,此後多次參加科舉,均是鎩羽而歸,至今還只是個秀才。

不過,因為是地主,家裡有些產業,在城裡還有間當鋪,所以,倒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

聽得連劉鐵匠和劉CD開始學習識字,方秀才就對賈珉頗感好奇。幾次跟劉成說要來見見賈珉,因為一直沒有時間,賈珉才安排今天相見了。

因為有秀才的功名,所以,方秀才見了賈珉可以不跪。他倒也是個爽快人,客氣一番後,就開門見山。

“聽聞四爺正在用一套漢語拼音,連劉鐵匠和劉成在一個來月就識了七八百字,鄙人甚是好奇,可否見識一下?”

能夠有個文化人來探討一下,賈珉還是很高興的,於是,就把漢語拼音的相關事項,跟方秀才說了一下。

漢語拼音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大大地提高識字效率,這一點,也恰好是方秀才最為看重的。

當然,拼音字母的發音,算是第一關,也是最難的一關。只要過了這一關,以後就要好辦多了。

方秀才本就是識字的,賈珉給他講了一會兒,就明白了思路。

以前學習讀音,用的都是切韻的方法。

比如“方”字,就分成聲母f和韻母ang兩部分。聲母可以用一個比較常見的字,比如反“字”,韻母也找一個比較常見的字,比如“唐”,最後這個“方”的發音,就標註為“反唐切”。

這樣,不僅效率低,而且時常會走進死衚衕裡。前提就是“反、唐”這兩個字,得先會發音。這就容易形成一個怪圈兒。

一看到方秀才臉上那越來越興奮的表情,賈珉就知道,這個方秀才動心了。

此前,他曾經跟劉成。劉鐵山一起聊過這個方秀才,對他進行過一番分析。

他是個人品還不錯的人,家裡雖然有錢,卻不是個為富不仁之人,還時常做些扶危濟困的事兒。

他也算是個讀書人了,既然不缺錢,現在缺的就是名了。要想獲得名聲,一是繼續走科舉之路,中舉人,然後進士。

還有一條路,就是治學和教書育人了。

對於方秀才來說,前一條路似乎走的不順,這兩年也沒參加科舉,似乎有點兒心灰意懶的樣子。

如果想要成名,教書育人這條路,對他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教書育人這條路,也有兩個途徑可走。一是走精英教育的路線,培養科舉人才。

二是走基礎教育的路線,就像賈珉對他的團隊現在做的那樣,進行掃盲和基本的算數教育,這是啟蒙教育。

這條道路,見效快,易於普及。操作起來也很簡單。作為老師來講,是很容易出名的。

賈珉決定,拉方秀才入夥兒。這個傢伙,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自己的一個得力助手。

但是,方秀才還需要先試一下自己的實力才行。

現在的讀書人,脾氣都很臭,每每自命清高,要是他看不起的人,是不願意被人驅使的。

對於方秀才這樣的人,顯示實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寫詩了。

於是,賈珉就把那首《子夜歌》寫了出來。

“這是在下偶然寫得的一首小詞,還請先生指正。”

方秀才一看,臉色就變了。

“四爺如此神作,天下又有幾人可比,方某佩服,佩服。可否贈給在下,回去也好仔細把玩。”

“自是送給先生的。在下跟先生一見如故,有些心裡話,倒是想跟先生推心置腹地談談。不知先生是否願意?”

“願意,自是願意的。”

“我這套漢語拼音方案,若能推廣開來,是一件無上功德。若是將來引起朝廷重視,實行起來,必將澤被天下。只是我雜務繁多,一時無暇顧及。我看先生倒是個極好的人選,若是先生操持此事,必是一件留名青史的美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方秀才到底是有些見識的,自然意識到了這意味這什麼。

這件事要是做成了,不僅可以天下成名,也確實值得在歷史上留下一筆的。

“四爺,你你,你是說我嗎?”

“當然,不是你自己,是我們兩個。但是,今後就主要靠你了。”

“在下自是願意的,四爺如此厚愛,敢不肝腦塗地?此事宜早不宜遲,何時可以操辦?”

方秀才都沒細想,就決定了。

“自然是越快越好,只是我這裡屋舍不夠,恐怕還得拖上一時。”

“我家裡有房子啊,20多間,都閒著呢,略微為收拾一下,便可入住。”

“如此倒是甚好,只是怕不方便。”

“哪裡會不方便?我那宅子正嫌寂寞,每日裡有些琅琅讀書聲,方有些生氣。若是人數不多,吃住都可由在下承擔。”

“先生心意倒是好的,只是將來人數一多,天長日久,吃住開銷就是個大數目了。我倒是有個主意。”

“四爺快快講來。”

“如是一些中等以上人家的子弟,我們倒是可以收些束脩。若是那貧苦人家,就可以免他吃住用度,如此,以富濟貧,既承擔得起,也可持久。若是那窮苦人家,除了沒錢,孩子也是要勞作的。父母怕是未必讓孩子來,若是給孩子一些補助,既能識字,又能得些銀兩,父母也就會支援了。”

“此計甚妙,銀兩我倒是也可出一些。”

“自然不能叫你自己出,我也可以出一些,這一出,咱們給它起個名目,就叫做助學金如何?”

“助學金?好,能幫助窮人家子弟讀書,也是聖人心願,正是有教無類之舉。”

“這學堂的名目,我倒是想了一個,在下府中有個族學,本是供府中子弟讀書識字的。咱們這所學堂,就叫做族學分院。藉著府中名義,也好張羅些。”

“有了府中的名頭。自是好的。就聽四爺的安排。只是這漢語拼音,我倒是要好好地參詳一番。”

“我這裡每天晚間都上課,先生盡可前來。焦利、平兒他們,也可教你。以先生的資質,最多三天,便可學會。只是有一點,咱這分院開辦起來之後,還請先生留意一下,再找幾個先生來。”

“四爺的意思是?”

“第一期,怕是不會來太多人的。不過,只要第一期結束,別人見了效果,就會蜂擁而來,到時候,先生一個人就招架不住,須得未雨綢繆,早作籌劃為好。”

“這十里八村的秀才和童生,我倒是都認識,也有個七八個,學堂開起來之後,我就把他們叫來觀摩,他們自然會感興趣。”

又研究了一會兒後,方秀才亟不可待地回去籌劃了。

除了象賈府這樣的勳貴之家可以世襲之外,其他人要想出人頭地,唯一的道路就是科舉。

這個時代,對於絕大多數人家來說,讀書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兒。

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條件下,一個勞動力不參加生產,而是脫產讀書,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場賭博。

至於原因,一是前景未定,投入巨大的精力,將來考不上功名,就是一次投資失敗。二是投入週期太長,回報太慢。

所以,儘管想讀書的人很多,但是,許多人卻因此望而卻步。

漢語拼音就是解決識字周期長的最好工具。

但是,僅僅是識字,還只是一個啟蒙教育,距離能夠科舉甚至是獲取功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絕大多數的人,還是無法進入仕途的。在這裡的人看來,此前那些書,就算是白讀了。

實際上,書哪有白讀的道理?只是沒有用到正地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