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二章 萬事俱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二章 萬事俱備

“你就是我弟弟口中的那個博學多才的秀才,看著果然一表人才,聽壽亭侯說,你有經天緯地之才,之前的幾件差事辦的都不錯,沒有辜負他對你的讚許。”

汴京,壽亭侯府,劉貴妃不愧是寵冠六宮的寵妃,在這個大宋同時和西夏,北遼戰火連天的節骨眼,國庫內庫銀兩花錢如流水,大宋皇帝竟然允許劉貴妃到壽亭侯府省親。

雖然說宮內嬪妃歸家省親,其中花費大多是嬪妃孃家的。但是,貴妃出宮省親本是恩典,貴妃娘家人無論親疏遠近,皇家都要準備不俗的賞賜,這裡面的費用加起來也不在少數,更不用說作為皇帝的寵妃,出手自然不能小氣了。

還有,永王第一次去臣子家裡,護衛的禁軍,宮內的儀仗,內官,宮女,都得做盛裝打扮,以彰顯皇家威儀,而這些,必然是需要置辦一套新的,用舊的儀仗,彰顯不出官家對永王和貴妃的重視。

這些個費用,那自然是皇家內庫所出,要知道,為了讓這次北伐大業不至於有後勤之危,宮內從皇后往下,還有太子東宮,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每人做了一套新衣服,用官卷的話來說,皇后新做的裙子短的都蓋不住腳了。

就是在這個時候,官家仍然願意出這一大筆開銷,只有一個原因,這麼多天,官家和太子商議北伐之事,為了不讓訊息走漏,一直沒對外解釋官家和太子之間忽然間好像回到以前父慈子孝之時。

包括外朝都有傳言說,劉貴妃要失寵了,大宋皇帝苦心經營的平衡,幾乎已經被打破了,這個時候,無需在進行保密,該演的戲也演完了,官家自然要安撫劉貴妃,更要給外朝一個假象,那就是劉貴妃仍然是皇宮大內最受寵的妃子。

而永王,當然還有很大的希望登上儲君之位,若要讓外朝相信,一場聲勢浩大的省親自然可以打破之前的種種傳言。

貴妃省親,自然不能住臣子的房間,哪怕就待幾個時辰,怎麼也得新建個園子,哪怕僅僅是翻修,但是內裡的裝飾也是耗費不小。壽亭侯是什麼人,花錢如流水,他哪裡來的銀子,只能由官家出面,韓大相公責令戶部借銀子給壽亭侯府,相當於又是從戶部所出,這更是對於現在的財政雪上加霜。

這時候,劉貴妃剛剛接受完娘家人的拜見,卻沒有和自家親戚在一塊說點體己話,而是叫他們都先下去了,接見了一個壽亭侯引薦的青年才子。

當然,不是什麼宮闈穢亂之事,而是因為這個青年才子,這段時間透過壽亭侯,給劉貴妃出了好幾個絕妙的點子,使得劉貴妃在省親之前,就已經將劉貴妃麾下的幾個臣子推到了重要的崗位上。

甚至於之前劉貴妃給官家吹枕頭風,將勳貴手裡的親軍護衛收回,便是出自於此人之口。

要不是此人提醒,劉貴妃還不知道,在大宋勳貴手裡,竟然還掌握著這樣一隻自己從來沒注意到的力量。

現在汴京的局勢是,除了落魄好幾年的東昌侯府,幾乎所有的勳貴都沒有表態支援永王,而太子之前和勳貴之間來往親密,對於劉貴妃這種心裡已經下了某種決心的人來說,帶關鍵的節骨眼,勳貴手裡的這些力量加起來,說不定就是個變數。

即便是到了現在,劉貴妃手裡能掌握的力量,也就只有她姐夫掌管的宮中禁衛,再加上五城兵馬司的部分人手。西郊大營那邊,劉貴妃還是高瞧了顧廷煒,一年多時間過去,劉貴妃使了大力氣,才勉強將他推到指揮使的位置上,至於歷代寧遠侯留下來的人脈,沒幾個認這個文不成不就的公子哥。

說個不好聽的,現在投靠劉貴妃的人裡面,從來沒有像這個青年才俊這樣,能夠讓劉貴妃滿意的。

這其實也正常,真正有能力的人,誰看不出來太子的地位穩固,官家易儲就是個煙霧彈,永王將來繼承大統更是個笑話。投靠劉貴妃的人裡面,大多數都是投機者,也是看不清朝局的,貪汙受賄倒都是一把好手,靠他們辦事,劉貴妃都信不過,最多就是在朝野中給永王壯壯聲勢而已。

而這個年輕才俊一出手,在大宋軍方實力派紛紛出京的節骨眼,將劉貴妃的人手推到了殿前司的重要崗位,為劉貴妃和自己家人做那個不能說出口的決斷掃清了障礙。

更不用說還給劉貴妃補上了一個漏洞,是的,在劉貴妃看來,這人提醒的這件事,將勳貴親軍護衛收回皇家,派到河東路前線,是將她們之前遺漏的這一環給補上了。

所以,在劉貴妃他們一家人看來,此人就是上天派來幫助自家實現夢想的幫手。她們姐弟幾個雖然沒啥文話,但都看過戲文,歷朝歷代的爭鬥,謀士的作用是最大的,而這個年輕秀才,就是他們眼裡的臥龍鳳雛。

“能為貴妃娘娘和永王效力,元方倍感榮幸。娘娘謬讚了,小的不過是個秀才,說來慚愧,解試尚且沒過,稱不上什麼大才。”

若是盛長槐在這裡,一定會發現,這個年輕秀才是他的一個熟人。

看到這個年輕秀才自謙,壽亭侯怕自家姐姐看輕了這個他無意中認識的知己,是的,這個秀才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已經和壽亭侯相見恨晚。

“長生,你何必自謙呢。娘娘,您別看長生僅僅是個秀才,那是時運不濟,兩次科考,父母一前一後亡故,在家給父母守孝,所以不得參與科考。他做的詩詞,我找人問過了,文采不輸西平侯。”

按照壽亭侯的說法,這個字長生,名叫元方的秀才,恩科那次是為其母守孝,這次科考,為父守孝期滿,剛好是解試結束,這才來汴京,本來是想著能不能進入太學讀書,結果丟了盤纏和束脩,不得已只能賣畫為生,因壽亭侯夫人看上了他畫的仕女圖,這段時間,在劉貴妃的約束下,壽亭侯刻意討好他的嫡妻小鄒娘子,在買畫的過程中,被對方的文采所吸引,再加上小鄒娘子憐其身世,讓壽亭侯收他在侯府當個師爺。

結果這可倒好,壽亭侯誤打誤撞,給自家姐姐招攬了一個難得一見的俊才。

“你呀你,就辦了這麼一件好差事,是生怕姐姐忘了你的功勞似的,等你外甥將來有了前程,忘不了你這個國舅爺的。”

劉貴妃倒是瞭解自己這個弟弟,別看他好像和這個秀才相見恨晚,實際上不過是在提醒自己,這個人是他發覺出來的,也被自家弟弟給逗樂了。

而劉貴妃沒發現的是,在她說出國舅爺這個詞的時候,那個叫元長生的秀才,眼睛裡閃過一絲光芒,臉上也露出一絲微不可查的瞭然之色。

不是什麼人都能叫國舅的,被稱為國舅的,和民間娶妻一樣,只有嫡妻的兄弟,才是家裡子女的正牌舅舅,其餘的妾室,他們家的兄弟,說個不好聽的,最多是個親戚,在有些大戶人家,家生子抬的妾室,他們的兄弟姐妹,身份甚至只是個下人。親姐妹的兒女,人前稱呼他們也是直呼其名,也就是在沒人的時候,才敢稱呼一聲舅舅,這乃是禮法。

皇家也一樣,太后的兄弟,是老一輩的國舅,皇后的兄弟,是新一輩的國舅,別說是貴妃,就是皇貴妃,她的兄弟也當不起國舅之稱,劉貴妃不知道,她一個國舅爺的稱呼,已經被這個秀才給洞察了她的心思。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個年輕秀才就是在有才,在劉貴妃眼裡也只是臣子,賞賜了一些金銀和內造的文房四寶之後,劉貴妃就讓此人下去了。等元長生離開之後,劉貴妃就給自己的親信宮女使了個眼色,那個宮女馬上瞭然,隨即開口說道。

“官家疼愛娘娘,知道娘娘好不容易省親一次,特許她和親人說幾句體己話,你們都先下去吧,劉內官和我留下伺候就可以了。”

嬪妃省親,按照規矩,身邊隨時必須有宮內的內官和宮女陪著,哪怕是親兄弟,在皇家規矩裡面,也屬於外男,是不能私自待在一起的,更不用說,這裡除了劉家姐弟,還有劉貴妃的姐夫,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男子。

陪同劉貴妃一起省親的內官和宮女們互相對視一眼,這樣不合規矩,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劉貴妃將手裡拿著的一個玉如意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怎麼,還要我親自請你們出去不成,這是官家的口諭,你們是要抗旨嗎。”

看到劉貴妃突然發火,內官和宮女們趕緊都跪在地上,戰戰兢兢的,好在劉貴妃的姐姐出面替他們說了幾句話。

“娘娘,您何必生這麼大的氣,他們幾個都是新來的,怕回去之後被總管責罰也是有的。”

說完,她做出和顏悅色的表情,用一副平易近人的口吻說道。

“你們也是知道官家有多麼寵愛貴妃娘娘的,更何況,娘娘身邊的宮女也不敢家傳聖旨不是,放心吧,這都是官家允許的,你們就先下去吧,要不然娘娘生起氣啦,我也保不住你們。”

那些宮女和內官聽完之後,也覺得劉貴妃的姐姐說的在理,橫豎還有劉內官和貴妃的貼身宮女陪著,也不算壞了規矩,更何況劉貴妃的姐姐說的在理,假傳聖旨這種事,別說宮女了,就是劉貴妃也是不敢的,這才如蒙大赦,一同退了出去。

等到閒雜人等退去,那個劉姓內官走到門口,觀察了一眼,然後給屋裡的人點了點頭,自己仍舊在門口守著。

而劉貴妃瞧了一眼,除了親弟弟,還有姐姐姐夫之外,壽亭侯夫人小鄒娘子也在這裡,心中暗自想了想,假裝關心的說道。

“鄒氏,你這剛懷上孩子,站久了對孩子不好,你也下去休息吧。”

小鄒娘子聽完之後,雖然帶著錯愕之色,但還是不敢違抗貴妃的話,只好行了個禮,款款的退出房裡,等到她轉身之後,臉上的錯愕之色馬上變成了羞怒,還帶著一絲無可奈何。

等小鄒娘子離開之後,劉貴妃才扭頭看向自己的姐夫。

“這兩天,我得到一個訊息,河東路雖然穩住了,但是河北路那邊,好像吃了敗仗,宮內傳言,威北侯戰死,我派去皇后宮裡的眼線也來回報,皇后這幾天都是以淚洗面,看來訊息應該是真的。”

劉貴妃的姐夫也點了點頭說道。

“娘娘,我這邊和您得到的訊息差不多,那秦太夫人把他家兒子安插到西郊大營,雖然沒有起到預計的效果,不過幸好顧廷煒在西郊大營,咱們的訊息才能靈通一些,據他所說,西郊大營那邊神策軍這幾日已經開始整理軍備,好像有開拔之意。”

聽到自家姐夫這麼說,劉貴妃臉上漏出欣喜之色。

“汴京守衛,宮中禁衛掌握在姐夫手裡,五城兵馬司那邊在東昌侯手裡。西郊大營,神銳軍之前是太子的孃舅嫡系,已經被派到河東去了,剩餘的幾軍之中,就只有神策軍和太子有關係了,如果他們在去了河北,那親近太子的軍隊,就一個都沒有了。”

劉貴妃的姐夫笑著點了點頭,劉貴妃的謀劃,他一直都參與在其中。按照大宋軍律,禁軍出動,必須得有兵符和詔書,缺一不可。

一旦京中出現什麼變故,沒有官家的詔書和兵符,捧日軍,拱聖軍等其餘軍隊,哪怕汴京出現天大的事情,也不敢擅自出動,要不然,即便有功,事後也會被罰。

他們唯獨擔心的就是親近太子的神策軍和神銳軍,為了扶保太子上位,這兩軍的將官哪怕兵符和詔書都沒有,也會聽從太子的指揮,或者在都統領的率領下,擅自出兵,進京勤王,以免太子出現不測。

神銳軍因為是沉國舅的嫡系,指揮起來比較順手,所以第一個支援的河北路,現在神策軍在一離開,他們所謀劃的大事便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