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章 探花!探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章 探花!探花!

放榜的順序由五甲先開始,最後才是一甲,和會試放榜不同的是,參加殿試的考生是必中的,所以就沒有了考不中的擔心,這就有了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考生們不怕自己落榜,期待自己的名字出現的越晚越好,越晚代表的自己的名氣越高。

四甲五甲的放榜時間較短,從三甲開始,禮部在東華門外就安排的循吏一次唱名,這才是殿試放榜最精彩的地方,科技入仕舉子的舉子,大部人這輩子恐怕就這一次高光的機會了,除了狀元,榜眼,探花這一甲出身的之外,一甲出身的還有後面跨馬遊街,其他舉子,大部分人會止步七品,只有部分人能突破七品。

其餘的舉子,部分混個州府官員,五品算是極限,運氣好能力強的,就好比盛家主君,就是這一類,混個光祿大夫榮休,而六部尚書,諸相之職,一屆科舉估計也就那麼幾個,也不是不存在哪一科一個都沒有的。

這時候,三甲唱名已經結束,徐慎望著一臉慶幸的祝元直說道。

“元直,我說你不用擔心吧,孟英不是幫你參謀了嗎,你那詩文做的即為優秀,你做的那篇賦,我也找舅舅看了,說是難得的精品,這一詩一賦,放到某些年份,一甲也就這個水平了,運氣好的,狀元之位也不是不能想。”

徐慎之所以這麼說,一個原因是今年恩科,舉子數量比往年要多,除了上次因朝中動亂沒法參考的舉子,去年又發解了好大一批,江山代有才人出,遲一年又出頭了好多才子。

還有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祝元直瞧了一眼徐慎,心中很明白,這一科,在這個雅間裡面,徐慎和盛長槐他都覺得自愧不如,更不用說其他軍州還有不遜色於二人的青年才俊,朝中官員空缺,有些沒計劃在本科考的,都趕到了這一科,說個不好聽的,這一科才子的質量,比嘉佑二年那一科也不見得遜色多少。

“治平元年二甲第一十一名,汴京學子齊衡,父齊國公。”

盛長槐這會子哪有心思和二人聊天,前世沒參加過高考的他,都到這個時候了,自然沒有穩坐釣魚臺的感受,從現在開始,隨時有可能叫他的名字,一直在留意外邊的唱名。

“想不到元若這次,竟然中了二甲一十一名,比長柏哥哥當年還要高上兩名。”

雖然盛長槐看不慣齊衡的優柔寡斷,措失了和明蘭的因緣,但聽到他中了如此高的名次,心裡還是有些為他開心,拋去盛明蘭的事情不說,兩個人其實私交也算不錯,齊衡喜好詩詞書法,這都是盛長槐的長處,一個有心折節下交,一個無欲無求,自然相處起來比較融洽,這也是當年盛長楓羨慕盛長槐的地方,他上杆子巴結齊衡和顧廷燁,反而不如盛長槐,即便是盛長槐之前和顧廷燁打交道不多,但盛長楓還是覺得,顧廷燁對待盛長槐的態度,比對他真誠多了。

就這件事,盛明蘭當時和老太太聊天的時候也討論過,其實很簡單,盛長楓和這二人交往,是心中有所求,這二人都是聰明人,自然會有一些戒備,盛長槐無欲無求,甚至因為顧廷燁當年差點讓華蘭下不來臺,對顧廷燁愛答不理,齊衡也因自己家和顧家的關係受到了牽連,也就是齊衡謙謙君子,日久見人心,盛長槐後來才和他關係不錯,但也止步於此了,比不得他和全旭及現在的天海候郭威的至交之情。

等到二甲第二名的姓名出來之後,剛剛專門來裡面伺候的店小二莫名的激動起來,就連掌櫃的都朝著盛長槐這個雅間跑了過來,生怕錯過最重要的時刻。

無他,這件雅間裡面,蜀縣侯盛長槐,應天府舉子徐慎和祝元直,此三人都是今科殿試的舉子,到了這個時候,三個人的名字還沒有出現,莫非這應天府幾年要爆個大雷,包攬前三甲,從開國至今,可從來沒出現這種一個地方包攬前三甲的盛世,今科要是出現了,必然會載入史冊,掌櫃的能不著急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等到楊樓掌櫃的剛剛走到雅間門口的時候,一甲第一的名號已經出來。

“治平元年二甲第一,應天學子祝禎,濟州人士。”

不說掌櫃的聽到這個名字,差點因為停的太急摔到了,雅間內的店小二也遺憾的嘆了口氣,但盛長槐三人卻一點也不奇怪,朝廷是不會讓這種情況出現的,除非三人的文采真的有壓倒性的優勢。

看盛長槐兩人一臉惋惜的樣子,祝元直倒是大度,二甲第一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料,已經算是超常發揮了。

“用修兄,孟英兄,小弟先行一步,等候兩位唱名而入。”

說完之後,灑脫的擺了擺衣袖,揚長而去,並非是因為沒有進入前三甲,而是因為前三甲的特殊之處,自從中舉人數增加之後,能被官家親口唱名者,只有前三甲。

而二甲之後的進士,在東華門唱名之後,還有一個榮耀的事情,那就是新君會在太和殿召見新科舉子,二甲之後的舉子,需要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於宮外更換朝服,在去太和殿排好隊伍,等二甲之後的舉子按照名次排好隊伍之後,官家才會親口唱依次前三甲的姓名。

不多時,掌櫃的就帶著一個禮部官員走了進來,此人一進來,先對著盛長槐行了個禮,畢竟是個侯爵,品級不知道比他高了多少,而後又確認了一下徐慎的身份。

“恭喜二位,位列前三甲,官家口諭,前三甲於偏殿更換朝服,率新科進士進太和殿。”

這也是慣例,狀元,榜眼,探花,是沒有機會見識自己在東華門外唱名的,但是,中了前三甲,東華門外唱名,他們已經不期待了,等到官家唱名接見之後,有更榮耀的事情等著他們,跨馬遊街,不知道甩了東華門唱名幾條街。

這個節骨眼,兩人心中都是激動不已,無論是誰,哪怕經歷過封爵的盛長槐,這種榮耀,這輩子估計僅此一次,成為大宋今日最大的三個主角,要接受汴京百姓的膜拜。

-------------------------------------

“三鼎甲”和其餘舉子不同,新科進士雖然中舉,但還沒有品級,授官之後,大部分都是八品,少部分從七品,而狀元授官六品官,榜眼探花正七品,當然,鎖廳試的又有區別,基本上都會在原來的基礎山有所提升。

如果按照這樣的話,朝服應該是大部分青色,少部分綠色,但是,沒授官之前,新科舉子只能著青色進士服,但是“三鼎甲”不同,他們有優待,著硃色服飾,狀元,榜眼,探花服飾又有區別。

雖然不能親眼見證自己在東華門外唱名,但是三人還是從偏殿裡面聽到了內官從太和殿傳出的聲音,每聽到一個名字,就有小內官捧著衣物,帶領唱名者去單獨更換衣物。

這時候,盛長槐和徐慎互相看著對方,哈哈一笑,都是十分滿意,盛長槐乃是鎖廳試出身,文采再好,也是沒有機會成為狀元的,最高只能成為榜眼,但是,成為探花,盛長槐甚至比當上榜眼還要高興。

歷代科舉,最尷尬的莫過於榜眼了,差一步中狀元,自古以來,狀元的關注度是最高的,榜眼基本上都是小透明,但是,要是成為探花,關注度不比狀元低多少,旁邊的榜眼,一臉嫉妒的看著盛長槐,但也僅僅是嫉妒,探花什麼的,他想都不敢想,無他,此人一來年歲較高,二來,此人的相貌,怎麼說的,到不是長的醜,就是太過於平凡了一些,而探花的位置,一般都是選取才貌出眾的年輕舉子。

“盛侯,恭喜了。”

這人心中雖然不甘,但也有自知之明,沒中狀元,是自己實力不濟,怨不得別人,至於探花,從他生下來就沒了機會,也就看澹了,畢竟是和有年紀的,這點涵養還是有的,不過從他沒有率先祝賀徐慎也可以看出來,心裡也不是一點介意都沒有。

盛長槐連忙回禮,榜眼的名姓他剛剛知道,大名鼎鼎的白鹿洞書院出身,三甲之中唯一的北方學子,盛長槐以前就聽說過此人姓名,河北裴家旁支,大器晚成的人物。

“三鼎甲”的朝服都是紅色,區別是冠帶,狀元是雙翅沖天冠,榜眼宋氏長翅冠,而盛長槐的探花,乃是似錦平冠,看上去沒有兩人招搖。

互相見禮之後,三人由徐慎打頭,兩人緊隨其後,跟著帶路的小內官往偏殿之外走去,出了偏殿,就看見了廣場上的新科舉子,一水的天青色進士服,皆是昂首望著偏殿的出口,都要第一時間見識一些狀元榜眼探花的風采。

盛長槐一眼就瞧見了站在前排的祝元直和齊衡,在往後一瞧,五甲第一排第一個,是一臉不甘心的文彥敬,看著盛長槐的眼神有些怨恨,盛長槐自然知道其中之意,要不是自己下了套,影響了此人的發揮,不至於淪落到五甲,五甲同進士,五品官便是終點,沒有幾個能突破這個天花板,人家怨恨自己也在情理之中。

太和殿不允許喧譁,但是出於對三鼎甲的尊敬,新科進士還是紛紛彎腰拱手向三鼎甲行禮,盛長槐三人也紛紛回禮,但都沒有出聲,待小內官指點好三人站立的地方之後,廣場上便靜悄悄的,都是初哥,沒有人敢在這時候特立獨行。

沒等一會,便聽見大殿門口的內官大聲喊道。

“官家改元治平,特開恩科,新科進士三百二十又八名,皆為士子楷模,陛下欣喜有餘,招諸位舉子進宮覲見。”

所謂的接見舉子,不過就是官家接受新科舉子的拜見,算是正式定下君臣之義,並不會有什麼實質的意義,等官家接受舉子拜見之後,內官會宣讀一份聖旨,誇讚新科舉子才華出眾,其實就是禮部官員撰寫的一篇辭藻華麗的文章,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

第二封聖旨,才是肉菜,雖然也是長篇大論,但沒人覺得這是多餘,官家正式賜新科進士出身,五甲賜同進士,可由吏部選派從八品,基本都是都是下縣的縣丞主簿等職位。

四甲和三甲都是進士出身,不同的是,四甲僅僅可擔任上縣的縣丞主簿,三甲有機會留任京都六部,甚至有資格參加翰林院館選,一甲和二甲賜進士及第,二甲從七品,基本上大部分充斥六部底層官員,前途無量,自然也有資格參加翰林院館選。

一甲與之不同,狀元從六品,榜眼探花都是正七品,分別賜狀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有資格在老家修建牌坊進行誇耀,更為重要的是,免館選流程,直接進入翰林院,將來有機會登堂拜相。

對盛長槐而言,正七品沒有什麼意義,他的品級已經是從三品,按慣例,散官還能提升一級,成為金紫銀青光祿大夫,不過不會在大殿宣佈,而是由吏部和禮部擬旨,門下省蓋章宣讀,俸祿可以在提一提,他最在意的,還是進入翰林院的資格,有了這個,他將來的天花板就高了許多,即便是他在裡面待不了多久,並不會有實質的翰林院官職,但也算是翰林出身。

第三封聖旨,乃是官家對新科進士的褒獎,按照品級賜予財務,不過是些許銀兩,絹布,對大戶人家沒啥,但卻解了貧寒出身舉子的燃眉之急,在吏部選官這段時間,不至於還藉助於城外的寺廟道觀之內。

最後一封聖旨,就和其餘舉子沒關係了,從真宗皇帝開始,新科狀元跨馬遊街就成了傳統,到了先帝手上,更是將榜眼探花也一起新增了進去,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盛長槐的祖父,就是一個跨馬遊街的探花,也是因此和盛老太太結緣,成為勇毅侯府的姑爺,盛長槐這也是家傳淵源了,盛家的基因佔了很大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