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章 爭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章 爭鬥

“顧二,你之前是怎麼說的?”

聽到顧廷燁的解釋,盛長槐如同被羞辱了一般,這是稱呼的問題嗎,叫不叫的,兩人的關係正往那方面發展著呢,早一天叫,晚一天叫,能改變解決嗎,不能。

盛長槐最氣憤的是,顧廷燁耍心機耍到盛家頭上了,真當盛家的人是軟柿子嗎,顧廷燁今日這樣,和之前全旭完全不同,當年全旭也是使了心機才能娶到大房的盛淑蘭,但是,人家全旭當年是個潔身自好的人,別說外室了,連個房裡人都沒有,所謂的耍心機,是怕他們家不同意這門婚事。

而顧廷燁,他這樣做的結果,說個不好聽的,就是強逼盛家嫁女,甚至還搭上了如蘭的清譽,這才是叫盛長槐最氣憤的一點,盛長槐前後兩世加起來快五十年的心理年齡了,自然不僅僅是因為顧廷燁有個外室,還跟外室生了兩個孩子這麼簡單,如果僅僅是這樣,顧廷燁正經追求自家妹妹,自家六妹妹若真喜歡上了顧廷燁,盛長槐即便是心裡彆扭,其實也不一定會這麼生氣。

好死不死,顧廷燁選擇了一條最不靠譜的路,這其實也符合盛長槐對顧廷燁的看法,此人本就不是個善於謀己身的人物,當年顧家種種,要說是家裡那個老戲骨會演戲,把老侯爺騙的團團轉,但是也有不演戲的時候,就比如顧廷煜,除了在老侯爺面前拱火的時候,對顧廷燁的惡意從來不加掩飾。

顧廷燁當時是怎麼幹的,抱怨責怪自家兄長總是針對自己,設計自己,一次又一次,從來沒有去探究其中的原因,換做一個正常人,知道自家兄長對自己的惡意,早就去想倒是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個結果。

要說是家產糾紛,那不至於,白家的產業,除了顧廷燁母親的陪嫁之外,在顧廷燁十幾歲的時候,又繼承了百萬揚州白家大房遺產,再加上那些個日進斗金的鋪子,比顧廷燁母親被花了大半的陪嫁不知道要強多少,自然不會是因為顧廷煜害怕顧廷燁分家產。

況且,從顧廷煜之前的做法來看,他做的種種事情就一個目的,就是把顧廷燁趕出顧家,如果是覬覦顧廷燁的身家,弄死顧廷燁不全都是他的嗎,但顧廷煜絲毫沒有這麼做,尤其是在老侯爺去世之後,顧廷煜順利把自家二弟趕出侯府之後,並沒有繼續針對他,可見顧廷煜要的,並非是顧廷燁的性命。

不要懷疑顧廷煜沒這個能力,寧遠侯老侯爺在軍中掌權這麼多年,若說是顧家沒幾個死士,恐怕沒人敢相信把,更不要說顧廷燁武藝高強,死士不是對手,笑話,刺殺和廝殺可是兩碼事,再者說了,顧廷燁最低估,最無奈的時候,都沒遇到過這種事,當年顧廷燁氣死父親,每天喝的爛醉如泥,別說是刺客了,就是個潑皮,都能弄死他,石頭也不是每時每刻都看著自家公子的,漏洞好找的很。

要說是為了爵位,顧廷煜是家中嫡長子,老侯爺就是在偏愛顧廷燁,也不可能把爵位給顧廷燁,爵位乃是國之重器,不是想傳給誰就傳給誰的,宗人府那邊就過不去,看看現在的永昌伯爵府就知道,還有忠勤伯爵府,一個是庶長子成材,一個書嫡次子成材,不比顧家更為需要一個有能力的繼承人。

再者說了,顧廷煜此人除了身體不行,文采謀略哪一樣比不上顧廷煜,老侯爺又豈能有換世子的心思。

顧廷燁從來沒想過這一點,包括他現在搭上了官家這個大腿,算是燒冷灶成功了,在他大權在握的情況下,也沒見他去挖掘這其中的內幕,有此可見,這樣的一個人,就算他沒之前的那些事,盛長槐也不會願意將妹妹嫁過去,顧廷燁現在是官家的紅人,被人算計是在情理之中的,以顧廷燁的性格,早晚得被人坑的死去活來,就看啥時候需要了,就和老天海候一樣,看出賣的籌碼是否足夠高。

恐怕顧廷燁自己也明白這一點,要不然,明知道自己至交好友齊衡喜歡明蘭的情況下,還饒了這麼大一個圈子,不僅僅是得罪了盛長槐,還會和自家僅有的幾個朋友之一反目成仇都要達成這個目的,除了他確實看上盛明蘭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需要這樣的一個賢內助給他查遺補漏,縱觀顧廷燁認識的女子裡面,只有盛明蘭一個。

顧廷燁早就預料到了今日的局面,心中五味雜陳,還是下定了決心,今日之事,他不能退,也不能讓,他已經認定了,自家大娘子,非盛明蘭不可,都已經走到這一步了,要是他現在服軟,之前的謀劃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孟英,我知道你怨我,甚至是恨我,但是,我有我的理由,不僅僅是苦衷,更是此生最大的心願,事到如今,我也不瞞你,從宥陽的時候,我就已經下定了決心,我顧廷燁大好男兒,以我的身家,不用當什麼兵,也能給蓉兒一個好日子,給她創造出好的環境,要不是為了有所成就,你以為我願意在謝炳德麾下委屈這麼些年,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今日,即便沒有從龍之功,我也會在合適的時候挑明這件事,不瞞你說,有件事我已經告訴六姑娘了,曹家人也是我的設計。”

顧廷燁明白,今日是無法善了了,既然如此,不如把所有的事情挑明,若是日後盛長槐知道曹家的事情,恐怕又是一番爭鬥,不如今天就叫盛長槐出了這口氣,日後也就沒有其他事情怕盛長槐知道了。

“什麼,曹家也是你?”

盛長槐先是一驚,然後馬上明白過來,賀家是什麼人家,不過是個太醫之後,以前祖父做太醫院院正的時候,或許還有點實力,現在,恐怕沒這個能力把讓曹家來到汴京,即便有,賀老太太也不會同意,現在賀家做主的可是老太太。

盛長槐的怒氣已經積累到極致,哪裡在忍的下去。

“好。。。好。。。好。。。看來你是打定主意了,既然如此,就讓我來領教領教你顧大將軍的實力,免得汴京百姓在做無謂的口舌之爭。”

大宋人好關撲,什麼事情都能撲上一僕,去年逆王謀反的內幕隨著時間推移,有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慢慢的在汴京流傳開來。

老一輩不說,就說年輕一輩,大宋未來十幾年有可能扛起軍中旗幟的人員裡面,當然不止顧廷燁和盛長槐,比如韓國公家的五郎,東平侯的兩個兒子,都是赫赫有名的少年英雄,但是,名頭最盛的現在就是這二人。

要不是這兩人身份太尊貴,恐怕早有地下錢莊花錢請兩人打上一場,看他們兩個誰的實力更強,尤其是說書人把盛長槐單騎送血詔的事情編成故事,這些天汴京最火熱的茶館裡面講的都是這個,大宋人就更加好奇了。

盛長槐之前送血詔的時候和顧廷燁只交手了一兩回合,連正門交手都算不算,更何況輸贏,說書人講故事自然不會這麼說,有的人講的是顧廷燁稍勝一籌,有的人講的是盛長槐呂布戰三英,在他們的故事裡面,盛長槐和顧廷燁至少打了七八百回合才分出勝負,其中的激鬥更是精彩無比,兩人爭鬥的時候使用的兵器更是被吹的神乎其神,名頭直追上古神器軒轅劍,就差把二人說成神仙了,尤其是兩人接連在蜀地和南疆打出近些年少有的勝仗之後。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說書的人流派不同,支援看好的人也不同,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都把兩人吹成大宋實力排名前二的少年英雄,皇后娘娘的親弟弟,當朝國舅,威北侯沉從興因當初也有出手,雖然礙於面子,沒把他落敗描述的太清楚,但在哪個流派裡面,他都是個配角,襯托盛長槐的厲害或者給顧廷燁出場作為鋪墊,沒辦法,誰叫沉從興當時敗的太明顯了,就連南疆的故事裡面,明面上功勞最大,在百姓心中全是靠顧廷燁。

這個先不提,盛長槐這是去盛家,自然不會隨身攜帶兵器,順手從旁邊一個攤位上拿起一個支撐棚子的竹竿,從車上一躍而下,對著顧廷燁就是一招力噼華山。

顧廷燁聽盛長槐的說法,也已經做好了準備,飛身躲過盛長槐暴怒一擊,依樣畫葫蘆,也是從旁邊拿起一個長竹竿,兩個人都是用槍高手,以竹竿當棍耍也自然精彩絕倫,你來我往鬥的十分精彩。

盛長槐一招毒蛇出洞,顧廷燁馬上就是一個白蛇吐信,盛長槐緊接著霸王敬酒,顧廷燁當人不讓的來了一招蘇秦背劍,讓小甜水巷的百姓倒是長了見識,看到兩個赫赫有名的少年英雄鬥了起來,不僅沒有慌張,反而遠遠的圍了好些人,尤其是茶館的說書先生,看到這樣的場景,馬上就來了靈感,直接在大街上隨身攜帶的傢伙事,當場創作了起來,以前都是憑空猜想,現在這樣的實戰觀摩機會可不多,恐怕今日之後,他們就能把二人戰陣廝殺的故事寫的更加真實一些,不像以前似的,一聽就是胡編亂造的打鬥,什麼八百斤的玄鐵白龍槍都能寫出來,八百斤的長槍,那他娘的是鐵柱吧,他們也真敢寫。

石頭是知道兩人爭鬥內情的,但是顧廷燁的其他護衛不知道啊,他們大部分是顧廷燁從南疆帶回來的精兵,有些不久之前還是當地的土著,說個不好聽的,汴京的官話他們還沒學會呢,看到盛長槐襲擊自家侯爺,作為護衛的本能,馬上就刀劍出鞘準備前去護衛。

顧廷燁的護衛動手了,盛長槐這邊的也不甘示弱,雖然是下人,但是蜀縣侯府護衛盛長槐出行的,可不是當年那樣從人牙子手裡買來的僕人,而是張大娘子的陪嫁,不是英國公麾下退役的老兵,就是老兵家的子弟,都是血性的漢子,又豈能看著對方那些連汴京話都聽不明白的土兵襲擊自家侯爺,不就是沒兵器嗎,這裡是哪,小甜水巷,賣啥的都有,農具這些玩意自家不是沒用過,並肩子上唄。

下人們一動手,這動靜可就大了,本來看熱鬧看的開開心心的攤販們就倒黴了,連忙丟下攤子跑的遠遠的,人倒是一點沒事,但是自家的攤位可就遭殃了,兩邊加起來幾十號人,在自家領頭的呵斥下不雖然留了力,沒有下死手,但是現在已經打起來來,這是關乎兩家顏面的事情,致命的兵器不叫用,不致命的棍棒,菜葉字,傢俱,這場景,就好像是幾十個成龍附體了一般。

本來呢,石頭和張順還在勸架拉人,結果那邊的李逵一開始看自家下人們吃了兵器的虧,傷了幾個,等到石頭訓斥之後,兩邊開始使用非致命的傢伙事,盛家這邊人手本來就不佔優,盛長槐又不是紈絝子弟去街上欺男霸女,自然不會帶太多的家丁,那邊的護衛可是有將近一個小旗,李逵哪裡看的下去,自己就上了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石頭見狀,再也看不下去了,直衝著李逵就過去了,結果被張順給誤會了,兩人這又交上了手,這下可好,連拉架的人都打起來的,兩邊下人們就更不用說了,直從甜水巷街頭打到巷尾,整條街上的攤位,沒有一個不受影響的,這架勢,比一千年後鬼子進城還要亂上幾分,旁邊看熱鬧的早就不敢留下了,一時間除了兩家人,再無其餘百姓。

匆匆趕來的五城兵馬司看到打架的雙方,差點沒嚇個半死,不是沒見過這種場面,但是之前都是紈絝子弟的衝突,這下可好,一個是殿前司都虞侯,官家面前的紅人,一個是新晉封為侯爵的大才子,太后面前的紅人,別說他們,就是五城兵馬司的指揮使來了,恐怕也不敢管這兩人的事情,得,趕緊上報開封府吧。

幸好,在五城兵馬司準備找開封府尹求救的時候,一個人的到來平息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