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三章 賠錢的鋪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三章 賠錢的鋪子

次日,趁著莊學究還得將近一個月才能來,也沒有什麼事情,盛長槐決定去自己名下唯一的商鋪去看看,雖然剛到汴京,不認識路,但是有趙其方在,趙其方原來雖然住在汴京郊區很遠的地方,但是年輕的時候跟隨老勇毅候身旁,這些年偶爾也來汴京城內,若是偏僻的地方可能不認識,但國子監和太學的方向,不要太熟了。

早上,和祖母吃完早飯知道,給老太太說了一聲,老太太想了想,覺得盛長槐確實應該去看看。

“我手裡沒幾個得用的掌櫃,之前的陪嫁大多都放了出去,光你那個宅子就顧不過來,店鋪雖然說你大伯父派人給你掌管著,但也你該去看看,日後若是你成家後,大娘子得力些,這個自然不用你操心,但外邊的事情,女人家多有不便,你去瞭解瞭解,若是有所得,將來分家單過,我也能放心些。”

老太太並不知道那間鋪子每月就10兩銀子所得,只覺得盛長槐是應該多瞭解些俗物,若是小門小戶還好,掙點養家餬口的銅錢就夠了,但是盛長槐即便將來單過,也得幾十口子人靠著他吃飯,即便是考中進士,光靠俸祿和田產收益也只能勉強維持,就像原來胡知州一家,想要日子過的舒心,還是要有些產業的。

-------------------------------------

太學和國子監並不在內城,而是在外城南城區,距離盛家還是有些距離的,這裡是汴京,不是揚州,盛家不過是個六品小官,在天子腳下,算是芝麻官了,盛長槐也不敢像在揚州那樣縱馬狂奔,索性就讓趙叔套了馬車,舒舒服服的去商鋪。

一路上,順著簾子望去,這汴京果然比之揚州要繁華多了,想前世的時候,盛長槐曾經在網上看過《清明上河圖》,比起張擇端的那副長卷,真實的汴京,比之熱鬧繁華何止十倍,光著一路上就繞了好幾次道,要不然街上人太多,根本就過不去。

好在趙其方聰明,跟在一輛三架的馬車後面,正好順路,那三架的馬車一看就是有爵人家,一路上自有人在前面開路,就算沒有,前面迎面過來的馬車都紛紛避讓,倒是讓盛長槐他們跟著佔了便宜。

說來也巧,前面那輛馬車竟然去的就是盛長槐的那間鋪子,想不到第一次到自己的鋪子裡,竟然一路借了自家顧客的東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只見從前面馬車上下來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看上去為人方正,不像盛長槐想象的那樣是個武官,而是一副文官打扮,相貌方正,但缺了一些威嚴,在下人攙扶下出了馬車,直奔一間三層的店鋪。

那間鋪面的名字還沒有改,平平無奇,原來叫封氏書屋,盛長槐接手後,掌櫃的現在改成了盛氏書屋。

店裡面有身份尊貴的客人,盛長槐也不便到店裡去,生生在馬車上等那中年人走了之後,才從馬車上下來。

書屋的掌櫃的,將那中年人送出來,目送他走遠,正好回去,一眼便看到了盛長槐,小跑著過來。

“東家,您啥時候來的汴京,怎麼沒有吩咐一聲,我好親自去接您。”

掌櫃的姓方,原來是跟著盛長松的,來汴京之前先到揚州見過盛老太太和盛長槐,算是認了東家。

“方掌櫃,我就是來看看,原來人沒在汴京,之前聽你來信說建議我換個生意,我也沒有什麼頭緒,所以就先來看看。”

跟著方掌櫃的一起進了書屋,鋪子面積倒是挺大的,光一樓按照前世的計算,至少得有二三百平米左右,可是書籍哪有這麼多,加上文房四寶,也就將將把一樓擺滿,架子上大多都是空的。

“東家,別看這裡對面就是國子監和太學,但鋪子的價值卻不高,畢竟馬上到外城邊緣了,封家以前開的是酒樓,所以建造了三層,之前因是封太師的生意,裡面還有太師親筆,學子們也願意來,但封太師都沒了三十多年了,酒樓的生意就慢慢降下來了,再加上官家十年覺得這裡太過吵鬧,勒令整改,國子監和太學又換了主廚,這酒樓的菜式太過單調,就更不景氣了。”

“封家後來改做書店,也是因為國子監司業是封太師的關門弟子,後來升任祭酒,這監生發放的書籍筆墨,都是從這裡購買,倒也比之前酒樓差不了多少,自從去歲國子監祭酒外放,這一項福利就沒有了,我接手的時候每月都是虧損。”

難怪封家那麼大方,原來是因為這鋪子失去了價值,方掌櫃怕盛長槐不信,將賬冊拿了出來,讓盛長槐過目,生意不景氣,賬冊也沒有多少內容,盛長槐大致算了一下,毛利果然就是十兩銀子左右,大部分都是明月集的收入,加上一些紙墨的收入,其他書本倒沒有多少進賬。

盛長槐心中算計了一下,賬冊有些問題,不是收入少了,而是多了。

“方掌櫃,這上面怎麼沒有您和夥計的開銷,難道這段時間你沒給夥計們發放月錢嗎。”

方掌櫃苦笑了一聲,這肯定是瞞不住的。

“不瞞東家,維大老爺有交代,東家年紀小,這生意上的事情暫時顧不上過問,鋪子本身就是東家的,書本筆墨這些又壞不了,能賣多少賣多少全數交給東家,我們幾人的月錢,還是由大房那邊暫時發放。”

原來如此,這倒是維大伯父的一片心意,估計是怕自己在俗事上分心,方掌櫃的話他還是信的,這方掌櫃是和大房欠了死契的,這塊他不敢亂說的。

“那掌櫃的和夥計的月錢一共是多少。”

“不多,本來跟著維老爺的時候,一月就五兩,兩個夥計一人二兩,來了汴京維大老爺給我漲了二兩,兩個夥計一人漲了一兩銀子,本來還有租賃住所的銀子,老奴想著,二樓三樓不是空著呢嗎,就自作主張,讓家人住在三樓,算是給東家節省點銀錢。”

這三人都算盛家的下人,主家管住宿也是常理,方掌櫃倒是個實在人,兩個夥計一個是他兒子,一個是他徒弟,也跟了他姓,加上方掌櫃的妻子和女兒,五口人租賃個小院子至少還需要五兩,這就要算到書店的開銷裡的。

簡簡單單的在心裡計算了一下,若是沒有維大伯父補助,這個書屋竟然還是賠錢的,一路上盛長槐也觀察了,這間鋪子正對著太學,國子監就設在太學裡面,這個時代,太學是大宋的最高學府,國子監兼顧了學府和教育署的功能。

太學左右兩側,一側是個駙馬府,佔地頗大,一側也是個大宅,不知道是哪位高官的宅邸,盛長槐這間鋪子是附近最大的鋪子,改成宅子就太小了,左右兩側都是小鋪面,緊挨著的又是達官顯貴的宅邸,看上去也像是皇親國戚的宅邸。

估計官家勒令整改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這裡距離國子監太近,而是因為這個酒樓主要做的是讀書人的生意,讀書人聚會,請些花魁歌妓吹拉彈唱是必不可少的,在這種地方,當時封太師剛致仕,門子故舊眾多,顯貴之家還有些顧忌,等封太師的遺澤所留無幾,僅憑現在封家那些人,封家的影響力已經可以忽略,所以隨便找個言官告個狀,在到官家面前上點眼藥,整改是必然的。

所以,盛長槐改回酒樓不現實,改成食肆,盛長槐倒是知道炒菜怎麼做,但一來不精通,未必做的好,二來和酒樓好不到哪去,思來想去,還是得從太學學子或者國子監方面努力,但像封家那樣走官方採購的渠道,盛長槐還沒有這個面子。

思來想去,盛長槐突然靈光一閃,有了主意。

“方掌櫃,這幾天你把店裡的書籍找個願意接手的處理了吧,每樣只留四五套就行,筆墨紙硯將最好的留下來,普通的也一並處理了。”

方掌櫃一聽,急了,他本來的意思是想著盛長槐能不能像在揚州那樣,做點好詩詞,吸引下學子,或許能行,但聽盛長槐這意思,彷彿是想把這個店給關了,他倒是無所謂回宥陽,那邊月錢少一些,開銷也少,還有主家給安排的住處,比汴京舒服多了。

但是,就這樣灰溜溜的回去,不得給人笑死,盛維挑了他過來,一來是看他老實穩重,二來也是因為他能力出眾,到了汴京,因為生意虧損被東家退回去,方掌櫃覺得真是沒臉見人了。

方掌櫃將自己的想法給盛長槐說了,再三勸阻,要不然在試幾個月,是在不行,在關鋪子也不急。盛長槐搖了搖頭說道。

“掌櫃的,這樣下去不行,我能做多少詩詞,治標不治本,放心吧,我也不是要關了鋪子,而是有其他想法,這麼大的鋪子,二樓三樓也不小,空中太可惜了,在這不遠處,我有個宅子,你們老住這裡也不是辦法,正好讓趙叔用馬車幫你們把行禮搬過去,今天晚上就住過去。您跟我上樓去看看,我有個想法,估計得關門半個多月,將樓上裝修一下。”

方掌櫃聽盛長槐這樣說,有點不太相信他有什麼法子比自己那個還好,但是東家要求了,他還是得照做,讓自己兒子和徒弟,上樓去說一聲,讓閨女和娘子收拾行李,先空出來再說。

盛長槐等人走之後,才上樓去看了一眼,二樓比一樓稍微小點,三樓大約是一樓的三分之二,二樓看上去以前都是書架,三樓倒像是一直空著,這床也有年頭了,估計封家也是把三樓給夥計住,一來省地方,二來還能看店。

商鋪比常見的樓層都要矮一些,也難怪,一兩百米外就是達官顯貴的宅邸,正好三樓從窗戶望過去,被高牆擋住了視線,封家當年建樓的時候,也是考慮到這些了。

盛長槐也就是瞧了下佈局,並沒有說出他的打算,而是問了一句。

“剛才來的那人,是買什麼東西的。”

方掌櫃滿腹狐疑,這會子東家怎麼又問這個了,但又不能不答。

“方才來的是齊國公老公爺,他家獨子當初最喜歡這《明月集》,齊國公與駙馬爺交好,每月《明月集》新本來的時候,都會給世子買上一本。”

盛長槐點了點頭,與他想的不差,果然如此,他從賬本裡能看出來,這個鋪子現在八成的盈利都在這上面,《明月集》是揚州士子搞出來的,現在慢慢成了氣候,即便是少了盛長槐的參與,但是蘇州,杭州等地的學子也有些參與進來,到目前為止,一月出一板,因盛長槐算是副社長,新出的都會先給他送幾本,盛長槐讓人快馬送往汴京,就是考慮到先一步翻印。

“方掌櫃,今天下午就不要開門了,店裡的貨物,按照我的吩咐,該處理的處理,這兩天我會讓人過來裝修一下鋪子,你也好好休息休息,等鋪子裝修好了,我給改個名,擇吉日重新開業,到時候您這邊我還有重用。”

方掌櫃不知道東家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但店是盛長槐的,盛長槐想怎麼辦,就怎麼辦,他不過是大房的下人,跟著盛維做了幾年生意,因人機靈又識字,才提拔當了掌櫃,然仍然是個下人,人微言輕,也不敢多嘴。

盛長槐知道方掌櫃的不放心,他倒是信心滿滿,正好手上還有一千多兩銀子,可以作為啟動資金,加上前世成熟的模式,可以賭上一把,即便是賭輸了,大不了去求下祖母,或者找維大伯父幫忙,在想其他辦法就是。

等下了樓,自家鋪子的東西,隨便拿,讓掌櫃的記個帳就行,挑了幾個上好的狼毫筆,還有幾本簪花小楷的書帖,這段時間才發現,明蘭的那手字是在是太爛了,難怪父親喜歡墨蘭,墨蘭的字,是林小娘從小讓臨摹父親的手稿,到現在已經有兩三分相像。

不管明蘭將來如何,字還是要練的,女孩子家,練習簪花小楷正合適,也不必專門取悅父親去練什麼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