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二章 秦風經略安撫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二章 秦風經略安撫使

“孟英之前的謀劃,為兄聽太子殿下說起,簡直大開眼界,也不怕你笑話,去年為兄在西北採風,也曾跟著商隊去過吐蕃諸部,正如孟英預料中的那樣,底層牧民百姓已經是怨聲載道,或許過不了多久,只需要一個導火索,草原就會大亂。不,現在也好不到哪去,今年草原上的馬賊,可是比往年不知道多多少,大多都是活不下去的牧民。”

這一路上,盛長槐和王韶已經十分熟悉,尤其是盛長槐得知自己被點為應天府的解元,竟然是王韶的祖父王令極老大人一力主張之後,更是覺得這世界十分奇妙,倒是覺得自己有些恩將仇報,人家祖父點自己為解元,自己竟然抄了人家孫兒的成名之作。

王韶到沒想到這裡,反而覺得盛長槐十分好打交道,再加上之前的淵源,不到半天,兩人就改了稱呼。王韶也不盛侯盛侯的叫了,直接稱呼盛長槐的字,而盛長槐則稱呼王韶為子純兄。

一路上的交談,盛長槐佩服王韶的家學淵源,不似簡單的書香門第,王韶則佩服盛長槐超越千年的見識,等快到的時候,兩人竟如已經相交了半輩子一般,要不是盛長槐現在只有一個兒子,王韶差點要和盛長槐結為兒女親家。

值得一提的是,王韶前世有十多個兒子,現在剛三十出頭,也已經有五六個孩子的,用王韶自己的話說,多生幾個孩子,就算大部分不成器,若只要有一個成器的,就能維持家族門楣。

要不是盛長槐知道王家世代簪纓是因為家學淵源,還真就信了王韶的邪。王韶這個王家,可比王大娘子的那個王家要威風多了,王大娘子的父親是太師,配享太廟,卻不會教兒子。

而王韶家族,從曾祖父開始,就不曾斷過進士,曾祖父是銀青光祿大夫榮休,祖父王令極亦是如此,從他父親王世規現在的官職來看,也少不得是個銀青光祿大夫,王韶子孫也多有歷史留名的,那真是一個枝繁葉茂,源遠流長。

就是不知道王韶這輩子,還有沒有機會如前世那般,被皇家追封三代,贈金紫光祿大夫,祖父和父親被追封太師了。

雖然王韶再三誇耀盛長槐,盛長槐也不敢有什麼自傲的,這才是真正的戰略大師,說真的,要不是太子把王韶派給他,盛長槐這去西北,還真不敢有什麼底氣,這可不比在蜀州小打小鬧,西北局勢複雜,西夏,吐蕃,大宋三房勢力犬牙交錯,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

“侯爺,京兆知州派人來報,問咱們是先去長安,還是去鳳翔府。”

盛長槐正和王韶聊的火熱,前面打頭探路的張順突然迴轉,說是在前邊官道岔口,京兆府知州派了人在路口守著。

“咦,這就奇怪了,按照行程,不是早就告知州府,咱們先去京兆府拜見賀將軍,於京兆衙門接見永興軍轉運使,然後在轉道去秦風路,難道京兆衙門出了什麼變故不成。”

王韶大感奇怪,西北鹽政,因太子一直在關注,且西北現在最大的鹽商,背後的東家乃是太子,自然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這一次派盛長槐來,主要是解決礦鹽銷路問題,按道理不會牽連州府官員,京兆知州這是鬧什麼。

“去,把人叫過來問話。”

聽到盛長槐吩咐,張順答了一聲,轉頭吩咐了一下,不一會,就有軍士帶著兩個身穿公服的衙役走了過來。

“小人林英,林雄拜見侯爺,見過王大人。”

這二人年紀相差幾歲,但相貌相似,在一聽這名字,很明顯是哥倆,哥倆都在衙門辦差,倒也巧了。

“哦,姓林,不知兩位和林知州是什麼關係。”

“不敢瞞侯爺,我們兄弟是京兆府本地人,去年初知州大人上任我們才知道,林大人祖上也是長安人,百年前因戰亂遷,逃荒到別處定居,族中長輩和林大人續了譜,按照輩分,知州大人當時我們兄弟的族叔。族叔見我們兄弟懂些拳腳,便讓我們兄弟在衙門做個幫閒。”

盛長槐點了點頭,原來只是幫閒,並非是衙門正經差役,從這裡到也能看出來,京兆府的知州和傳聞中一樣,是個公正嚴明的人,京兆知州派他們過來,估計也是比較信任這兩人,人之常情,能理解。

“我問你們,好端端的,林公為何會突然做這樣的安排,莫不是秦風路出了什麼事情。”

這兄弟二人對視一眼,漏出一絲驚訝。

“大人莫非沒收到雲麾將軍將軍薨了的訊息,昭武校尉全指揮使已經給轉運使大人告假回鄉奔喪了,林大人叫我們兄弟在這裡等著,就是讓我們告知侯爺,先去扶風不算因私廢公,雲麾將軍出殯,秦風路和永興路諸多文武會去拜祭,大人去扶風或許效果更好一些。”

盛長槐大吃一驚,西北只有一個雲麾將軍,那就是自家結義兄長的父親全武,之前他是雄武軍節度,雖然還有個鳳翔軍節度與他平級,但雄武軍節度在戰時可統屬秦州、隴州、階州、成州、鳳州、通遠六州軍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盛長槐這一次的官職是秦風路經略安撫使,大宋一路一般有帥、漕、憲、倉四司,安撫司便是帥司,秦風路之前沒設安撫司,如不設安撫使,則轉運使為一路最高長官,對一路軍事有監管之權。

給盛長槐這個安撫使的官職,實際上並不開府,但若有什麼變故,需要的話,盛長槐可行使安撫使之責,責令秦風路軍隊配合,有全武的支援,再加上盛長槐英國公女婿,以及他侯爵的身份,才能保證軍州的那些驕兵悍將聽話。

現在全武突然去世,盛長槐就少了一個有力的支援,如果軍方不賣盛長槐這個年輕侯爺的面子,他這個名義上的安撫使就沒有了威懾力,除非盛長槐能拿出密旨或者天子劍來。

這一次朝中派盛長槐二人前來,盛長槐領到的旨意是打擊私鹽,開拓礦鹽銷路,王韶的職責是負責整理資訊,暗中為將來大宋收復河湟做準備,也就是說,等私鹽的事情搞完,盛長槐就會回京覆命,王韶恐怕就得繼續以其他名義留下來。

“盛侯,我看還是先去鳳翔吧,您也不用著急,過不了多久,雄武軍節度的人選恐怕就會定下來,到時候看情況把。”

全武去世,朝中定然會做補救,盛長槐倒不是很擔心,主要是全武去世,雖然他和全武不見得有多親密,但畢竟是結義兄長的父親,又是自家堂姐的公公,到底還是有些傷感。

“既如此,前方轉道去鳳翔,張順,給唐師爺說一聲,畢竟是全大哥的父親,讓他提前去鳳翔打聽打聽鳳翔的習俗,該預備的東西按照最高規格來,你在派二十個人給他使喚,對了,去馬車上給女卷說一聲,換上素淨一點的衣服。”

盛長槐雖然不算正兒八經的姻親,但畢竟是結義兄長的父親,他到底是晚輩,即便不用披麻戴孝,也該讓家人穿的素淨一些。

這時候,盛長槐瞧見王韶也給自家下人打招呼,說的和自己的意思差不多,他倒也明白,王韶這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要不然,人家即便是去弔唁,送上一份禮金就可以了,倒也是有心了。

-------------------------------------

緊趕慢趕,盛長槐到鳳翔的時候,正是全武出殯的日子,整個鳳翔街道上,一眼看上去全都是白色,沒趕上出殯前的祭拜,好在唐詩早早的在街上搭了一個路祭棚,才算是送了全武一程。

待將全武葬到全家祖墳裡面,全旭和全宗回來的時候已經是次日了。

“侯爺,我家少爺說,您專程送了上將軍一程,他已經十分感激了,公務要緊,您先忙公事,等忙完之後,在去家裡做客。”

盛長槐嘆了口氣,雖然說官家追封全武為上將軍,還給了個柱國的散官,畢竟算是西北軍方頭牌人物,但卻沒有下旨奪情,全旭和全武兩兄弟按照慣例,需要丁憂守孝。

全旭好不容易從防禦使升為觀察使,眼看著在過幾年,就能接過全武的衣缽,想不到全武這一去世,等到丁憂歸來,一個蘿卜一個坑,再要想成為實權將領,恐怕還得在尋良機了。

但為父母盡孝本是應有之意,盛長槐也只是感慨而已。

送離何三水,盛長槐對著張順和王韶說道。

“走吧,去轉運司衙門,見一見西北同僚。”

計劃趕不上變化,全武在的時候還好,由全武節制雄武軍,他畢竟是個武官,全家又是在秦風路轉運使治下,比較好節制,現在他這一去世,雄武軍節度這個職位就有些尷尬了。

宋承唐制,但卻吸取了先唐的教訓,節度使的職責和權利分到各個間司,之前全武節制雄武軍,實際上秦州、隴州、階州、成州、鳳州、通遠軍事皆可由其一言決斷,各州知州又歸轉運使衙門領導,相互制衡,皇家和朝廷的諸位相公才能放下心來。

比如西北將門折家,種家,也都有類似的制衡條件,全武去世之後,雄武軍中沒有像全武這樣威信比較高的,那新任雄武軍節度就不可避免受制於轉運使司,沒有安撫司的情況下,轉運使的職權便無法制衡,其實相當於另類的節度使,這是大宋君臣所不能容忍的。

在這種情況下,重置經略安撫使這個職位就顯得非常必要,若說是盛長槐之前的安撫使是和臨時委派的職位,那麼全武去世之後,隨同恩賞他的聖旨一同到來的,還有重置經略安撫使的旨意,那麼現在,盛長槐已經成為實際上的一路軍事主官。

人選倒不是非盛長槐不可,無論是派個文官過來,還是汴京找個勳貴過來都不是不行,但現在,雄武軍畢竟是邊軍,安撫使必須得是精通軍事的,盛長槐的條件剛好符合,又有巡鹽的重任,所以便成了第一人選,再加上太子上山一力推薦,盛長槐才得以被重用。

盛長槐畢竟是英國公府的女婿,有英國公在軍中的人脈,還和全家是親戚,能夠在最短時間穩定軍心,或許也在朝中諸相的考量之內。

盛長槐身上的鴻臚寺少卿職位,不知道什麼原因,竟沒有被免除,這也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盛長槐昨夜惡補了一番西北的官職體系,雖然西北現在明面上分為兩路,秦風路和永興軍路,但這裡指的是轉運使路,轉運使名義上有管轄屬地軍政大權,為一路主官,實際上除了廂軍之外,正兒八經的西軍體系,是由樞密院直接負責,轉運使衙門檢察和制衡。

而實際上從慶曆變法之後,西北已經分為五個防區,這些年已經有陝西五路的說法,但這說的是安撫使路,轉運使的權利太大,朝中其實一直有用安撫使分權的想法,之前也曾設定過安撫使司,不過之前安撫使是有汴京勳貴擔任。

但是沒過幾年就發現,汴京勳貴大多數已經轉為文官,剩下的武勳之家又因打仗的緣故,這一代有些青黃不接,如果由西北本地將門擔任,安撫使的職權太大,由本地將門擔任難免尾大不掉,所以沒幾年就取消了,改為由本地將門擔任節度這個已經被嚴重削弱的職位。

值得一提的是,安撫使這個職位看似是個武官,但邊州實行軍政合一,這也是特殊場景下出現的特殊現象,沒有安撫使,節度官軍,知州管民,置了安撫使,雖然不是直接管轄,但是對各州知州縣令有指手畫腳的權利。

不過這種情況只存在於西北邊州和宋遼邊境的河北,只不過在西北這個地方更嚴重一些,這也和大宋重視北遼,輕視西夏有關係,無論是財政,還是兵員,大宋對於河北的投入比對西北大多了,以至於西軍不得不想辦法自籌部分軍餉,這才又了軍政合一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