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穿越北宋之我爹是蔡太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6章 投票,學子云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6章 投票,學子云集

投機取巧者還是佔了大部,都想著行賄求取方便之門。

殊不知今年徽宗發話了,只要抓住投機取巧,走後門,作弊的,當場取消考試資格,打入死牢三個月,而後逐出京城,永不錄用。

而暗中收取賄賂,同考生暗通款曲的官員,直接罷黜。

因此,這五位勝算最大的老臣皆是沒敢收禮。

太宰李邦彥心疼的要死,這白花花的銀子都擺在自己面前了,但還是被自己心一橫給拒絕了。

朝堂上,一眾朝臣討好一般的圍著老蔡京,都說待會會給投給他一票。

老蔡京撫須一笑,對於今天的選舉,他志在必得。

李邦彥,徐繼發那面也在拉著選票,他們都是一品大員,且家族底蘊深厚,不少官員為了巴結,自然是奮力討好之。

朝中的武將們都與蔡攸交好,已經是商量好了,把票都投給老蔡京。

徽宗姍姍來遲,在龍椅坐定,先是環視一圈場中大臣,隨即充滿威嚴的說道:

“諸位愛卿,科舉在即,今年不同往年,朕又新加了幾條規矩,至於是什麼,想必你們都知道了。

總之,一定要嚴格,還要保持科舉的公平公正性,這樣才能為我大宋篩選人才。

好了,朕也不多說,今天是有兩件事情要宣佈。”

頓了頓,這皇帝老兒先是看向禮部侍郎章繼仁。

“章愛卿,你在禮部已做了十多年的官,因人公正廉潔,潔身自好,所以朕決定,將你升為禮部尚書。”

話音剛落,群臣便小聲的議論了起來。

蔡攸撇撇嘴,看來這流言還真不假,章繼仁果然被提拔成了禮部尚書。

“臣謝主隆恩!”

章繼仁納頭便拜,臉上神色如常,不見激動。

“嗯!免禮平身,朕希望你能繼續保持初心,不要學那劉瑜,將禮部搞的是烏煙瘴氣。”

“聖上放心,臣一定重整禮部,興我大宋。”

徽宗滿意的點點頭,相信他的人品。

“章愛卿,此次科舉的省試,還得由你禮部舉行,到時可又要辛苦你了。”

“聖上言重了,為我大宋選拔人才,臣不敢說辛苦。”

聽到徽宗的言語,眾臣已經是明白了,章繼仁被委以重任,主持科舉,那主考官一職應該就與他無緣了。

不過主持科舉的權利依舊很大,不差於主考官。

第一件事宣佈完畢,緊接著徽宗便又宣佈了第二件事。

“諸位愛卿,朕決定用投票的方式來選舉出此次科舉的主考閱卷官,一共三位,一主兩副。

好了,現在開始投票。”

禁軍侍衛將紙筆分發到了每一個朝臣手中,讓他們將自己所投官員的名字寫在上面,然後統一回收,按票數決定最終結果。

群臣拿到紙筆,稍作思索之下,便寫出了自己鐘意的人選。

十分鐘過後,禁軍侍衛依次收回,呈到了御桉下。

得到徽宗示意,李普清了清嗓子開始唱票。

“諫議大夫王安一票,太師一票,太師兩票,太師三票。

太宰李邦彥一票,太宰李邦彥兩票,御史中丞徐繼發一票…………”

唱了半天,大多數人都投了那些一品大員,只有少部分官員投了自身,看來是也想過一把主考官的癮。

蔡攸打了個哈欠,昏昏欲睡,這小子那一票並沒有投給老爹,而是投給了自己。

反正老爹勝算最大,也不差自己這一票。

“太師三十三票,紫金光祿大夫尚良平二十五票……”

李普依舊在念著,而票數居多者也是毫無懸念,也就是老蔡京他們幾個。

朝臣們很識趣,知道自身品階不高,毫無勝算,便都投給了他們幾個。

到最後,結果已經統計出來,老蔡京當仁不讓,以三十五票的最高票數高居榜首,光祿大夫尚良平二十六票位居第二,御史中丞徐繼發二十三票位列第三。

而李邦彥以二十票的票數排到了第四,氣的這老王八蛋直跳腳,怎麼連前三都沒上去。

既然結果已出,徽宗當即下令,宣太師蔡京為主考官,尚良平和徐繼發則是作為副手,協同相助。

李邦彥雖有些氣憤,但也不好說什麼,反正自己的盟友也是主考官之一,對於自己來說還是有利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主考官已定,徽宗便又令國子監祭酒褚惠仁出題,並且一定要嚴加保密,如有考題洩露的情況發生,那將會受到重罰。

不到半日,主考官已定的訊息便又傳了出去。

而那些圖謀不軌的儒生們也開始打起了別樣的小心思,提前準備好禮物,準備送禮。

距離考試的前五天,各地準備參加科舉的學子們也都陸陸續續的來到了東京城。

每當這個時候,城裡的客棧都會大賺特賺一波,生意出齊的火爆,店店爆滿,一房難求。

而每家客棧的店老板都希望住進自己店裡的考生有一位可以高中,要是這樣的話,客棧也就連帶著出名了。

到時生意只會越來越好,相信不少人都會慕名而來,住一住狀元郎曾住過的客棧,沾沾喜氣。

街道上,隨處可見三三兩兩,成群結隊的學子,有的是第一次來東京城,趁著閒暇之餘,自然是要好好逛上一逛。

在進京趕考的學子們當中,寒門學子絕對佔據了大部分,而還有一小部分的學子則是半分能耐也無,全是靠著家裡的關係,使錢矇混過關,透過了各地的州試。

當然,這些人只佔據少數,也有出身世家大族,各地富戶的學子,是靠著真本事考過來的。

來到東京城,趕考的學子們也是不甘寂寞,領略著國都的風情時,也會參加學子們開辦的聚會,大家聚在一起,談論四書五經,猜測今年的考題。

在聽說了三位主考官後,別有心思的學子們便帶著禮物上門了。

光祿大夫尚良平人品還可以,為官中規中矩,政績也還說的過去。

此人在朝堂上是小心翼翼,從不拉幫結派,很聽徽宗的話。

因此,對於學子們送禮討好自己的行為,尚良平果斷的給拒絕了,一文錢都沒有收。